冷山观后感

合集下载

【参考文档】冷山观后感word版本 (8页)

【参考文档】冷山观后感word版本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冷山观后感篇一:冷山观后感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完已是凌晨了。

一如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所言:感动,震撼.....其实不怎么爱看电影,因为在短短的一到两个多小时里,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清楚,动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一部好电影?这个答案我还在寻找,只是目前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霸王别姬》,《活着》,《金陵十三钗》,现在可以再加一部《冷山》。

他们无一不是将片中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或表现个人命运与时代大潮流的休戚相关,或在冰冷的历史现实中展现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他们始终不曾改变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历史的严肃反思。

在《冷山》里,回忆与现实交错,画面在残酷血腥的战场与风和日丽的农场之间自如转换。

辽阔哀伤的女声演唱背景音乐,准确的表达出了经历战争洗礼之后的人世沧桑,为影片增色不少。

初识,美丽典雅的艾达与英俊强干的英曼,恰如所有动人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然而在还没来得及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时,战争便爆发。

看完整部影片,几乎都可以知晓这算一个有关于承诺和坚守的故事。

起初很不理解,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可以说根本就没发生什么,爱情就这样悄然而生。

细思量,或许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并不需要靠时间的堆砌来完成感情的积累,只是几面,几个眼神,便能笃定的选择相爱,实在很神奇。

英曼为了从战场回到艾达身边,历经艰险。

每当他在痛苦绝望的时候,翻出艾达的旧照片,都会为他的深情和执着感动。

为了这样的一场爱情,无法计较英曼和艾达谁付出和失去的比较多。

曾经端庄优雅的艾达在战乱动荡的环境中,变得坚强能干,在以为英曼不会回来的情况下,仍然不停歇的给他写信。

战争将人性中潜藏的各种特质激发出来。

我看到了丑陋的,令人恶心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于善良美好的感怀。

冷山影评

冷山影评

冷山影评(一)《冷山》,一部野心勃勃的电影。

电影改编自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剧本自然没得说。

导演曾执导过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功力相当深厚。

男女主角分别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连女配角扮演者芮尼——齐维格也是位重量级一线名星,既奠定了扎实的表演基础,同时极具票房号召力。

故事十分讨好、体裁比较厚重,通过展现宏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使观者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虽然节奏略显缓慢,气氛稍有沉闷,但那淡淡的忧伤、舒缓的优美,仍足以打动观影者。

也使得影片既取得了上佳的票房,又获得了学院派的肯定,要不是本届奥斯卡遭遇《指环王》,说不定能有更好的表现。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是一段令美国人始终难以抒怀的岁月。

内战,总是会从各个方面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但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同,好莱坞影片极少对南北战争交战双方进行道德、正义上的评判,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残酷性本身、战争对人性中“恶”的张扬进行展现,甚至很多影片在情感上倾向于贵族气更重的南方,这种反思情结到也算是个有趣的现象。

片中,裘德——洛是南方一座小镇的普通工人,在建造教堂时遇见了神父的女儿妮可——基德曼,她刚刚跟随父亲一同迁到这座风景如油画般美丽宜人的小镇。

裘德——洛那忧郁的眼神、浓浓的雄性魅力深深打动了妮可——基德曼。

妮可美丽的容貌、清春的气息、善良的心灵也如磁铁般吸引着裘德——洛。

就在一段美好的恋爱故事即将展开之时,小镇所在的州宣布脱离联邦,战争来临了,小镇的男子均要参战。

妮可依依不舍地送别裘德洛,临别时,第一次深深的长吻,一张夹在书中的照片,一句在此等待的誓言。

裘德洛奔赴前线,一场又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斗(电影开场第一幕就是一场惨烈的混战,拍得相当成功),将人脆弱的神经磨砺的如岩石般坚硬,但那本书、那张照片却始终贴身携带。

妮可在后方写了103封信,倾诉着对裘德洛的思念,虽然裘德洛在前线只收到一封,但这封信又何止被读过百遍。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我不知道如何微笑。

”这是艾达将照片递给英曼时,严肃的她说出的话。

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记录的冲动。

每当我试图寻找恋爱的感觉,都会觉得它已经丢失,而我仍期望它能归来。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回这种感觉,因为看透一切并非好事,迷茫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拘谨与故作成熟,常常出现在即将陷入爱河的人身上。

