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泯灭到情感的回归
异化、泯灭与复归——《美人鱼》的人性阐释

23第12期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一直都在坚持寻求与人类的认同,电影学家巴拉兹·贝拉就提出电影文化是“可见的人类”。
[1]电影让人认识到其不能离开“现在的视域”看待过去,要把现在与过去结合为“大视域”,从而让现实意义同人、事、物“视界融合”。
在相通的过程中,人性的变化即是电影在物质现实世界的一种“本性”展现。
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便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让人意识到其所生活的世界已经被大大地异化了,人性的危机也日渐突出,人在思维想象中内在体验着生态的危机、现代人的精神幻灭,特别是人性在其物质现实的“表象世界”与寄托人生意义的“真正世界”不断地纠结、挣扎,直到发现人性的复归或重生。
美人鱼作为游离于“三界”之间的生物,从美丽富饶的海洋世界到备受污染的“废旧船”再到现实人类世界中的一位“受害者”,暗喻着美丽的海洋是孕育新生命的沃土,现代社会是多么污秽丑恶,烟气污染、树木砍伐、污水入海、垃圾掩埋、屠杀海豚、以及声呐驱赶生物的视觉画面,意味着海洋一旦被现代社会的人声、机器的轰鸣声吵醒,美人鱼也即将面临死亡。
佛教曾有“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的“依正不二”之说,大意是说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劣与人的心性德业呈正相关关系,作为“依报”的环境的好坏状况完全取决于作为“正报”的人类的生命状态。
显然,不是环境坏,而是人心堕落!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是人的危机。
周星驰导演巧妙地在环保主题的表象下揭示了人性的异化与救赎。
可以说,《美人鱼》是一部关于“震撼人心的环保呼唤+贯穿始终的人性救赎”的电影。
一、 人性的异化:对“物的依赖性”影片主人公刘轩草根出身,自小生活疾苦,对饥饿的恐惧成为了他追求物质财富的动力,通过努力他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了坐拥豪宅豪车的房地产大亨;成功后,对贫困的恐慌又转化成对物质的过度依赖,成为了坚定的资本拥护者。
拍卖现场,穿着土豪金颜色衣服的他为了谋求财富利润的最大化,豪气地以三倍的价格拍下青罗湾项目,并拿下填海计划,那句“保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交给他们了,我是个俗人,只对万恶的金钱感兴趣”的话,则把这么一个在追逐物质过程中逐渐丧失本心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退行心理发展的回归过程

退行心理发展的回归过程退行心理发展是指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或其他压力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出现了逆转或倒退的情况。
这种退行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临时性的现象,通常在适应环境或经历短期的情绪转折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将会回归正常状态。
本文将探讨退行心理发展的回归过程。
回归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情绪的波动。
当个体经历了退行心理发展后,常常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和波动。
这是因为在逆转或倒退的过程中,个体经历了一系列的消极体验和情绪压力,导致情绪的极端波动。
在这一阶段,个体常常感受到内心的痛苦和焦虑,情绪上的反应也会比较激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开始进入回归的下一阶段。
回归过程的第二阶段是自我调整和重建。
在情绪稳定后,个体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和重建。
在退行心理发展中,个体可能会丧失或削弱一些正常的心理功能和能力,需要通过自我调整和重建来恢复。
这一阶段个体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并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思考,寻找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个体会尝试寻找新的心理支持和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回归正常的心理发展轨道。
回归过程的第三阶段是心理成熟和成长。
在个体通过自我调整和重建恢复了正常的心理功能和能力后,开始进入心理成熟和成长的阶段。
个体在这一阶段会逐渐积累更多的心理资源,并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同时,个体会对过去的退行经历进行深度思考,从中学习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心理成熟和稳定。
回归过程的最终阶段是心理平衡和稳定。
当个体经历了情绪波动、自我调整和重建以及心理成熟和成长的过程后,最终会实现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压力,同时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在这个阶段,个体重拾了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都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总结而言,退行心理发展的回归过程经历了情绪波动、自我调整和重建、心理成熟和成长以及心理平衡和稳定的阶段。
回归的崭新开始

