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O性能指标详细解释

合集下载

WANO同行评审介绍

WANO同行评审介绍
4
持续改进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NDNP
5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专业和技术发展(P&TD): 专题报告会 年度会议 研讨会 技术专家会议 培训班等 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NDNP
WANO-pr来干啥?
7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NDNP
WANO-pr倡导的评审精神
自愿 邀请、确定评 审范围(包含 6个关键领域)
友好和开放 关系和氛围
• 工作过程严格遵守程序和制度, 特别是工业安全及RP规定; • 遵守岗位规范,认真做好记录; • 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 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

培训记录的完善; 培训记录的完善; 程序完善及编写 程序 完善及编写计划; 计划; 现场岗位 现场 岗位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 现场记录的 现场记录的完善。
NDNP
因为核安全问题,无论核电企业之间, 还是核电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都互为 -VELLA “人质”。
2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季度值
2.10 / 1.60 1.70 / 1.70 1.85/ 0.80 5.50 / 5.00 0.56 / 0.20 1.70 5

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

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

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路由器类型该表项主要比较路由器是否是模块化结构。

模块化结构的路由器一般可扩展性较好,可以支持多种端口类型,例如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高速串行口等,各种类型端口的数量一般可选。

价格通常比较昂贵。

固定配置路由器可扩展性较差,只用于固定类型和数量的端口,一般价格比较便宜。

路由器配置接口种类列举路由器能支持的接口种类,体现路由器的通用性。

常见的接口种类有:通用串行接口(通过电缆转换成RS232 DTE/DCE接口、V.35 DTE/DCE接口、X.21 DTE/DCE接口、RS449 DTE/DCE接口和EIA530 DTE接口等)、10M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10/100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千兆以太网接口、ATM接口(2M、25M、155M、633M等)、POS接口(155M、622M等)、令牌环接口、FDDI接口、E1/T1接口、E3/T3接口、ISDN接口等。

用户可用槽数该指标指模块化路由器中除CPU板、时钟板等必要系统板及/或系统板专用槽位外用户可以使用的插槽数。

根据该指标以及用户板端口密度可以计算该路由器所支持的最大端口数。

CPU无论在中低端路由器还是在高端路由器中,CPU都是路由器的心脏。

通常在中低端路由器中,CPU负责交换路由信息、路由表查找以及转发数据包。

在上述路由器中,CPU的能力直接影响路由器的吞吐量(路由表查找时间)和路由计算能力(影响网络路由收敛时间)。

在高端路由器中,通常包转发和查表由ASIC芯片完成,CPU只实现路由协议、计算路由以及分发路由表。

由于技术的发展,路由器中许多工作都可以由硬件实现(专用芯片)。

CPU性能并不完全反映路由器性能。

路由器性能由路由器吞吐量、时延和路由计算能力等指标体现。

内存路由器中可能由多种内存,例如Flash、DRAM等。

内存用作存储配置、路由器操作系统、路由协议软件等内容。

在中低端路由器中,路由表可能存储在内存中。

wano知识

wano知识

WANO知识一、WANO组织简要介绍1.WANO的建立WANO是世界核营运者协会的简称。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世界各营运者意识到任何一个核事故都会对其他核电站造成影响,加强各核运营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有效的经验反馈,建立核安全文化,防止核事故的发生成为大家的共识。

1989年5月份,世界144个核运营单位在莫斯科签署了WANO宪章,WANO组织宣告成立。

各营运者以开放的心态相互交流经验和教训,共同致力于达到核安全的最高、可行标准。

2.WANO 组织特点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核电营运者都是WANO成员,因此WANO组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组织。

它跨越各种政治壁垒和利益冲突,为成员单位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成员单位达到核安全的最高、可行标准。

WANO组织不与任何的政府部门发生联系,它又是一非官方的民间组织。

这是它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一个重要区别。

正是由于其非官方的特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仅限于成员之间而不对外扩散。

又因WANO组织只关注核安全,不与任何利益集团之间有联系,它还是一个非盈利的民间组织。

3.WANO组织的使命通过相互协助、信息交流和良好实践推广等活动来评估、比较和改进电厂的业绩,并最终提高全球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WANO组织机构5.WANO组织的主要活动形式WANO组织的活动包括同行评估、运行经验反馈、技术支持活动以及职业和技术拓展四项基本活动。