回想他们短暂的相遇,总是充满尴尬和不知所措。

一对真正的恋人,不应是我们现在的歇斯底里,也不应是我们的孤独。

这就是爱情吗?“我会等你。

”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陈词滥调,却刻骨铭心。

舍弃一切,等待、遵守和期待,都融入了这简短的句子中。

于是,我们的目光便永远定格在那个永恒的人心中。

至死不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他们在面对中痛苦挣扎,却最终共同度过了难关。

试着计算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寥寥无几。

然而,这些话语却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艾达父亲的离世,让她孤独一生。

亲人的意义,在于他们永远坚定地站在我们身后,给予支持。

当他们离去时,我们会像落叶般漂泊无依,感到孤立无援。

因此,我们总是显得如此脆弱,渴望着身边的人不要离开。

“回到我身边,这是我的请求。

”为了见到你,只为了这一件事,英曼舍弃了一切,踏上了漫长的归家之路。

面对战争、疾苦、诱惑、自然和病痛,他凭借着对艾达的誓言,坚定地前行。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老人的智慧,还是隐居深山独自养羊的老太太。

即使是小鸟和大便,也都能在某个时刻发挥其价值。

那么,我们呢?为什么找到自身定位会如此困难?社会的漩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过于强大,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却也不能随波逐流。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遵循所谓的“应该”的脚步呢?那个名字,让人肝肠寸断,因为它,因为冷山。

在病榻上,艾达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冷山。

”影片结尾,“我最后去了水井,什么也没有,只有阴云。

”随后,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中。

好的电影能让人感到充实,让我们经历各种情感。

然而,当我们满心欢喜地期待一部电影时,它往往会让我们失望,而当我们放下期待,却总能收获惊喜。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

《冷山》电影观后感两个半小时的时长,一众巨星的精彩演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这部文艺片让我感慨万千。

在剧情中,“一见钟情”“两两相望”“一吻定情”这几个关键情节,竟然只用了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

而后面漫长的等待,却足足铺垫了一个半小时之久。

本以为男女主角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却在久别重逢的瞬间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这样的故事构架非常高明,也非常符合文艺派的口味。

那么,就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影片吧。

这部电影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欧美电影整体质量非常高,这一点无须多言。

《冷山》也不例外,它的故事构架非常稳健,几乎找不到一分钟多余的剧情。

我甚至在看完删减版后,还想再看一下删减片段,以确认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多余之处。

在人设的安排和角色的代入感方面,这部电影也做得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让观众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唯一可以算得上是缺点的是,电影对于大主题“战争”的描写相对偏弱。

看完之后,我更加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剧情故事,而不是对战争的真实写照。

同时,电影对于冷山镇的描写也不够深入,无法让观众完全感受到这个小镇的魅力和特色。

接下来,我想谈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电影中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最终得以重聚,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之间的感情戏非常精彩,他们的眼神交流、言语表达和身体语言都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

这种情感的表达非常细腻,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柔和美好。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电影的画面非常美丽,展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南方的乡村风光和战争场面。

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动人,与剧情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了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都为电影增色不少,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的魅力。

我想谈谈电影所表达的主题。

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是关于爱情、战争、希望和勇气的。

2019年冷山,观后感,英文-实用word文档 (10页)

2019年冷山,观后感,英文-实用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冷山,观后感,英文篇一:《冷山》观后感《冷山》观后感选修课上这部电影只看了一半,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冷山》是一部很感人的叙事电影,唯美的画面,凄美的爱情,表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一面是战争的残酷,一面是爱情的美好和希望。

影片的开端把时间定格在硝烟弥漫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影片分两条线来叙述,一条是英曼的归家之旅,一条是他的恋人艾达,等他回家的故事。

开始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他们如何相识,艾达被她的牧师父亲带到冷山,遇到了沉默寡言的英曼,爱情总是神奇的,如果不是战争,这又将是一个俊男美女的完美结局。

战场上的英曼英勇顽强,内心却有一个秘密,藏在艾达送给他的书中,当重伤的他读着姑娘深情呼唤的书信,在身体还没痊愈的情况下,就踏上了艰辛的漫长的归家旅程,在艰难跋涉中,几经生死,也遇到很多人的帮助,终于回到艾达的身边。

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漂亮的婚纱,在冰天雪地的一座小屋里,他们举行了婚礼。

当我们认为这对恋人的苦难就要结束时,几个小时后,英曼却死在了艾达的怀里,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他们的身影相拥在一起。