回归的崭新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然而,即便经历了种种迷茫和挫折,回归自我,重新开始,也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希望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回归的崭新开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回归的重要性回归是指回到原本的状态或轨道,重新找回自我、重拾信心和动力。
在我们迷失自我的时候,回归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避免盲目跟从潮流或他人的期望。
回归还能让我们重新找到内心的平静,摆脱焦虑和压力的困扰,恢复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二、找回自我回归的第一步是找回自我。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经迷失在喧嚣的世界中。
通过与自己对话,我们能够从外界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并重新定义自己的目标和意义。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深入思考和自省,但是只有找回自我,我们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重新审视和调整一旦找回自我,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这可能包括改变工作环境、寻找兴趣爱好或者和某些人或事物保持距离。
我们应该识别什么对自己是有意义的,然后建立一套与这个目标相符合的价值体系和行动计划。
这有助于我们在回归的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专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接纳过去的经验回归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相反,我们应该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将其视为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过去的经验能够提供宝贵的教训,指导我们在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因此,打破旧有的模式,不固步自封,是回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迈出新的一步回归的最终目标是迎接崭新的开始。
一旦我们找回自我、调整生活和工作,而且接纳过去的经验,我们就可以迈出新的一步。
这一步可能意味着追求新的事业,拓展人际关系,或者实现个人目标。
崭新的开始代表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并准备好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机会。
在回归的崭新开始中,我们重新找回自我、调整生活和工作,接纳过去的经验,并迎接崭新的一步。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读后感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读后感读了关于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的相关内容后,我就像被人拿小锤子敲了敲脑袋,突然对人性这玩意儿有了些新的感悟。
人性这东西啊,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有时候它迷失起来那速度比我找不着钥匙还快。
书里提到的那些在现代社会中人性迷失的情况,真的是太常见了。
就好比说现在大家都在拼命追求物质,房子要更大的,车子要更贵的,包包得是名牌的。
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就开始丢了一些本真的东西。
我就想起我有个朋友,以前特别喜欢画画,那画得可好了,就像小画家一样。
但是为了能在大城市买上房子,每天就埋头在办公室加班做那些枯燥的报表,现在再提起画笔,手都有点生疏了。
这就是人性在物质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啊,把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都给弄丢了,就像一只小老鼠钻进了满是奶酪的迷宫,只看得见奶酪,却忘了自己从哪儿来的了。
不过呢,人性这小精灵也有复归的时候。
书里那些故事就像一盏盏小灯,照亮了人性复归的道路。
有时候可能是经历了一场大的挫折,就像突然被生活扇了个大耳光,才恍然大悟。
我记得有个故事里的人,在生意失败,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回到了老家。
在老家那种宁静的环境里,和乡亲们一起种地、聊天,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追求的所谓成功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于是他开始重新关注身边的人,关心家人的感受,重拾自己的爱好。
这就像是一个走丢的孩子又找到了回家的路,人性在这种时候就开始慢慢回归到最初的美好了。
从这本书里我还想到,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它既会把人性染得五颜六色,让人性迷失,也能提供很多让人性复归的机会。
比如说那些做公益的人,他们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意识到,帮助别人能让自己内心充满快乐。
这种快乐不是买个新手机或者穿上新衣服能比的。
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人性中的善良、同情这些美好的东西就像小芽一样又冒了出来,而且长得越来越茁壮。
