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半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检验与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 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待测液含Na+,同时K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容易被黄色掩蔽。
所以不确定是否含K+,A项错误;B. 待测液加入过量盐酸无现象说明不含Ag+,加入BaCl2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则待测液肯定含有SO42-,B项正确;C. 如果待测液只含HCO3-,加入过量盐酸也能产生CO2气体,C项错误;D. 原溶液可能只含Fe3+,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也呈红色,D项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A项。
Na的焰色反应颜色可能影响观察到K的焰色反应颜色,所以不能断定不含K,实际上可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排除Na的焰色反应影响。
2.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其实质相同的是()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详解】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②品红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③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二氧化硫的酸性;综上所述,①③反应原理相同,答案为B。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答案】D【详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 错误;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湖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A.30g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 AB.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C.1mol甲基含10 N A个电子D.标况下,22.4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 A2.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 : 2 ,则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A.3 : 2B.2 : 1C.3 : 4D.4 : 3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A.Ca(OH)2=Ca2++2OH-B.NaOH=Na++O2-+H+C.HCl=H++Cl-D.K2SO4=2K++SO42-4.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
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5.安全是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的基本原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红磷应保存在水中,防止其自燃B.面粉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C.用碱液吸收NO,防止其对空气的污染D.金属镁失火时应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据有相同数目分子的气体必具有相同的体积B.等质量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反比7.如下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C.SO2和N x O 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8.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原溶液中有Na +,无K +B .用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C .进行钠的焰色反应实验,可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单质具有的性质9.在下列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2Mg +CO 2="==" 2MgO +C B .MnO 2+4HCl(浓) MnCl 2+2H 2O +Cl 2↑ C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D .Cl 2+2NaOH ===NaCl +NaClO +H 2O10.已知反应①2FeCl 3+2KI =2FeCl 2+2KCl+I 2 ②KClO 3+6HCl=KCl+3Cl 2↑+3H 2O ③2FeCl 2+Cl 2=2FeCl 3 ,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FeCl 3>Cl 2>I 2> KClO 3 B .KClO 3>Cl 2> FeCl 3>I 2 C .Cl 2>KClO 3> FeCl 3>I 2 D .KClO 3>Cl 2>I 2> FeCl 311.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6g 乙醇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6N AB .分子数为N A 的CO 、C 2H 4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 ,质量为28gC .1/18mol 的H 35Cl 分子所含中子数为N AD .加热条件下,1mol H 2与1mol I 2混合,该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 -Cl -O B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C .F 原子结构示意图:D .MgCl 2的电子式:13.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先加入BaCl 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 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沙市五中联考2016届高三化学模拟试卷 含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沙市五中联考2015—2016年第二学期高三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C.冶炼Zn的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O2和C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 AB.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氯甲烷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0.3N A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 N A个阳离子3.85岁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列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还原反应C.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D.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链和酯基、醚键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用酒精灯加热摩尔盐(NH4)2Fe(SO4)2•6H2O,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干燥管中的白色粉末先变成天蓝色,后又变成深蓝色加热温度较低时摩尔盐分解产生水蒸气,温度稍高时分解产物中有氨气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溶液的蓝色褪去,生成黑色沉淀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D 向2ml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半月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五次半月考化学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考试时间:2016年5月27日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Mg 24 Al 27Cl 35.5 K 39 Ca 40 Ti 48 Fe 56 Cu 6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B.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的值C.淀粉、豆油、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大会提倡低碳、节能、环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合金B.制作快餐饭盒的可降解“玉米塑料”(主要成分为聚乳酸)是纯净物C.英国馆——“种子圣殿”,由多根亚克力[分子式(C5H8O2)]杆构建而成,亚克力属于烃D.光伏发电技术的核心材料——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②由油脂得到甘油和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③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④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1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02N AB.