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封水_降水_排水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方案设计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方案设计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方案设计徐国平(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摘要:本文介绍了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的方案构思和方案设计,提出了适合本桥建设条件的三塔悬索桥、单跨悬索桥和三塔斜拉桥三个桥型方案,重点对三塔悬索桥方案的难点及要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武汉阳逻大桥方案设计一、概况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是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跨越长江的重点工程,并与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共同构成湖北省“四纵二横一环”公路主骨架的“一环”。

桥址位于武汉市城区东北,在武汉长江二桥下游27km处,大桥北岸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南岸为武汉市洪山区。

桥址北岸为自然岸坡,南岸为人工堤防(武惠堤),常水位时江面宽约1000~1100m,河床深槽偏于北岸。

两岸大堤间的距离约为1400~1500m。

南大堤顶面高程29.4m(黄海高程,以下同),地面高程一般在18~23m之间,属长江Ⅰ级阶地。

南、北两岸下伏基岩均为泥质胶结砂岩,岩面自北向南除距北岸约600m处发生急剧下降外,其余均平缓下降。

北岸岸坡岩面裸露,南岸覆盖层由粘土、粉砂层和卵石质土层组成,基岩埋深约60sm。

桥位区地震烈度为Ⅵ度。

工程总长10km,其中桥梁长度约2330m,接线长度约7670m。

工程计划于2001~2002年开工,总工期48个月。

二、主要技术指标本桥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桥面净宽28m。

计算行车速度12Okm/h。

计算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位区20m高度处重现期100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7.6m/s。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25.24m,设计最低通航水位9.17m。

桥下通航净高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大于24m,通航净宽为双向通航不小于425m、单向通航不小于230m。

桥面最大纵坡3%,桥面横坡2%。

三、桥型方案的构思1、桥型方案构思的基本原则(1)本桥建成后将成为武汉市东北第一大门,同时桥梁作为不可再生的人造资源,桥型方案的构思既要考虑与武汉市古老的风景名胜相衬托,又要与长江、汉江上数座大桥相映成趣,避免结构型式的重复。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南、北锚碇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超深基坑施工的影响评价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南、北锚碇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超深基坑施工的影响评价

武 汉 阳逻长 江公路 大桥 桥址 区处 于长 江 阳逻水 道 中间偏 上位 置 。 阳逻水 道 上 接 天兴 洲 汊 道 , 迄 牧 鹅 下
弯道 , 为上下 两个 弯道之 间的顺 直微 弯 过 渡段 , 河道 长 约 1 m, 一般水 位 时 江面 宽 约 100~110I, 5k 在 0 0 洪 n
文 章 编 号 :17 —1 1 (0 7 0 0 8 0 6 1 2 1 2 0 )6— 67— 4
O 引 言
武 汉 阳逻长江 公 路 大 桥是 京珠 、 沪蓉 国道 主干 线 武汉绕 城公 路东 北 段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和控 制 性 工 程 , 该桥位 于武 汉市 新 洲 区 与洪 山区 之 间 , 坐 新 洲 区 阳 北
水 时 江面宽 14 0~1 0 , 0 0 I 江底高 程 为 1 . 5 n 5 3~一 . 85
逻镇 , 落洪 山 区建设 乡 向家 尾村 。大桥 已于 20 南 0 6年
底全线 贯通 , 预计 2 0 0 7年 l 0月实 现正 式通 车 。
I, n常水 位 高程 l 5~1 , 6I 深槽 紧贴 左岸 阳逻一 侧 。 n
武 汉 阳 逻 长 江 公 路 大 桥 南 、 锚 碇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及 其 对 北 超 深 基 坑 施 工 的 影 响 评 价
邓 薇 ,李智 民
( . 汉地 质 工 程 勘 察 院 , 北 武 汉 4 0 5 ;2 湖 北 省 水 文 地 质 工 程地 质 大 队 , 北 荆 州 1武 湖 30 1 . 湖 442 ) 3 0 0
南锚 碇上 覆 为 第 四系 全新 统 冲积 成 因 ( 堆 积 Q ) 物, 自上 而下依 次为① 粉 土 , 0 9I; 粉质 粘 土 , 厚 . ② n 厚 l .5I; 36 n③粉 细砂 , 3 . n④ 圆砾 , 55 n下 厚 19I; 厚 .7I; 伏基 岩为 白垩 一下 第 三 系 东 湖 群 [ K—E) n 砾 岩 、 ( d]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圆形地连墙下帷幕灌浆施工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圆形地连墙下帷幕灌浆施工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1
20 0 7年 4月
资 源 环境 与 工 程
Re o r e v r n n s u c s En io me t& En n e i gie rng
Vo121, . No. 2 Ap .2 7 r ,00