总的来说,读了这些关于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的东西,我就觉得我们得时不时地停下来,好好看看自己。
别让自己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跑得太快,把灵魂都给弄丢了。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读后感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读后感读了关于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的内容后,那感觉就像是在脑海里进行了一场超级刺激的冒险之旅。
首先得说,人性这玩意儿可太复杂了。
就像一个有着无数个小格子的大盒子,每个格子里都装着不同的东西。
当我们谈人性迷失的时候,我就想到那些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突然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家伙。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多赚点钱,就开始坑蒙拐骗,把自己的良心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就好比一个本来在正道上好好走路的人,突然被路边一个闪着金光(代表金钱)的大坑给吸进去了,然后就迷失在那堆贪婪的烂泥里,怎么也爬不出来。
再看看那些被权力冲昏头脑的人,他们就像气球一样,被权力的气越吹越大,最后“嘭”的一声炸了,啥人性都没了。
他们开始对别人颐指气使,觉得自己就像个无所不能的神,可实际上呢,他们就像个小丑,在人性的舞台上表演着一出出闹剧。
不过呢,人性的复归又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当一个人经历了种种磨难或者突然有一天开窍了,就像是从那个装满迷失的大盒子里重新找到了那些被遗忘的美好东西。
比如说一个曾经作恶多端的人,可能因为遇到了一个特别善良的人,或者经历了一件让他深受触动的事情,他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慢慢把丢失的人性找回来。
这就像在玩拼图游戏,一块一块地把那个叫做“人性”的完整图案拼凑起来。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恶魔。
当我们迷失人性的时候,就是小恶魔占了上风,在我们的脑袋里胡作非为,指挥我们干那些不道德的事情。
而人性复归的时候呢,就是小天使重新夺回了控制权,让我们重新变得善良、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从大的方面来说,整个社会也像是一个大的人性集合体。
如果太多的人迷失了人性,那这个社会就会变得乌烟瘴气,到处都是欺骗、争斗和冷漠。
但要是大家都努力让自己的人性复归,那这个社会就会充满爱和温暖,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阳光花园,每个人都能在里面幸福地生活。
读完这些内容,我就告诉自己,得时刻盯着自己身体里的那个小恶魔,可不能让它太嚣张了,要让小天使一直保持活力,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人性不迷失,一直走在充满人性光辉的道路上。
关于人性自私的经典说说语录

关于人性自私的经典说说语录人性本不坏,奈何人心丑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人性的说说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人性的说说推荐1) 人们互相利用,但这就是最真的现实,不得不疑问,人性本如此吗2) 社会泯灭我的人性,残杀我的内心。
3) 江湖上有这样一个传言看美剧的人英语都不会太差江湖上更有传言看美剧的人性知识也都不会太少.4) 这么一个我没事业、没爱情、没长相、没才能、没家世、没人气、没大方还照常一样的-----没人性。
5) 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有没有人性不重要,生存才重要。
6) 愛情只是壹種幻想控制在人性的七情六欲上7) 生物物理什么的真是有异性没人性8) 现实的残酷人性的l冷漠蹂躏我到精神麻木体无完肤9) 贱到无法形容注定无人珍惜。
这是人性。
10) 教官:尼玛有人性么?给我们晒黑不说,恨不得给我们整死,你心情不好,脾气就冲着我们撒,衮尼玛的军训吧。
最新关于人性的说说1) 前空间里都是什么颜无敌什么爱的要死要活的说说现在更多的只是对社会的关心对人性的情感间在流逝人在成长2) 需要多少春秋才能看清人性的肮脏ゆ3) 在这兵荒马乱人面兽心的社会你教会了我人性薄凉4) 从你的脸上,我看到了社会的险恶,人性的丑陋5) 情人节,约了我,带了她,把我撂在一边,呵呵,这真是人性啊6) 爱情就是让人没了人性让鬼有了真心7) 人性黑暗到平易近人,8) 人性本贱,谁也不例外。
9) 水果的成熟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和冷雨,人性格的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10) 欲望像蛀虫一样侵蚀了人性真实的一面直至腐烂精选关于人性的说说1) “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2) 别太相信任何人总有一天他会抓住你的弱点反咬你一口这就是人性3) 次奥,我姐抢我男友,{泪奔}麻痹这世界还有没油人性了4) 我只是把人性的丑陋表达了出来,你们何必恼羞成怒?5) 毕竟人性难测,而你是你,我是我。
6) 成长可能就是无数次直视人性然后坦然接受.7) 人性本不坏,奈何人心丑陋。
探索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

探索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一、引言心理现象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反映,而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则是指人们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出现对过去的向往和回归的倾向。