艾达是个坚强的女子,这个南部庄园里的美人在战争前天真幸福,而战火突然降临,带走她的爱人,把往日的平静撕得粉碎。

面对岌岌可危的家园、濒临破产的农场,她不得不学着忍受失散,学会生存。

从养尊处优的小姐变成为生计奔波的农妇,她不愿接受施舍,也不接受异性的爱,她经历了父亲的死亡,爱人的离去,生活的艰辛,英曼离开她四年没有音讯,可是她没有放弃思念,她给英曼写了103封信,她不愿意离开冷山,只为留下来,等待那个水井里预示的身影——他正随着乌鸦向艾达走来;她站在阵亡牌前翻动死者的照片,她没有食物时欲将父亲的怀表当掉,她给英曼写信时娓娓的叙述,这些画面都让观众有一种揪心的痛,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艾达,战争并没有摧毁这朵娇艳的花,兀自坚强地绽放在荒芜的山野。

冷山的观后感

冷山的观后感

冷山的观后感《冷山》是一部由安东尼·明格拉所著的小说,也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这是一部极富哲理和深度的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爱情和意义等主题。

观看电影后,我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电影以二战期间的美国南方为背景,主人公因战争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并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波折后回到冷山。

影片通过回忆的方式,交织了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展现了他与妻子的爱情和他对战争的理解。

整个电影给人一种沉重而幽暗的氛围,让人不禁陷入思考。

首先,我被电影中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主人公因为参战而离开了妻子,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分离。

然而,在战争过程中,他坚定不移地保持着对妻子的爱。

这种坚守和执着让我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是否应该承受一切的考验?电影中的主人公,不仅在战争中对妻子心念不忘,更是在战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仍然对妻子怀有深深的爱意。

这种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让我对自己的爱情观产生了一些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战争的描绘让我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战争是一场灾难,它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电影中展现了战争给主人公和其他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尤其是战后主人公的心灵创伤,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电影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让观众不禁思考战争究竟是何地来的?为何人类无法停止战争?这些问题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正是这样的开放性,让我对战争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的冷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深的寂寥感。

冷山作为电影的象征,代表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他被战争和遭遇所击垮,心灵变得冷漠而寂寥。

整个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都强烈表达了这种寂寥的情感。

这种情感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人生的道路是如此的艰难,我们是否能在这样的冷寂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冷山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时也让我对生活和意义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观看《冷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触动。

电影中的爱情、战争和冷寂等主题引发了我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层思考。

coldmountain观后感

coldmountain观后感

coldmountain观后感冷山(Cold Mountain)是一部我最近刚刚看完的电影,它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1997年的美国剧情片由安东尼·米格拉(Anthony Minghella)执导,改编自查尔斯·弗雷泽(Charles Frazier)的同名小说。

冷山展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讲述了一段悲惨而又绚烂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正是国家内战的时刻。

主人公因战争而被迫离开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后加入军队。

这段离别的时光里,他们通过信件保持联系,表达着彼此深切的思念。

战争中,主人公经历了前线的残酷与困苦,深深被战争的残酷所触动,逐渐对战争产生了怀疑与反感。

他决定离开战争,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电影将主人公的旅程和他与心爱女人的回忆编织在一起,通过不同时间线的交替展示,展现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奋斗。

冷山是一个象征着希望的地方,而冷山之行成为主人公寻找自我的过程。

影片运用冷色调的色彩与寒冷的景象,体现出战争时期的残酷与无奈。

冷辣的冒险和心灵的变化,使得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坚韧而勇敢的女性形象。

她被描绘成一个无私而深沉的爱人,她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未放弃对爱情的信念。

她的坚忍和勇敢感染了我,让我深受触动。

她的付出和她对爱情的执着精神,让我思考人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爱情和信仰。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破坏,让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主人公和他遇到的各种人物都在战争的苦难中成长,他们被迫面对生死,也被迫反思人性的善恶。

电影通过描绘战争中的残酷和毁灭,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厌恶。

电影还通过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深入思考人之间的情感与联系。

主人公在战争中结交了许多朋友和敌人,这些人物的塑造丰富了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战争时期的美国社会,种族关系、阶级差距和性别歧视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电影中得到了一定的关注。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它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开场,但男女主角却最终天人永隔。

南北战争,是一场南方人与北方佬之间的战争,为了自由,为了荣誉,亦或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虚荣,下层士兵们纷纷涌向战场,或杀敌,或被杀,或生,或死。