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0.5N AC.1 mol Fe与1 mol Cl2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 AD.常温常压下,19g H3O+含有10N A个电子5.分子式为C7H5O2Cl的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A.8种B.10种 C.13种D.16种6.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颁诺贝尔医学奖。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六次半月考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第六次半月考化学试卷时长:90分钟分数:100分考试时间:2016年6月16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C.CO2的电子式是:D.188O2-离子结构示意图: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20 g H218O中含有10N A个中子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C.1 mol羟基(-OH)含有10N A个电子D.1 mol乙醇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7N A3.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可电离产生H+,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4.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B.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C.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6.元素R有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B.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C.每反应消耗1 mol R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7.已知A、B、C、D均是气体,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物的总键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当A、B、C、D的浓度相同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当A的正反应速率与C的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处于平衡状态8.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FeBr3作催化剂,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B.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加热,再加入新制Cu(OH)2,煮沸,检验其水解产物是否含有葡萄糖C.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实现乙醇被氧化为乙醛的实验D.可以用水鉴别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种有机物9.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 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
【化学】2015-2016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考试时间:2016年3月3日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8个副族B.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D.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第II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B.第IA族元素单质均能与水反应生成H2C.0族中无金属元素D.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 C.NaH D.H2O24.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5.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标况下,22.4 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 AC.2 L 0.5 mol/L 硫酸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N A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6.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Al3+、Cl-、OH-B.H+、Na+、Fe2+、MnO-4C.K+、Ca2+、Cl-、NO-3D.K+、NH+4、OH-、SO2-47.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HCl→H2B.CO2→CO C.Fe2O3→Fe D.Br−→Br28.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性最强的是铯B.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降低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10.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B.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升高C.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D.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11.关于原子序数为53的元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第六周期B.是金属元素C.最外电子层含有6个电子D.属于卤族元素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3.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2–、CO32–、CH3COO–等4种阴离子。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Ca2+>Cl﹣>S2﹣B.第一电离能:Si>C>NC.电负性:F>S>Mg D.热稳定性:SiH4>H2S>H2O2.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其结构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B.O原子与H、Cl都形成σ键C.该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D.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O:Cl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D.SiF4和S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5.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A.HNO2B.H2SO3C.HClO3D.HClO46.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7.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H2SO4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8.关于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形成的是s﹣p σ键,C、C之间的π键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D.C、C之间形成的是sp2﹣sp2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9.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D.[Co(NH3)5Cl]Cl210.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是()A.10 B.12 C.24 D.2811.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①BF3②CH2=CH2③苯④CH≡CH ⑤NH3⑥CH4.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D.卤素单质按F2→I2,熔沸点逐渐升高13.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C.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14.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 H2S B.C2H4 CH4C.C60 C2H4D.NH3 HCl15.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其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16.根据键能数据(H﹣Cl 431kJ/mol,H﹣I 297kJ/mol),可得出的结论是()A.HI比HCl稳定B.HI比HCl熔、沸点高C.溶于水时,HI比HCl更容易电离,所以氢碘酸是强酸D.拆开等物质的量的HI和HCl,HI消耗的能量多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B.