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
湖北经济发展现状

湖北经济发展现状
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北的经济总量逐年攀升,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该省的GDP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该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要支柱,三者协调发展。
制造业在湖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以汽车、电子设备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为主要产业。
同时,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湖北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旅游、金融和物流等领域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湖北省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改革开放。
近年来,该省不断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创新创业。
特别是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外资吸引方面,湖北省迅速行动,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投资。
此举不仅促进了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
此外,湖北省还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绿色经济的重视,湖北省加大了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工作。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然而,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湖北省在物流和交通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对湖北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湖北省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对挑战并持续实现经济增长。
总体来说,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态势。
随着深化改革和开放,该省将继续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湖北的长期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借鉴

3 民 营企 业 融 资难 、
业和领域 。湖北省积极 响应党 中央号 召 , 鼓励民间 资本参与 交
通运输建设 、 水利工程建设和电力建设 , 与石 油天然气建设 、 参 电信 建设 ,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政策的鼓励下 , 湖北省民
鉴于 中小民营企业 自身的经济实 力都不雄厚 , 他们通过发 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达到融资 目的很难实现 。再 者 , 现行 尚 不完善的银行制度对于申请 贷款有着严格的要求 , 对中小民营 企业更是严苛 , 中小 民营 企业 拥有的可抵押贷款的固定 资产 而 也往 往不足 , 些极大地限 制了中小型 民营企业 的筹资 , 这 使许 多中小民营企业 陷入即使有很好 的项 目也 因没有 充足的 资金 支持而不得不放弃 。
() 1加强对 民营 经济的组织领导 。广东 省人 民政 府为了加 强对 民营 经济工作 的统筹规划 、 织领导和政 策协调 , 门制 组 专 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 度 ,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 在省 经信 委 , 各地根据工作 需要 , 建立相应 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 () 2 加强对民营经 济工作 的指导 。各级人 民政府 要把 民营 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 , 加强综 合协 调和
响 日益突出。
三 、 北 省 民营 经 济 发 展 的 经 验 与借 鉴 湖
实行优先供地, 对符合条件并纳入省重点培育高成长民营经济
的高新技 术产业 、 现代服 务业 、 新兴产业 和高端 制造业等 重大
项 目优先供地 。 () 3 大力发展“ 块状经济”培 育产业集群 。引导民营经济集 ,
二 、 北 省 民营 经 济 发 展存 在 的 问题 湖 1 数 量 少 、 模 小 、 业层 次低 、 规 产
湖北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 矿产149种,其中磷、铁、铜 、金、银等储量大,质量好。
生物资源
湖北省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 多种珍稀濒危物种。森林覆盖 率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旅游资源
湖北省拥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 观,如长江三峡、武当山、黄 鹤楼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 客前来游览。
02
湖北经济发展历程
古代至近代经济发展
丰富的自然资源
湖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资源 和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水路交通枢纽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水上交通便利,是古代重要的 水路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近代工业萌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湖北地区出现了近代工业的 萌芽,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
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推动湖北科技创新走向 世界。
06
湖北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 击环境违法行为。
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重点 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和湿地保护。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 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 污染。
8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率先进行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100%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80年代,湖北乡镇企业迅速崛起 ,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80%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90年代以后,湖北城市经济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武汉、宜昌、襄 阳等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湖北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发展迅速,为经济转 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湖北省经济发展分析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湖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本文将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一、湖北省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19年,湖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3.86万亿元,在全国居于较为靠前的位置。
湖北省作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省份,其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平衡,以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为主导。
