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热处理的翻译

有关热处理的翻译
有关热处理的翻译

本构方程来预测V150级石油套管钢的高温下的屈服应力

关键词: V150级石油套管钢;热压缩变形;流动应力;本构方程

摘要

从热等温压缩试验测试中,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1173-1473K)和应变率(0.01-10S-1),被雇用来研究变形行为和发展V150级石油套管的本构方程的真应力- 应变数据钢基于阿列纽斯型方程。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率,其可通过衡量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热变形行为影响的参数中的指数式表示的增加。应变的影响,在开发本构方程注册成立,考虑应变对材料常数的影响. 流动应力本构方程预测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 ,实验值在整个实验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除了有轻微偏差下0.01S-1变形预测在1173K的压力,平均相对误差为4.21%。

1引言

无缝套管是建设和修复的超深井的重要辅助材料,其极端地质条件下进行。无缝套管是建设和修复的超深井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可以在极端地质条件下进行, 为了确保超深井,特高的要求,包括全面的服务性能和寿命,已经提出了套管的安全运行。该V150钢级已被用于制造超高强度和高韧性无缝套管,材料在热变形中的流变行为是复杂的,即在硬化和软化机制显著地受温度和应变速率这一事实的影响。对材料热变形行为进行全面的研究确定非常重要是直接影响材料的组织演变和形成的产品的机械性能热机械工艺的重要参数。然而,一些研究上的认识,评估和预测V150的高温流动行为钢级是可记录的科学文献。

在流程建模领域,有限元(FEM)仿真已成功地用于分析和优化的热变形处理的参数,本构方程是材料的流动行为的数学表示,作为的有限元代码输入在特定负载条件下模拟材料的响应,大部分的本构关系的要么是现象学的或经验的性质。提出了一种现象学的方法由塞拉斯和McTegart[12],其中的流动应力是由双曲线法在阿累尼乌斯型方程表达。还已经尝试改进这种唯象模型通过引入应变的影响。应变相关的参数到双曲正弦本构方程来预测在变形镁合金的流动应力是由Sloof等人介绍[13],后来被用来预测在改良的9Cr-1Mo钢中[10]高温流变应力。一个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应变和应变率补偿

纳入修订后已被应用到预测的42CrMo钢和合金D9[14,15]高温下的流动行为。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一套本构方程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应变,应变率和对V150级石油套管钢的流动应力升高变形温度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等温热压缩试验在宽范围的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进行。对实验应力 - 应变数据进行了分析。发达的本构方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查整个实验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

2实验

在目前使用的V150级石油套管钢的化学成分(质量%)调查0.280C-0.900Cr-0.800Mn-0.500Mo-0.050V-(bal.)铁。圆柱试样12毫米的高度和直径8mm被加工进行压缩试验。为了减少热压缩砧座和标本之间的摩擦力,平底槽具有0.2mm的深度被加工中底面截留石墨与机油混合的润滑剂。等温热压缩试验在六个不同的温度(1173,1273,1323,1373,1423和1473K),并在四个不同的应变速率(0.01,0.1,1和10S-1)进行了一个Gleeble试验-3500热模拟机。在高度的降低是60%的压缩试验时候结束。变形温度通过热电偶是点焊到试样表面的中心区域测量。应变,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被自动地控制和记录。将试样立即在水中淬火后得到高温下的变形显微组织。

3结果与讨论

从V150级油套管钢的热压缩模式测试中得到的真应力 - 应变曲线示于图1。它可以显著观察到变形温度和流动应力应变速率的影响。流动应力随变形降低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增加。在0.01S-1的较低应变率,真应力 - 应变曲线显示出一个峰值应力,之后将压力逐渐降低,直到达到稳定状态时,显示动态软化由于回复和再结晶。在1S-1的高应变速率下,真应力 - 应变曲线显示了材料的动态恢复特性没有明显的峰值应力。这是因为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可以用于动态再结晶晶粒的成核和生长在边界提供更高的流动性,而对于能量积累和位错消失时间更长。

3.1本构方程

应变热变形条件下流动应力主要受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影响。该阿伦尼乌斯方程被广泛用于描述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和流变应力,特别是在高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此

外,在变形特性的温度和应变率的影响,可以在一个指数方程的特征在于Z参数(Z 轴)。两个等式在数学上表示为:

其中,ε是应变速率(S-1)中,R是通用气体常数(8.31Jmol-1K-1),T为绝对温度(K),Q为热变形的活化自能量(kJmol-1),δ是流动应力(兆帕),对于一个给定的应变,A,N1,N,α和β是材料常数α =β/n1。

3.2对于本构方程材料常数的测定

从不同的变形条件下的压缩试验中获得的真应力 - 应变数据可用于评估本构方程的材料常数。下面我们就以0.2变形应变为例,介绍材料常数的求解过程。

在一定的变形温度,低的应力水平(αδ<0.8)和高应力水平(αδ>1.2)取代的功法和F的指数规律()代入式(2),分别为,方程(3)和式(4)可以得到如下:

其中B和C是材料常数,它们是独立的变形温度。

取方程的两边的对数(3)及(4)式(5)式和(6)可以得到:

然后,替代流动应力和0.2应变代入式下对应的应变速率的值(5)和(6)。很显然,

流动应力和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一组平行直线来近似,如图所示2。

N1和β的值可以通过lnδ-ln和δ-lne 的斜率得到。因为直线的斜率大致相同,我们只需要计算的平均值n1和β的最终值可以计算得到为9.1212和0.0977MPa-1。然后,也可以得到α =β/n1= 0.01071MPa?1。

对于所有的应力水平(包括低和高应力水平),方程(2)可以写为:

取方程的两边的对数(7),并获得了方程。(8):

代流动应力的值和相应的0.2应变下应变率对所有变形温度代入式(8)就可以在图3a中得到ln{sinh(αδ)}和lnε之间的关系。材料常数n,是从曲线ln{sinh(αδ)}和lnε的平均坡度获得的值是6.7702。

对于一个特定的应变率,区分公式8,可以得出的以下公式

因此,Q值可从ln{sinh(αδ)}斜率得出,作为1000/ T(图3b)的函数。从图3b,在不同应变率下Q的平均值下它可以很容易地评估变形激活能(Q)为495.08kJmol-1,从ln{sinh(αδ)}曲线截距和lnε曲线(图3(a))中很容易的得出在02应变条件下材料常数A的值为2.0536×1018s-1AT。