钻孔 方法 拟采 用金 刚石 回转 钻进 ;
排( 外环 ) 每 排 灌 浆 孔 共 分 两 序 且 逐 序 加 密 进 行 , ,
( )灌 注浆 液 3
针 对 岩 层 灌 浆要 求 和 特 点 , 计 设
在第 二排选 定部 分 I序 孔作 为先 导 孔 先行 施 工 , 以便 进一 步获取 地层情 况 , 指导下 步施 工 。 墙下灌 浆采用 的灌 浆方 法 为 自上 而下分 段 灌 浆 法 , 钻灌施 工工 艺 流程见 图 2 其 。
4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帷幕灌浆孔在该部位的混凝土防渗墙完成 7d 后
图 1 帷 幕 灌 浆 孔 布 置 图
F g 1 Th o ai n o oe o u t i r u i g i. e lc to fh l s frc r n g o t a n
收 稿 日期 :20 06—1 2 ;改 回 日期 :2 0 0— 5 0 6—1 2—1 3
1.4~ 23 粘性土 、 粘土 多 为软 塑及 流塑 状 , 17 2.0m, 亚 粉
墙下存在强风化岩石且较破碎 , 裂隙发育、 渗透系数较 大, 因此为了解决墙下基岩渗透问题 , 沿地连墙底部设
置 灌浆 帷幕 , 墙体 内则 采 用 预 埋 灌 浆保 护 管 的方 法 以 减 少钻 孔工程 量 , 时也 解 决 了在 墙体 内钢 筋 笼 中成 同 孔 困难 的 问题 。灌 浆 孔 布置 为两 排 环形 孔 , 排距 11 .5

阳逻大桥南锚碇管涌群险情分析及处置

阳逻大桥南锚碇管涌群险情分析及处置

| 工程设计 | Engineering Design ·216·2017年2月阳逻大桥南锚碇管涌群险情分析及处置明 玮(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14)摘 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堤防周边的建设强度逐渐加大,建筑物对堤防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阳逻大桥建成后第三年,2010年汛期,当武汉关水位达25.19m 时,南锚处出现了7处管漏险情,管漏孔径最大达1cm 。

文章结合大桥锚碇设计、施工情况,进行险情成因分析,并针对出险原因进行翻挖回填和锥探灌浆处置管涌险情。

经过几年高水位的检验,表明该处置方案是合理的,基本达到了除险目的。

关键词:大桥锚碇;管涌;翻挖回填;锥探灌浆中图分类号:TV698.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7)02-0216-02 1 工程概况阳逻大桥是目前我市第五座长江大桥,大桥北岸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南岸位于洪山区建设乡,与军山大桥构成的外环线,是京珠、沪蓉等国道主干线武汉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

阳逻大桥设计中轴线与武汉市南岸堤防轴线相交于武惠堤向家尾段,跨堤处位于武惠堤9+780处。

其中大桥南主墩及两排支墩横跨在岸滩上、两排支墩横跨在大堤内、外压浸台及防浪台上,大桥南锚碇位于长江南岸武惠堤桩号9+780处,距武惠堤约217m 。

南锚碇基坑采用钢筋砼地连墙形成支护结构,外轮廓线直径73m ,底部嵌入弱风化砾岩1~2.5m ,墙底设置灌浆帷幕;距离地连墙外边线10m 设置防渗帷幕,形成一道封闭的圆形挡水帷幕,帷幕布置呈圆形,与地连墙呈同心圆,直径93m 。