这样的场景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不断地上演,直至战争结束。

而冷山,却是一片充满柔情的土地,它美丽而宁静,和谐而温馨。

这里的人们勤劳耕耘,虔诚祈祷,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然而,战争的硝烟终究还是弥漫到了这片宁静的土地,成年男子奔赴前线,而老弱妇孺则留守家园,翘首以盼,期盼着亲人的归来,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影片的伊始,是一位美丽女子的到来,如同俗套的泡沫剧一般,男女主角一见钟情,在频繁的眼神交汇之后,他们坠入了爱河。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轰轰烈烈,甚至在一起的时光屈指可数,所说的话语更是寥寥无几。

但他们的爱,却超越了阶级、地域和时空,沁人心脾。

这部电影让我不禁联想起《乱世佳人》,同样的南北战争背景,同样的贵族女主角。

男主角奔赴战场,女主角则留在家乡,苦苦守候。

迫于生活的压力,她放下了大小姐的身段,开始操持农活,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突如其来的战争将相爱的两人生生拆散,但却无法阻断他们的思念。

与《乱世佳人》不同的是,《冷山》的男主角在杀死镇中的流氓后,也因流氓临死的一枪而殒命,就如同女主角在井中看到的那样,雪花纷飞中,男主角在一群乌鸦中摇摇欲坠地走来,只是女主角虽早已预见这一瞬,却未能料到这个结局。

他们的爱,方才初露端倪,残酷的现实却让一切戛然而止,仿佛他从未归来,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从未降临。

在她耳畔,回荡的依旧是初见他时他的那句问候:“我叫伊曼。

”望着他俩爱情的结晶,她觉得,他仿佛就在身边,从未离开。

于是,一群饱受创伤的人们组成了新的家庭,那位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妇人,以及失去了伙伴的小提琴手和他的女儿,在这场战争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然而一切似乎又并未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完已是凌晨了。

一如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所言:感动,震撼.....其实不怎么爱看电影,因为在短短的一到两个多小时里,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清楚,动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一部好电影?这个答案我还在寻找,只是目前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霸王别姬》,《活着》,《金陵十三钗》,现在可以再加一部《冷山》。

他们无一不是将片中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或表现个人命运与时代大潮流的休戚相关,或在冰冷的历史现实中展现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他们始终不曾改变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历史的严肃反思。

在《冷山》里,回忆与现实交错,画面在残酷血腥的战场与风和日丽的农场之间自如转换。

辽阔哀伤的女声演唱背景音乐,准确的表达出了经历战争洗礼之后的人世沧桑,为影片增色不少。

初识,美丽典雅的艾达与英俊强干的英曼,恰如所有动人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然而在还没来得及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时,战争便爆发。

看完整部影片,几乎都可以知晓这算一个有关于承诺和坚守的故事。

起初很不理解,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可以说根本就没发生什么,爱情就这样悄然而生。

细思量,或许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并不需要靠时间的堆砌来完成感情的积累,只是几面,几个眼神,便能笃定的选择相爱,实在很神奇。

英曼为了从战场回到艾达身边,历经艰险。

每当他在痛苦绝望的时候,翻出艾达的旧照片,都会为他的深情和执着感动。

为了这样的一场爱情,无法计较英曼和艾达谁付出和失去的比较多。

曾经端庄优雅的艾达在战乱动荡的环境中,变得坚强能干,在以为英曼不会回来的情况下,仍然不停歇的给他写信。

战争将人性中潜藏的各种特质激发出来。

我看到了丑陋的,令人恶心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于善良美好的感怀。

尽管影片的结局,不算完满,但是却更加的意味深远。

英曼的死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没有预期的惊叹效果,只有这样的不完美才能让人永远的刻骨铭心。

篇二:《冷山》观后感《冷山》观后感选修课上这部电影只看了一半,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冷山》是一部很感人的叙事电影,唯美的画面,凄美的爱情,表现了美国南北战争,一面是战争的残酷,一面是爱情的美好和希望。

影片的开端把时间定格在硝烟弥漫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战场,影片分两条线来叙述,一条是英曼的归家之旅,一条是他的恋人艾达,等他回家的故事。

开始用了插叙的手法,叙述他们如何相识,艾达被她的牧师父亲带到冷山,遇到了沉默寡言的英曼,爱情总是神奇的,如果不是战争,这又将是一个俊男美女的完美结局。

战场上的英曼英勇顽强,内心却有一个秘密,藏在艾达送给他的书中,当重伤的他读着姑娘深情呼唤的书信,在身体还没痊愈的情况下,就踏上了艰辛的漫长的归家旅程,在艰难跋涉中,几经生死,也遇到很多人的帮助,终于回到艾达的身边。