图1 V150级油套管钢在不同温度下与第(a)0.01S-1,(b)1秒-1的应变速率真应力 - 应变曲线。

图2 图(a)是 lnδ和lnε,图(b)δ和lnε之间的关系

3.3应变补偿

假定应变对升高的温度的流动行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从而忽略在方程(1)和(2). 然而,在图1的真应力 - 应变曲线中显示应变的流变应力的效果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变形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在这项工作中,应变补偿考虑到了推导的本构方程,以便准确地预测的流变应力。影响应变本构方程的是通过假设掺入的材料常数(即I,e,α,N,Q和A)相关的应变的多项式函数。然后,分别计算在不同应变在0.05-0.8的范围和用上述方法中的0.05间隔的本构方程的材料常数的值。

图4 α,n,Q和lnA应变下的变化

然后采用这些值,以适应多项式。为了确定多项式的适当顺序,尝试和错误的过程进行了通过改变多项式的阶数从3到5。五阶多项式,如公式所示(10),被认为代表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和泛化应变对材料常数的影响(图4)此外,多项式函数的系数列于表1:

材料常数评估后,流动应力在特定的应变可下以预测。根据双曲线法的定义中,流动应力可以写成的Z参数的一个函数,如下式所示(11)

3.4发达的本构方程的验证

为了验证V150级石油套管钢在高温下的本构方程,通过对比实验和预测流动应力的发展(考虑应变的补偿)之间的比较,进行在图5。如该图所示,实验值和预测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不同的是所预测的应力为约10MPa比在温度1173K ,0.01秒-1变形的实验值高。

本构方程的精确度也进一步通过使用标准的统计参数,例如,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AARE)验证其结构。它们被表示为:

其中EIIS实验数据和Piis从本构方程得到的预测值。ˉE和ˉP分别为E和P的平均值,N是在调查采用的数据的总数,相关系数(R)是一个常用的统计参数,提供了所观察到的和预测值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信息,而平均相对误差(AARE),用于测量模型的可预测性的无偏统计参数/方程,通过长期的相对误差的短期比较计算.如图6 所示,从实验和预测的流动应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得到本构方程。平均相对误差(AARE)被认为是4.21%,这反映了开发本构方程的优秀预见性。这些都表明,所研制的本构方程是合适的,这种材料的热变形过程的分析是可靠的。

4结论

V150级石油套管钢的变形行为研究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1173 - 1473 k)和应变率(0.01-10S-1)通过执行等温热压缩测试。根据实验应力-应变数据,对V150级石油套管钢的组织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在实验范围内,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钢的流动应力。应力 -

应变曲线显示动态再结晶特性在低于0.1秒-1的应变速率下,而呈现动态恢复特性的应变率在1 s?1。

2.应变的影响被纳入本构方程考虑应变对材料常数的影响((即?,N,Q和LNA))。

五阶多项式来表示应变对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材料常数的影响。

3.在变形条件下测试中流动应力可以精确地预测使用本构方程(考虑到应变的补偿)

与预测整个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相关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4.21%,相关系数为

0.994。

鸣谢

作者十分感谢管材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西安,寻求技术帮助。

参考文献

[1] W.J. Dan, W.G. Zhang, S.H. Li, Z.Q. Lin, Comput. Mater. Sci. 40 (2007) 101–107.

[2] C. Sommitsch, R. Sievert, T. Wlanis, B. Gunther, V. Wieser, Comput. Mater. Sci.

39 (2007) 55–64.

[3] Y.C. Lin, M.S. Chen, J. Zhong, Mater. Lett. 62 (2008) 2132–2135.

[4] S.M. Abbasi, A. Shokuhfar, Mater. Lett. 61 (2007) 2523–2526.

[5] N. Bontcheva, G. Petzov, Comput. Mater. Sci. 28 (2003) 563–573.

[6] N. Bontcheva, G. Petzov, L. Parashkevova, Comput. Mater. Sci. 38 (2006) 83–89.

[7] H. Grass, C. Krempaszky, E. Werner, Comput. Mater. Sci. 36 (2006) 480–489.

[8] Y.C. Lin, M.S. Chen, J. Zhang, Mater. Sci. Eng. A 499 (2009) 88–92.

[9] D. Samantaray, S. Mandal, A.K. Bhaduri, S. Venugopal, P.V. Sivaprasad, Mater.

Sci. Eng. A 528 (2011) 1937–1943.

[10] D. Samantaray, S. Mandal, A.K. Bhaduri, Mater. Des. 31 (2010) 981–984.

[11] X. He, Z. Yu, X. Lai, Mater. Lett. 62 (2008) 4181–4183.

[12] C.M. Sellars, W.J. McTegart, Acta Metall. 14 (1966) 1136–1138.

[13]

F.A.Slooff,J.Zhou,J.Duszczyk,L.Katgerman,ScriptaMater.57(2007)759–762.

[14] Y.C. Lin, M.S. Chen, J. Zhong, Comput. Mater. Sci. 42 (2008) 470–477.

[15] S. Mandal, V. Rakesh, P.V. Sivaprasad, S. Venugopal, K.V. Kasiviswanathan,

Mater. Sci. Eng. A 500 (2009) 114–121.

[16] C. Zener, J.H. Hollomon, J. Appl. Phys. 15 (1944) 22–32.

[17] S. Srinivasulu, A. Jain, Appl. Soft Comput. 6 (2006) 295–306.

回火工艺对00Cr13Ni4Mo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

影响

1.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西灿科技大学建筑与西灿,710055,陕西,中国;

2.先进的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3,山西,中国)

摘要:

探讨00Cr13Ni4Mo回火工艺对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MSS),标本试样在520-720℃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保温3小时后空冷,选择优化回火温度并延长保温时间从3小时到12小时,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检查,X-射线衍射检查,硬度测量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优越的力学性能是由淬火1040℃保温1小时+水冷却和回火在600 ℃保温3 h +空冷。提高等温回火时间可以提高韧性。研究发现性能与回火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相关。更多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有利于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韧性。

关键词: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回火;力学性能;残余奥氏体

随着深水和超深油井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更积极的开发,马氏体不锈钢的

API-13Cr类经常遭周围H

2S,CO

2

和氯离子腐蚀和破坏,这是很难满足工作要求。因

此,马氏体不锈钢(SMCC)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管道应用自1990年代末[1-4],并因其优异的韧性、可焊性、耐腐蚀、便于热处理,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倾向于取代双相不锈钢在脱模井上的应用。独特的炼钢技术,钢提高了传统马氏体不锈钢通过减少碳含量(< 0103%),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如镍(4% - 6.15%)和钼(< 2.15%)。在室温下其热处理组织特点是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当回火温度接近到A