1)同行评估(Peer Review Program)应WANO成员单位的要求,由WANO各地区中心组织国际专家,采用统一的标准、使用统一的方法,对核电厂的关键领域进行评估,帮助核电站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2)运行经验(Operating Experience)通过收集和分析核电站安全相关的事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分发给各成员单位,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这项活动为WANO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平台。

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

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

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高速路由器的系统交换能力与处理能力是其有别于一般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高速路由器的背板交换能力应达到40Gbps以上,同时系统即使暂时不提供OC-192/STM-64接口,也必须在将来无须对现有接口卡和通用部件升级的情况下支持该接口。

在设备处理能力方面,当系统满负荷运行时,所有接口应该能够以线速处理短包,如40字节、64字节,同时,高速路由器的交换矩阵应该能够无阻塞地以线速处理所有接口的交换,且与流量的类型无关。

指标之一:吞吐量吞吐量是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

吞吐量与路由器端口数量、端口速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类型、路由计算模式(分布或集中)以及测试方法有关,一般泛指处理器处理数据包的能力。

高速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至少达到20Mpps以上。

吞吐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整机吞吐量整机指设备整机的包转发能力,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路由器的工作在于根据IP包头或者MPLS 标记选路,因此性能指标是指每秒转发包的数量。

整机吞吐量通常小于路由器所有端口吞吐量之和。

2. 端口吞吐量端口吞吐量是指端口包转发能力,它是路由器在某端口上的包转发能力。

通常采用两个相同速率测试接口。

一般测试接口可能与接口位置及关系相关,例如同一插卡上端口间测试的吞吐量可能与不同插卡上端口间吞吐量值不同。

指标之二:路由表能力路由器通常依靠所建立及维护的路由表来决定包的转发。

路由表能力是指路由表内所容纳路由表项数量的极限。

由于在Internet上执行BGP协议的路由器通常拥有数十万条路由表项,所以该项目也是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般而言,高速路由器应该能够支持至少25万条路由,平均每个目的地址至少提供2条路径,系统必须支持至少25个BGP对等以及至少50个IGP邻居。

指标之三:背板能力背板指输入与输出端口间的物理通路。

背板能力是路由器的内部实现,传统路由器采用共享背板,但是作为高性能路由器不可避免会遇到拥塞问题,其次也很难设计出高速的共享总线,所以现有高速路由器一般采用可交换式背板的设计。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1.响应时间:网站的响应时间是指用户请求网页后,服务器返回所需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较低的响应时间表示网站速度快,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2.页面加载时间:页面加载时间是指从用户请求网页到完全加载所有内容所需的时间。

这个指标通常可以通过浏览器工具来测量。

较短的页面加载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3.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同时访问网站的用户数量。

它是评估网站负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试并发用户数可以帮助确定网站性能的瓶颈和极限。

4.用户负载能力:用户负载能力是指网站能够承受的最大用户数量。

这个指标通常与并发用户数有关。

测试用户负载能力可以帮助确定网站的最大容量,以便进行资源规划和优化。

5.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是评估网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网站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6.CPU利用率:CPU利用率是指服务器上的处理器资源利用率。

较高的CPU利用率表示服务器在处理请求时可能存在瓶颈。

7.内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是指服务器上的内存资源利用率。

较高的内存利用率可能导致服务器性能下降。

8.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用户请求到服务器响应之间的时间。

较低的网络延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9.错误率:错误率是指在网站测试期间发生的错误数量与请求总数之间的比例。

较低的错误率表示网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10.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网站在增加负载时的性能表现。

测试网站的可扩展性可以帮助确定其在负载增加时是否能够保持稳定性和性能。

11.断点测试:断点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用于确定网站在承受负载或压力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会增加并发用户数,直到达到网站的性能极限,从而确定网站的断点。

12.崩溃测试:崩溃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网站在负载增加到峰值时是否会崩溃或失效。

测试会增加负载,直到网站无法正常运行,从而确定网站的极限。

13.平均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是指网站处理所有请求的平均时间。

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解析(八)

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解析(八)