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人们更加容易产生这种心理倾向。
本文将探讨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退行回归的原因1. 情感记忆的作用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往往与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联。
过去的经历中可能包含着美好的回忆、幸福的时刻,而面对现实的艰辛和挑战,人们会倾向于寻求情感上的慰藉,从而退行回归过去。
2. 安全感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高压和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渴望获得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
过去的时光往往被人们理想化,他们认为在那个时候一切都更加简单和无忧。
因此,退行回归过去可以给予人们一种安全感和寄托。
三、退行回归的心理影响1. 焦虑和逃避现实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可能导致人们对现实的逃避,无法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他们可能通过回忆、沉浸在过去的回忆或幻想中,来避免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挑战,导致他们的焦虑情绪得不到解决。
2. 社交障碍退行回归过去的心理现象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
当人们过度陷入过去的回忆中,他们可能忽视了现实中的社交机会,导致与现实的人际互动减少,进而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
四、应对退行回归心理现象的策略1. 接受和理解人们需要意识到退行回归过去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并学会接受和理解自己情绪的起伏。
只有正视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种心理现象。
2. 寻求支持当人们感受到退行回归的倾向时,可以通过寻求支持的方式来缓解困难和压力。
与亲友交流、寻求心理咨询或参加支持群体等都是有效的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退行回归的心理现象。
3. 建立积极应对机制人们应该培养积极的心理机制,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退行回归的心理现象。
可以通过运动、艺术创作、自我反思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好地适应现实。
回归的意义与价值

回归的意义与价值回归,是指一种回到原来的状态、归还或重新加入的行为。
在不同的背景下,回归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
无论是个体的回归还是集体的回归,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体个体回归是指个人从离开或者偏离的状态回到原来的状态,或者重新加入到某一群体或者社会中。
个体回归可以体现人的自省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机会。
个体回归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体现在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或者价值观时,回归可以帮助个人重新审视自己,找回迷失的方向。
通过回归,个体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推动自我进步和成长。
其次,个体回归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平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原有的生活轨道,或者由于失败、挫折等心理困惑而偏离自己的内心诉求。
回归帮助个体重新找回平衡,修复心灵的创伤,从而实现心理的健康和稳定。
最后,个体回归对于社会的价值也不可忽视。
个体和社会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当一个个体回归到社会中时,他或她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贡献。
个体的回归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集体集体回归是指集体从分散、离散或者分裂状态回归到统一、整体的状态。
集体回归通常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意义,对于群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集体回归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体现在群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力的提升。
当一个群体出现分散、离散或者分裂现象时,集体回归可以帮助群体重新找到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有当群体能够形成统一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其次,集体回归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社会存在矛盾、分化或者冲突时,集体回归可以帮助社会重新找到平衡和稳定。