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漂亮的婚纱,在冰天雪地的一座小屋里,他们举行了婚礼。

当我们认为这对恋人的苦难就要结束时,几个小时后,英曼却死在了艾达的怀里,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他们的身影相拥在一起。

艾达是个坚强的女子,这个南部庄园里的美人在战争前天真幸福,而战火突然降临,带走她的爱人,把往日的平静撕得粉碎。

面对岌岌可危的家园、濒临破产的农场,她不得不学着忍受失散,学会生存。

从养尊处优的小姐变成为生计奔波的农妇,她不愿接受施舍,也不接受异性的爱,她经历了父亲的死亡,爱人的离去,生活的艰辛,英曼离开她四年没有音讯,可是她没有放弃思念,她给英曼写了103封信,她不愿意离开冷山,只为留下来,等待那个水井里预示的身影——他正随着乌鸦向艾达走来;她站在阵亡牌前翻动死者的照片,她没有食物时欲将父亲的怀表当掉,她给英曼写信时娓娓的叙述,这些画面都让观众有一种揪心的痛,妮可·基德曼饰演的艾达,战争并没有摧毁这朵娇艳的花,兀自坚强地绽放在荒芜的山野。

英曼与艾达交织于影片的全过程,却几乎没有交融过,他们就象两条螺旋攀升的平行线,仅仅靠着互为精神寄托的彼此坚忍地活着,他们之间的爱是深沉的,爱这根韧性极强的钢丝维系着两个心脏,随着距离拉得越长被思念箍得痛不欲生,同时伴随着时间的越久远,心也会因磨难而变得坚强。

冷山,对于英曼与艾达来说,就是一个即使信仰的天堂已经毁灭,却仍然能为他们疗伤止痛的美丽家园。

在黄昏的田边小路上,缓缓而行的马车上,弹奏着爱情的姑娘裙摆在飞扬,战前的冷山,宁静而美丽。

残酷的战争中,伴随思念的归途中,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未来,但是面对爱情,似乎拥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超越灵魂,那是一种希望,来自两个人内心的默契,等待与相见。

这种爱如同冷山映照下的晶莹的流水,漫长而坚忍,连绵不断??“我等你回来。

”“我回来了!”男女主人公的诺言仿佛还想在耳边,我喜欢冷山,它感动着每个观看它的人心中最纤细的那根神经,象是用一根弦弹奏着美妙的乐曲扣人心弦,让人体会到原来有一丝希望也不放弃的爱是这么美丽!看完后我流泪了,为片中那份执着的爱流泪。

我深信在现实里,也存在这种爱情——坚信不疑亦不移的爱!我认为在《冷山》中,英曼寻找的不只是爱情,艾达守望的也不只是英曼,在人们连生命都难以自保的时候,男女主人公却固守着他们的精神家园,坚定的信念,这样的执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跨越千山与万水,两个人可以因爱和梦想而近一些,红尘浮生间,有人坚定,有人畏惧,有人犹豫,有人为爱痴狂,有人已经在路上,开始了对远方的追寻。

片中结尾女主人公的话外音:“我们所失去的,已经无法挽回,心里的疮痍亦无法平复;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一切,从中汲取教训??拨开云雾后,看到的,必然是阳光!”其实这些话本不新鲜也没多深奥,只是在某些人面对某个特定时段时,特别能体会这些平易话里的心酸和伤痛而已。

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季节里,可能我也在不经意间感染了一丝悲情。

我相信我会拥有一份让自己感动一生的爱情,不必经历生死考验,也不用像影片中那样历经波折。

在平凡的生活中静静地守望属于自己的小幸福,坚定不移,平凡而不平庸,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冷山》观后感0904034304 段娟篇三:冷山《影评》读解电影《冷山》的多层次意境艺术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味道。

《冷山》不乏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爱情,但如果仅仅把电影读到这种层面,或许你会很失望。

电影制作者们称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铺天盖地的海报则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甚至还暧昧地暗示,两大女星对决??走进电影院,层层揭开电影的幕布,你会发现,在导演和媒体的精心布阵下,观众陷进去了——这是一部充满了多语性而隐藏了主角的成功的田园战争史诗商业片,电影采取层层演绎、层层否定、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不断让观众推翻自己的结论,在旧的意境中叠加新的印象,极大丰富了电影层次,令人拍案叫奇。