并根据南锚基坑岩石裂隙发育和破碎带分布情况,合理布置封底灌浆钻孔布置,使水平隔水层与垂直灌浆帷幕间能形成完整封水体。

与地连墙呈同心圆,均匀布置12个降水管井作为施工降水井,兼有减压排水作用。

地连墙支护内开挖至-20m 标高(局部加深),全部采用C15混凝土填实。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锚碇设计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锚碇设计
2 .2 ,南锚碇 1 .0 93 。 61 。 ( 锚碇处主缆拉力 :北锚碇60 0 k , 4) 100 N
南锚 碇5 00 k 5 00 N
在 1.2 61 m 40 —2 .6 之间 ,微风化 顶板高程68 .~
92 . m,岩体完整性较好。弱 ~ 2 微风化砂岩天然
( )主缆施工方法 :P 法 5 WS ( )主缆 断面 :每根主缆 由1214( 6 6/5 北, 南) 根平行钢丝索股组成
亚砂 土 粘 士
40 × 1 - ~ .4 04
表1
成 。基础顶板实 际也是锚体 的一部分 ,两者相 互融 为一体 。对 大体积混凝 土结构要求进行分
渗透系数K 弹性释 压力传导 ( l s c /) n
75 ×l _ . 2 04 14 0 . ×l 7
水 系数U 系数a 2 ) ( / md
桥生命 线工程 的使用 寿命 问题 ,在 国内首次采
用 “ 无粘结可更换”预应力锚固源自统。 和单轴抗压强度在 1. ~ 9 M a 间。锚址 区 2 2 . P之 8 4 水文地质参数如表 1 。估算水位 降深4 时 ,影响 m 半径14 。地下水埋深上部潜水为0 0 m, 5m . . 4~ 6 下部承压水为 1 5 25 。基 岩裂隙水水量不 . — .m 0 均 ,具有一定 的承压性。
层浇筑 ,每层混 凝土内设 置冷 却水管进行 通水
冷 却 。锚 固 系统 为 前 锚 式 预应 力 钢 绞 线 锚 固系
粉砂 细砂 圆砾 砂岩 55 6. 8
3 8× l 。 0 0

1 9× 02 . l。 4 18 0 . ×1 。 5 27 ×1 。 . 4 0 2l 1 1 x 3 × . l 1 6 28 0 238 4 ×l 7 6 9 。

材料与配合比对自凝灰浆性能的影响

材料与配合比对自凝灰浆性能的影响

材料与配合比对自凝灰浆性能的影响作者:李雪梅涂兴怀来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第01期摘要:自凝灰浆由水、水泥、膨润土加入缓凝剂和分散剂配制而成,是一种塑性防渗材料。

讨论自凝灰浆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的范围,并通过对比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基坑防渗墙工程和三峡三期围堰防渗墙工程,探讨水泥用量对防渗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自凝灰浆性能原材料配合比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026-031 引言自凝灰浆由水、水泥、膨润土加入缓凝剂和分散剂配制而成,是一种强度较低、受力后能够产生较大变形而不出现裂缝的塑性防渗材料,用于制作防渗墙。

在挖槽过程中,将浆液不断注入槽孔中起固壁作用;槽孔开挖完成后,灰浆与地层中的砂土颗粒混合后自行凝结成柔性防水墙。

自凝灰浆原材料的选择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自凝灰浆的配合比可采用的范围比较大,由于配合比不同,自凝灰浆防渗墙的性能指标也就不同,可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

2自凝灰浆原材料2.1水泥自凝灰浆防渗墙施工要求灰浆的初凝时间长,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高,故水泥的选用也应满足以上要求。