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C.手性异构体性质相同D.手性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18.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①HF的熔、沸点比VⅡ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④氨气极易溶于水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19.下列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A.乳酸:CH3﹣CHOH﹣COOHB.甘油:CH2OH﹣CHOH﹣CH2OHC.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D.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20.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A.B.C.D.二、非选择题:21.在下列物质中:①HCl、②N2、③NH3、④Na2O2、⑤H2O2、⑥NH4Cl、⑦NaOH、⑧Ar、⑨CO2、⑩C2H4(1)只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2)只存在单键的分子是,存在三键的分子是,只存在双键的分子是,既存在单键又存在双键的分子是.(3)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既存在σ键又存在π键的分子是.(4)不存在化学键的是.(5)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均填序号)22.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中化学键为离子键,D的二价阳离子与C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B、C氢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2)B的氢化物的分子立体构型是,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4)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Q、R、X、M、Y、Z是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位于ds区,最外能层有单电子,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 n mp n,M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1个单电子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Z2+的价电子排布式是.(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轨道接受NH3分子提供的形成配位键.(3)Q和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4)写出由R、X两元素组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分子和离子各一种).(5)X、M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M2的VSEPR模型名称为,已知XM2分子的极性比水分子的极性弱,其原因是.24.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写出该元素的任意3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并按酸性由弱到强排列:;(2)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3)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5.乙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一种原料.工业上曾用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1)CaC2中C22﹣与O22+互为等电子体,O2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1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乙炔与氢氰酸反应可得丙烯腈(H2C=CH﹣C≡N).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26.下列物质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均填序号).①NH3②CH4③④HCl ⑤C2H4⑥Br2⑦HNO3⑧SO2.27.已知NH3分子可与Cu2+形成配合物离子[Cu(NH3)4]2+,则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少量硫酸可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①NaOH②NH3③CuO BaCl2⑤Cu(OH)2⑥CuCO3.28.向Cu(OH)2的悬浊液中滴加氨水可得到色的溶液,该过程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9.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成无水CoCl2,故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CoCl2+H2O⇌CoCl2xH2O深蓝色粉红色现有65g无水CoCl2,吸水后变成CoCl2xH2O 119g.(1)水合物中x= .(2)若该化合物中Co2+配位数为6,而且经定量测定得知内界和外界各占有Cl﹣个数为1:1,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30.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回答以下问题:(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是.(2)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N2O4(l)+2N2H4(l)=3N2(g)+4H2O(g)△H=﹣1038.7kJmol﹣1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mol.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晶体内不存在(填标号)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3)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见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填标号).a.CF4 b.CH4 c.NH4+ d.H2O.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二(下)第一次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以下有关排序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Ca2+>Cl﹣>S2﹣B.第一电离能:Si>C>NC.电负性:F>S>Mg D.热稳定性:SiH4>H2S>H2O【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B.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同组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C.F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解答】解:A.S2﹣、Cl﹣、Ca2+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Ca2+,故A错误;B.同组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电离能C>Si,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因此第一电离能N>C,所以第一电离:N>C>Si,故B错误;C.F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因此电负性F>S>Mg,故C正确;D.因非金属性O>S>Si,所以热稳定性:SiH4<H2S<H2O,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规律性知识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2.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其结构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B.O原子与H、Cl都形成σ键C.该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D.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O:Cl【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强酸是完全电离的酸,依据其结构不能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B.单键含有一个σ键;C.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的分子为极性分子,而结构对称且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D.次氯酸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其中氢原子最外层达到2个电子稳定结构,氯、氧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解答】解:A.判断酸是否为强酸,关键看其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不能依据其结构判断,次氯酸为含氧酸,但为弱酸,故A错误;B.