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合集下载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判断方法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判断方法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判断方法
基础夯实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判断方法
1、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初 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就形成国家、企业和 个人收入三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 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 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 接干预。
2、再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 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 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 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 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经典试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 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 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1)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1996—2007年,居民收 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 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提高劳动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 障机制。
(2)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保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 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4、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方面国家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 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
(2)政府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收 入分配的调节 。
活学活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课件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课件
问题由来:教材在P61—62讲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措施”时,谈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两个概 念,书上是这样表述的: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 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 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要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 平的另一重要举措。那么,究竟什么是“初次分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再分配”呢?教材并没有明确解释,这给大家理 解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弄清这两个概念 的内涵,学会区分和识别两者。
课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考情分析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教学目标 • 1、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2、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问题: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②分配的主体不同和内容不同:初次分配主要由企业 通过市场机制分配企业利润,再次分配主要由政府通 过调控机制分配财政收入。 说明:教材上提到“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最低工资标 准、企业职工工资”都属于初次分配;书上提到的 “最低生活保障(金)”属于再分配。 思考: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工人、农民工的 工资与教师、医生的工资有何区别?
(1)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②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
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措
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一种再次分配过
程。
•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服务行业、城市公用事业、 金融保险事业、科研、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体
育、国家政府机关、军队、宗教团体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如何区分和识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供大家参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使各收入主体之间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初次分配分配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是对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深化,科学地界定了按效率分配与按公平分配的不同领域,避免了适用范围的混淆,同时也合理地界定了企业与政府在分配工作中不同职责。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必将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

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有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

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于人们所拥有的禀赋不同、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带来社会成员收入上的差距,差距过大则有失社会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
(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 内使用;
(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
(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 支配和使用。
当然,强调初次分配的公平不是要否定效率,否定市场机制。鉴于发展还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正确的国民收入分配观念和做法应该是:平衡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关系,以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主,以政府再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辅,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具体而言,就是提高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农民工及城市工薪者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待遇,让劳动者所得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并适当降低资本所有者的回报,同时控制财政收入的增长步伐,彻底打破行业垄断,真正体现初次分配中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林毅夫指出,一些拉美国家出现的发展停滞现象即“拉美陷阱”,与收入分配不当有很大关系。那些国家在初次分配丧失效率和公平而出现大量贫困和失业人群时,政府为了获取选民支持,出台许多超出发展水平的高福利政策进行二次分配,结果造成很高的财政赤字,出现频仍的财政和金融危机。
8弊端在初次分配时,由于各人的能力、社会地位、机遇等的不同,造成分配的不公。如有时,一个电话传递一个信息,便能得到高额的中介费。由于初次分配存在不公的弊端,才出现二次收入分配。二次收入分配是按需分配,是对社会全体居民的福利保障。
他说,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有资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
“只有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林毅夫说。

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收入,政府通过征税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业在扣除其固定资产消耗和其他运营成本及税收后的净营业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1)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它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

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3)劳务费用。

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获得收入。

(4)价格变动。

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

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

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来区分二者:一,初次分配存在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农、工、建、交、商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收入,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征收的生产税和进口税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业在扣除其固定资产消耗和其他运营成本及税收后的净营业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公正,在政府再分配中就很难加以扭转。

初次分配市场中调节机制的缺失,会导致分配秩序混乱,从而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国有经济初次分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集体经济初次分配: 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2)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3)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4)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⒈国有经济初次分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⒉集体经济初次分配:⑴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③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④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⑵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四部分: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③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④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

⑶个体经济的初次分配: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⑷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③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⑸“三资企业”的初次分配:“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除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外,其余部分的分配与一般企业相似,分别以税金、企业基金、工资形式,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行为,是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主要由生产部门自主
进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
术等生产要素,而要取得这些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
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里
面分别进行的。

比如企业里面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报酬。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与收入税等形式在初次
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
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


如财产税,居民等财产拥有者,根据现有财产状况,依法缴纳的动产税和不动产税,如房
产税、遗产税等,政府以此对居民收入进行的调节属于存量调节;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缴款、社会福利等。

在分配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政府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

第三次分配,属社会分配犯罪行为,通常就是通过社会力量创建社会救助、民间捐献、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社会协作的形式,对政府调控展开补足。

往往都以慈善的方
式为多。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对分配的结果再一次展开分配调节,故而叫作第三次
分配。

三次分配填补了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在统筹规划效率与
公平、增大总收入分配差距方面有著明显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分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居民和企 业在初次分配基础上依法缴纳的收入税、财产 税;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恩培会救济和社 会优抚,都属于再分配。
主体区分: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主体是 企业;再次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 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 调节,主体是政府。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 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 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 配,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 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也就 是说,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
领域区分:
初次分配:企业职工工资、 农民工工资、农民 承包土地获得的劳动报酬;按劳分配收入、个 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获得的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人所得税、财产 税;社会保障制 度等转移支付, 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社会
救济和社会优抚。
例题1、以下反映初次分配中有利于社 会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B.取消农 业税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提高个 人所得税起征点
E. 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
解析:BCD属于再分配,E按生产要素分配更有利于提高效率,而且 会带来收入差距。所以选A。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含义区分: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 域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按三个方 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形式上缴国家,形 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 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 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 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收入。
2、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 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 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 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 ) 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 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 行 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 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 地区进行 3.“十二五”时期收入分配改革依然坚持的是“调整”, 但更加强调“公平”,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201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思考: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工人、农民工的工资 与教师、医生的工资有何区别?
范围 主体 手段 目的
举例
主要为工 业企业。
全社会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 税收、政策、法律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 平
事业单位工资;个
企业职工工资、按劳分配收入、 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获得的收入,都属于初次分 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