湖北省拥有多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如武汉、襄阳、宜昌等,这些城市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湖北省经济发展特点1. 制造业发展迅速:湖北省的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汽车制造、钢铁产业、电子信息等行业发展迅速,不仅为湖北省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2. 农业结构优化:湖北省的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等为主,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湖北省的农业产值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3. 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的服务业迅速崛起,金融、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蓬勃发展,为湖北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产业结构尚待优化:虽然湖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平衡,但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2. 区域发展不平衡:湖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江城市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需要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
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湖北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加大环保力度,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四、未来发展建议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湖北省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湖北省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湖北省应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武汉2023经济报告

武汉2023经济报告引言武汉是中国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武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对武汉市202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1. 经济总体情况1.1 GDP增速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武汉市的GDP增速预计将达到6.5%。
这一增速相比于去年的5.8%有了明显提升,显示出武汉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产业结构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武汉市经济的三大支柱。
制造业方面,武汉市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钢铁等领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服务业方面,金融、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2.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2.1 城市建设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在2023年,武汉市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2023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特别是在交通领域,武汉市加大了对地铁、高速公路和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了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3. 人才引进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武汉市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2023年,武汉市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国际优秀人才,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创新创业领域。
这些优秀人才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作为内陆城市,武汉市也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023年,武汉市的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2000亿美元。
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是武汉市的主要出口商品。
同时,武汉市也加大了对外贸易伙伴的拓展,和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目录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 (1)1.2湖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情况 (2)1.3湖北省经济在中部六省中的地位分析 (4)第二节、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2.1湖北省工业整体情况 (6)2.1.1工业利润逐月好转 (6)2.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 (7)2.2重点行业情况 (7)2.2.1电力行业利润增加 (7)2.2.2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 (8)2.2.3冶金行业效益有所改观 (10)2.2.4房地产形势有所好转 (10)2.2.5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提速 (11)2.2.6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提速明显 (12)2.2.7轻纺行业利税快速增长 (12)2.2.8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化工行业利润减少 (12)第三节、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13)3.1总体发展概况情况 (13)3.2制造业二级子行业结构特点 (14)3.3应收账款及库存情况 (15)3.4用电情况 (15)第四节、明年信用业务投向思路和建议 (16)4.1总体思路 (16)4.2主要行业及业务投向建议 (16)4.2.1电力行业 (16)4.2.2公路交通行业 (17)4.2.3铁路行业 (17)4.2.4钢铁行业 (17)4.2.5汽车行业 (18)4.2.6光电子行业 (18)4.2.7房地产行业 (18)4.2.8政府信用项目 (19)4.2.9其他行业 (19)插图清单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 (1)图1.2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2)图1.3湖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分布图 (2)图1.4湖北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图 (4)图1.5湖北省在中部六省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图 (5)图2.1工业利润增长变动趋势图 (6)图2.2工业不同分类收入、利润对比图 (7)图2.3汽车产业产量变动图 (9)图2.4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图 (11)图3.1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13)图3.2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变动趋势图 (14)图3.3湖北省全社会及工业用电变动趋势图 (15)表格清单表1.1湖北省各州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表1.2中部六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4)表2.1湖北省主要火电企业分布一览表 (7)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总量为865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为12.5%,较去年同期下降 1.7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10.2%的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11.3%的增速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我省GDP总体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变动趋势如下: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从三次产业增速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83.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7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5.84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59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9.5亿元,增长11.7%。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湖北省十堰市是一座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重要城市,其农村经济一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十堰市的农村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落后、农民收入不高、人口外流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十堰市农村经济的现状,并探讨提升路径,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产业结构落后目前,十堰市的农村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