田园梦魇:大地满目疮痍、血流成河清新温馨的冷山,奴隶们劳作的场景;壮丽的美国自然风景,云淡风轻的广阔境界??影片中的风景,可以分为两大类:战士的家乡和归来一路的风景,在地点的选择中影片的张力完成了饱满的转换。

在一片广袤的田野里跋涉,借助了摄影师由远到近的视角,我们在眼睛的牵扯中感受到田园的味道,更领悟了田园的意味。

从人类进化至今,可以说土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母亲对儿女一样的作用,而这也是历史上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个几近完美的借口。

如何使用土地成为焦点,被追加和附会的是所谓的正义。

战争由此而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急!田园史诗,是从影片的风景开始的,却带上了一种苍老的况味。

影片开头的战争场面,就富有这样的特征:一只小野兔,一场大战争。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无数的生灵,都和我们有关。

而战争中的人们是身不由己的。

风景再美丽,借用艾达的话说也是“血流成河,满目疮痍”,再多的美丽在从前线逃回的受伤了的士兵英曼眼里都带上了一层血腥和沧桑。

天地再广阔,人们却在这里杀戮、残害,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都在其中煎熬着,美丽的风景也不过是一幅巨大的背景画,何况这是一幅被破坏的背景画!爱情质疑:你对她的心是真的吗?动人的爱情,自然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是如果有一种爱情,只是一种单纯的爱情——他们总共说了多少句话,他们总共见了多少次面,他们自己都说互相不了解——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说,他们的爱是盲目,换句话说,在和平时期,他们的爱也许很平庸,甚至很有可能走向死亡。

可是,战争成全了爱情——“如果天塌了下来,我怕来不及说”,天塌了下来,还有什么不能说,不能做的?天没有塌下来,战争却给了爱情一个保质期。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的心已开始冷了,怎么办?”“你对她的心是真的吗?”当英曼回来,艾达兀自端着长枪,对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儿说:“不许动!转过头去,再往前走我就开枪了!”雪地里的一袭黑衣,无疑成为一道美丽而庄严的风景。

战争已经把艾达锤炼成了一个坚强的灵魂,而爱情成为英曼和艾达生命存在的共同确证,爱情更成为他们涤荡心灵的神圣之流。

英曼终于说“我回来了”,但是“我的灵魂已经麻木了”,在战争的腐蚀中,他们,他们仅仅见了几次面,他们,他们仅仅接了一次吻,他们,他们甚至“连亲热还来不及”??爱情,支持着他回来;爱情,支持着她等待和坚强!爱,只是生命的附丽!生存成为爱情的旨归,而冷山成为一种归来的期许!归来,是向战争要回人的真、善、美!战争:在无主角的荧屏之外充当了最霸道的主角也许这样解读《冷山》,是要让人哭泣的。

我们宁愿看到美丽的风景,看到动人的爱情,我们也不愿看到丑陋和沦落。

可是,不能否认,其实《冷山》是没有主角的一部电影,尽管有动人的爱情穿插其中,尽管有美丽的美国大地的风景铺设各处;英曼只是战争对人的损坏的千丝万缕中的一条线,一个渺小的见证者。

影片以英曼的归来为线索,串起了他途中所见所历,唯有这才是影片的主角!丰富的人物、不尽的心痛、细微的温暖,那才是《冷山》的背后要说的——生存和战争是它意欲展现给人们的!在战争里人们是如何生存着,摆渡女,牧师,守着发病的婴儿的母亲,还有那个给孩子盖上小被子的北方小士兵,甚至是片头那只小野兔,为了在战争的缝隙里求得一点生存的空间,他们是如何在麻木着自己!如何在抗争着!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幅战争生存群像图,甚而不是生存,而仅仅是战争!无数个细节,无数个人物组成了两个字:战争!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无论是正在打仗的士兵,还是逃兵,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影片在全程分别以英曼和艾达为线索,串起了无数个人物组成的细节,以战争为焦点,呼唤人的灵魂的归来!值得一提的有四个细节。

第一,摆渡女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那种震撼触目惊心。

为了生存,她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摆渡,也可以不顾羞耻地说“再给我30元钱,你们想怎么乐就怎么乐”,可是就是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才说完这句话,她的生命也不过如自己摆渡的小船一样倾覆在动荡的战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