单键含有一个σ键,其结构为H﹣O﹣Cl,所以O原子与H、Cl都形成σ键,故B正确;C.H﹣O﹣Cl中含有极性键,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故C错误;D.H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次氯酸分子的结构,明确强酸的概念、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极性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溶液pH 的定义.【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强酸制弱酸原理等知识来解本题,并注意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解答】解:A、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为: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镁和铝例外,理由是镁的价电子排布是3s2,3p轨道全空较稳定,而铝是3s23p1,不是全满,全空,半空中任意一种情况,不稳定,故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小,故A错.B、卤族元素中,氟元素没有正价,故B错.C、酸性是指c(H+)>c(OH﹣),而pH实际反映的是c(H+),水的离子积常数受温度影响,即pH=6.8 不能说明溶液一定显酸性,故C错.D、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强酸可以与弱酸的盐溶液反应制取弱酸,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溶液酸碱性等知识,解题时要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关系,以及规律所适用的条件等.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D.SiF4和S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粒子的空间构型和原子的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共用电子对个数+孤电子对个数.【解答】解:A.CS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2+(4﹣2×2)=2,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直线形结构,故A错误;B.Cl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7+1﹣3×2)=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为三角锥形结构,故B正确;C.SF6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6+(6﹣6×1)=6,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和氟原子之间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故C正确;D.SiF4和SO32﹣的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和三角锥形,但中心原子均采用的是sp3杂化,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空间构型的判断、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等知识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5.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A.HNO2B.H2SO3C.HClO3D.HClO4【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O、F元素除外,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同一主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O、F元素除外,N、S、Cl三种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ClO4,所以HClO4的酸性最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周期律确定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再结合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关系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6.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考点】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所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解答】解: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相溶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相互溶解的性质与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有关,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7.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H2SO4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根据杂化类型和孤电子对数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可能为三角锥形或V形;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C.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有电子,没有杂化;D.N2分子中存在N≡N,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解答】解: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可能为三角锥形或V形,如NH3、H2O,故A正确;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没有杂化的P轨道形成π键,故B正确;C.H2SO4硫酸分子中S原子为sp3杂化,O﹣H为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不是以杂化轨道成键,故C错误;D.N2分子中存在N≡N,双键中有1个π键,三键中有2个π键,则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杂化轨道和杂化理解,侧重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注意杂化轨道理论的理解应用,把握常见分子中原子的杂化及空间构型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8.关于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形成的是s﹣p σ键,C、C之间的π键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D.C、C之间形成的是sp2﹣sp2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B.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C.乙烯中每个C原子形成2个C﹣H键、1个C=C双键,故杂化轨道数目为3,C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D.乙烯中每个C原子形成2个C﹣H键、1个C=C双键,故杂化轨道数目为3,C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解答】解:A.乙烯中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故A正确;B.乙烯中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杂化轨道不能形成π键,故B错误;C.乙烯中每个C原子成2个C﹣H键、1个C=C双键,故杂化轨道数目为2,C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C﹣H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C之间有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故C错误;D.乙烯中C原子成2个C﹣H键、1个C=C双键,故杂化轨道数目为2,C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C﹣H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C之间有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共价键的类型、杂化轨道、分子空间结构等,难度不大,注意杂化轨道用于填充孤对电子及成σ键.9.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D.[Co(NH3)5Cl]Cl2【考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配合物中阴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配原子不和银离子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Co(NH3)4Cl2]Cl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A错误;B、[Co(NH3)3Cl3]中没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C、[Co(NH3)6]Cl3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错误;D、[Co(NH3)5Cl]Cl2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合物中的成键情况,根据“配合物中阴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配原子不和银离子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0.