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滞后,农产品品质和品种较少,农业科技应用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不高。
2.农民收入不高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农业收入,而且受天气、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波动较大,整体收入水平不高。
3.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十堰市的农村人口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1.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农村产业为了提升农村经济,我们必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农村产业。
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丰富农村经济发展内涵,提高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质量。
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融资支持,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
5.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农村发展不能脱离农村人才的支持,可以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023年对四川与湖北、福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分析

对四川与湖北、福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分析尽管福建、湖北、四川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但经济进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近几年,三省经济扬长避短,竞相进展,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本文拟对比三省经济进展状况,分析熟悉四川经济的优势与差距,以谋求为加快四川经济进展、实现新的跨越供应有益的参考。
一、四川经济进展加快,总量已超过湖北2000年以来,四川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实施“追逐型、跨越式”进展战略,经济进展逐年加快,成效显著。
1、经济总量已超过湖北四川经济自1997年被上海、湖北超过后,5年来始终保持在全国第10位。
到2022年GDP总量实现5456.3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反而超过湖北,位次前移一位,居全国第9位。
与湖北、福建两省相比,湖北省由2000年高于四川266.1亿元、居全国第9位,降到2022年低于四川60.4亿元、居全国第10位;福建省则由2000年低于四川90.2亿元,到2022年进一步扩大为比四川低214.6亿元,维持在全国第11位。
2、增长速度较快自2000年以来,四川经济进入较快进展时期,4年GDP年均增长10.1%,2022年达到11.8%,是近1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居全国第13位。
与湖北和福建两省比较,湖北进展比较平缓,4年GDP增幅均未超过10%,年均增长9.2%,2022年增幅为9.3%,居全国第29位;而福建则紧逼四川,呈现追尾之势,4年年均增长10.1%,2022年增幅高达11.5%,居全国第15位。
从各年经济增长速度看,2000年以来四川GDP增长速度除2000年略低于湖北、福建0.3和0.5个百分点外,2022—2022连续3年均高于湖北、福建。
其中比湖北分别高出0.1、1.5、2.5个百分点,比福建分别高出0.2、0.1、0.3个百分点。
3、农业大省特征明显第一产业: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湖北、福建比较,占有领先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一、工业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种钢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中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
已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2008年,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5798.56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2.67亿元(下同),同比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6.46亿元,增长92.6%,增幅提高6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50.21亿元,增长38.7%,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6.00亿元,增长21.2%,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92.67亿元,增长23.3%,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一)汽车产业湖北省机械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主两带”的产业基础。
“一主”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通用基础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文化办公设备、民用机械等门类齐全、实力较雄厚的13大产业。
“两带”即以东风公司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集聚带,以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为基地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聚带。
已形成了东风有限、神龙、三环、凯迪电力、武锅、长动、武船等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东风公司与日本日产公司实现跨国重组、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提升合作层次、与日本本田公司扩大合作领域等,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国际性大公司行列;三环集团重组省汽车集团后实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已达到80万辆,基本形成了“轿、重、中、轻、专”并举,“高、中、低”档车型齐全的产品结构。
在整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湖北省零部件产业日趋壮大,目前湖北省拥有零部件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310家),年配套能力已超过60万辆份。
行业排名前10位的大公司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60%以上。
(二)信息产业湖北省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继续全面快速高效发展,制造业规模成倍增长,政务、企业及社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监管能力不断强化。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普遍增强,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7%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2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0亿元,五年间净增390亿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33.5%,增速高于全国全行业平均增速6.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8.5%,在中部六省居首位。
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7亿元,五年净增82亿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9%。
“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利税118亿元,年均23.6亿元。
经过“十五”建设和发展,湖北省信息产业已形成了以光通信、移动通信、激光、显示器、化成箔电子材料和软件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