C

1的温度,由于大量存在均匀分布沿马氏体奥氏体间的边界和初始奥氏体晶粒边界 [5]。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残留奥氏体保留到室温与其他合金元素(镍和钼)[6]。不恰当的热处理可能会导致微观结构的重要变化的机械属性值严重下降[7-8]。因为这些钢的优异性能强烈地依赖于热处理的淬火和回火类型和化学成分的平衡,适当回火的钢,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是必要的,以进行研究,以实现组织稳定性。在本研究中,探究影响新开发00 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在回火参数对微观结构和属性的影响得出详细结论。主要的目的是对管线钢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应用,实现良好的韧性和强度。

1 实验

钢的制作在实验室真空感应熔炼炉中。100公斤铸锭尺寸为150毫米×150毫米×500毫米锻造一个方坯截面面积80 mm×80 mm和一个圆棒直径25毫米的试样。锻造

和轧制的加工温度是1150摄氏度,钢的化学成分表1中给出。

表一SMSS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

C si Mn P S Cr Ni Mo N Nv V

0.022 0.26 0.50 0.012 0.004 12.5 4.38 0.96 0.044 0.02 0.1

样品进行固溶处理在1040℃退火1小时,接着在水中冷却至室温。1040℃,足以改变钢充分溶入奥氏体和淬火后形成马氏体相。在此之后,溶液处理试样,分别在520,560,600,640,680和720℃回火保温3小时,随后空气冷却,适当的回火温度是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溶液处理试样的回火在所选定的温度下分别进行3,6,8,10,和12个小时,接着空气冷却。机械性能用拉伸和硬度试验在室温下进行评价。拉伸试验按GB/ T228-2002进行。试样的硬度是由罗克韦尔(维氏)硬度计测量。每个值是硬度值的平均值在三个点上。

描述微观结构,样品受到标准的磨削和抛光技术在腐蚀王水(75%的盐酸和25%的

硝酸溶液的混合物)。正确蚀刻样本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模型:Leo438VP)在15

到20千伏用二次电子发射,在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进行定量,通过比较铁素体

相和奥氏体相的理论强度的集成钴的X射线衍射强度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图1(a)表示的极限抗拉强度的变化,屈服强度(Rp012)和伸长率在不同回火

温度下保温3小时的函数。可以看出,随回火温度为520?560℃,极限抗拉强度和

屈服强度急剧下降,而伸长率明显增加。从560至600℃,极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仍下降,前者下降速度比较慢,而且伸长率提高到最大值在600℃。从600到680℃时,屈服强度有一个在极限拉伸强度略有增加,并且伸长率急剧降低。经过680摄氏

度时,极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升高,伸长率更急剧降低。图1(b)示出各种

回火温度对硬度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回火温度平均HRC硬度提高28?32,但

变化不明显。硬度的最大值时,在回火680℃保温3小时,以及680℃?720℃回火温

度之间实现,硬度仍然是一个常数。

图1拉伸性能和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

图2伸长率和硬度在600℃随保温时间的变化

图2显示伸长率和硬度与保温时间,当在600℃回火的变化。可以看出,保温时

间的延长伸长率显着增加18%至21%的。然而,时间对硬度值的影响不大。只有在第一间隔3小时到6小时,观察到显著下降,硬度仍持有超过6 h后大约不变为了解释上述的变化趋势,热处理的试样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图3示出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回火保温三小时的微观结构。低碳回火马氏体板条表现形态和残余奥氏体可在显微照片可以看出。随回火温度高达600℃板条马氏体具有高度错位的特点。当回火在600?720℃时,板条的宽度被认为是粗化,这是由于在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明显下降。图4显示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分别在600℃回火6小时和12小时的组织结构。板条马氏体的精致复杂的结构和残余奥氏体(RA)也存在。随着保温时间,所保留的奥氏体晶粒被拉长和残留奥氏体的百分比提高。这是众所周知的,该低碳回火马氏体是负责高拉伸强度和SMSS的硬度。从520到720℃回火,淬火马氏体变得软化,从而导致消除内部应力、位错密度下降,残留奥氏体的发生[6,9 -10]。这残留奥氏体展示膜分布之间的马氏体微观结构的金属丝网对钢的韧性很好的影响。奥氏体粒子的增韧机理与变诱发塑性(TRIP)有关[5]。

图3样品在不同回火温度保温3小时的微观结构

残留奥氏体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内容示于图5(a)所示。很显然,残留奥氏体逐

渐增加回火温度变化从520至600℃;在此之后,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随温度升高到720℃而减小。约600℃,回火钢具有奥氏体高达11.5%[图3(b)]的最高值。这是归因于逆转奥氏体的含量(回火马氏体)及其稳定过程中回火[11]。根据研究结果[ 11 ],逆转奥氏体的量随回火回火增加。因此,在较高回火温度为600?720℃时,可在钢中形成大量的逆转奥氏体的。然而,随着逆转奥氏体的含量,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如镍逐渐减少,这表明逆转奥氏体的稳定性的增加,由于在Ms点上升回火温度变低的浓度。另一个原因是在逆转奥氏体的稳定性下降是淬火空位的浓度增加[11 -12]。由于较低的逆转奥氏体和其高稳定性较低的回火温度520 - 520℃,只有少数残留奥氏体沉淀在钢回火低于600℃。图5(b)示出的残留奥氏体量的关系,并保持时间为回火温度为600℃。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变多的增加而保持时间进行回火,并且被发现保持12小时后达到约14.1%。这是由于马氏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与奥氏体晶粒的生长的存在。

图4样品在600℃回火微观结构

(a)不同回火温度下保温三小时;(b)600℃回火温度下保温时间不同

图5.残留奥氏体的变化曲线

一些研究已经报道,碳化物析出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可以强化马氏体不锈钢,例如,

M 23C

6

逐步形成和生长随回火温度从500℃至Ac1温度。这里研究的钢,回火时,从520

到600℃,碳化物析出造成少量的二次硬化可能抵消或部分抵消的逆转奥氏体软化效应。然而,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具体分析。在这项试验中中,值得注意的是,变化的残余奥氏体与伸长率变化对应随回火温度为3小时或600℃不同回火保温时间。究其原因,拉伸性能与回火温度变化的变化可以被描述为如下:

1)回火温度从520到560℃,位错密度降低,增加残留奥氏体使得降低抗拉强度和延

伸率的增加。

2)回火温度从560到600℃,碳化物的生成和二次硬化可能会导致轻微的极限抗拉

强度的下降。

3)回火温度从600到680℃,残留奥氏体的数量,减少伸长降低,拉伸强度逐渐增加。

4)回火温度较高的范围从680到720℃,扭转了奥氏体的数量变得更不稳定,转换成

新的马氏体在冷却到室温,导致最终的强度急剧增加,也会导致快速伸长下降。回火温度对钢的硬度影响不明显。硬度值随回火温度为520?680℃增加,在这之后的最高值出现。这可能是由于碳化物的沉淀,越来越多的新鲜马氏体部分逆转奥氏体转变。

此外,随着占用时间的推移,钢韧性的增加显然由于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增加。细长的奥氏体晶粒和回火在600℃持有期间的碳氮化物析出的可能是轻微的硬度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结论

1)新开发的13Cr-4 NI-1Mo钢回火SMSS在600℃保温3小时呈现的抗拉强度在905MPa良好的机械性能的组合,在832兆帕,伸长率在18%屈服强度和硬度

HRC值30。

2)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回火温度升高,当温度为600℃回火它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从600℃提高回火温度到720℃,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降低。

3)由于残留奥氏体的存在在回火温度600℃时有较高的伸长率

4)至于回火温度在600℃保温12 h,可在硬度和强度减少较小的情况下伸长率

可达21%。

参考文献:

[1] Nakamichi H, Sato K, Miyata Y,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r-Depleted Zone Morphology in Low Carbo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Using FE-(S) TEM [J]. Corrosion Science,

2008, 50(2): 309.

[2] Ueda M, Amaya H, Ogawa K, et al.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Weldable Super 13Cr Stainless Steel in H2S Containing CO2En- vironments [C]MNACE. Corrosion96. Denver: NACE Inter-

national, 1996: 58.

[3] Griffiths A, Nimmo W, Roebuck B,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Characteris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permartensitic 13Cr Stainless Steel Welds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 neering, 2004, 384A(1 /2): 83.

[4] Carrouge D, Bhadeshia H K D H, Woollin P. Effect ofD-Fer- rite on Impact Properties of Super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Heat Affected Zones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2004, 9(5): 377.

[5] Bilmes P D, Solari M, Llorente C 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Austenite Resulting From Tempering of 13Cr-NiMo Martensitic Steel Weld Metals [J]. Materials Characteriza- tion, 2001, 46(4): 285.

[6] Qin B, Wang Z Y, Sun Q S. Effect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00Cr16Ni5Mo Stainless Steel [J].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2008, 59(8): 1096.

[7] Rodrigues C A D, Lorenzo P L D, Sokolowski A, et al. Titani- um and Molybdenum Content in Super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 460-

461A: 149.

[8] FANG Xu-dong, ZHANG Shou-lu, YANG Chang-chun, et 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GOG13Cr-1 Super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J]. Iron and Steel, 2007, 42(8): 74 (in Chi- nese).

[9] Al Dawood M, El Mahallawi I S, Abd El Azim M E, et al. Thermal Aging of 16Cr-5Ni-1Mo Stainless Steel Part 1: Micro- structural Analysis [J]. Mater Sci Technol, 2004, 20(3): 363.

[10] Al Dawood M, El Mahallawi I S, Abd El Azim M E, et al. Thermal Aging of 16Cr-5Ni-1Mo Stainless Steel Part 2: Me- chanical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J]. Mater Sci Technol, 2004, 20(3): 370.

[11] Leem D S, Lee Y D, Jun J H, et al. Amount of Retained

Austenite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Reverse Transforma-

tion of Martensite to Austenite in an Fe-13%Cr-7%Ni-3%Si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J]. Scripta Materialia, 2001, 45

(7): 767.

[12] WANG Pei, LU Shan-ping, LI Dian-zhong, et al. Investiga-

tion on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Low Carbo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ZG06Cr13NiMo in Tempering Process With

Low Heating Rate [J].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08, 44

(6): 681 (in Chinese).

[13] Balan K P, Venugopal Reddy A, Sarma D S. Austenite Pre-

cipitation During Tempering in 16Cr-2Ni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s [J]. Scripta Materialia, 1998, 39(7): 901.

机械毕业设计英文外文翻译50材料的热处理

外文资料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 The understanding of heat treatment is embrace by the broader study of metallurgy .Metallurgy is the physics, chemistry , and engineering related to metals from ore extract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 Heat treatment is the operation do heating and cooling a metal in its solid state to change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used, steel can be hardened to resist cutting action and abrasion , or it can be softened to permit machining .With the proper heat treatment internal ductile interior . The analysis of the steel must be known because small percentages of certain elements,notably carbon , greatly affec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 Alloy steels owe their properties to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namely nickel, chromium , manganese , molybdenum , tungsten ,silicon , vanadium , and copper . Because of their improve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y are used commercially in many ways not possible with carbon steel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pplies principally to the heat treatment of ordinary commercial steel known as plain-carbon steels .With this proves the rate of cooling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produces the opposite effect . A SIMPLIFIED IRON-CARBON DAGRAM If we focus only on the materials normally known as steels, a simplified diagram is often used . Those portions of the iron-carbon diagram near the delta region and those above 2% carbon content are of little importance to the engineer and are deleted. A simplified diagram, such as the one in Fig . 2.1 focuses on the eutectoid region and is quit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and processing of steel.

