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古诗主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诗词《草赋得古原草送别》阅读

小学二年级诗词《草赋得古原草送别》阅读

【导语】《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前必须加“赋得”⼆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下⾯就和®⽆忧考⽹⼀起来阅读下⽩居易的这⾸名诗,欢迎阅读!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居易 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野⽕烧不尽,春风吹⼜⽣。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浓。

⽆情的野⽕只能烧掉⼲叶,春风吹来⼤地⼜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次送⾛知⼼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般都冠以“赋得”⼆字。

这是古代⼈学习作诗或⽂⼈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种⽅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

⼀岁⼀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次,枯萎⼀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

远芳:草⾹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直长到古⽼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的友⼈。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

作者简介 ⽩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居⼠,⼜号醉吟先⽣,祖籍太原,到其曾祖⽗时迁居下邽,⽣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唐代三⼤诗⼈之⼀。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与刘禹锡并称“刘⽩”。

⽩居易的诗歌题材⼴泛,形式多样,语⾔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翰林学⼠、左赞善⼤夫。

公元846年,⽩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

有《⽩⽒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和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和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和赏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杜甫的诗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李白的诗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李白的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标签咏物、唐诗三百首、早教古诗100首、小学古诗、送别、写草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由创作,被选入《》。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赋得古原草送别》拼音版原文、译文、节奏划分及断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拼音版原文、译文、节奏划分及断句

原文:赋f ù 得d é 古ɡǔ 原yu án 草c ǎo 送s òn ɡ 别bi é唐t án ɡ 代d ài -白b ái 居j ū 易y ì离l í 离l í 原yu án 上sh àn ɡ 草c ǎo ,一y ī 岁su ì 一y ī 枯k ū 荣r ón ɡ。

野y ě 火hu ǒ 烧sh āo 不b ù 尽j ìn ,春ch ūn 风f ēn ɡ 吹chu ī 又y òu 生sh ēn ɡ。

远yu ǎn 芳f ān ɡ 侵q īn 古ɡǔ 道d ào ,晴q ín ɡ 翠cu ì 接ji ē 荒hu ān ɡ 城ch én ɡ。

又y òu 送s òn ɡ 王w án ɡ 孙s ūn 去q ù ,萋q ī 萋q ī 满m ǎn 别bi é 情q ín ɡ。

注:以上标红文字表示该字为多音字或者通假字等古今有多种发音的字。

对照翻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 喜欢阅读古诗,有主动积累古诗的愿望。

2. 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3. 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诗人及诗意。

学生:观察春天小草生长的情况,或读读写小草的儿歌。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引入新课1. 会背古诗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内和课外学的`古诗都可以)。

2.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并揭示课题:草。

告诉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1. 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生字多读几遍。

2. 相互交流,提醒读准难读的字因。

3. 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可以采取开火车、个体与集体的形式认读。

4. 抽读课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矫正。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1. 看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内容。

2. 说一说:一边读,一边想到了什么?3. 教师描绘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诵读古诗,体会意境1. 自由朗读、抽读课文。

通过读来表现小草的勃勃生机。

2. 教师范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境。

3. 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六、扩展学习,提示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早春》、《咏柳》等古诗,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教学案例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教学案例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和感知自然世界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赋得古原草送别》2.幻灯片或大字卡片3.彩色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辅助工具4.实物或图片素材:古原、草、季节景色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向幼儿介绍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好奇心。

步骤二:朗读与欣赏1.师教师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时幼儿认真听。

2.使用幻灯片或大字卡片,将诗歌的文字呈现给幼儿,引导他们跟读。

步骤三:诗歌解读1.师教师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引导幼儿讨论诗中的关键词、形象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创作手工作品1.教师为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

–可以是用纸张剪出的草地、山丘等自然景观。

–也可以是用纸张制作的小草或小花,以及代表季节的图案,让幼儿展示对诗中描写的季节景色的表达。

步骤五:小组分享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逐一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同伴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鼓励同伴之间互相欣赏和赞赏,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步骤六:感悟与表达1.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他们在创作中的收获和感悟。

2.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季节变迁的感受,可以用画画、口头表达、简单的音乐等形式自由展示。

步骤七:课堂总结1.师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对《赋得古原草送别》有什么新的了解?你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四、课后延伸1.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欣赏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并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促进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托班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托班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

托班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教案标题:小班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学习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背景故事。

3.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并能朗读诗句。

教学准备:1.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或整首诗的副本。

2. 幻灯片或翻页大字卡片展示古诗的内容和形象。

3. 角色扮演服装或道具。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引入(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们一起欢迎新的一天,询问他们是否听过古诗。

2. 引导幼儿想象古代的原野草地,以及站在大草原上的情景。

3. 引导幼儿逐渐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活动二:故事背景介绍(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大字卡片展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或整首诗。

2. 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介绍悼念好友的情感表达方式。

3. 鼓励幼儿提问,并解答幼儿的疑惑。

活动三:诗句观察和朗读(10分钟)1. 教师分发《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或整首诗的副本给幼儿。

2.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诗句中的形象和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

3. 逐句朗读古诗,让幼儿模仿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音乐感。

活动四:角色扮演和表演(15分钟)1. 整理一些简单的服装或道具,让幼儿们扮演古代的诗人或大草原上的动物。

2. 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幼儿们可以自由发挥和创造。

3. 鼓励幼儿表演古诗,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诠释。

活动五:创作绘画(15分钟)1.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自由绘画。

2. 提供画纸和绘画工具,并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作品给幼儿们参考。

3. 帮助幼儿们理解绘画过程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并表扬他们的作品。

活动六: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过程,提问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幼儿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分享自己的体会。

3. 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并邀请他们朗读古诗或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经历。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背诵整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古诗主题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目标
掌握古诗基本内容。

让幼儿知道草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小草的生命。

通过学习古诗,使幼儿知道草的生长规律。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对古诗的兴趣。

准备
图片(草原和野火)。

魔法棒,图书。

白纸,彩笔。

活动流程
一、导入
1.以防火知识的重要性为题让幼儿了解火警的电话。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图书上都有什么?(消防车)。

2.消防车是用来灭火的。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别的火。

(野火,展示野火图片)。

二、学习古诗
1.师:“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都会繁茂枯萎一次。

(出示平原图片)
2.学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3.师:“小草每年的春天都会靠它顽强的生命,长出绿绿的身体。

小草帮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

牛婆婆吃了它,能给我们提供好喝的牛奶。

小草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让我们的大地结结实实的。

每年的秋天小草开始枯萎。


三、游戏给山林种草
拿一张白纸,生动地引导幼儿。

(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差,草树是我们的朋友。

只有更多的草和树,我们的空气才会更清新,生活才会更美好。

)在白纸上画上漂亮的树和草。

我们要爱护小草。

巩固古诗。

活动延伸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小草生命的意义。

知道小草能保护环境。

让幼儿知道草是我们的伙伴。

>>古诗主题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