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1 强化 实验前 预 习 . 1 促 使 学生 在 实验前 通 过借 助 图书馆 、 网络 查 阅相: 料 ,掌 羡资 握 实验 原 理 ,清 楚实验 步 骤及 实验 计算 方 法 ;预知 实验 过 程 中可 能造成 的不 良后果 ,以便 避免 不 需要状 况 的 出现或 事件 发 生时 如 何 处理 。 学 生做 到心 中有 数 ,思路 清晰 ,以保证 正确 完成 实验 。 使 如 高锰 酸 钾测 定过 氧化 氢 含量 项 目中,为 何实 验进 行: 要控 制 塞度 慢 . 慢 而 不是快 . ? 因为该 反应 刚进 行 时需要 Mn+g 催化 剂 快. 慢 2,为  ̄ / 才 能加 快 反应 , 否则 滴加 速度 过快 有 副反应 发 生 , 导致 溶 液变 色 , 产 生误 差 , 因而需 慢速 进 行 ;在随 后 的反应 过程 中 由 有 Mn F 2 的 产 生 ,使 反应 能加 速进 行 ,故 可 以加快 高 锰酸 钾滴 加: 。通 过 速度 实验前 的提 问并纳 入成 绩 考核 ,强迫 学生 在课 前预 习 多花 时 间 。 培 训 一段 时 间后 ,学 生逐渐 养 成 良好 习惯并 对 实验产 生 兴趣 。 1 增 设2 3 白行设 计 实验 . 2 ~个 分 析 化学 实验 主要 包 含酸 碱 中和滴 定 、氧 化还 原滴 定 、络 合 滴 定 、沉 淀滴 定 四大滴 定 ,尽 管 原理 不 同,但 在 实验 的操 作过 程 基 本 一样 ,无 非标 准溶 液 的配 制与 标 定 ,滴定 待测 组分 、计算 、 结果 分析 ,如 果充 分 不调 动学 生 的积极 性 ,会 使学 生 ! 一种 疲 处于 惫 无 兴趣 状态 ,达 不 到课 程开 设 目的。而 且 当前提 出要 加 大学 生 的实 践环 节 ,与理 论课 的比例 近 1: , 因而在 这些 前: 很有 必 1 婕下 要 增加 自行设 计 实验 。 即教师 提前 一周 将 相关 题 目及 ! 要求 通 实验 知 学 生 ,鼓励 学 生通过 查 阅文 献 资料和 学 习相 关学 科理 论 来设 计 方 案 ;教 师对 学 生设计 的方案 只进 行方 向性 的引 导 。在 实 验过 程 中要求 学 生认 真观 察 实验 现象 ,并 引 导学 生通 过 实验现 象 发现 问 题 ,及 时 改进 实验 方案 ,最终 完成 整个 实 验 ,并按 要求 完 成实 验 报 告在 学 生理 解和 掌握 分 析化 学 的基本 原 理 ,正确 、熟 练 地掌 握 分 析基 本 技能 的基 础上 ,增加 几个 设计 性 实验 。为 了加 深 学生 的 理 解与 表 达能 力 , 实验 前推 荐 一名 学生 给大 家进 行讲 解 与演 示 。 在 这 些环 节 使学 生充 分发 挥 主人 翁及 团 队精 神 ,培养 了学 生 良好 的 实 验素 养 ,提 高 了他们 查 阅资料 以及 动 手能 力 。 1 将 教师 的科 研成 果 引入 实验 . 3 原 有 的分 析化 学实 验 在实 验 内容 、教 学方 法和 考咳 制度 等 方 面 存在 很 多弊 端 ,如部 分 实验 内容 缺乏 理 论与 实 际的结 合 ,综 合 性 、设 计 性实 验 比例偏 低 且实 验项 目陈 旧、层 次单 一 ,缺 少研 究 型 的实 验 。教 学方 法和 手段 不利 于锻 炼和 培养 学 生勤 思 考 的学 f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采分点和实验基本知识问答 的方法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技术 ,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同
时 ,教 师实行 全 天候轮 流值 班 ,指 导学 生训 练 ,保 证 了开 放实 验有序 、有 效 的进 行 。 ( )达标 实验 阶段 为展 示素 质和 能力提供 机会 三
通过设计分析化学实验竞赛引导学生综合训练和全面考核。学生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
一
6 ~ 7
维普资讯
高等 理科教 育
20 年第1 ( 08 期 总第7 期) 7
单纯由教师示范和个别指导 的教学方式 ,分别采取课前录相观摩与课堂教师重点示范相结合 、学 生适时登 台演示与集体纠错相结合的方法 ,寓教于乐。与此同时教师严把三关 ,即实验 预习关、
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的重要基础。然而经过调查与 比较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普遍存 在学生实践条件 、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等不足 的问题 ,这将限制学生实践能力 的提高… 。因此 ,