光纤光缆产业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器件研究开发和生产规模居国内前茅;中小型电台和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激光产业规模国内第一;手机、显示器、空调各形成1000万台产业规模;化成箔电子材料已形成5000万平方米产量,规模居全国第一位;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湖北省信息产业已由过去单一的制造业转向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为一体的现代信息产业发展,产品由投资类为主导转向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武汉·中国光谷,通过对光电子信息的开发,产业、人才、资源等要素的优化组合,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三)轻工业湖北省是全国轻工大省之一,拥有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原盐、皮革、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日用化工、塑料制品、家用电器具制造、照明电器、工艺美术品等22大类、40余个行业,形成了产品齐全、系统完备的轻工业体系。
湖北轻工业的重点行业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造纸、塑料、原盐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农副食品加工业列全国第10位,食品制造业列全国第12位,饮料制造业列全国第8位,造纸及纸制品业列全国第10位,塑料制品业列全国第11位,家电制造业列全国第10位。
并拥有京山轻机、安琪酵母、凯乐科技、玉立砂带、白云边酒业、枝江酒业、中国劲牌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本土轻工企业和”金龙泉“啤酒、”舒蕾“化妆品、”东贝“冰箱压缩机、”统一“果汁、”金皇“首饰、”联乐“软床垫、”大桥“鸡精、”今晨“牙刷、”金兰“首饰等中国名牌产品。
随着湖北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飞利浦、百威啤酒、红牛饮料、海尔、小天鹅、华润、青啤、娃哈哈、汇源、TCL、农夫山泉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轻工企业和品牌落户湖北,进一步壮大了湖北轻工业。
(四)医药产业湖北医药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和医药包装等门类品种齐全,产学研力量雄厚,传统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新医药协同发展的医药工业体系,正在成为湖北新型工业化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湖北医药生产企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产品和工艺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B族维生素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60%、50%。
其中,VB1生产工艺属国内先进水平,VB2新菌种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量占全国的98%,生产能力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氨基酸系列产品有16种出口,有3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布洛芬生产国内第一、世界第四。
目前,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超过200项,生物医药产品批文65个,其中国家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5个、三、四类新药20个;在功能基因、人工生长因子、人畜用生物制剂、溶栓普酶TPA、生物工程疫苗等一些领域的研究已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湖北省基本形成地道中药材种植、医药生产、专用药品生产、医药科研等四种类型的医药产业基地。
(五)石油化学产业石油化学工业是湖北省工业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农用化工、基本化工原料、橡胶加工等为主体以及化工科研、教育、设计、地质勘探、安装施工等相配套的生产建设体系。
湖北省现有规模以上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600多户,大型25家,中型50家。
”十五“以来,湖北省石化行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企业。
中石化股份公司武汉分公司和中石化股份公司荆门分公司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的原油加工企业。
中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是国内中部地区仅有的一家石油开采企业。
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联碱生产企业。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磷化工、盐化工及化肥生产综合性生产企业。
中石化股份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利用引进技术建设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
沙隆达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
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国内是最早的大型氯碱和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之一。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黄磷及磷制品生产企业。
湖北洋丰集团公司是最大的磷复肥生产企业之一。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氯化苄、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
我省还有其他一批具有一定产品特色和生产规模的企业。
(六)纺织产业湖北纺织工业是湖北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现已形成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染整、针织、色织、丝绸、化纤、服装、鞋帽、纺机纺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经过”十五“的快速发展,湖北纺织工业产纺纱能力达到633万枚纱锭,织布能力达到6.63万台布机,服装能力达到15亿件(套)。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32.52亿元,纱、布、服装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81.78 万吨、18.69亿米、1.71亿件。
湖北纺织工业到2010年底,实现化纤及化纤原料产能50万吨;棉纺锭1000万锭,其中先进纺纱设备750万锭;布机超过10万台,其中各类无梭布机4万台;中高档染整面料能力6亿米;针、棉制品折用纱量8万吨;服装生产能力25亿件/套。
且全行业先进技术装备的比重达到60 %以上。
同时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280亿元。
出口创汇15亿美元,利税50亿元。
二、农业概况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湖北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油菜籽、淡水鱼产量全国第一,棉花、水稻排位也在前列,农副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有着巨大的潜力。
湖北省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生产规模总量大,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
湖北省光、热、水条件优越,农业物产丰富,盛产水稻、棉花、蔬菜、油菜籽、芝麻、花生、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主要作物;经济作物中红麻、黄麻、苎麻、烟叶、茶叶、桑树、柑桔、桃、梨、银杏、魔芋、香菇、木耳、中药材等,在全国亦占重要地位。
畜牧业以猪、牛、羊、鸡、鸭、鹅为主,水产业以淡水鱼和龟、鳖、虾、蟹等为主,闻名遐迩的武昌鱼盛产在湖北的梁子湖。
湖北是中国主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4924.65万亩(328万公顷),其中水田2636.40万亩(175.8万公顷),旱地2288.25万亩(152.6万公顷);可养水面876万亩(58.4万公顷)。
具有2500万吨粮食、50万吨棉花、275万吨油料的综合生产能力。
优质双低油菜籽产量全国第一,芝麻产量全国第二。
湖北”润珠“牌中国香米是中国唯一荣获”国际一级优质稻米“的大米品种,其品质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泰国香米的品质。
湖北棉花纤维品质优,被中国农业部列为生产纺高支纱厚棉的优势产区,为中国六大主产棉区之一。
湖北是中国第一个实现油菜双低化(即低芥酸、低硫苷)的省份,也是中国第三大芝麻产区,鄂东北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和集散地之一。
湖北是中国第四大蔬菜产区,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多达十二大类、560多个品种,是中国四大蔬菜主产省之一。
每年销往外省和国际市场的蔬菜产品有400多万吨、干菜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