网络运维是指对网络设备、系统以及相关资源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在网络运维过程中,重要参数和指标的解析对于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一、带宽(Bandwidth)带宽是网络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数据的最大速率。

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ps)或兆字节数(Mbps)表示。

较高的带宽通常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延迟(Latency)延迟是指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标端所需的时间,一般以毫秒(ms)为单位。

延迟是衡量网络响应速度的关键指标,对于实时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来说尤为重要。

较低的延迟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减少数据传输时的等待时间。

三、丢包率(Packet Loss)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占总发送数据包的比例。

丢包率是衡量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较低的丢包率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传输中的信息损失,提高网络性能。

四、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数(bps)或字节数(Bps)表示。

吞吐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网络能够承载更多的数据流量,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五、利用率(Utilization)利用率是指网络设备、链路或通道在一定时间内的利用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利用率是衡量网络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负载和瓶颈情况。

合理的利用率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避免资源过载导致的性能下降。

六、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网络系统或服务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可用性是衡量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系统的故障率和恢复能力。

较高的可用性意味着网络系统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降低因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

wano指标

wano指标

wano指标
WANO (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是一个全球性
的组织,旨在推动核电站的运营和管理的最佳实践。

WANO
的目标是确保所有成员核电站达到最高的安全和运营水平。

WANO制定了一系列指标来评估核电站的运营状况。

这些指
标包括:
1. 安全指标:评估核电站的安全表现,包括事故率、安全事件报告和核安全文化等。

2. 运营指标:评估核电站的运营状况,包括发电能力、停运时间、可靠性和效率等。

3. 人力资源指标:评估核电站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培训、资格认证和福利等。

4. 维护指标:评估核电站的维护和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可靠性、维修时间和预防性维护等。

5. 燃料管理指标:评估核电站的燃料管理状况,包括燃料使用效率、燃料损失和核废料管理等。

这些指标是WANO评估核电站运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并为成
员提供了改进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加入WANO,核电站可以
获得来自其他成员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运营水平并确保核安全。

WANO性能指标详细解释

WANO性能指标详细解释

机组能力因子目的机组能力因子用于监视电站获得高发电可靠性的进展。

此指标可以反映出电站追求最大发电能力的各种程序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并可显示出电站中运行和维修的整体成效。

定义●机组能力因子:某段时间内可发电量占参考发电量之比率,以百分比表示,这两项发电量均参照基准环境条件来计算。

●可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及电厂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即电厂设备、人员及作业管制)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参考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机组满功率连续运行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基准环境条件:以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值为代表。

需采集的数据计算机组能力因子需要下列数据:●参考发电量,以MWe-hr为单位。

●计划性电能损失:在该段期间内,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

只有在停机或降负荷的四周前已预先安排好的停机或降负荷才可算是计划性的发电损失。

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为单位。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非计划性停机、停机延期或降负荷运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非计划性指不是在四周前预先计划或安排好的。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来表示。

指标计算●对某一时期内的机组能力因子(UCF)按下式来计算:UCF(机组值)=REG 100%UEL)PEL(REG--REG = 该段时期内的参考发电量PEL = 该段时期内的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UEL = 该段时期内的非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PEL = ∑(PPL×HRP)PPL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P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计划性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UEL = ∑(UPL×HRU)UPL为非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非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U是由于非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组能力因子目的机组能力因子用于监视电站获得高发电可靠性的进展。

此指标可以反映出电站追求最大发电能力的各种程序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并可显示出电站中运行和维修的整体成效。

定义●机组能力因子:某段时间内可发电量占参考发电量之比率,以百分比表示,这两项发电量均参照基准环境条件来计算。

●可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及电厂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即电厂设备、人员及作业管制)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参考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机组满功率连续运行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基准环境条件:以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值为代表。

需采集的数据计算机组能力因子需要下列数据:●参考发电量,以MWe-hr为单位。

●计划性电能损失:在该段期间内,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

只有在停机或降负荷的四周前已预先安排好的停机或降负荷才可算是计划性的发电损失。

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为单位。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非计划性停机、停机延期或降负荷运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非计划性指不是在四周前预先计划或安排好的。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来表示。