集体回归可以通过协调和合作,解决各方利益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集体回归对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一个群体或者社会能够回归到原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中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性的泯灭到情感的回归
摘要:英国小说《呼啸山庄》和美国小说《红字》都是讲述一段泯灭人性的复仇故事。
两部小说中的复仇主人公也都是世人公认的恶魔式的复仇者。
他们受到爱情或家庭的背叛之后,对伤害他们的仇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
但在复仇之后,他们却陷入了痛苦的绝望之中这样的结局启示我们,背离人性的复仇并不是摆脱情感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复仇绝望情感回归人生启示
英国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于1848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
该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充满斗争的爱情与复仇的故事。
而于185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同样讲述了一个因失去爱人而复仇的故事。
这两部小说中的复仇者皆因失去自己心爱的人而走上复仇之路;但是,复仇并没有抹去他们内心的伤痛反而使他们更加苦痛。
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复仇故事的梳理,分析了复仇者的心路历程,并对他们的复仇结果进行了反思。
一、故事梗概
《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个被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捡回来的吉卜赛弃儿。
希斯克利夫得到欧肖先生的怜悯,被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从小与欧肖先生的亲生儿子辛德利和女儿凯瑟琳生长在一起。
生性倔强的希斯克利夫与爱好自由的凯瑟琳青梅竹马,彼此爱慕,尽管辛德利对他百般刁难、欺辱,但是,
希斯克利夫为了凯瑟琳什么都可以忍受,因为凯瑟琳的爱情就是他的力量与希望。
然而,当凯瑟琳迫于家庭与社会的压力,选择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时,希斯克利夫的灵魂受到了沉重打击,他愤然出走,直到在外乡致富后才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他通过赌博夺走了辛德利的家产,致使辛德利穷困潦倒,醉酒而死;把辛德利的儿子哈里顿变成了奴仆;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并对她不断地施以摧残;夺取了凯瑟琳丈夫林顿的家产——画眉山庄,他的这些报复行为使凯瑟琳内心痛苦不堪,最终在难产中死去。
虽然复仇得逞,但是希斯克利夫却始终无法从对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反倒是比复仇前还要痛苦,最终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美国小说《红字》同样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
《红字》中的主人公之一、身体残疾的齐灵沃斯是一个天生畸形、聪明好学的人,被人们称为“智者”。
他很幸运地娶了年轻貌美的海丝特·白兰为妻,并一度为自己拥有一个满意的家而骄傲。
但是在与妻子失散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妻子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私通有了孩子,并且因此受到了公审,还戴上了耻辱的红字。
当齐灵沃斯看到这些,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与妻子私通的人进行复仇。
当他发现妻子的情人是牧师丁梅斯代尔时,便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他以朋友和医生的身份,潜藏在丁梅斯代尔身边,对丁梅斯代尔进行精神上的摧残。
丁梅斯代尔由于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在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之后死去。
之后,齐灵沃斯由于失去了复仇的目标,也迅速枯萎而死。
但他在临死前还是良心发现,把遗产留给了妻子海丝特的女儿——珠儿。
二、情感的毁灭
《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在成长过程中受尽压迫,正如呼啸山庄的女管家埃伦·迪安说的那样,“他(辛德利)对待希斯克利夫的方式足以使圣徒也变成魔鬼”。
但是,由于心中燃烧着对凯瑟琳的爱,所以希斯克利夫并没有因为被虐待而产生复仇之心。
可是,当凯瑟琳迫于世俗的压力,选择嫁给有钱、有地位的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时,希斯克利夫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失去了凯瑟琳后的他精神完全崩溃了,灵魂开始扭曲。
被爱人背叛的痛苦和多年来所受到的欺辱和压迫如火山爆发一样吞没了他的心智,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和愤怒之中,最终走上了泯灭人性的复仇之路。
同样,《红字》中的齐灵沃斯也经历了这样一种心灵的打击。
齐灵沃斯是个很有知识的智者。
尽管身有残疾,但他聪明好学,智力超群,赢得了名声与地位,并娶了年轻貌美的姑娘海丝特为妻,有着一个令人满意的家庭。