流体力学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14选择的材料取决于于高流动速度 降解或材料由于疲劳,腐蚀,磨损和气蚀故障糜烂一次又一次导致泵运营商成本高昂的问题。这可能通过仔细选择材料的性能以避免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一两个原因便可能导致错误的材料选择:(1)泵输送的腐蚀性液体的性质没有清楚地指定(或未知),或(2),由于成本的原因(竞争压力),使用最便宜的材料。 泵部件的疲劳,磨损,空化攻击的严重性和侵蚀腐蚀与流速以指数方式增加,但应用程序各种材料的限制,不容易确定。它们依赖于流速度以及对介质的腐蚀性泵送和浓度夹带的固体颗粒,如果有的话。另外,交变应力诱导通过压力脉动和转子/定子相互作用力(RSI)真的不能进行量化。这就是为什么厚度的叶片,整流罩和叶片通常从经验和工程判断选择。 材料的本讨论集中在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和物质的行为。为此,在某些背景信息腐蚀和经常使用的材料,被认为是必要的,但是一个综合指南材料的选择显然是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在这一章中方法开发出促进系统和一致方法选择材料和分析材料的问题领域。四个标准有关,用于选择材料暴露于高流动速度: 1.疲劳强度(通常在腐蚀环境),由于高的速度在泵本身与高压脉动,转子/定子的相互作用力和交变应力。 2.腐蚀诱导高的速度,特别是侵蚀腐蚀。 3.气蚀,由于已广泛在章讨论。 4.磨耗金属损失造成的流体夹带的固体颗粒。 磨损和汽蚀主要是机械磨损机制,它可以在次,被腐蚀的钢筋。与此相反,腐蚀是一种化学金属,泵送的介质,氧和化学试剂之间的反应。该反应始终存在- 即使它是几乎察觉。最后,该叶轮尖端速度可以通过液压力或振动和噪声的限制。 14.1叶轮和扩散的疲劳性骨折 可避免的叶轮叶片,整流罩或扩散器叶片的疲劳断裂施加领域的状态;它们很少观察到。在高负荷的泵,无视基本设计规则或生产应用不足的医疗服务时,这种类型的伤害仍然是有时会遇到。的主要原因在静脉或罩骨折包括: ?过小的距离(间隙B或比D3*= D3/ D2)叶轮叶片之间扩散器叶片(表10.2)。 ?不足寿衣厚度。 ?不足质量:叶片和护罩之间的圆角半径缺失或过于引起的小,铸造缺陷,脆性材料(韧性不足)热处理不足。 ?可能地,过度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泵或系统,第一章。10.3。 ?用液压或声叶轮的固有模式之间共振激发。也可能有之间的一个流体- 结构交互叶轮的侧板,并在叶轮侧壁间隙流动.. 转子/定子的互动和压力脉动章中讨论。10产生交替在叶轮叶片的压力和所述整流罩以及在扩散器叶片。这些应力的准确的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虽然各组分能很好通过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因为叶轮由不稳定压力分布的水力负荷不能定义。它不仅取决于流在叶轮,集电极和侧壁的差距,同时也对声学现象,并可能在脉动系统(也指章。10.3)。为了开发一致的实证过程评估装载叶轮和扩散器,用于选择叶片和护罩厚度或对所述的损伤的分析中,可以使用下一个均匀的负荷的简单梁的模型作为起点。因此,封闭的叶轮或扩散器的叶片是通过夹紧在两端的梁建模。开式叶轮或扩散器的描述由光束夹紧在一端,但游离在其他。根据表14.1和14.2的计算是基于以下assumptions1: 1.考虑叶片的最后部分中,在所述叶轮出口处的束夹在两者的宽度为X =5×e和跨度L = B2(E =标称叶片端厚度没有可能配置文件)。如果刀片是异形,平均叶片厚度青霉用于确

量具、热处理英文词汇

量具、热处理英文词汇 长度测量器具 量具类 1. 量块gauge block 2. 光滑极限量规plain limit gauge 3. 塞规plug gauge 4. 环规ring gauge 卡规snap gauge 5. 塞尺feeler gauge 6. 钢直尺steel gauge 7. 精密玻璃线纹尺precision glass linear scale 8. 精密金属线纹尺precision metal linear scale 9. 半径样板radius template 卡尺类 1. 游标卡尺vernier caliper 2. 带表卡尺dial caliper 3. 电子数显卡尺calliper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4. 深度标游卡尺depth vernier caliper 5. 电子数显深度卡尺depth caliper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6. 带表高度卡尺dial height caliper 7. 高度游标卡尺height vernier caliper 8. 电子数显高度卡尺height caliper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千分尺类 1. 测微头micrometer head 2. 外径千分尺external micrometer 3. 杠杆千分尺micrometer with dial comparator 4. 带计数器千分尺micrometer with counter 5. 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micrometer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6. 小测头千分尺small anvil micrometer 7. 尖头千分尺point micrometer 8. 板厚千分尺sheet metal micrometer 9. 壁厚千分尺tube micrometer 10. 叶片千分尺blade micrometer 11. 奇数沟千分尺odd fluted micrometer 12. 深度千分尺depth micrometer 13. 内径千分尺internal micrometer 14. 单杆式内径千分尺single-body internal micrometer 15. 表式内径千分尺dail internal micrometer 16. 三爪式内径千分尺three point internal micrometer 17. 电子数显三爪式内径千分尺three point internal micrometer 18. 内测千分尺inside micrometer 指示表类 1. 指示表dial indicator 2. 深度只是表depth dial indicator 3. 杠杆指示表dial test indicator 4. 内径指示表bore dial indicator 5. 涨弹簧式指示表expanding head bore dial indicator 6. 钢球式内径指示表ball type bore dial indicator 7. 电子数显指示表dial indicator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 8. 杠杆卡规indicating snap gauge 9. 带表卡规dial snap gauge 10. 带表外卡规outside dial snap gauge 11. 带表内卡规inside dial snap gauge 12. 测厚规thickness gauge 13. 扭簧比较仪microcator 14. 杠杆齿轮比较仪mechanical dial comparator 15. 电子量规electronic gauge 16. 电感式传感器inductance type transducer 17. 指示装置indicating device 18. 电感测微仪inductance micrometer 19. 峰值电感测微仪peak inductance micrometer 20. 电感内径比较仪inductance bore comparator 21. 瞄准传感器aiming transducer 65万能测齿仪universal gear measuring instrument 66万能渐开线检查仪universal involute measuring instrument 67齿轮齿距测量仪gear circular pictch measuring instrument 68万能齿轮测量机Universal gear measuring machine 69齿轮螺旋线测量仪gear helix measuring instrument 70便携式齿轮齿距测量仪manual gear circular pitch measuring instrument 71便携式齿轮基节测量仪manual gear base pitch measuring instrument 72立式滚刀测量仪vertical hob measuring instrument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中英文专业词汇表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中英文专业词汇表 (第二部分) 刘国权辑录整理 主要来源:全国材料科学名词委员会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编的《材料科学名词》文稿; 国家标准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等。 材料热处理基础术语 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化学热处理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surface heat treatment 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局部热处理local heat treatment, partial heat treatment 仅对工件的某一部位或几个部位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预备热处理 conditioning heat treatment 为调整原始组织,以保证工件最终热处理或(和)切削加工质量,预先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真空热处理vacuum heat treatment, low pressure heat treatment在低于1×105Pa(通常是10-1~10-3Pa)的环境中进行的热处理工艺。 光亮热处理 bright heat treatment 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基本不氧化,表面保持光亮的热处理。磁场热处理 magnetic heat treatment 为改善某些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而在磁场中进行的热处理。 可控气氛热处理controlled atmosphere heat treatment 将工件置于可控制其化学特性的气相氛围中进行的热处理。如无氧化、无脱碳、无增碳(氮)的热处理。 保护气氛热处理heat treatment in protective gases 在工件表面不氧化的气氛或惰性气体中进行的热处理。 离子轰击热处理plasma heat treatment, ion bombardment, glow discharge heat treatment 在低于1×105Pa(通常是10-1~10-3Pa)的特定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之 间等离子体辉光放电进行的热处理。 流态床热处理heat treatment in fluidized beds 工件由气流和悬浮其中的固体粉粒构成的流态层中进行的热处理。 高能束热处理high energy heat treatment 利用激光、电子束、等离子弧、感应涡流或火焰等高功率密度能源加热工件的热处理工艺总称。 稳定化热处理stabilizing treatment, stabilizing 为使工件在长期服役的条件下形状、尺寸、组织与性能变化能够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thermomachanical treatment 将形变强化与相变强化相结合,以提高工件综合力学性能的一种复合强韧化工艺。 热处理工艺周期 thermal cycle 通过加热、保温、冷却,完成一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周期。预热 preheating 在工件加热至最终温度前进行的一次或数次阶段性保温的过程。 奥氏体化 austenitizing工件加热至相变临界温度以上,以全部或部分获得奥氏体组织的操作。工件进行奥氏体化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分别称为奥氏体化温度和奥氏体化 时间。