水泥按性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自凝灰浆中采用通用水泥。

较常用的通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

硅酸盐水泥对于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工程都适用,对早期强度有要求的工程同样适用;普通水泥的适用范围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矿渣水泥虽然初凝时间长,灰浆凝结体的后期强度较高,但是早期强度较低,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槽孔坍塌,不适合应用于自凝灰浆中。

火山灰水泥适用于地下和水中的大体积工程,虽然抗渗性好,但是早期强度较低,不适宜应用于自凝灰浆中。

粉煤灰水泥同样因早期强度较低而不适用;复合水泥的性能受所用混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故不作考虑。

综上只有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适用,而普通水泥与硅酸盐水泥除细度、凝结时间和强度等级不同外,其他技术性质及应用与硅酸盐水泥相同,考虑到普通水泥的凝结时间较长,故选用普通水泥。

e8深、超厚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e8深、超厚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图6河道上架梁施工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超深、超厚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何超然刘军民王磊(中港二航局)摘要限于国内成槽设备的发展水平,目前大部分地连墙成槽设备均局限于冲击钻、重凿、钢丝绳抓斗或液压抓斗,墙体厚度也仅局限在1,2m以内,从而限制了地连墙在更大更深基础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基础超深基坑在国内首次设计采用1.5m厚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并在施工中通过采用先进设备和新工艺一举获得成功,本文介绍了该超深、超厚地下连墙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影响施_T-工效的因素。

关键词超深超厚嵌岩地连墙施工工艺工效1概述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武汉市东jE郊,上距武汉关约30kin,桥位左岸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右岸为武汉市洪山区向家尾。

该桥长2725m,接线长7275m。

其中主桥为1280m跨的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双向6车道,桥面宽37.5m,净宽33m,目前跨径居国内第三、世界第八。

南锚碇位于南岸防洪堤内,距防洪堤顶公路岸侧路缘168.5m,其基础设计采用内径为70m、壁厚为1.5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地连墙底部嵌入弱风化砾岩l~2.5m,底标高为一36一一39m,总深度54.5m。

60.5m。

本工程地连墙具有地质情况复杂、墙体深、厚度大、需嵌岩、封水要求高、工期紧等施工技术特点和难点。

地连墙内径为70.Om,内周长为219.8rn,根据本工程选用的法国地基公司液压铣铣槽工艺,将地连墙划分为50个槽段,I、II期槽孔各25个。

其中I期槽长6.68m,共分三铣成槽,1/期槽长2.8m,一铣成槽。

本工程采用铣接法进行槽段搭接。

槽孔划分情况见图1。

!!!!.,查鲨::垩兰兰盆兰茎箜兰至:兰堡苎兰兰鎏兰:鎏鉴兰兰三兰圭::3采用BSGLHFl2000液压铣(图3,表1)和KLl500机械抓斗(图4,表2)图31一动力站;2一起重机;3.回浆管;4-液压给进油缸;5-钻进导向装置;6-倾斜计;7一泵体;8.铣轮表设备型号HFl2000型主机型号利勘海尔lID883型履带式起重机最大开挖深度150re开挖尺寸O62—2x2.8ra铣槽机的动力站:400kW发动机功率履带式起重机:400kw最大起重能力120吨泥浆襄排量400m3/h泥浆净化设备处理能力为450矗/h铣槽机机体及动力站重量48t履带式起重机整机重量约1lOtKJl500机械抓斗图4表2设备型号KJl500主机型号利勃海尔HD852型履带式起重机开挖深度开挖尺寸l5×28m发动机功率400kW卷扬提升能力2×25t抓斗斗体重量18吨整机重量约96t泣:陵抓斗可配置15吨重的重凿.进行破碎岩石和块石的陕速施工。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基坑围护设计_裴捷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基坑围护设计_裴捷

第28卷 增刊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8 Supp. 2006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6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基础基坑围护设计裴 捷,梁志荣,王卫东(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11)摘 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长的悬索桥,它的锚碇基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

