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在回归的冷与热中涤荡着人性共7页word资料
冷山影评

冷山影评(一)《冷山》,一部野心勃勃的电影。
电影改编自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剧本自然没得说。
导演曾执导过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功力相当深厚。
男女主角分别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连女配角扮演者芮尼——齐维格也是位重量级一线名星,既奠定了扎实的表演基础,同时极具票房号召力。
故事十分讨好、体裁比较厚重,通过展现宏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使观者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虽然节奏略显缓慢,气氛稍有沉闷,但那淡淡的忧伤、舒缓的优美,仍足以打动观影者。
也使得影片既取得了上佳的票房,又获得了学院派的肯定,要不是本届奥斯卡遭遇《指环王》,说不定能有更好的表现。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是一段令美国人始终难以抒怀的岁月。
内战,总是会从各个方面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但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同,好莱坞影片极少对南北战争交战双方进行道德、正义上的评判,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残酷性本身、战争对人性中“恶”的张扬进行展现,甚至很多影片在情感上倾向于贵族气更重的南方,这种反思情结到也算是个有趣的现象。
片中,裘德——洛是南方一座小镇的普通工人,在建造教堂时遇见了神父的女儿妮可——基德曼,她刚刚跟随父亲一同迁到这座风景如油画般美丽宜人的小镇。
裘德——洛那忧郁的眼神、浓浓的雄性魅力深深打动了妮可——基德曼。
妮可美丽的容貌、清春的气息、善良的心灵也如磁铁般吸引着裘德——洛。
就在一段美好的恋爱故事即将展开之时,小镇所在的州宣布脱离联邦,战争来临了,小镇的男子均要参战。
妮可依依不舍地送别裘德洛,临别时,第一次深深的长吻,一张夹在书中的照片,一句在此等待的誓言。
裘德洛奔赴前线,一场又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斗(电影开场第一幕就是一场惨烈的混战,拍得相当成功),将人脆弱的神经磨砺的如岩石般坚硬,但那本书、那张照片却始终贴身携带。
妮可在后方写了103封信,倾诉着对裘德洛的思念,虽然裘德洛在前线只收到一封,但这封信又何止被读过百遍。
《冷山》艺术赏析

《冷⼭》艺术赏析《冷⼭》的艺术赏析摘要:《冷⼭》是英国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2003年的⼀部作品。
影⽚中的原型⼈物和原型意象是⼈类共有的,这些原型在⼈类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出现,变化着各种各样的形象,但是都传达出了相同的信息。
通过探寻《冷⼭》中的原型,表现了战争给⼈们造成的精神世界的荒芜、物质世界的稀缺以及道德的沦丧。
同时,原型的运⽤激发了观者的⼼⾥沉淀——集体⽆意识,并在观者⼼中产⽣极⼤的共鸣,使得这部电影产⽣经久不衰的艺术魅⼒。
关键词:《冷⼭》神话原型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是英国著名导演,剧作家和制⽚⼈,⼀⽣中获得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数次国际⼤奖。
他的作品《冷⼭》(Cold Mountain)改编⾃著名作家查尔斯·佛雷泽的同名⼩说,该⼩说于1997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影⽚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了南⽅联邦⼠兵英曼(Inman)逃离战场,经历各种艰难险阻返回家园的故事。
国外关于这部电影评述主要有:Tracy L.Strauss评述了《冷⼭》等三部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影⽚,分析并肯定了这三部影⽚对战争引起的创伤的各种表现形式。
Edward D. C. Campbell 认可影⽚对⼥性经验在南北战争中的充分体现,但同时指出了影⽚未能探索奴⾪制度和种族暴⼒等话题,因⽽没能揭⽰⼈类在物质⽣活和精神层⾯为战争付出的代价。
本⽂挖掘《冷⼭》中的原型⼈物、原型意象和原型母题,并尝试阐释其背后的意义。
随着⼈类⽂明的不断发展,艺术的表现⽅法也⽇益多样化。
现代社会,电影⽆疑是⼀种很好的艺术表现⽅法。
电影在其⾃⾝的发展过程中,成功的融⼊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表演艺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字艺术,这些也使得电影成为我们⽇常⽣活中⾮常重要的⼀部分。
⼀、原型母题——追寻主题在主题上延续西⽅⽂学的传统母题——爱情、战争与回家。
讲述了在美国内战即将结束之时, ⼠兵英曼历经艰险回到故乡,回到爱⼈⾝边的故事。
冷山 电影

冷山电影《冷山》是由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执导,根据查尔斯·菲泽尔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
于2003年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对相爱的情侣因战争被迫分离的故事。
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男主角奖等多项大奖,备受好评。
影片以冷山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和伤害,同时也表达了爱情的坚守和信念的重要性。
故事的主人公是因战争而分离的乡村医生Γ·W·寇德(Inman)和他的心上人艾达。
战争开始后,寇德应征入伍,与艾达分离,踏上了军队的征途。
而艾达则留在冷山,守望着寇德的归来。
影片通过两人分别的生活展现了片中人物对战争的不同态度。
寇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他目睹了同胞们无辜丧生的场面,也亲身经历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磨难。
作为一名医生,寇德看到了无数战士的伤亡,深感内疚和迷茫。
在战争肆虐的南北战场上,寇德渴望能够逃离这里,追寻自由和和平。
与此同时,艾达在冷山过着艰苦的日子,她面对着被战争摧毁的家园和生活。