指标计算●对某一时期内的机组能力因子(UCF)按下式来计算:UCF(机组值)=REG 100%UEL)PEL(REG--REG = 该段时期内的参考发电量PEL = 该段时期内的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UEL = 该段时期内的非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PEL = ∑(PPL×HRP)PPL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P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计划性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UEL = ∑(UPL×HRU)UPL为非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非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U是由于非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非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非计划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为了减少换料大修以及计划性小修对指标造成的影响,一般采用3年值来进行机组间的比较。

数据的收集和指标的计算例子见强迫损失率附录A数据选取要求新机组自首次商业运行后的下一年的1月1日起填报相关数据。

注意事项1.参考发电量是由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乘以该时期内的时数而得到的。

2.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是该机组在基准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发电量,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可以通过试验获得,也可以把设计值修正到基准环境条件来获得。

如果没有影响到发电功率的设计变更,则某一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3.基准环境条件是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条件(或典型条件)。

通常以热井温度的历史资料来决定基准环境条件。

基准环境条件适用于机组的一生,不需要定期审查基准环境条件。

4.因下列情况所造成的计划性电能损失(四周前已安排好日程的)应纳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因为它们是电厂可控制的:●换料大修停机或计划性小修停机●因试验、检修或其他设备/人因所导致的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5.只要试验在至少四周前已经被确定而且属于正常计划的一部份,那么即使确切的试验日期无法在四周前决定,这项试验造成的发电损失仍可以认为是计划性发电损失。

6.由于下列情况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应纳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因为它们属于电厂可控制的:●非计划性检修停机●因试验、检修或其他设备/人因所导致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非计划性的停机延期●由于电厂设备或人员问题或同型电厂共通性问题衍生出来的管制行为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7.计算机组能力因子时,不考虑下列原因造成的发电损失,因为它们不是电厂所能控制的:●电网不稳定或故障●用电需求不足(备用停机、经济原因停机或调峰运行)●环境限制(如冷却水池低水位或运行人员无法防止的进水口限制以及地震、洪水)●员工罢工●燃料循环末其功率递减运行●由于冷却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造成发电的季节性变化8.因单起事件造成的计划性或非计划性功率损失,是指假设当时该机组是在参考功率下运行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

相对于参考功率,功率损失可以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来计算:●如果事件发生前机组接近参考功率运行,则由事件发生前的功率减去事件期间的实际功率。

●通过计算得到如果机组在参考功率运行下可能减少的功率。

●如果以前曾在参考功率运行时发生过相似事件,则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获得。

例如,机组在75%功率运行时因设备故障而损失了10MWe功率,但经过计算或该机组曾经在参考功率下运行时发生同样事件的历史资料得到当时有20MWe的功率损失,则对于此事件,在计算发电损失时要以20MWe的功率损失来计算。

9.在停机过程中或者在电站启动过程中发生的涉及电能损失事件,必须用参考功率作为功率损失的计算基准。

10.由电厂可控制以及不可控制的因素共同造成的事件,必须将发电损失中属于电厂可控制的部份分离出来,纳入发电损失的计算。

11.机组运行时由于员工罢工所造成的停机或降负荷均不列入发电损失的计算,因为员工罢工不是电站可直接控制的。

但是,如果在罢工期间由于设备故障、维护、检修或者诸如换料检修等活动而导致机组无法启动或无法运行,这种情况下的电能损失应该列入指标的计算。

类似的,如果在停机期间发生员工罢工,只要机组是因为设备故障、维护、检修或者诸如换料检修等活动而造成停机延期,这种停机延期造成的电能损失也应该列入指标的计算。

12.一般情况下,停机或降负荷运行的起始日期要变更,必须在四星期以前宣布才能视为是计划性的。

但是如果起始日期变更是由调度中心在四星期内要求的,则该项停机或降负荷运行仍看作是计划性的。

如果符合下列所有条件,那么由电站管理层决定的起始日期变更也是计划性的:●机组的运行不是监管部门的管制要求,管理层变更计划停机的起始日期仅仅是从售电的经济利益出发的,是一种短期行为。

