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联电路说课稿)
《RLC串联电路》课件

仿真软件
Multisim、Simulink等电路仿真 软件,用于模拟RLC串联电路的 行为。
分析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结果,分析RLC串联电 路的特性和规律,并与实验结果 进行比较。
THANKS
感谢观看
《rlc串联电路》ppt 课件
目录
• RLC串联电路概述 • RLC串联电路的响应特性 •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特性 • RLC串联电路的应用 • RLC串联电路的实验与仿真
01
RLC串联电路概述
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RLC串联电路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 三个元件串联而成的电路。
详细描述
02
RLC串联电路的响的输出从零开 始变化到最终稳态值的过程。
02 描述
瞬态响应是RLC串联电路对突然变化的输入信号 的即时反应,包括电流和电压的超调和振荡。
03 影响因素
电路的阻尼比、激励信号的大小和类型等。
稳态响应
01 定义
在足够长的时间后,电路的输出达到一个稳定状 态,此时的响应称为稳态响应。
RLC串联电路可以作为振荡器的一部分,用于产生特定频率 的交流信号。
详细描述
在振荡器设计中,RLC串联电路通常与放大器配合使用,通 过正反馈和选频网络的作用,产生特定频率的振荡信号。这 种振荡器广泛应用于信号源、测量仪器和电子仪器等领域。
05
RLC串联电路的实验与仿真
实验设备与器材
电源
为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或交流电源。
电路的阻尼比、激励信号 的频率和幅度等。
03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特性
阻抗的定义与计算
阻抗的定义
阻抗是描述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由电 阻、电感和电容共同决定。
RLC串联电路介绍课件

理解RLC串联电 路的物理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准备实验器材:RLC 串联电路、信号发生 器、示波器等
01
连接实验电路:按照 实验要求连接RLC串 联电路
02
输入信号:使用信号 发生器输入正弦信号
03
06
总结实验结论:根据 实验结果总结RLC串 联电路的特性和规律, 为后续仿真和设计提 供依据
05
零状态响应的求解需要使 用拉普拉斯变换
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可以帮 助我们分析电路的瞬态响
应特性
全响应
01
零输入响应:电路在零输入 条件下的响应
03
完全响应:电路在任意输入 和任意初始条件下的响应
05
稳态响应:电路在稳态条件 下的响应
02
零状态响应:电路在零状态 条件下的响应
04
瞬态响应:电路在瞬态条件 下的响应
网孔电流法:通过网孔电流方程求解电路中 的电压和电流
叠加定理:将电路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分解 为直流和交流两部分,分别求解后再叠加
戴维南定理:将电路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等 效为电压源和电阻,简化电路分析
零输入响应
01
零输入响应是指电路在无输 入信号的情况下的响应特性
03
稳态响应是指电路在无输入 信号的情况下,输出信号随 时间的变化情况
信号分析、信号合成、信号检测等
03
RLC串联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用于
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信号调制解调等
04
RLC串联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用于
信号处理、信号放大、信号滤波等
实验目的和原理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04验证RLC串联电 路的谐振特性
电工基础教案12RLC串联电路

RLC串联电路授课教案课题模块三正弦交流电路课题四RLC串联电路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会计算RLC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2.会计算功率因数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RLC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难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教学内容纲要教学方法一、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1.推导:如图 3-1 所示 R 、 L 、 C 串联电路。
根据 KVL 可得:由R、L、C三元件的伏安关系图 3-1。
可得即图 3-2式中称为复阻抗。
以电流相量为参考相量,作相量图如图3-2 所示。
从相量图可见,三者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电压三角形,三者之间满足2.复阻抗的计算1 )直接计算式中图 3-3之间符合阻抗三角形关系,见图 3-32 )间接计算阻抗三角形即阻抗模是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比,它的幅角等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3 .阻抗角与电路性质①当时,电压超前电流,电路呈感性;②当时,电流超前电压,电路呈容性;③ 当时,电压与电流同相,电路呈电阻性;注:特例1 . R-L 串联2 . R-C 串联例1 :R 、 L 、 C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源频率。
试求电路复阻抗 Z 。
若电源频率,重求复阻抗 Z 。
解:①当时②当时图 3-4例2 :电路如图 3-4(a) 所示,,电源频率,求:①电流及总复阻抗 Z ;②总电压、电感及电容电压的有效值;③ 画相量图。
解:①求总电流及复阻抗;②求各电压;③ 画相量图,见图 3-4(b) 。
例3 :移相电路如图 3-5 所示,,欲使输入电压滞后输出电压,求电感量 L 及输出电压。
图3-5解:设电流相量为,电路为 RL 串联电路,电压超前电流。
因此作相量图如图 3-5( b )所示。
根据题意则电路的复阻抗阻抗角因此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可知二、功率因数1、有功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也称有功功率,用 P 表示,单位为瓦( W )。
2、无功功率正弦稳态二端网络电路内部与外部能量交换的最大速率定义为无功功率,用字母Q 表示,单位为乏。
RLC串联电路说课稿