她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自己和生活周围的人们,同时也等待着寇德的归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战争让她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艾达在冷山上经历了种种的困难,但她坚守着对寇德的忠诚和承诺。
影片通过两条平行的故事线,展示了不同命运下的两位主人公对爱情的不同理解。
他们都经历了困苦和磨难,但对待爱情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寇德在战争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他渴望着与心上人团聚,追求爱情的永恒。
而艾达则用信念和执着支撑着自己,等待着寇德的回归,她相信爱情是不会磨灭的。
影片中的冷山是一个象征深情与等待的地方。
不论是寇德还是艾达,他们都在等待着彼此的归来,执着于对爱情的信仰。
冷山既是两人相聚的诺言,也是他们心灵寄托的地方。
寇德与艾达的爱情在冷山上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坚守与等待,最终战胜了战争带来的一切。
影片以细腻而真实的画面,表达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破坏。
《冷山》中的寒山禅韵

《冷山》中的寒山禅韵作者:毛芊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8期摘要:唐代僧人寒山子所著寒山诗虽长期游离于国学正典之外,但其经译介后,远渡重洋在日本和欧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掀起了一阵阵“寒山诗热”。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冷山》就深受其影响。
小说的扉页上不但直接引用了寒山诗句,而且书中也蕴含了寒山诗中的禅宗思想:(一)心性观:明心见性,不待外求;(二)生态观:回归自然,无情有性;(三)生死观:时空圆融,生死一如。
关键词:寒山诗;《冷山》;心性观;生态观;生死观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8-0148-04寒山诗作为中国禅宗思想的完美体现在国内知之甚少,然而其质朴的语言风格,丰富的禅宗意蕴以及诗人本身所代表的回归自我、顺应内心的隐士精神却使它在日本乃至欧美大受追捧。
在美国,寒山诗自传入后迅速掀起了一阵阵“寒山诗热”,“垮掉的一代”①和“嬉皮士”②们将寒山子奉为精神偶像,诗歌的英译本也不断再版,其中最为著名的、接受最为广泛的是加里·斯奈德在《常春藤》杂志上发表的24首英译诗。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嬉皮士”热潮的消退,人们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从表面上效仿寒山子蓬头跣足的形象或遗世独立的生活,但寒山诗中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幽玄高深的禅宗境界却已融入了美国文化,并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乃至文学、艺术创作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97年,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冷山》。
该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大奖等。
在小说的扉页上,弗雷泽引用了两句话,一句摘自《达尔文日记》,另一句则是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人问寒山道》中的前两句“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由此可见作者对寒山诗的热爱和尊崇。
然而,寒山诗对弗雷泽《冷山》创作起到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在扉页上引用的一行诗句,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小说《冷山》的整个故事当中有多处折射出寒山诗里的思想意蕴,而其中一些丰富的禅宗思想在寒山诗传入前的美国本土文化里表现得并不鲜明。
电影冷山_精品文档

电影冷山电影《冷山》是由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拍摄的一部爱情战争片。
该片根据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个男人为了回到他深爱的女人身边所经历的艰险旅程。
电影《冷山》于2003年上映,获得了众多好评和奖项,并让观众深受触动。
电影《冷山》以南北战争作为背景,将战争的残酷和爱情的坚守相互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抉择的艰难。
该片的主人公是一名南方军队的士兵因伤被送回家乡,他就是因为对他的爱人莱拉的思念而坚持向她回去的。
故事中,男主角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得知战争即将结束,于是他决定脱离南军,踏上回到莱拉身边的旅程。
在回家的路上,男主角艰辛地穿过陌生而危险的领土。
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随着故事的发展,影片将观众带到了冷山,这个荒凉而寒冷的地方成为了男主角与莱拉的重逢之地。
在整个旅程中,男主角回想起与莱拉之间的美好回忆,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到她身边的决心。
而莱拉在男主角离去后也没有辜负他的等待,她以强烈的母爱和无尽的期待一直守候在家门口。
当两人终于重逢时,他们的情感之间展现了深深的爱意和坚定的信念。
《冷山》以其细致入微的情感描绘和出色的演员表现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誉。
影片中男主角由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他以真实和感人的表演演绎了角色的复杂内心和对爱情的无尽追求。
而女主角莱拉由妮可·基德曼扮演,她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展现了母爱和义气。
除了男女主角的精彩表演,电影《冷山》还用镜头语言来表达故事的情感。
导演明格拉以寒冷的冷色调来符合电影的主题,将冷山描述得饱含深意。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着细腻的构思,用具象的画面和细腻的细节传递着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