这种经济利益可以是整个电站的发电系统,而不仅仅是需要变更日期的机组。

●在原定停机起始日期之前四个星期内,电站不可能发生非计划电能损失。

●在这四个星期内(或者新定日前之前)发生的任何强迫或者非计划的停机都不应成为停机提前的理由。

13.如果机组在预定的时间之前开始停机或降负荷运行,那么在实际停机或降负荷时间到预定时间之间的发电损失应视为非计划性发电损失。

14.如果停机延期超出原定的启动日期,则不管是为了完成原先预定的工作还是为了完成启动所需设备的纠正性检修工作,此延期所造成的所有发电损失应视为非计划性发电损失。

但是为了要完成一些不在停机规划内的非强制性工作(如预防性维修或变更工作)而造成的停机延期则可以视为计划性的,只要这些工作在四个星期前已安排好时间。

一旦启动所需的纠正性检修工作均已完成而其他剩下的规划内工作也已在四周前安排好时间,则其所造成的停机延期可以由非计划性重新计为计划性。

这一条也适用于降负荷运行事件。

15.计划性停机及降负荷运行的起止时间是以调度人员同意的时间为准,这些日期可能会与电厂停机计划的时间有所不同。

16.停机前后的降负荷及升负荷期间的发电损失是计划性损失还是非计划性损失应视该次停机是计划性的还是非计划性的来定。

例如,一次计划性停机,在机组停机时以及启动时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就是计划性的。

另外,如果在一项计划性停机的末期发生非计划性的停机延期,这时其后面的启动仍然视作是计划性电能损失。

换料大修后必需的试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视作是计划性的。

17.备用停机时,只要可在正常启动所需时间内再启动均应被视为可用,但如果在此期间,设备有工作在进行而可能阻止机组再启动时,则所产生的发电损失应列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即使当时机组并不需要真正启动)。

18.计算时即可以用毛发电量也可以用净发电量,但是在计算中必须保持一致。

相对来讲,使用毛发电量比较有意义,因为在多机组电站,如果厂用电由某一台机组供电时,用毛发电量计算比较不会混淆。

19.对某一时期来讲机组能力因子、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计划能力损失因子之和应等于100%。

计划能力损失因子可由此关系推算出。

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目的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用于监视电站在减少因非计划性的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停机以及降功率的时间上的进展。

本指标可以反映出电站在维护系统可用以保证安全发电方面的程序和工作的有效性。

定义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指在某段期间内的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占参考发电量的比率,以百分比来表示。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产生的原因,包括电厂可控制的非计划性停机、停机延长、或降负荷。

非计划性的含义是指没有在四星期以前预先安排好。

数据项目● 非计划性电能损失,以MWe-hr 为单位。

● 参考发电量,以MWe-hr 为单位。

数据选取要求新机组自首次商业运行后的下一年的1月1日起填报相关数据。

指标计算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REG100%UELREG = 该段时期内的参考发电量UEL = 该段时期内的非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UEL = ∑(UPL ×HRU )UPL 为非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非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 表示。

HRU 是由于非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非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非计划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为了减少换料大修以及计划性小修对指标造成的影响,一般采用3年值来进行机组间的比较。

数据的收集和指标的计算例子见强迫损失率附录A注意事项1.参考发电量是由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乘以该时期内的时数而得到的。

2.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是该机组在基准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发电量,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可以通过试验获得,也可以把设计值修正到基准环境条件来获得。

如果没有影响到发电功率的设计变更,则某一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3.基准环境条件是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条件(或典型条件)。

通常以热井温度的历史资料来决定基准环境条件。

基准环境条件适用于机组的一生,不需要定期审查基准环境条件。

4.由于下列情况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应纳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因为它们属于电厂可控制的:●非计划性检修停机●因试验、检修或其他设备/人因所导致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非计划性的停机延期●由于电厂设备或人员问题或同型电厂共通性问题衍生出来的管制行为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5.计算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时,不考虑下列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发电损失,因为它们不是电厂所能控制的:●电网不稳定或故障●用电需求不足(备用停机、经济原因停机或调峰运行)●环境限制(如冷却水池低水位或运行人员无法防止的冷却水低水位、进水口限制、地震以及洪水)●员工罢工(详见后面的注意事项)●燃料循环末其功率递减运行●由于冷却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造成发电的季节性变化6.因单起事件造成的计划性或非计划性功率损失,是指假设当时该机组是在参考功率下运行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