实验 教学 改革在 高等 学校 教育 教学 改革 中显 得尤 为重 要 。 分析 化学是 一 门实践 性很 强 的学科 ,相 关 实验在 分 析化学 课 程 中 占有很 重要 的地 位 。就我 校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而言 ,长期 以来仅限于完成传统的实验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和学生 可达 到 的实际应 用 能力 尚处 在较低 层 次上 的循环 。特 别是 随着 课 程教 学时数 的缩 减 ,学生 的实验 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的训练尤感不足 ,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 教学 改革 中 ,我 们 以实验 教学 改革 为切 人点 做 了大量 研究 与探 索 ,经过 校重 点建 设课 程和 优秀建 设课 程 的实践 ,逐渐 形成 了适 应一 般高 等 院校人 才培 养要 求 的新 的课程 教学 体系 。其 中实 施 的分 析化学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广的实践空间、更多的实践时间和 充分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 力 ,实 现强 化基 础 、培养 素质 、发 展个性 、突 出创 新 的教 学 改革 目标 。三 阶段 实验 教 学模 式 即 : 按教学 计划 进行 的基 础训 练实验 阶段 ;在开 放实验 室期 间进 行 的 自主实 验 阶段 ;实 施分 析化 学实 验竞赛 的达标 实 验 阶段 。三个 阶段 之 间在 内容上相 辅相 成 ,程 度上循 序 渐进 ,组成 了分 析化 学实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及实践

就是将专业指导与名家点拨加以结合。 比如 : 由专业教师承 担专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任务, 其 中包括专题讲座 、 必要的理 论讲授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 ; 另外 , 可通过著名专家进行专 题讲座 、 示范指导和现场传授专业实践技能等活动 , 对学生 施以更高专业水平的引导和启发 , 反思差距 , 进一步激发他 们对专业学习、 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刻苦训练的积极 。 三年教学改革实践给了我们新 的启示 , 即中文专业实 践活动 的开展 , 是帮助学生提高“ 昕、 读、 说、 写” 专业应用 能力和科研 、 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明智选择 ; 是专业教 学课堂主渠道的有益补充 ; 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的必由之路 ; 在促进 中文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 提高 中 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 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 基金项 目: 唐 山师范学院2 0 1 1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中文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2 0 1 1 0 0 1 0 0 5 )
能 力训 练 的 目标 导 向性
展示 的机会 ,目的是发挥他们在整体教改活动中的骨干 、 带动、 示范和引领作用 , 成为专业实践活动的领头雁 。 实践 证明, 这也是必要的 、 有益的。 五、 专业实践活动项 目的个人业绩、 成果要纳入专业
学习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 评价”体系不仅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备 手段 , 而且也是确保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 收到实效的 至关重要的一环 , 是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推动力和指
题 ,对综合性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 的要求 ,
如课程体系 、 教学内容 、 学时安排等。 作为理工医科类的普 “ 全员” 的理念和做法 , 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 然, 也要对专业性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给予相应的指导和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析化学实验是 一门基础 性和实 践性 都很 强 的专业课 程 , 它是分析化学理论 的验证和应 用 , 化 学 、 工 、 物 、 料 、 是 化 生 材 医 学、 环境科学等专业 的学 生必修 的一 门专业 基础课 , 在化 学 、 它 石 油化工 、 医药 、 品检测 、 食 环境监测等各 个领域被 广泛 应用 ] 。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 教学 , 以使 学生 掌握各 种相关 知识 和基本 可 操 作技能 , 更好地 理解 分析化 学理论 知识 J 。分 析化学 实验教
摘 要 :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 , 本文通过对目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以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为目