冲压模具技术外文翻译(含外文文献)

前言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投入市场的迟早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模具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生产工具,模具开发周期占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户对模具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不少客户把模具的交货期放在第一位置,然后才是质量和价格。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加工模具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模具加工工艺是一项先进的制造工艺,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各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模具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研究和建立模具工艺数据库,为生产企业提供迫切需要的高速切削加工数据,对推广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冲压模具工艺过程,将模具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刀具、工件、机床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积累得高速切削加工实例、工艺参数和经验等数据有选择地存储到高速切削数据库中,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指导高速加工生产实践,达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刀具费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 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这是

R180柴油机曲轴工艺及夹具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系别:工程技术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刘庆鹏 学号: 05211602 年月日

外文资料翻译原文 R180柴油机曲轴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曲轴是柴油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往复运动的机械中,与连杆配合将作用在活塞上的气体压力变为旋转的动力。而随着机械化生产逐渐成为当今主流,传统的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分析,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的前提下,对R180柴油机曲轴工艺进行优化设计。 二、R180曲轴工艺现状 从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R180柴油机曲轴基本都是两种材质:一是钢锻曲轴;二是球墨铸铁曲轴。根据材质选择的不同,其生产方式也不同。为了保证生产精度,铸造方式生产的曲轴已经广泛运用于R180柴油机的运行。球墨铸铁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并且可以进行各种热处理以及表面强化处理,故球墨铸铁被广泛运用于曲轴的生产。但是,曲轴毛坯的铸造工艺生产效率低下,工艺装备参差不齐,性能不够稳定、精度低、报废率高居不下,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优化。 从目前整体水平来看, 毛坯的铸造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工艺装备落后,毛坯机械性能不稳定、精度低、废品率高等问题。从以下几个工艺环节采取措施对提高曲轴质量具有普遍意义。①熔炼国内外一致认为,高温低硫纯净铁水的获得是生产高质量球铁的关键所在。为获得高温低硫磷的纯净铁水,可用冲天炉熔化铁水,经炉外脱硫,然后在感应电炉中升温并调整成分。②球化处理③孕育处理冲天炉熔化球铁原铁水,对铜钼合金球铁采用二次孕育。这对于防止孕育衰退,改善石墨形态,细化石墨及保证高强度球铁机械性能具有重要作用。④合金化配合好铜和钼的比例对形成珠光体组织十分有利,可提高球铁的强度,而且铜和钼还可大大降低球铁件对壁厚的敏感性。⑤造型工艺气流冲击造型工艺优于粘土砂造型工艺,可获得高精度的曲轴铸件,该工艺制作的砂型具有无反弹变形量的特点,这对于多拐曲轴尤为重要。⑥浇注冷却工艺采用立浇—立冷,斜浇—斜冷、斜浇—反斜冷三种浇注方式较为理想,其中后一种最好。斜浇—反斜冷的优点是:型腔排气充分,铁水充型平稳,浇注系统撇渣效果好,冒口对铸件的补缩效果好,适应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目前,国内大部分专业厂家普遍采用普通机床和专用组合机床组成的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低。曲轴的关键技术项目仍与国外相差1~2个数量级。国外的机加工工艺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①广泛采用数控技术和

金属热处理常用英文词汇

101个热处理常用英文词汇 1. indication 缺陷 2. test specimen 试样 3. bar 棒材 4. stock 原料 5. billet 方钢,钢方坯 6. bloom 钢坯,钢锭 7. section 型材 8. steel ingot 钢锭 9. blank 坯料,半成品 10. cast steel 铸钢 11. nodular cast iron 球墨铸铁 12. ductile cast iron 球墨铸铁 13. bronze 青铜 14. brass 黄铜 15. copper 合金 16. stainless steel不锈钢 17. decarburization 脱碳 18. scale 氧化皮 19. anneal 退火 20. process anneal 进行退火 21. quenching 淬火 22. normalizing 正火 23. Charpy impact text 夏比冲击试验 24. fatigue 疲劳 25. tensile testing 拉伸试验 26. solution 固溶处理 27. aging 时效处理 28. Vickers hardness维氏硬度 29. Rockwell hardness 洛氏硬度 30. Brinell hardness 布氏硬度 31. hardness tester硬度计 32. descale 除污,除氧化皮等 33. ferrite 铁素体 34. austenite 奥氏体 35. martensite马氏体 36. cementite 渗碳体 37. iron carbide 渗碳体 38. solid solution 固溶体 39. sorbite 索氏体