南锚碇基础深基坑支护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排桩加多道支撑挡土,2 m厚冻土薄壁隔水的新型设计和施工工艺,称为排桩冻结法。

这种方法是国际首创,必然面临许多未知问题和挑战。

其中主要是冻胀和冻胀力,开挖后产生的温度应力和锚体混凝土的设计等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工程实测,得到了若干初步结论。

关键词:排桩冻结法;冻胀;冻胀力;温度应力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6)S0–1541–05作者简介:裴 捷(1945–),男,上海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基基础理论研究。

Enclo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of south anchor cushion foundation pit in Run-YangChangjiang River Road Suspension BridgePEI Jie, LIANG Zhi-rong, WANG Wei-dong(Shen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200011, China)Abstract: Run-Yang Changjiang River Road Bridge is 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and its anchor foundation is also the largest in China at present. Filling piles and multilayer support and new design and execution technique of 2-m thick frozen soil thin wall water gushing are adopted in South Anchor Cushion Foundation Pit, namely the freezing method of row piles. The method is first brought forward internationally, so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ould be met, such as frost boiling and frost boiling force, temperature stress after excavation and concrete design of anchor cushion. Some primary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rough a series of researches and actual measurement.Key words: freezing method of row piles; frost boiling; frost boiling force; temperature stress1 设计特点和难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由南汊悬索桥和北汊斜拉桥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封水、降水、排水系统设计总体布置见图 1 所示, 主要分项工程见表 2。
3 基坑封水、降水、排水设计 311 墙底灌浆帷幕
(1) 布置。 沿地连墙底部设置, 布置 2 排灌浆孔, 第 1 排布 置在地连墙内槽壁靠外侧, 第 2 排布置在地连墙内 槽壁靠内侧。灌浆孔采用预埋钢管, 钢管底口用砂浆 封口。 (2) 帷幕深度。 帷幕顶部包裹地连墙底部至一定高度, 底部应深 入岩石透水率小于 1 L u 的基岩中, 平均深度 10 m。 (3) 灌浆孔距及排距。 为确保孔间灌浆范围相互搭接, 宜采用分序灌 浆方法逐步加密调整。 计算孔距为 3146 m , 设计采 用 210 m。 计算排距为 117 m , 设计采用 1125 m。 (4) 帷幕厚度。 实际施工可形成灌浆帷幕厚度为 2145 m , 设计 采用 2100 m。 通过三维稳定渗流计算, 帷幕实际最 大坡降小于容许坡降。 (5) 灌注浆液。 针对岩层灌浆要求和特点, 设计采用水泥稳定浆 液, 即在水泥浆中掺入少量稳定剂(膨润土或高塑性粘 土) , 塑性屈服强度不小于 2 Pa, 析水率不大于 5% 的 浆液。这种浆液又称为塑性浆液, 具有以下优点: ①灌注阶段不沉淀, 到一定范围便不再扩展, 易于 控制浆液扩散范围, 确保形成封闭、完整的灌浆帷幕; ②沉淀析水性小, 克服了不稳定浆液沉淀析水 大的缺点, 不会因为灌浆后浆液继续析水而留下未 填充的空隙, 浆体结石的强度高、密实性好; ③可避免浆液过多损失; ④工艺较简单, 灌浆时间短。 但必须采用高速搅拌进行机械分散, 掺用高效 减水剂进行化学分散来改善流动性; 膨润土也必须 先膨化, 因此辅助工作量较大。