的, 分别 对实验内容 、 教学模式 、 教学理念 和考核制度进行 了探讨 , 以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 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 力 , 而 从 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的质量 。
,
t i i g t e p a t a n r ai e a i t ,a d i r vn e c i g efc ie e s r n n h r c i la d c e t b l y n mp o ig ta h n f t n s . a c v i e v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文在综 合分析本 院分析 化学实验 教 学 现 状 的 基 础 上 , 过 改 革 教 学 内容 、 取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与 教 学 通 采 理 念 和公 平 、 正 的 考 核 制 度 , 分 析 化 学 实 验 的 教 学 水 平 和 效 公 使
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实践措施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背景1.时代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1.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使中学化学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三、实践措施1.转变教学观念(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3.改革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2)加强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分 析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分 析
( 一) 分析 化 学 实验 教 学的 地位
系统 的思 维方 法 ,具 有较 强 的条 理性 和综 合性 。
二 、 分 析 实 验 教 学 改 革 的 实 施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是 严 谨 务 实 细 心 的 工 作 态 度 形 成 的 需 要 ,通 过 分 析 化 学 实 验 ,学 生 能 较 好 地 形 成 “ ” 的 概 念 ,体 会 到 微 小 的 “ ” 的 改 变 对 分 析 结 果 量 量 的 影 响 ; 因 此 , 加 强 和 改 革 分 析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对 药 学 检 验专业 技 术应 用性 人 才 的培养 具有 重要 意 义 。
学 实 验 的 整 体 联 贯 性 强 , 整 个 操 作 流 程 不 能 有 一 处 出
直接影 响到专 业技 能操作 的好 坏 。为满 足 当今社 会对 专
业 技 能 人 才 的 需 要 , 必 须 对 分 析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进 行 改 革 ,才 能 使 学 生 顺 利 完 成 专 业 课 程 的 实 验 技 能 操 作 , 才
( ) 学 生 具 有 的 实 验 水 平 二
标 为 中心 的 实 验教 学 模 式 ,克 服 了实 验 的 盲 目性 ,保 证 分 析 实 验 教学 有 效 地 进 行 。在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中 ,实 验 技 能 不 只 是 平 面式 地 陈 述 给学 生 ,而 是 把 它 们 组织 在 完 成 技 术 目标 所 必 需 的操 作 系统 中 ,其 基 本 程 序可
学 生 受 目标 知 觉 ( 理 练 作 与 技 习 巩 固 接 感 心 操 练 习或 尝试 ) 术 矫 正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次 ,剩下 两 次就 编数 据 。③ 实验 操作 不 规 范 ,对 常 用定
量 分 析 仪 器 如 :分 析 天 平 、 滴 定 管 、 吸 量 管 、容 量 瓶 等
须 思 考 的 重 要 课 题 。 长 期 以 来 , 由 于 受 传 统 的 重 理 论 轻 实 践 思 想 观 念 的影 响 ,实 验 教 学 一 直 处 于 教 学 体 系 中 的
师 讲 授和 材料 内容实 验 。 由于实 验课 对学 生 缺乏 科 学 的
思 维 训 练 和 创 造 性 的 激 励 ,使 学 生 感 到 做 实 验 就 是 机 械 性 的 操 作 ,每 次 都 是 按 早 已 设 定 好 的 步 骤 进 行 , 实 验 呆
习 不 充 分 ,对 教 师 讲 解 的 实 验 原 理 和 内 容 知 之 甚 少 。他
于 培养 学 生基 本 的操作 能 力可 起 到有 益作 用 .但 对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 培 养 还 有 些 差 距 , 不 利 于 学 生 今 后 的 发 展 4实 验 考 核 方 法 不 完 善 . .