热处理英语

aging 时效处理 air cooling 空冷 anneal 退火 austenite 奥氏体 bainite 贝氏体 bar 棒材 billet 方钢,钢方坯 black oxide coating 发黑 blank 坯料,半成品 bloom 钢坯,钢锭 brass 黄铜 Brinell hardness 布氏硬度brittleness 脆性 bronze 青铜 cadmium 镉 carbon content 含碳量 carburizing 渗碳 case hardening 表面硬化,表面淬硬cast steel 铸钢 casting 铸(件) cementite 渗碳体 charpy impact text 夏比冲击试验chromium 铬 cinder inclusion 夹渣 copper 合金 age hardening 时效硬化 ageing 时效处理 air hardening 气体硬化 air patenting 空气韧化 annealing 退火 anode effect 阳极效应 anodizing 阳极氧化处理 atomloy treatment 阿托木洛伊处理austempering 奥氏体等温淬火 austenite 奥斯田体/奥氏体 bainite 贝氏体 banded structure 条纹状组织 barrel plating 滚镀 barrel tumbling 滚筒打光 blackening 黑化 blue shortness 青熟脆性 bonderizing 磷酸盐皮膜处理 box annealing 箱型退火 box carburizing 封箱渗碳

金属热处理外文及翻译

湖南工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Heat treatment of metal 译文题目金属热处理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本0807班 学生姓名曹然 指导教师陈平、邓兴贵 完成时间2012-05

原文 Heat treatment of metal The gener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for heat treating metals and metal alloys is “heating and cooling a solid metal or alloy in a way so as to obtain specific conditions or properties.”Heating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hot working (as in forging operations) is excluded from this definition.Likewise,the types of heat treatment that are sometimes used for products such as glass or plastics are also excluded from coverage by this definition. Transformation Curves The basis for heat treatment is the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curves or TTT curves where,in a single diagram all the three parameters are plotted.Because of the shape of the curves,they are also sometimes called C-curves or S-curves. To plot TTT curves,the particular steel is held at a given temperature and the structure is examined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to record the amount of transformation taken place.It is known that the eutectoid steel (T80)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s contains,all austenite above 723℃,whereas below,it is the pearlite.To form pearlite,the carbon atoms should diffuse to form cementite.The diffusion being a rate process,would require sufficient time for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of austenite to pearlite.From different samples,it is possible to note the amou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taking place at any temperature.These points are then plotted on a graph with time and temperature as the axes.Through these points,transformation curves can be plotted as shown in Fig.1 for eutectoid steel.The curve at extreme left represents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ustenite to pearlite to start at any given temperature.Similarly,the curve at extreme right represents the time required for completing the transformation.Between the two curves are the points representing partial transformation. The horizontal lines Ms and Mf represent the start and finish of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eat Treating Processes In some instances,heat treatment procedures are clear-cut in terms of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whereas in other instances,descriptions or simple explanations are insufficient because the same technique frequently may be used to obtain different objectives.For example, stress relieving and tempering are often accomplished with the same equipment and by use of identical time and temperature cycles.The objectives,however,are different for the two processes.

有关热处理的翻译

本构方程来预测V150级石油套管钢的高温下的屈服应力 关键词: V150级石油套管钢;热压缩变形;流动应力;本构方程 摘要 从热等温压缩试验测试中,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1173-1473K)和应变率(0.01-10S-1),被雇用来研究变形行为和发展V150级石油套管的本构方程的真应力- 应变数据钢基于阿列纽斯型方程。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率,其可通过衡量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热变形行为影响的参数中的指数式表示的增加。应变的影响,在开发本构方程注册成立,考虑应变对材料常数的影响. 流动应力本构方程预测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 ,实验值在整个实验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除了有轻微偏差下0.01S-1变形预测在1173K的压力,平均相对误差为4.21%。 1引言 无缝套管是建设和修复的超深井的重要辅助材料,其极端地质条件下进行。无缝套管是建设和修复的超深井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可以在极端地质条件下进行, 为了确保超深井,特高的要求,包括全面的服务性能和寿命,已经提出了套管的安全运行。该V150钢级已被用于制造超高强度和高韧性无缝套管,材料在热变形中的流变行为是复杂的,即在硬化和软化机制显著地受温度和应变速率这一事实的影响。对材料热变形行为进行全面的研究确定非常重要是直接影响材料的组织演变和形成的产品的机械性能热机械工艺的重要参数。然而,一些研究上的认识,评估和预测V150的高温流动行为钢级是可记录的科学文献。 在流程建模领域,有限元(FEM)仿真已成功地用于分析和优化的热变形处理的参数,本构方程是材料的流动行为的数学表示,作为的有限元代码输入在特定负载条件下模拟材料的响应,大部分的本构关系的要么是现象学的或经验的性质。提出了一种现象学的方法由塞拉斯和McTegart[12],其中的流动应力是由双曲线法在阿累尼乌斯型方程表达。还已经尝试改进这种唯象模型通过引入应变的影响。应变相关的参数到双曲正弦本构方程来预测在变形镁合金的流动应力是由Sloof等人介绍[13],后来被用来预测在改良的9Cr-1Mo钢中[10]高温流变应力。一个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应变和应变率补偿

金属热处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Heat treatment of metal The gener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for heat treating metals and metal alloys is “heating and cooling a solid metal or alloy in a way so as to obtain specific conditions or properties.”Heating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hot working (as in forging operations) is excluded from this definition.Likewise,the types of heat treatment that are sometimes used for products such as glass or plastics are also excluded from coverage by this definition. Transformation Curves The basis for heat treatment is the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curves or TTT curves where,in a single diagram all the three parameters are plotted.Because of the shape of the curves,they are also sometimes called C-curves or S-curves.