此外,《冷山》还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来传递观众许多思考。
电影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角色,包括战争的英雄、母亲的牺牲和社会的黑暗面。
这些角色的设定展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社会的阴暗面,使观众深深地反思战争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研究

《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研究【摘要】《冷山》是一部充满自然生态思想的文学作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该小说,探讨其对当代生态问题的启示。
文章分析了《冷山》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探讨了《冷山》在生态文学视角下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对于生态问题的呼吁和引导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对该思想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冷山》的自然生态思想,可以引领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研究、环境描写、生态伦理思想、人文关系、当代生态问题、生态文学、价值、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概述《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研究《冷山》是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的一部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该小说以冷山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因为反对战争而选择隐居山林生活的故事。
作品中展示了深厚的生态意识和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冷山》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思想,探讨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生态伦理思想、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以及对当代生态问题的启示。
通过对《冷山》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态文化观念,为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今环境危机提供启示和借鉴。
在文学作品中探讨自然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自然的认识,还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为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当代文学批评和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冷山》是一部以自然和生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广泛阐释和研究。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冷山》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思想成为当代研究的热点之一。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它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开场,但男女主角却最终天人永隔。
南北战争,是一场南方人与北方佬之间的战争,为了自由,为了荣誉,亦或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虚荣,下层士兵们纷纷涌向战场,或杀敌,或被杀,或生,或死。
这样的场景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不断地上演,直至战争结束。
而冷山,却是一片充满柔情的土地,它美丽而宁静,和谐而温馨。
这里的人们勤劳耕耘,虔诚祈祷,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然而,战争的硝烟终究还是弥漫到了这片宁静的土地,成年男子奔赴前线,而老弱妇孺则留守家园,翘首以盼,期盼着亲人的归来,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影片的伊始,是一位美丽女子的到来,如同俗套的泡沫剧一般,男女主角一见钟情,在频繁的眼神交汇之后,他们坠入了爱河。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轰轰烈烈,甚至在一起的时光屈指可数,所说的话语更是寥寥无几。
但他们的爱,却超越了阶级、地域和时空,沁人心脾。
这部电影让我不禁联想起《乱世佳人》,同样的南北战争背景,同样的贵族女主角。
男主角奔赴战场,女主角则留在家乡,苦苦守候。
迫于生活的压力,她放下了大小姐的身段,开始操持农活,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突如其来的战争将相爱的两人生生拆散,但却无法阻断他们的思念。
与《乱世佳人》不同的是,《冷山》的男主角在杀死镇中的流氓后,也因流氓临死的一枪而殒命,就如同女主角在井中看到的那样,雪花纷飞中,男主角在一群乌鸦中摇摇欲坠地走来,只是女主角虽早已预见这一瞬,却未能料到这个结局。
他们的爱,方才初露端倪,残酷的现实却让一切戛然而止,仿佛他从未归来,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从未降临。
在她耳畔,回荡的依旧是初见他时他的那句问候:“我叫伊曼。
”望着他俩爱情的结晶,她觉得,他仿佛就在身边,从未离开。
于是,一群饱受创伤的人们组成了新的家庭,那位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妇人,以及失去了伙伴的小提琴手和他的女儿,在这场战争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然而一切似乎又并未改变。