倾角 75°, 走向西北, 规模较小。为正断层, 且为稳定 断层, 对南锚碇影响不大。 112 水文地质条件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水量受降水量及地表排水 量的调控, 一般水量较小。
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主要接受侧向迳流的补 给, 与 长 江 水 具 有 密 切 的 水 力 联 系, 呈 互 补 互 排 关系。
1 地质条件 111 工程地质条件
南锚碇位于长江南岸 级阶地, 地面标高约 2115 m , 覆盖层厚 5014~ 5116 m , 下伏砾岩、砂岩。 长江防洪堤堤内多分布有渊塘、洼地和排水沟, 堤外 为江滩。 锚区地质分层及特征如下。
(1) 人工填土 (Q me) : 厚 013~ 015 m , 较松散。 (2)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Q 4al)。 粘 性 土 层: 以 亚 粘 土 为 主, 软 塑, 饱 和, 层 厚 5120~ 14100 m。 淤泥质土层: 层厚 0~ 7130 m , 层底标高 8127~ 13149 m , 分布广泛, 层位较连续。 亚粘土夹亚砂土与粉砂层: 层厚 0~ 914 m , 层 底标高- 0180~ 9176 m , 分布广泛, 相对较连续。
(2) 孔隙承压含水层为强透水层, 承压水的测压 水位明显受江水水位及大气降水的综合影响, 由上 往下渗透系数逐渐变大, 各层透水性能较均一, 但水 平方向透水性比垂直方向要大。 将基坑降水管的滤 水管置于该层, 抽水效果好, 能精确控制基坑内的地 下水位。
(3) 基岩为微弱透水层, 上层为全、强风化层, 相 对破碎, 下层为弱风化层, 相对完整, 且上层厚度不 大, 易 通 过 水 泥 灌 浆 方 法 封 堵, 使 渗 透 系 数 降 至 10- 5cm s 以下, 因此灌浆帷幕深度进入下层内一定 深度即可。
(3) 白垩- 下第三系东湖群沉积岩。 全、强风化泥质砂岩、砾岩、砂砾岩: 层厚 3100 ~ 9180 m , 底板标高- 38139~ - 32143 m。 弱风化砾岩、砂砾岩: 分布广泛, 厚度极大。 弱风化泥质砂岩: 层厚 5130~ 7180 m。 在锚碇基础南部约 50 m 处分布一条 F 2 断层,
衬的刚度强弱对地连墙的受力影响比较敏感, 为保 证地连墙受力, 内衬的径向刚度需予以保证, 因此, 一般情况下, 内衬设计主要受其径向刚度控制。
公 路 2004 年 第 10 期
粉砂层: 层厚约 0~ 17180 m , 层底标高 4117~ - 9105 m。
214 岩体裂隙渗流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 在无灌浆帷幕情况下, 基坑内渗
流量为 2 329m 3 d; 建造帷幕后, 渗流量有明显的降 低。坑底的逸出坡降在不同部位有所不同: 靠近地连 墙处即基坑底周边, 逸出比降变大, 并且越靠近地连 墙周边, 逸出坡降陡然增大, 一直过渡到地连墙处的 渗透坡降。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与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水 力联系密切, 具承压性, 水量较小。
锚区孔隙承压含水层呈现由上往下渗透系数逐 渐变大的趋势; 水平方向的透水性能大于垂直方向 的透水性能, 各层透水性能较均一。锚区含水岩组的 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值见表 1。
表 1 南锚碇水文地质参数
岩性 亚砂土 亚粘土
粉砂 细砂 圆砾 砂岩 砾岩
细砂层: 层厚约 1413~ 31145 m , 层底标高17162~ - 25103 m , 层厚大。
中砂层: 层厚 3170~ 5150 m , 分布在锚址与长 江大堤之间。
圆 砾 石 层: 层 厚 4160~ 10140 m , 层 底 标 高 - 29163~ - 28159 m , 分布广泛, 层位稳定且连续。
( 4) 若仅采用降水方案, 降深 10 m 时, 影响半 径已超过长江大堤堤身范围。若水位降深 15 m 时,
— 18 —
即使是枯水期涌水量亦达 19 998 m 3 d。为保大堤安 全需采用回灌措施, 由于地面因降水引起沉降主要 发生在上部粘性土层, 回灌效果很小。 因此, 必须采 用能形成隔水防渗帷幕的支护结构, 同时在地下连 续墙施工过程中, 为了确保防洪安全, 降低基坑封水 风险, 在地连墙外围设置挡水帷幕。
导水系数 I (m 2 d) 越流系数 K (m d)
56518
4104×10- 4~ 3108×10- 3
