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告知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告知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告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职业病已成为威胁劳动者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职业病检测是防范职业病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早发现职业病的潜在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然而,对于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的告知却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检测?首先,职业病危害检测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场所以及员工个人身体的检测,确定工作环境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员工是否存在职业病的危险。

具体来说,职业病危害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主要是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作业方式等进行检测,确认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2.职业病体检:对劳动者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或患病状态;3.职业性损伤检测: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各种身体损伤进行检测,发现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和程度;4.职业健康指导:为员工提供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指导员工如何安全、健康、有效地工作。

职业病危害检测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必要保障措施,它能够及早发现职业病的潜在危害,为预防职业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首先,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劳动者及时发现身体潜在危险,引起警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其次,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劳动者调整工作方式,尽可能避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自己的健康。

最后,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对于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存在职业病危害,有可能需要选择其他工作,或者采取其他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的告知方式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的告知方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定,需要考虑到隐私、效率、效果等多种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的告知方式:1.面对面告知:面对面告知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帮助劳动者了解检测结果的具体含义,及时解答疑问。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解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解读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1.1化学因素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水煤气(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氨/液氨、二氧化碳、甲醇、尿素、甲铵(高温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等。

维修工在日常维修电焊生产过程中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

装置开、停车,检修过程可能接触到氮气、压缩空气等。

该项目各生产工序中所产生化学有害因素如表3.1-1所示。

3.1.2物理因素(1)噪声噪声源有三种,即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由各种空压机、阀门、压缩机的排气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其具有低、中、高各类频谱。

机械性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各种泵机械摩擦产生的噪声,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

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

(2)高温生产工艺中产热设备锅炉、反应器、转化炉、废热锅炉、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散热量的过程中,可产生高温危害。

(3)工频电场变配电系统的所有输配电设备可产生工频电场。

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如表3.1-2所示。

表3.1-2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不良物理因素3.1.3其它危害(1)生产性粉尘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如表3.1-3所示。

表3.1-3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生产性粉尘除此之外,在各装置的转化炉、变换塔、合成塔等设备填装、更换催化剂过程中也可产生相应的催化剂有害粉尘;维修工在维修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电焊尘。

(2)低温介质在异常生产状况时,液氨、液氧、液氮可能对工人造成低温冻伤。

(3)电离辐射在尿素装置中合成塔、气提塔液位计计量装置,在放射源失控状况下γ射线可对人造成外照射损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接收岗位2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3:43:38.3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9期作者:宋学飞[导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宋学飞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华信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42000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如:危害的类别、浓度、影响等,然后及时采取相关质量控制对策处理,比如:采样和检测时质量控制对策、评价计划质量控制对策、构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档案质量控制对策,以及报告编制质量对策等,从而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引言为巩固和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果,大力推进“十四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62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1月起至2025年12月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为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且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治理企业”)。

10人以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项治理工作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部署。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实行价值刍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需重视新建、改建及扩建等项目、技术改造、先进技术应用、立项、设计、验收等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实施均非常关键。

因用人单位相关设备、技术人员不足,所以用人单位较少开展自主检测,多会通过委托具备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相关工作,如此可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日常检测评价,帮助企业方面及时了解职业危害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证书编号:检测报告检测编号:样品名称:受检单位:检测类型:XXXX技术服务机构年月曰检测报告说明一、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

二、对本报告如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XXXX技术服务机构提出。

三、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授权签发人签名无效。

四、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 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未经XXXX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部分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XXXX技术服务机构加盖公章确认。

六、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一份由技术服务机构存档。

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以下为检测结果表格(注:检测结果表格上方必须标明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表格下方必须标明该检测项目评价依据及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表格中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示例: 检测项目:氨检测依据:GBZ/T《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检测结果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20mg/m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 3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检测项目:有毒物质(共三个式样) 式样一:式样二:式样三:检测项目:粉尘一总尘检测项目:粉尘一呼吸性粉尘检测项目:粉尘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属矽尘;2.否矽尘(填写具体的粉尘名称)检测项目:物理因素一超高频辐射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地点/对象波型分类接触□功率密度(mW/cm)□电场强度(V/m)判定结果(h/d ) 均值序号采样岗位采样点粉尘种类接触时间检测结果(%)(h/d)判定结果检测项目:物理因素一高频电磁场序号接触测量地点设备工作频率时间______________/对象(f,MHz)(h/d)电磁场强度测量结果------- 判定结果均值检测项目:物理因素一工频电场序号测量地点/对象接触时间(h/d)检测项目:物理因素一激光辐射序号测量地点/对象光谱范围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电场强度(kV/m)判定结果均值测量结果波长接触时间(nm) (h/d)□照射量J/cm 2)□辐照量(W/cm2)判定结果测量部位均值2检测项目:物理因素一微波辐射接触时间 -----------(h/d ) 测量部位 测量结果(卩W/cm 2)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等处的最高值;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如手,脚)某点的最高值; 既有全身,又有局部的辐射,则取除肢体外所测的最高值。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背景
工作场所职业病是指因职业性因素导致工人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症状。