电影《冷山》影评解说文案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战争电影《冷山》,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
整个故事好似一个南北战争版的《奥德塞》,同样描述的是受尽战火洗礼的主人公漫长艰难的回家历程。
在美国南北内战的时候,连年的战争令一个名叫英曼的南部士兵疲惫不堪,在最近的几场战斗中,英曼身受重伤倍受折磨。
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多,毅然决定拖着病弱的身体逃离部队,想赶回千里迢迢遥远偏僻的故乡冷山,只为了见上心爱的爱人艾达一面。
英曼就此踏上了漫长艰险的回家路。
与此同时,艾达,在家乡冷山也正遭受着残忍的煎熬,于生活的最底线痛苦的挣扎。
原来,艾达原本是当地山区传教士的女儿,在一次聚会和做礼拜中与英曼产生恋情,内战爆发后,英曼被迫参战,父亲离开人世,奴隶因为战争一一逃去北方。
柔弱的艾达面对被生活无情抛弃的痛苦,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等待战争结束,英曼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
可是英曼一走多年归途遥遥,艾达一个人挣扎在艰难的乡村,境遇凄惨使她不免痛苦彷徨。
好在这时艾达被sall y介绍了作为自己助手的山区女孩露比,露比因为战乱四处流浪,却有着乡下女孩特有的勇敢和坚强。
在露比的帮助下,艾达渐渐学会了与周围艰难环境抗争,发誓要重建家园,等待英曼的归来。
艾达和露比,两个女人就这样在战乱的冷山相互取暖,艰难而快乐的生活下去,期间偶遇了露比的父亲斯特布罗德。
长途跋涉憔悴不堪的英曼,每每只能遥望家乡那座冷山,回想家乡思念妻子,在艰苦的环境里,期待重逢的那一刻。
最后,英曼通过层层险阻,在一片树林中遇见了艾达。
艾达正在捕鸡,看到远处的人影,艾达认出了他。
那一晚,两颗寂寞的心发生碰撞。
但是在第二天,正当他们准备返回农场时,当地的保安队出现了。
最终英曼死在了枪下。
艾达抱着英曼的尸体久久不能平复伤心。
南北战争不久也结束了。
艾达带着她和英曼的女儿,也拥有了自己的农场。
充满希望地活着。
?影片就此结束了。
千难万苦动摇不了英曼回家的执着,归乡旅途上的种种遭遇是从战场重归冷山,从破损重归完整的必由之路。
《冷山》电影影评
《冷山》电影影评影片的开场,是一片明媚的阳光洒在高高的山岗,粗石砺在蓝天白云下也似乎变得柔和。
然而,小镇“冷山”的名字却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仿佛预示着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艾达,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南方淑女,在冷山的庄园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直到那一天,一个陌生男人的出现,打破了她的平静。
他是英曼,一个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疲惫。
他们的相遇,就像是两颗流星在夜空中短暂地交汇,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爱情显得如此脆弱而珍贵。
英曼和艾达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但战争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他们。
他们只能在短暂的相聚中感受彼此的温暖,然后又各自踏上充满危险的归途。
影片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
比如雨夜中的暧昧不明,琴谱里照片的试探,离别前的深情一吻,古井里散去的背影,以及雪地里的悲伤彷徨。
这些场景细腻地描绘了艾达和英曼之间的爱情,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艾达,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苦难。
她失去了亲人,生活变得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信念。
她等待着英曼归来,即使不知道他是否还能活着。
她的坚持和等待,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而英曼,那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男人,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念。
他为了回到冷山,一路上历经艰险,却从未放弃。
他心中的那份爱,支撑着他走过了漫长的路途。
除了爱情,影片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让生命变得脆弱而无常。
但在战争的阴霾下,也有人们的坚守和善良。
比如艾达的邻居,他们在困难时期给予了艾达帮助和支持,让她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电影的结尾,艾达终于等到了英曼的归来。
他们在冷山的田野上相拥而泣,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他们的爱情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永恒的升华。
电影《冷山》(英文版)PPT
• • • • • •
The classical words:
• • • • •
Ada: Everyday of my waiting... 埃达: 每天我都在等待... 埃达: 每天我都在等待... Longing... 盼望着... 盼望着... Longing to see your face
Back ground
• “Cold Mountain” tells the story of a wounded solders named Inman (Jude Law) who struggles on a perilous journey to get back home to cold mountain. Ada(Nicole kidman),the woman he left behind before going off to fight in the civil war. Along the way he meets a long line of interesting and colorful characters, while back at home, Ada is learning the ropes of managing her dead father’s farm with Ruby (Renee zellweger) ,a firm country girl, who assists and teaches Ada along the way.