第二章但想交流电路第五节:RLC串联电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RLC串联电路的分析,它选自中等职业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的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第五节。
它在研究了RLC各独立元件(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性能的基础上,分析RLC串联电路,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实际分析日光灯电路、收音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用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打下基础,这些在以后的学习中都会遇到。
同时这节课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及学生现有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RLC串联电路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法,把握RLC串联电路的解题思路。
②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对比探究,培养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技能。
③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掌握RLC串联电路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方法。
②教学难点,相量图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突破方法:相量和相量图分析方法4.教具: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万用表6块(分6小组)、RLC串联电路学生电源刻度尺等二、说教法本节课的引入先出示一道RL串联在一块的题,求U R+ U L和 U总相等吗,由于之前学生类似的计算都是恒定电流,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容易得出U R + U L = U总这个错误的结论,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但不必解释,让每个小组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学生疑惑不解的同时,告诉他们答案就在本节课内容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然后复习各独立元件的性能,通过对比探究,点面结合,实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设置意图:通过例题、复习引入,在独立元件达到记忆层次基础上,结合具电路,让学生在感性上认识RLC串联电路,引入课题。
三、说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四、教学程序一.例题、复习引入(4分钟)。
20121026-RLC串联电路说课

I ? U
将测量值与 设定值比较
实验 目的 实验 电路 仿真 实验 分析 数据
得出 结论
U U R U L UC
是否成立
验
证
仿真实验记录
U U R U L UC
表格记录数据
任务二:数值关系
任务二:数值关系
实施任务
任务二:数值关系
2 U UR (U L U C )2 2 2 UR U X
公式推导
U ( IR)2 ( IX L IX C )2 I R 2 ( X L X C )2 IZ
任务二:数值关系
U I Z
实验验证
任务二:数值关系
结 论
任务三:相位关系
任务三:相位关系
① 网上查找包含R、L、C元件的电子产品实物 图片及电路原理图; ② 网上查找下载关于日光灯电路原理的视频 文件,并自学,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创设情境
实施任务
教学延伸
确定任务
总结评价
单一元件电路
RLC串联电路
温 故
知 新
什么是 RLC 串联电路
电压与 电流的 数值关系
电压与 电流的 相位关系
任务一:电路构成
任务一:电路构成
任务一:电路构成
任务一:电路构成
U U R U L UC ?
U ?
任务二:数值关系
1
1
正弦交流电路
R LC 串 联 电 路
电路的基本
概念与定律
直流电路 电磁感应
正弦交 流电路
三相正弦
交流电路
变压器和
交流电动机
通过对比探究、团队合作, 培养理解能力; 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及
RLC串联电路说课稿57

《RLC串联电路》说课稿童秀萍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RLC串联电路》。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RLC串联电路》选自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系列教材《电工基础》(第二版)的第六章“正弦交流电及其电路”的第八小节,该教材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章内容由重庆渝北职教中心曾祥富主编;本节内容是在研究了R、L、C各独立元件的性能基础上分析了RLC 串联电路,本节内容的特点是:既可以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扩充了新的知识点,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日光灯电路、收音机等电设备工作原理打下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熟记独立元件电路的特点,迅速归纳RLC串联电路各元件的瞬时值表达式;B、正确分析RLC串联电路旋转矢量图得出它的特点;C、能正确判定电路的性质。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对复杂公式的记忆和计算能力;B、灵活应用RLC串联电路的性质。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加以对比,尽量使学生对后面的知识主动产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用旋转相量图分析各电压间的关系和判定电路性质(2)教学难点:利用旋转相量图表示出各电压间的大小和相位4、课前准备上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写好详细教案,制作好PPT并且做好检查,检查多媒体能否正常使用。
5、教具多媒体、黑板、彩色粉笔、教鞭二、说教法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尽量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熟记、理解及计算方法,所以采用以下方法:1、复习导入,在各独立元件达到记忆层次的基础上,引入RLC串联电路;2、循序渐进、讲授新课,由瞬时值表达式转换到相量图,突出重难点,讲解层次要清晰;3、对比探究、共同练习,通过现学现用,讲练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电工电子教案2.5 RLC串联电路

C=32μF,电源电压为 u 220 2 sin(314t π)V
试求:
3
(1)电路中的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3)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压。
二、串联谐振
1.串联谐振
➢在RLC串联电路中,发生总电压和电流同相的现 象称为串联谐振;
➢串联谐振的条件为:X L X C
➢串联谐振频率(固有频率)为: 1
f0 2π LC
[动画演示]:串联谐振电路
二、串联谐振
2.串联谐振特点
(1)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 Z =R; (2)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且与电压同相,即:
U I0 R
(3)电感与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其大小为
总电压的Q倍,即:
UL
U C
QU
XL R
U
XC RU来自Q称为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电压和电流有效值之间仍符合欧姆定律,即:
IU Z
➢ Z 体现了电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阻抗, 其单位仍为欧姆(Ω)。
Z R2 (XL XC )2
[动画演示]:RLC串联电路的特点
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数值关系
各电压之间关系为:
u uR uL uC
U UR UL UC
S P2 (QL QC )2
第五节 RLC串联电路
【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6、8题; 2.《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学习指导与练习》 第二章 填空题:17、18、19、20、21; 单项选择题:13、14、19、21、23、24、 25、26; 判断题:14、17、18、20; 计算题:2、3、4、7
三、电路的功率
3. 无功功率
电工基础教案13RLC串联谐振电路