渗透系数 K (cm s) 7152×10- 4 1174×10- 4 1149×10- 2 1158×10- 2 2174×10- 2
2131×10- 5~ 1116×10- 4 1116×10- 4~ 2154×10- 4
徐国平1, 刘明虎1, 王连新2
(11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北京市 100010; 21 长委长江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 430000)
摘 要: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桥, 南锚碇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 其封水、降 水、排水系统是基坑开挖施工成败的关键, 也密切关系到长江主干堤的防洪安全。 主要介绍南锚碇基坑封水、降水 及排水系统的设计, 以及防洪风险控制措施、施工预案等。
公路 2004 年 10 月 第 10 期 H IGHW A Y O ct12004 N o 110 文章编号: 0451- 0712 (2004) 10- 0017- 07 中图分类号: U 4451553 文献标识码: B
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 封水、降水、排水系统设计
自身受力不大。结合支护结构受力分析可以看出, 内
表 5 内衬强度验算结果
内衬类别
115 m 厚内衬 210 m 厚内衬 215 m 厚内衬
混凝土应力 Ρh M Pa
114
219
3102
钢筋应力 Ρg
截面配筋率 Λ %
0133
0125
0126
注: 表中混凝土压应力为正, 钢筋拉应力为正。
弹性释水系数 u 压力传导系数 a (m 2 d)
2148×10- 3
273 689
2 基坑封水、降水、排水系统总体设计 211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 孔隙潜水含水层为弱透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 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补给, 还可越流补给孔隙承压 水。 其中亚粘土夹亚砂土、粉砂层易产生流土, 基坑 开挖时宜将基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开挖层以下。
收稿日期: 2004- 09- 02
表 4 内衬截面验算内力
类别
弯矩 (kN ·m ) 对应轴力 kN
115 m 厚内衬
10910
1 78317
210 m 厚内衬
41118
4 65719
215 m 厚内衬
70619
6 11010
对应剪力 kN - 4187 - 4153 1175
2 结语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 内衬属于全截面受压构件,
关键词: 阳逻长江大桥; 基坑工程; 封水; 降水; 排水; 自凝灰浆挡水帷幕; 设计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采用重力式深埋扩大 基础、空腹三角形框架锚体的结构型式, 基坑采用外 径 73 m、深 6115 m、开挖深度4515 m 的圆形地下连 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由于工程规模庞大, 可 借鉴经验少, 加上其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 其封水、 降水、排水系统是基坑开挖施工成败的关键环节; 同 时由于锚址前缘以北约 150 m 即为长江防洪大堤, 其封水、降水、排水系统也密切关系到长江主干堤的 安全。 为此, 基坑工程设计采取地连墙墙下灌浆帷 幕、坑外自凝灰浆挡水帷幕、坑内管井降水、砂砾渗 井等层层措施, 以及墙段接缝间高压旋喷注浆处理, 坑外管井降水、坑底灌浆封底、大堤监测等防洪风险 控制措施及施工预案, 以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和大堤 防洪安全万无一失。
(5) 当采用地连墙围封后, 基坑内渗水以坑底渗 流为主。当地连墙下部形成灌浆帷幕后, 上部第四系 孔隙水不能直接水平流向基坑, 但将通过坑外竖向 渗流补给基岩, 并绕过灌浆帷幕, 通过锚区坑底基岩 裂隙渗入基坑。 长江水的这种间接补给量仍是施工 期抽降地下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水泥浆液最适宜作为这种为降低有裂隙基 岩的渗透性和变形性的灌浆浆材。 采用合适配合比 的塑性灌浆技术, 水泥浆液能渗入宽度仅 011 mm 或透水率仅 1 L u 的岩体裂隙中, 形成有良好防渗效 果的防渗帷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