焊接领域的英文术语翻译

熔接fusion welding 压接pressure welding 焊接过程welding process 焊接技术welding technique 焊接工艺welding technology/procedure 焊接操作welding operation 焊接顺序welding sequence 焊接方向direction of welding 焊接位置welding position 熔敷顺序build-up sequence 焊缝倾角weld slope/inclination of weld axis 焊缝转角weld rotation/angle of rotation 平焊位置flat position of welding 横焊位置horizontal position of welding 立焊位置vertical position of welding 仰焊位置overhead position of welding 平焊downhand welding/flat position welding 横焊horizontal position welding 立焊vertical position welding 仰焊overhead position welding 向上立焊vertical up welding/upward welding in the vertical position 倾斜焊inclined position welding 上坡焊upward welding in the inclined position 下坡焊downward welding in the inclined position 对接焊butt welding 角焊fillet welding

热处理术语的英文翻译

热处理术语的英文翻译 indication 缺陷 test specimen 试样 bar 棒材 stock 原料 billet 方钢,钢方坯 bloom 钢坯,钢锭 section 型材 steel ingot 钢锭 blank 坯料,半成品 cast steel 铸钢 nodular cast iron 球墨铸铁ductile cast iron 球墨铸铁bronze 青铜 brass 黄铜 copper 合金 stainless steel不锈钢decarburization 脱碳 scale 氧化皮 anneal 退火 process anneal 进行退火quenching 淬火 normalizing 正火 Charpy impact text 夏比冲击试验fatigue 疲劳 tensile testing 拉伸试验 solution 固溶处理 aging 时效处理 Vickers hardness维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 洛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 布氏硬度hardness tester硬度计 descale 除污,除氧化皮等ferrite 铁素体 austenite 奥氏体 martensite马氏体 cementite 渗碳体 iron carbide 渗碳体

solid solution 固溶体 sorbite 索氏体 bainite 贝氏体 pearlite 珠光体 nodular fine pearlite/ troostite屈氏体black oxide coating 发黑 grain 晶粒 chromium 铬 cadmium 镉 tungsten 钨 molybdenum 钼 manganese 锰 vanadium 钒 molybdenum 钼 silicon 硅 sulfer/sulphur 硫 phosphor/ phosphorus 磷 nitrided 氮化的 case hardening 表面硬化,表面淬硬air cooling 空冷 furnace cooling 炉冷 oil cooling 油冷 electrocladding /plating 电镀brittleness 脆性 strength 强度 rigidity 刚性,刚度 creep 蠕变 deflection 挠度 elongation 延伸率 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elastoplasticity 弹塑性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金相组织metallographic test 金相试验carbon content 含碳量 induction hardening 感应淬火impedance matching 感应淬火hardening and tempering 调质crack 裂纹

热处理英语词汇

热处理英语词汇 1.本文档收集了大量的日常运用的热处理英语词汇,以方便各位同仁。 2.本文档以汉英互译的形式,根据汉字的拼音首字母排列。 3.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可能有些常用词汇未能收入进来或者出现一些错误,希望各位同仁及时提出宝贵意见。 Lab:文锋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钢steel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低碳钢low carbon steel 非合金钢(普通碳素钢) plain-carbon steel 沸腾钢 rimming steel 高锰钢high manganese steel 高速钢 high-speed steel 高碳钢high carbon steel 工具钢 tool steel 共析钢 eutectoid steel 过共析钢 hypereutectoid steel 合金钢 alloy steel 冷轧钢,软钢 mild steel 马氏体时效钢,特高强度钢 maraging steel 热强钢 heat-resistant steel 亚共析钢 hypoeutectoid steel 中碳钢medium carbon steel 自硬钢 self-hardening steel

显微结构microstructure 奥氏体 austenite 板条状马氏体 lathy martensite 贝氏体 bainite 二次渗碳体 secondary cementite 回火马氏体 tempered martensite 莱氏体 ledeburite 粒状珠光体 globular pearlite 马氏体martensite 屈氏体(托氏体) troostite 上贝氏体 upper bainite 渗碳体cementite 铁素体ferrite 魏氏体 widemanstatten 下贝氏体 low bainite 珠光体pearlite 针状马氏体 acicular martensite A 奥氏体 austenite 奥氏体化austenitization 奥氏体回火,等温淬火 austempering B 板条似的 lathy (adj) 白口铸铁white cast iron 白亮层 white layer,nitride layer 贝氏体 bainite 表面粗糙度 surface finish 表面强化 hard facing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不完全退火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布氏硬度试验 Brinell test C 残余奥氏体 retained austensite 残余应力 residual stress 淬火 quenching (n),quench (vt) 淬透性 hardenability 淬硬性 hardening capacity 齿轮,传动装置gear D 氮气nitrogen 氮碳共渗,软氮化 nitrocarburizing 等温线isotherm 等温淬火, 奥氏体回火 austempering 低碳钢low carbon steel 锻造 forging(n) E 二次渗碳体 secondary cementite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F 腐蚀 etch 腐蚀状态,侵蚀 corrosion(n)

外文翻译

有机碳和从一系列实验室合成的生物炭和生物炭与土壤混合物的养分释放 Atanu Mukherjee , Andrew R. Zimmerman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Florida, 241 Williamson Hall, P.O. Box 112120, Gainesville, FL 32611, USA 摘要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会增加土壤的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但其对溶解有机碳(DOC),氮(N),磷(P)的循环和亏损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在这里,纯净土壤与土壤混合物被做成批量处理加入各种新鲜的和熟化的生物炭进行提取和淋洗检验其营养释放。在生物炭的连续批量提取中,累计亏损大约分别为总C,N 和P初始量的0.1-2 ,0.5-8 和0.5-100%。在较低温度和草制成生物炭却有更大的释放。氨通常是渗滤液中的最丰富的氮素形态,但是硝酸盐同样在生物炭中也很丰富。而有机氮和磷的损失分别占总N和P的高达61%和93%。释放的有机碳,氮和磷的量是与生物炭挥发物含量和酸性官能团密度呈现正相关的。然而,通过含有矿物质的P样品显示,通过Mehlich-1提取的磷的释放是与灰分含量有更加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的土壤和生物炭的混合物显示,土壤吸收生物炭的营养还是生物炭吸收土壤的营养是取决于生物炭和土壤类型的。这项研究表明,生物炭包含有不同释放速率的养分形态,生物炭的释放速率是受土壤肥力和作物类型和时间的影响的。 1、引言 生物炭是在有限的生物质或没有氧气(裂解)的条件下通过热处理得到的碳产物。生物炭最近由于其潜力而获得关注,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时,会改良退化土壤的肥力和通过植物去储存大气中的碳。最近有很多工作研究生物炭的化学特性和作用于植物与微生物的生长。但是这些伴随生物炭改变的影响的主要机制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后果,例如有机污染物或养分释放,目前还不清楚。 生物炭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包括对植物和微生物,已经提出了无论是直接从内部生物炭本身的营养物质或间接地从它的从膨润土吸附和保留营养成分的能力。然而,养分流失可能会有负面的环境的后果,如引起地面或地下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最近的研究表明生物炭的养分含量范围广泛并且同时受物质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