六氧化四磷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是()A.10 B.12 C.24 D.28【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先确定P4的结构,即空心正四面体,有6个P﹣P键.每个P﹣P键中间插入1个O原子,就成了P4O6.【解答】解: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先确定P4的结构,即空心正四面体,有6个P﹣P键.每个P﹣P键中间插入1个O原子,就成了P4O6,结构为,由图可以看出,有12个共价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共价键的形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白磷的结构以及六氧化四磷的结构模型.11.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①BF3②CH2=CH2③苯④CH≡CH ⑤NH3⑥CH4.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分析】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说明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杂化轨道数目=σ键+孤电子对数.【解答】解:①BF3分子中B原子孤电子对数=×(3﹣3×1)=0,杂化轨道数目为3+0=3,B原子杂化类型为sp2,故①正确;②CH2═CH2分子中碳原子孤电子对数=×(4﹣2﹣2)=0,杂化轨道数为3+0=3,C原子采取sp2杂化,故②正确;③苯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3,所以采取sp2杂化,故③正确;④CH≡CH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形成1个C﹣H,1个C≡C三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2,碳原子采取sp杂化,故④错误;⑤NH3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故⑤错误;⑥CH4中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C原子采取sp3杂化,故⑥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杂化轨道形成σ键或填充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σ键+孤电子对数,注意孤电子对的计算,难度不大.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D.卤素单质按F2→I2,熔沸点逐渐升高【考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含有氢键的物质.【分析】A、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可能不含非极性键;C、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D、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解答】解:A、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等,故A 错误;B、非极性分子中,可能不含非极性键,如甲烷等,故B错误;C、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除了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故C错误;D、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故卤素单质按F2→I2,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故熔沸点逐渐升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注意键的极性与元素有关,分子的极性与空间结构的对称性有关,把握常见的实例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3.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C.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专题】压轴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NH3是三角锥型,PH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也是三角锥型;B、分子结构是三角锥型,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半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2(1)i +=( )A .2-B .2C .2i -D .2i2.甲命题:若随机变量2~(3,)N ξσ,若(2)0.3P ξ≤=,则(4)0.7P ξ≤=.乙命题:随机变量~(,)B n p η,且300E η=,200D η=,则13p =,则正确的是( ) A .甲正确乙错误 B .甲错误乙正确 C .甲错误乙也错误 D .甲正确乙也正确 3.命题()()",0"x R f x g x ∀∈≠的否定是( )A .(),0x R f x ∀∈=且()0g x =B .(),0x R f x ∀∈=或()0g x =C .()00,0x R f x ∃∈=且()00g x =D .()00,0x R f x ∃∈=或()00g x =4.已知命题:p []21,2,0x x a ∀∈-≥,命题:q 2,220x R x a x a ∃∈++-=,若命题“p 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1}-∞-B. (,2][1,2]-∞-C. [1,)+∞D. [2,1]-5.某社区有800户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200户,中等收入家庭480户,低收入家庭120户,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记作①;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2名音乐特长生,要从中选出3名调查学习训练情况,记作②.那么完成上述两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A .①用简单随机抽样 ②用系统抽样B .①用分层抽样 ②用简单随机抽样C .①用系统抽样 ②用分层抽样D .①用分层抽样 ②用系统抽样 6.如图,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1)A -,(,1)B π-,(,1)C π,(0,1)D ,正弦曲线()sin f x x =和余弦曲线()cos g x x =在矩形ABCD 内交于点F ,向矩形ABCD 区域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 )A .1π+ B .12π+ C .1πD .12π7.若圆22:(1)(2)1C x y -+-=关于直线220ax by ++=对称,则由点(,)a b 向圆C 所作切线长的最小值 为( )A .1B .C .D 8.书架上原来并排放着5本不同的书,现要再插入3本不同的书,那么不同的插入方法共有( )A .336种B .120种C . 24种D . 18种9.已知函数()()y f x x R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xf x <的解集为( )A .(-∞,12)∪(12,2) B .(-∞,0)∪(12,2) C .(-∞,12∪(12,+∞)D .(-∞,12)∪(2,+∞) 10. 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041x y x y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 .1-B .2-C .5-D .111.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为F ,已知点,A B 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120AFB ∠=.过弦AB 的中点M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MN ,垂足为N ,则ABMN的最小值为( ) A.B. C . 1 D12.已知函数(1)()ln 1a x f x x x -=-+在[1,)+∞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a < B .2a < C .2a ≤ D .3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3. 样本容量为1000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样本数据落在[6,14)内的频数为________.14. 若22223,,sin a x dx b x dx c xdx ===⎰⎰⎰,则,,a b c 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 15.()()211nx xx -++ 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64,则展开式中5x 项的系数等于 .16. 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六次半月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2016年6月17日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Na 23 Mg 24 Al 27 S 32Cl 35.5 K 39 Ca 40 Cu 64 Zn 65 Fe 56 Ag 108 Co 59第Ⅰ卷(选择题 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Ba(OH)2·8H 2O(s)+NH 4Cl(s)B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银制器皿表面日久变暗属于化学腐蚀B .反应2Mg +CO 22MgO +C ΔH <0从熵变角度看,可以自发进行C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 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 .