Main actor
芮妮· 芮妮·齐薇格 Renée Zell Eger 饰Ruby These She was a brave and optimistic girl, she helped Ada to managed the farm. She overcame difficulties withr atten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山》:在回归的冷与热中涤荡着人性一部优秀的影片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人们的记忆,IGN Movies杂志这样评价《冷山》:立意新颖,画面壮观,剧本优秀,表演精湛。
这部影片之所以让观众无限感慨,除了片中大腕云集、场面唯美、投资惊人,最主要的是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磅礴气势,体现出这个时代典型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浪漫情怀,而且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通过他们的故事观众可以领略到人性至上的生命之光,荡气回肠的爱情之光,生生不息的和平之光。
一、主题——平凡里蕴藏厚重有人评论《冷山》是一部战争片,也有人说它是一部爱情片,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半战争半爱情片……无论如何定位,战争与爱情这两大元素是影片着力表达的无可争议的主题。
讲战争是因为它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个关于逃兵的故事。
片中男主人公英曼本是一个替南方出战的英雄,每一场战役,他都是那么勇敢顽强;每每战争间隙,他即回忆远在家乡冷山的美丽情人,憧憬着战争结束回家团聚的未来。
一本描写故乡的书和一张情人的照片就是他全部的珍藏。
但是,战争总是很摧残人的。
当英曼看着那个同他一起来的孩子受伤倒下,在战地提琴师拉奏的美丽音乐中合上眼睛,他开始对战争感到怀疑。
从无数次战役中逃生的英曼,渐渐变得盲目、麻木。
在一次偷袭中受了重伤以致几天昏迷不醒的英曼,在听完护士念的日思夜想的情人“你快回来,你快回来……”的来信之后,怀着对家园强烈的渴望,逃离战场,踏上了漫长艰辛的回家之旅。
此时的冷山,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它已升华成一种精神图腾,是恋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信仰所在。
“回归冷山,不仅意味着回归平静的生活,回归爱的世界,更暗含了心灵的回归与人性的苏醒。
”至于爱情,虽然本片不是纯粹的爱情片,但是该片打动观众的仍得益于其中的爱情。
战前还是个木匠的英曼爱上了德高望重的牧师的女儿,当参战受重伤,灵魂即将燃尽之时,为了人性的回归,也为了爱情做了逃兵。
两人之间的感情始终太过含蓄而越发显得凄美。
英曼走时与艾达第一次深情的拥吻算是他们终生的约定,互留的照片见证他们相爱的力量,一见钟情之后留下的便是无尽的等待与日夜思念。
属于他们之间可以回忆的东西很少很少,但就是那样念念不忘。
幸免于重重危难终于回到冷山的英曼,他们的相见很突然,没有想象中的浪漫,却多了些许温情,像母亲等待归来的孩子。
重逢后的篝火边,互吐三年多的思念与爱慕,折射得更多的却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没有正义与邪恶,战争让人们为了生存而变得异常残酷。