RLC串联谐振电路授课教案课题模块三正弦交流电路课题四RLC串联谐振电路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掌握产生谐振的条件2.掌握谐振的特征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产生谐振的条件及其特征难点:谐振频率的计算教学内容纲要教学方法一、串联谐振条件及特征1、谐振定义:含有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线性无源二端网络对某一频率的正弦激励(达到稳态时)所呈现的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同相的现象。
2、推导:如图 3-1 所示 R-L-C 串联电路:图3-1当,即 Z 的虚部为 0 时,总电压与总电流同相,电路将发生谐振。
推导结论:1.谐振条件:2.谐振频率:(固有频率)3.调谐方法:①当固定时,调节电源频率,使。
②当电源频率固定时,调节 L 或 C ,使。
4.串联谐振的特点:①电压、电流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
②阻抗最小,(当 U 一定时)电流最大。
③ 串联谐振时,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电阻电压等于外加电源电压,即。
如图3-2图3-2④电感(容)电压有可能远远大于外加电源电压。
(电压谐振)式中称为特性阻抗,称为品质因数。
当时,⑤串联谐振时电源只向电阻提供有功功率,。
图3-35.谐振曲线:见图3-3, Q 越高,谐振曲线越尖,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 B 越窄()。
通频带窄会引起失真现象,因此设计电路时候必须全盘考虑。
例:收音机的调谐电路由磁性天线电感与的可变电容器串联。
求对 560kHz 和 990kHz 电台信号谐振时的电容值。
解:由可知( 1 )当时,电路的谐振频率( 2 )当时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练习册课题四1、2、3课本73页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LC串联电路》说课稿
戴建法
(浙江师范师范大学2004级中职硕士应用电子班)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RLC 串联电路的分析,它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周绍敏主编的《电工基础》教材,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中的第九小节。
它在研究了RLC 各独立元件性能的基础上,分析RLC 串联电路,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这节课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2.教材的分析和得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RLC 串联电路的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法。
通过对比探究,以点带面,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动手验证,使学生合理、完整、简捷地把握知识要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RLC串联电路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法,把握RLC 串联电路的解题思路。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比探究,培养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技能。
③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①教学重点,掌握RLC 串联电路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方法。
②教学难点,相量图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③关键点,如何合理简捷地应用两种分析法解决问题。
5.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除反复认真备课,拟好教案外,还需将已准备好的教材、教具、实验用品仔细检查。
课前默想一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特别是突出重、难点的最佳途径或遇到意想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摒弃杂念,以最佳精神状态走上课堂。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找出疑点,提出问题。
二、教学分析(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启发渐进,对比探究,点面结合,实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1.复习引入,观察启发。
在独立元件达到记忆层次基础上,结合具电路,让学生在感性上认识RLC串联电路,引入课题。
2.循序渐进,对比探究,点面结合。
通过讲授、演示相量法和相量分析法,以点带面,突出教学重点和两种分析方法的掌握。
3.通过实验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和动手能力。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有重要意义。
学贵有疑,举一反三的学习中,注意遵循规律,从具体、感性引向抽象、概括,促进思维记忆,采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并通过试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板书设计
为了把本节课知识结构清晰教给学生,把RLC 串联电路的两种分析方法列在黑板上,画出相量图。
这样便于比较分析,学生容易掌握重要知识点,深刻领会内容。
五、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5分钟)。
①复习:教师提出问题,各独立元件的主要特性有哪些;学生答完后,投影显示RLC 各独立元件的主要特性;教师进行复习巩固以前所学内容。
②引入:(实物演示)举例,线圈等效为RLC串联电路;收音机调电路等效为RLC 串联电路。
(投影显示)
2.讲新课(15分钟)。
RLC 串联电路的分析(投影显示电路图),①相量法(板书)。
②相量图分析法,(投影显示相量图)(板书)。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量图并让学生注意画图步骤及注意环节。
3.实验验证(10分钟)。
(投影显示)电路图及步骤:①熟悉实验所用的元器件和测量仪表,按电路图接线并检查正误;②用电压表测出电压;③计算验证;
④做好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4.例题讲解(6分钟)。
新课结束后,教师选取例题采取两种不同方法解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5.归纳对比小结(2 分钟)。
简要叙述本节课的重点、要点及注意环节,比较两种不同分析方法:①相量法,②相量图法。
6.作业布置及复习(2分钟)。
根据所学内容,依据大纲,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布置练习和作业。
在课后复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RLC 串联电路两种分析方法,通过训练培养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