然而当他得知妻子与别人相爱,并且有了孩子的时候,他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胸前佩戴着屈辱的红字,抱着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当街示众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极度的愤恨使他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人生总是充满痛苦与折磨,这种痛苦与折磨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于欲望的追求,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利益的争夺中或有意或无意
地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或有意或无意地伤害着。
对于普通的伤害一般人都能够承受,甚至不会有报复的想法,而像两位复仇者所受到的这种沉重的伤害就不是常人所能容忍的了,这种伤害足以让人发狂。
报复,或者放弃,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受伤害者的心理处于一种极为复杂,极为关键的状态,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这时最重要的不是做决定,而是要想尽办法遏制自己的冲动,让自己冷静下来。
当完全冷静下来的时候,相信多数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复仇与绝望
在感情中绝望的希斯克利夫和自尊心受到侮辱的齐灵沃斯都选择了复仇之路。
他们的复仇都表现出了让人战栗的恐怖。
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在丧失爱人的打击下泯灭了自己的良知,用残忍的方法去毁灭他人,虽然他成功地报复了所有的他认为伤害过他的人,但是,复仇的尽头竟是一片绝望,他的心始终挣脱不了情感的束缚。
复仇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也没能让他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完成了复仇的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目标。
他每天晚上都要到荒野中去寻找凯瑟琳的游魂,白天则把自己锁在卧房里,像个教徒似的虔诚祈祷。
这个像魔鬼一样孤独的人对日常生活失去了兴趣,最终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选择在那荒原之上和爱人的灵魂一起游荡。
在《红字》中,齐灵沃斯也同样实施了他的复仇计划。
他否定了自己先前为赢得幸福所做的一切努力。
他泯灭了灵魂,隐藏了自
身,把自己全部的智慧用于对付毁灭他幸福理想的人——牧师丁梅斯代尔。
他把自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害人者,在仇恨的黑暗中越走越远。
为复仇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他放逐了亲人,抛弃了朋友,葬送了丁梅斯代尔的性命。
但是复仇的结果竟然是使他更快地走向了枯萎和死亡。
随着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死,齐灵沃斯的生命也迅速枯竭。
在生命的终点,他只剩下一颗受伤、扭曲和负罪的心灵。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牙还牙是直道。
恕道自认宽容,但向来多被认为是懦弱的借口。
直道讲究以牙还牙、快意恩仇、干掉仇家、找回尊严。
这种看起来很干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报复之前,我们讨论恕道与直道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谁也不知道报复的后果是什么,就像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我们最好先亲自尝一尝。
那么我们看看,报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能弥补我们所受的伤害吗?显然不能,报复不具有弥补伤害的功能;那么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吗?好像也没有,两位复仇者报仇之后的表现显然不是高兴的样子,而且看上去比报复之前更加痛苦,更可怕的是原来为了报复至少还有活下去的动力,至少还有充沛的精力,可是报复之后呢,人生失去了目标,不仅充沛的精力消失了,连活下去的理由都不存在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尤其是这种以自己曾经的爱人并且自己还一直爱着的人为目标的伤害,更会让自己受到比对方更深的伤害。
即使对方是非亲非故之人,对其造成伤害之后心里真的坦然吗,多数人不会,都会产生愧疚之心,
甚至会受到良心长期的拷问。
早知道报复是这样的后果,还不如当初就放下,佛家讲因果,伤害你的人或许曾经是被你伤害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完全没有报复的理由;也可能伤害你的人与你之前并无瓜葛,这是他在造因,那么他的报应也不一定由你亲自来执行,即使执行,要有度,了结因果即可,不可再造恶因,如果报复的同时还把自己搞得更加痛苦甚至毁灭那就不值了。
四、人生启示
这两个悲剧性的复仇故事虽然发表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人生同样具有警世和启迪意义。
这两篇小说中的复仇者皆因爱情或家庭遭到了背叛后心生仇恨而走上了复仇之路。
复仇之后又都因为无法摆脱痛苦和绝望最终走向了毁灭。
他们对仇恨的放纵使他们不仅走上了泯灭人性的复仇之路,而且痛苦一生,最终毁灭了自己。
这样的人生悲剧说明,复仇并不是解决情感问题的良方。
他们的结局向我们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人性的本质是追求爱与善良的。
用复仇的方式终究不能抚平情感的伤痛。
放弃仇恨,善待他人,才能使人得到心灵的解脱和慰藉。
起源于爱的仇恨终究还要回归于爱,唯有善与爱才是人性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