影片的高潮是重逢那一晚的水乳交融,虽然只有几秒钟的回闪,终于还是让观众长嘘了一口气……突然的幸福相见背后注定以悲剧收场,雪地里被子弹击中奄奄一息的英曼与心痛欲绝的艾达最后一次拥吻,留给艾达的是片刻幸福后的一辈子的思念……这就是爱情,既简单又缠绵,既幸福又伤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与批判,该片并没过多着墨于战争,影片反战的主题即是通过受战争影响的人以及他们因战争而改变了的生活来体现的,看似平静的叙述实际却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平凡的主题下深深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二、情节——简单中透着曲折本片情节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英曼从战场逃回冷山寻找爱人,一条是艾达在战争中艰难地生存等待爱人的归来。
情节看似简单,但两条主线上又生出许多旁枝末节,将一个个片段勾串起来,简单中实际上透着曲折。
一条线索围绕英曼逃亡途中经历的种种灾难展开。
一路上,英曼忍饥挨饿,不得不生吃螃蟹;黑暗中牧师因害怕触犯圣徒戒律把正怀孕的相好抛下山而被英曼出手制止并将其捆绑示众;摆渡女为了小钱冒险送英曼等人过河,瞬间被抓捕逃兵的民兵击毙于水下;因帮一村民将死在河里的牛弄上岸,解决了水污染问题而被村民带回家休整片刻,期间遭四个女人引诱,最后落到抓捕逃兵的士兵手里;英曼在被押解途中,突遇北方佬,急中生智趁着押解士兵不敢声张的机会逃脱;英曼从死人堆里爬出,奄奄一息,幸遇一好心农妇相救得以生还;大雨之夜,英曼借宿于一守着生病婴儿的漂亮的寡妇家中,为了安慰因战争失去丈夫的女主人,象征性地人道主义地与女主人相拥着过了一夜;第二天,英曼忍无可忍地将闯入女主人家的罪恶多端的两个北方士兵杀了,本想留下还有点良知的年轻士兵,但被狂怒的女主人击毙……英曼在所有这些过程中,接受了傲慢、空虚、勇气、浪漫、粗俗和忠诚的考验,经历了身体和灵魂的双重之旅,将残酷战争的影响和远离战场的混乱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可谓是一波三折,复杂有加。
另一条艾达在冷山艰难生存等待爱人归来的线索也平行展开着。
自英曼上了前线,艾达就一直践行着自己在献上初吻时的那句“我会等着你” 的诺言。
父亲在世时,艾达面对的只是对情人的思念,但影片情节的设置并不止于此,艾达不仅要体会刻骨铭心的思念,接着还得承受丧父之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危机,毕竟父亲在世时她只是个娇小姐,命运将艾达逼上了死路。
但影片又峰回路转,派来个能干的农家女鲁比来帮助艾达,教会艾达种菜、修房子等生存本领;当然艾达也教会了鲁比善待自己的父亲及朋友,教会了鲁比勇敢去表达自己的爱。
影片还展示了两人在对抗护卫队头目的觊觎之下表现的镇静与智慧,使得观众时而揪心,时而欣喜,看似简单的情节,其中又有多少曲折。
两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叠加,串起了无数个千形百态的人物组成的画面,以战争为焦点,控诉这场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呼唤人的灵魂的归来。
“这种回来,是一种借着爱情之名向灵魂净处的回归;这种回来,是要和战争对抗的一种坚强、美丽、自主的生存。
”[1]三、人物——共性中彰显个性影片围绕英曼、艾达和鲁比三人展开,他们的爱情、友情、对和平的渴望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勇气是情节发展的动力。
英曼开始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英雄形象,但随着战争的深入,英曼终于“不想再为不相信的事业挨枪子”,在爱人强烈的召唤下,毅然做了逃兵。
影片中所呈现出的英曼不仅仅只是个镇静锐利的战士形象,更多的是在这种共性的英雄形象背后所彰显的独特的个性。
由著名影星裘德洛这个表情有点疲态的英国男人扮演的英曼,巧妙地契合了男主人公虚弱而忧郁的气质,他的薄幸的眼神,生硬而浅露的笑,正是烽火少年的特质。
在冰冷的战争下,英曼粗糙的影子和内压的热烈无疑又增加了男人的性感,引得无数美眉竞折腰。