职业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隐蔽、危害深远、难以治愈等特点。

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对预防和治疗职业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测方法
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法。

现场监测包括空气载量监测、生产环境物质检测、工人接触监测等。

实验室分析主要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生物学检测等,以确定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

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结果如下:
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单位
二氧化碳600 ppm
二氧化硫 1.5 mg/m³
甲醛0.1 mg/m³
铅0.04 mg/m³
硅尘0.3 mg/m³
通过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该工作场所存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铅和硅尘等危害因素。

其中,二氧化硫和甲醛的浓度已经超出了安全标准,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检测结果,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1.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
2.采用黄浸毛巾、空气负离子和光催化等技术降低甲醛浓度;
3.安装排风设备或增加换气量,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4.对铅进行精细管理,采取吸附、过滤等技术减少污染源;
5.对硅尘等颗粒物进行湿法处理或采用可吸入颗粒物防护设备。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能够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检测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定期的监测和管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洗工
酸洗池旁
硫酸
CTWA:1.3
CTWA:1.3
CTWA:1.3
PC-TWA:1
不符合
CSTEL:2.0
CSTEL:2.0
CSTEL:2.0
PC-STEL:2
噪声
81.1dB(A)
---
---
85dB(A)
符合
一车间拔丝工
一车间拉丝机组旁
噪声
89.3dB(A)
---
---
85dB(A)
不符合
二车间
2017年1月份,银龙股份河间分公司委托河北宝隆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我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进Leabharlann 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验结果如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岗位/
工种
采样地点
检测
项目
检测结果(mg/m3)
职业接触限值(mg/m3)
判定
结果
一天
二天
三天
司炉工
锅炉房
一氧
化氮
CTWA(40h):
0.008
CTWA(40h):
拔丝工
二车间拉丝机组旁
噪声
88.8dB(A)
---
---
85dB(A)
不符合
五车间
拔丝工
五车间拉丝机组旁
噪声
90.0dB(A)
---
---
85dB(A)
不符合
六车间
拔丝工
六车间拉丝机组旁
噪声
86.8dB(A)
---
---
85dB(A)
不符合
六车间
捻股工
六车间捻股机组旁
噪声
87.8dB(A)
---
---
PC-TWA:5
符合
CSTEL:0.6
CSTEL:0.7
CSTEL:0.7
PC-STEL:10
噪声
75.6dB(A)
---
---
85dB(A)
符合
锅炉房
(上煤)
煤尘
(总尘)
CTWA(40h):0.1
CTWA(40h):0.1
CTWA(40h):0.1
PC-TWA:4
符合
超限倍数折算值:0.4
超限倍数折算值:0.4
超限倍数折算值:0.4
超限倍数:2
煤尘
(呼尘)
CTWA(40h):0.08
CTWA(40h):0.08
CTWA(40h):0.09
PC-TWA:2.5
符合
超限倍数折算值:0.4
超限倍数折算值:0.4
超限倍数折算值:0.4
超限倍数:2
水处理工
水处理间
噪声
72.9dB(A)
---
---
85dB(A)
符合
85dB(A)
不符合
搓丝工
搓丝机旁
噪声
89.2dB(A)
---
---
85dB(A)
不符合
定尺工
定尺机旁
噪声
90.5dB(A)
---
---
85dB(A)
不符合
维修工
机修车间
噪声
76.3dB(A)
---
---
85dB(A)
符合
CSTEL:0.052
PC-STEL:10
一氧
化碳
CTWA(40h):0.9
CTWA(40h):0.7
CTWA(40h):0.6
PC-TWA:20
符合
CSTEL:2.2
CSTEL:1.4
CSTEL:1.5
PC-STEL:30
二氧
化硫
CTWA(40h):0.3
CTWA(40h):0.3
CTWA(40h):0.3
0.009
CTWA(40h):
0.009
PC-TWA:15
符合
超限倍数折算值:0.001
超限倍数折算值:0.001
超限倍数折算值:0.001
超限倍数:2.0
二氧
化氮
CTWA(40h):
0.026
CTWA(40h):
0.026
CTWA(40h):
0.026
PC-TWA:5
符合
CSTEL:0.051
CSTEL: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