们虽 然 写 了预 习报 告 ,但 仅 仅 是抄 书 ,没 有 真正 理 解实
验 内容 。② 上 课 常有 迟 到早 退 现象 ,实 验 不认 真 ,敷衍
了 事 。 比 如滴 定 操 作 平 行 测 定 三 次 ,有 些 学 生 只做 一
目前实 验教 学 中对 学生 实验 成绩 的评 定方 法 过 于简 单 ,教 师根 据 学生 对实 验 的预 习 、操作 、实验 结 果 和实 验报 告 的情 况 来给 学生 打 分 。这种 成绩 的 评定 带 有 主观 性 ,忽 视 了整 个实 验过 程 中学 生 的情 况 ,实验 报 告单 大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tg ae t td n s x e i n a e a n t n wa sa l h d a d dsu sd i hs p p r Th r ci e rtd wi su e t ’e p r h me tl x miai s etbi e n ic se n t i a e . o s epat e c
i to uc d whih o tmie het a hi o m nd t a h ng me h d.Th y t m ft a he s n rd e c p i z d t e c ng f r a e c i t o e s se o e c r ’pr — x e i n n— e e p rme ti
学 生 通 过 自主 学 习 , 于分 析化 学 实 验 有 一 个 总体 的认 识 和 对 了 解 , 加 学 生 的实 验 基 础 知 识 , 实 验 基 本 技 能 训 练 做 准 增 为
近年来 , 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 招生 人数越来越多 , 毕业生 面临着前所 未有就业堰力 , 而技术 型 、 应用型 , 实践 能力 强 的 人 才 才 会得 到用 人 单 位 的青 睐 。面 对 这 一 形 势 , 等学 校 各 高 学科应积极进行教 。我们 充分重视这一现实 , 以分析 化学精 品课程建设 为平 台, 从优 化分析化学实 验课 程教学体
未 来 的科 学 研 究 及 实 际 工 作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1 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质量【提要】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应用广泛。
实验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搞好实验教学是提高整个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该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提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优化措施,为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已经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领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实验教学在分析化学这门课中具有重要地位[3]。
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理论性较强,学习内容相对枯燥,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有了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实验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4]。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各专业学科的交叉渗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57]。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课堂上教师讲解理论、方法、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性不高,对实验过程缺乏自己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8]。
为了解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尝试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1合理设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本校药学、预防和检验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设置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分别开展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教学。
以往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开展,尽管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复习理论知识的要求,但由于经过时间较长,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印象不深、缺乏理解,导致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种情况,教研组教师调整了实验课的开设时间,将其设置在相关理论课结束不久,例如将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设置在氧化还原滴定理论课刚好结束之后,趁热打铁,使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校的分析化学实验包括3种类型,分别是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为3:3:2,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实验与仪器分析实验两部分,化学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强调量的概念,仪器分析则是建立在化学分析基础上,具有分析方法多、涉及面广、相对独立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教学重点应放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上[9]。
本校分析化学实验根据不同学科设置实验内容,预防与检验医学专业设置6次化学分析实验、8次仪器分析实验,而药学专业则设置了6次化学分析实验与12次仪器分析实验。
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适当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内容,如预防与检验医学专业设置了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火焰原子吸收法工作条件选择及血清锌含量的测定等实验,而药学专业则专门设置了非水滴定法测定水杨酸钠含量与火焰原子吸收法工作条件的选择及肝素钠中杂质钾盐含量的测定等内容。
2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师以往对预习的内容并没有做具体要求,而由于军校课程和训练任务安排较多,占用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学生在课前一般只是粗略地看下实验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干脆不作预习,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相关问题时,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粗略的了解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意义缺乏足够理解,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在,教师在课前针对即将开展的实验提出系列具体问题,由不同组的学生分别回答,如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实验,教师会在课前提出碘量法的定义和分类淀粉指示剂何时加入实验对溶液体系的要求等具体问题,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思考,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热身活动,上课的时候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自身操作观察,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开始后,教师一般会先讲解实验目的、相关原理和实验步骤[11]。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是教师结合板书讲解知识点,学生对难点理解的途径有限,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将知识点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12]。