影星尼可·基德曼扮演的艾达,作为女主人公所必须具备的美丽浪漫这一共性之外,着力刻画了她具有丰满个性的一面,比如让英曼替女村民犁地的乐于助人;比如端着茶水与英曼约见的睿智与含蓄;比如毅然来到即将开赴战场的英曼的房间,一吻定终身的追求爱情的勇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影片更加着重塑造的是艾达在失去父亲的庇护后,面对濒临破产的农场以及护卫队头目的觊觎,从一个毫无生活能力的娇小姐逐渐磨炼成学会在贫穷和艰苦环境中生存的强者。
艾达的表演张弛有度,让人触动。
影星蕾妮·齐薇格扮演的农家女鲁比虽不是主角,却也给影片增色不少。
她除了具有一般农家女粗俗的共性形象之外,打动观众的恐怕更是那透着坚强甚至有些粗野的她,时不时流露出的可爱的面孔,大大咧咧中透出的细腻,比如她总喜欢“第一条……第二条……”的嚷嚷,尤其是得知以前虐待抛弃自己的父亲遇袭时,声称不会为他掉一滴泪,却拿一个大帽子扣在头上遮住眼睛等的自然的表演。
在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的镜头下,她们的友情异常鲜活,友情不但帮助她们幸存下来,还让两人共同战胜恐惧。
一部电影中能成功塑造两个如此丰满的女性角色确实罕见。
四、拍摄——冷调上叠加热烈《冷山》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影片,光荣、责任、忠诚这些严肃抽象的主题依托在飞舞的弹片和人物生活化的对白中,一点点还原出动荡不安的北美19世纪风俗画。
明格拉说:“荒凉而艰苦的自然环境是呈现影片人物故事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 该片拍摄于罗马尼亚,为了把握真实的历史沧桑感,战争场面主要依靠传统的舞台造型、外景实地拍摄、动用众多群众演员等方式而非无所不能的电脑特效。
这或许又将成为今后历史战争片拍摄的主流。
难能可贵的是交战中的南北士兵并非临时演员,而是由1 000多名年轻、单薄,但却更符合当时历史时期美国人较憔悴的形象特征的罗马尼亚军人扮演。
为捕捉影片中季节和情绪的变化,摄影指导约翰·希尔采用了不同的滤镜和技术,他选择了两种胶片:一种具有较高对比度,用于拍摄英曼艰辛苦旅的场景;一种更柔和,用于拍摄片尾及艾达和鲁比在农场上的场景。
自始至终,影片只使用了19世纪光源即日光、月光和火光照明。
希尔的确打造出了瑰丽的光线和影像。
在这部半冷兵器时代的半战争半爱情片里,战火和硝烟美轮美奂地弥漫着,劫掠和杀戮美轮美奂地进行着。
漫长而艰辛的逃亡路上,风景是美的,但影片的色调却是灰暗的,冷山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整部影片虽然是冷调拍摄,但片尾画面却是满目青翠,生机盎然,似乎昭示着生活原本是美好的,战争的创伤也终会被生命的延续所替代,而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坚强的,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坐在苍翠的大树下的两个新的生命是对未来的激励。
《奥兰多哨兵报》评论说:“在冰冷的外表下,《冷山》其实是座火山。
”冷调上又叠加热烈。
值得一提的还有该片的音乐,其烘托出来的意境与整部片子的格调特别协调,在音乐声中,观众看到了远山、白雪、小河、恋人,还有淡淡的思绪,悠悠的无奈……一首原声You Will Be My Ain True Love始终贯穿于英曼的归途之中,犹如天籁之音;片中时而扬起的忧伤的夜曲让饱受战争创伤的心灵得到慰藉,甚至连灭绝人性的护卫队头目都情不自禁吟唱。
所有这些美丽的元素都在传达一个主题:生命、爱情、和平。
明格拉用其特有的史诗般罗曼蒂克的拍摄手法,将这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作品拍摄得凄美精致、荡气回肠。
虽然片中战争场面不多,但因战争造成的刻骨的痛却更加震撼,使反战与人文关怀的主题得到升华,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千里独行的浪子,幽怨又顽强的佳人,美丽的风景和残酷的战斗,泯灭的人性和不息的渴望,还有那灿烂后无限的回味,构成这部颇有气质的影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