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3、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0.01mol·L -1NH 4Al(SO 4)2溶液与0.02mol·L -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Al 3++2SO 42-+2Ba 2++4OH -=2BaSO 4↓+Al O 2-+2H 2O B .用铁棒作阳极、炭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2H 2O =====电解H 2↑+Cl 2↑+2OH -C .将4 molCl 2通入到含有4 mol FeBr 2的溶液中: 2Cl 2+2Fe 2++2Br -= 4Cl -+Br 2+2Fe 3+D .CO(g )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C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 2(g )=2CO(g )+O 2(g ) △H=+283.0 kJ·mol ﹣14、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CH3CH2OH-4e-+H2O=CH3COOH+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正极消耗2.24 LO2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5、某原电池装置如图,盐桥中装有用饱和氯化钾溶液浸泡过的琼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FeCl2溶液中c(Cl-)会增大B.Fe为负极,Fe失去的电子经导线、石墨电极、稀硫酸、盐桥、FeCl2溶液而形成闭合回路 C.石墨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稀硫酸溶液质量减少D.原电池装置中的盐桥可用金属导线代替6、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苯所含的分子数是N AB.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C.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2 N AD.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 N A7、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H = -1560.8 kJ·mol-1 B.正戊烷的燃烧热小于3531.3kJ·mol-1C.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8、反应3Fe(s)+4H 2O(g)Fe3O4(s)+4H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
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H2O(g)和H2(g)物质的量浓度比 B.Fe3O4的物质的量C.容器内气体压强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9、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镁条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气泡开始较少,随后增多,后又慢慢减少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10、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xC(g) ΔH<0。
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2B.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甲中A的平衡转化率比乙中A的平衡转化率大1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0mL0.1mol/L的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测得溶液的质量减少了9.8g。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电解过程中流经外电路的电子数目为0.2N AB.加入9.8g的CuO可将溶液彻底复原C.标准状况下,两极共产生气体4.48LD.电解后溶液的pH为212、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相等的①NH4Cl ②(NH4)2SO4③NH4HSO4溶液中,c(NH4+)大小顺序:①=②>③B.相同条件下pH=5的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①>②>③C.常温下0.4 mol/L HB溶液和0. 2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则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B)>c(Na+)>c(B—)>c(H+)>c(OH—)D .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 (Na +)>c(Cl ―)>c(CH 3COOH) 1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14、室温下向10 mL 0.1mol/LNaOH 溶液中加入0.1mol/L 的一元酸HA ,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所示溶液中c(Na +)>c(A ―)>c(H +)>c(HA) B .a 、b 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pH=7时,c(Na +)=c(A ―)+c(HA) D .b 点所示溶液中c(A ―)>c(HA)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pH=1的溶液中:NH 4+、AlO 2-、Cl -、Na +B .由水电离出的c(H +) =1×10-12mol·L ―1:K +、Fe 2+、Cl -、NO 3-C .c(Fe 3+) =0.1mol·L -1:Na +、SO 42-、I -、K +D .c(OH -) =1×10-12mol·L ―1:Na +、NO 3- 、Al3+、SO 42-16、常温下,取0.2 mol·L -1HX 溶液与0.2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Na+)—c(X―) =9.9×10―7mol·L―1B.c(Na+)=c(X―)+c(HX) =0.1 mol·L―1C.c(OH―) —c(HX) =c(H+)=1×10―8mol·L―1D.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10―8mol·L―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题~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题~22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7.(10分)HA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A H++A-。
25℃下,向20mL0.2mol·L—1的HA酸中滴加0.2mol·L—1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电离度α和电离平衡常数K一样,可以用来衡量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能力,(1)在HA的稀溶液中,通过改变以下条件能使该酸的电离度α增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写选项序号)A.升高温度 B.向溶液中滴入2滴浓盐酸C.加入少量NaA固体 D.加水稀释(2)在此温度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已知在此温度下:H+(aq)+OH-(aq)=H2O(1) △H=-a kJ·mol—1;HA(aq) H+(aq)+A-(aq) △H=+b kJ·mol—1在忽略A-水解的情况下,反应达到B点时,滴加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为 kJ(填写选项序号)A.0.004a B.0.004a-0.0038b C.0.004a-0.0002b D.a-b (4)下列有关图中各点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A.在A处溶液中:c(A-) +c(HA ) =0.2 mol·L—1B.在B处溶液中:c(H+) +c((HA) = c(OH—)C.在B处溶液中:c(Na+)>c(A-)>c(H+)>c(OH—)D.在A和B处溶液中都符合:+ac(H)c(F)=K(HF) c(HF)-⋅(5)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5种溶液的pH如下表:①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中,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②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填选项序号)A.HClO+Na2CO3=NaHCO3+NaClOB.HA+NaCN=NaA+HCNC.CO2+H2O+2NaClO=Na2CO3+2HClOD.2HA+Na2CO3=2NaA+CO2↑+H2O18、(13分)滴定法是化学上常用的定量分析的方法。
滴定的方法有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Ⅰ.甲化学兴趣小组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
重复上述滴定操作3次,并记录数据。
(1)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填选项序号)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C.交替观察滴定管内液面和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Ⅱ.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测定了某工厂废水中游离态氯的含量,实验如下:①取水样1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的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