例如,配位滴定中铬黑T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可以制作成动画,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滴定前后指示剂的配位情况。
到目前为止,本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已经完全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力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总结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方法是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习主动性不高[13]。
我们尝试采用让学生根据分组分别来总结,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并将总结情况列入实验评分体系,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认真对待,而不能应付了事。
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的组,我们会在课后开放实验室,使这些学生可以重复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
3改进设计性实验实施方法设计性实验是一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目前各院校已经有了一些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尝试[14]。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一般是先由教师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给出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上交,教师集中讲评后统一实施。
立题是否合适是能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处于学生所学范围内,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过难的立题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交上来的设计方案基本无法顺利实施;过于简单的立题则不能很好地起到提高能力的作用。
例如设计性实验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主要考查学生对沉淀滴定银量法的应用,而在3种方法中,多数学生会选择最易实施的铬酸钾指示剂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将立题要求从使用1种方法提高到使用2种方法测定氯化钠的含量,并将结果加以对比分析,这样既能将立题控制在所学知识范围内,又能通过适当提高设计难度,达到锻炼学生、提高能力的目的。
以往学生上交的设计方案仅包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实验步骤,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了2个问题:一是很多学生的设计方案雷同,可能存在抄袭,也可能存在在网上搜索现成实验方案的行为,学生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基本不能靠自觉抑制;另一种是设计的实验步骤存在明显错误,例如指示剂的浓度不合适、未考虑溶液酸碱环境等,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未能融会贯通的表现,也可能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上述2个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新要求,首先要写出自己对于所给出立题的理解,如解决该问题用到何种方法、原理,然后提出实验方案,每一步方案的目的都要明确,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要逐一列出,所用试剂的浓度、体积如何选择,最后给出实验所需要的试剂材料等。
允许同组的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样一来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就必须迫使自己主动思考,提出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理由充分,不能随手拈来。
相比于其他实验,设计性实验占用了学生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设计性实验在整体实验课中的分数比重,从而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总之,要提升分析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优化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实践表明,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改进设计性实验实施方法,能够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曹文轩,张梦军,张惠静.《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浅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29(6):948949.[2]张博,曹励民,景晓红,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9,22(16):25912592.[3]管潇,张惠静,张梦军,等.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9,14(8):597599.[4]朱清,张明珏,李成胜,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9,30(4):5658.[5]蔡昌群,龚行,费俊杰,等.改革和整合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广州化工,2019,41(17):239241.[6]陈文瑞.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9(9):121122.[7]蔡向忠,王秀红,李银生.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3(11):168171.[8]王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州化工,2019,44(15):207209.[9]郑克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5):188.[10]王成国,胡仁志,杨宁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9,21(2):8991.[11]张焕,李纲,张静.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导课方法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9(4):2225.[12]宿艳,张艳娟,吴硕,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9,20(4):7073.[13]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9(5):6871.[14]吕玉光,于莉莉,王旭.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9,29(5):5254.作者:刘明张梦军曹文轩单位:陆军军医大学药学与检验医学系药物分析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