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2

(期中)课程论文题目: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101班姓名:王小波学号:2010211089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13日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中美贸易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也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
但是中美贸易也非一帆风顺,近年来,美国屡次对中国的纺织品,家具,农产品,建筑材料等进行反倾销。
这些事实背后的根源可以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
关键词:中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资本密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战略,这一战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美国是一个资本丰富,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在高新技术开发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在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出口丝织品,家居,服装,进口高科技电子产品。
美国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比如出口高科技产品,进口服装鞋帽等日常消费品。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作者:杨锦娜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2018年初,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
两国政府及学者就此发表多种言论,虽众说纷纭,然则不过两派观点:一为呼吁自由贸易,共度难关;一为贸易保护,增加本国就业。
本文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以赫克谢尔、俄林的H—O模型分析两国贸易发生的根源,并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和技术差距说阐述中美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为技术合作而非贸易保护。
【关键词】贸易差额;自由贸易;保护贸易;H—O模型;技术差距说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2016年的赤字降至3,770亿美元,但在2017年上升至3,750亿美元。
过去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美国贸易伙伴。
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大,这表明贸易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公平的,并且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
其他人则认为,这种赤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产的变化以及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的出现,中国通常是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最终装配点。
二、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中美贸易根源(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
(二)中美贸易实证分析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以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为主,下表为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资本~劳动比。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国家从2009-2017年的资本~劳动比,很显然,美国的资本~劳动比大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美国的资本要素更丰裕,因此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要素丰裕,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1. 固有的国际分工。
长期以来,美国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领先于中国,因此它更能够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提供贸易往来所需的金融服务,而中国则主要注重生产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2. 中国劳动力成本低。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可以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使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3. 贸易保护主义。
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采取不公平的贸易实践,以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并提高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从而导致了贸易不平衡。
4. 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受到中国政府的干预,人民币低估对中国的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但对美国的进口有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贸易不平衡。
对策分析:1. 推进结构性改革。
中国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强在技术、创新和金融领域的投资,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出口的多样化和高质量程度。
2. 改变贸易模式。
中国需要探索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模式。
例如,发展服务行业,加强贸易往来中的技术、知识产权和技能转移。
3. 采取适当的汇率政策。
应该寻找一种合理、透明、与市场实际情况相符的商业汇率机制,以提升中国的出口价格和进口成本,来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
4. 维护多边体制。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中国和美国有义务保持公平的贸易实践。
因此,需要加强跨国贸易的监管,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总之,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需要进行长期努力,需要全球努力合作,遵循规则。
双方应该保持沟通和合作,以减少贸易不平衡,维护两国和国际贸易的长期稳定。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国的对外贸易(范本)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国的对外贸易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国的对外贸易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国的对外贸易一、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理论认为,一国从贸易中获利的条件是贸易条件与该国自给自足条件下国内相对价格水平有差异。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贸易基础是商品相对价格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不同。
这种理论就是H-O理论,该理论强调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总资源中所占比例与生产要素在不同商品生产投入中所占比例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富裕度反映一国要素禀赋特征,是一个相对概念。
若A国可用劳动与可用资本绝对数量均少于B国,只要A国可用劳动和可用资本的比值大于B国,A国就是资本富裕国。
如我国相对发达国家,属劳动富裕国,相对贫困国家,属资本富裕国。
商品要素密集度可反映商品生产的要素投入特征,若只有两种商品(A和B)和两种要素(L和K),生产A的资本和劳动之比(KL)大于生产B的,则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此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至此,H-O理论得出结论: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资源密集型产品。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与商品要素有关的特征(1)进出口总额扩大,对外依存度增加。
外贸依存度指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或地区GDP比重。
它反映该国或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及对外依存度。
外贸增长体现经济竞争力,对推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有利。
从外贸总额看,中国是外贸大国,进出口总额占G DP的比例接近70%,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而外贸依存度过高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外需,外需的不确定性会对经济安全埋下隐患。
另外,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国出口一支独大,对经济贡献率远超消费和投资。
对中美经贸问题的几点浅识

学的角度来分析 , 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根据 国际关 系的原理 ,决定一个 国家外交政策 的应当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中国和美 国存 在着共 同的利益基 础 , 这一利益基础 就是 : 中国有着
世界上最大 的劳动力市场 和商 品市场 , 这一点从经济发展 的角度来 看, 是每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须 的。 同样 , 美国有着世界上最 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 这些也都是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所必须 的。 因此 , 应从维护两国国家利益 的高度来加强两 国问的经贸合作 ,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 妥善解决经贸合作 中的各种问 题, 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进 一步持续稳定地发展 , 使其 继续成为繁荣
家, 美国是发达国家, 经济实力上存在着 巨大的差距。 尽管 中国改革 开放 以来取得 了辉煌 的经 济成就 , 是与发达 国家相 比 , 然是很 但 仍 落后 的, 尤其是与美 国这样 的超级 经济大 国比起来 , 在经 济地位上 是不平等 的, 因此 , 中国加入 WT 在 O的情况下 , 如何 正确运用国际
维普资讯
敏 汇 2 0, 3 0 80
.
(中旬刊 )
对 中莠经 贸问题 的几 ● ●浅 占 ● ●
口 李 冉【 李大为【 1 ]
( 1辽 宁科技 大学 辽 宁 ・ 山 1 4 4 ; f ] 鞍 10 8 【 上 海大 学法学 院 上 海 204 2 ] 044)
关于中美贸易差额问题

关于中美贸易差额问题,请分析:1什么是中美贸易差额问题?2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差额问题?1,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美国对中贸易逆差,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美国依赖很深。
2,原因有,①转口贸易,转口统计和转口加价的影响。
②迁移效应,国际产业的转移。
③我国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位于国际价值链的末端。
④美国自身的原因,美国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
3,1,认识:①对美顺差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
②一国不能局限于双边贸易,应实行多变贸易。
③中美经贸关系表现在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等四个方面,美国在后三个方面有优势。
2、利益和态度:①美国方面:巨额贸易逆差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能实现经济的自我均衡,以本国逆差来要求人民币的升值,限制从中国的进口而满足自我利益。
②中国方面:巨额顺差造成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张,不利于经济的内外均衡,我国的态度应该是不追求顺差,改变观念,出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关于外贸发展战略,请分析:1实行出口导向外贸战略有什么国际约束条件?2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3为什么说成效最显著的是科技兴贸战略?国际经济条件的约束。
1)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能容纳出口的扩张。
(2)相对自由的国际环境。
新兴工业化国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必要性市场过份集中的弊端,A风险B不利于扩大出口,实现外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C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贸易环境D 不利于改善贸易条件,维持良好的外贸秩序(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1成为外贸新的增长点;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
2提高了出口产品竞争力;3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技术引进;4形成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基地,壮大高新出口主体关于出口退税,请分析:1关于出口退税有哪些国际惯例?2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国际惯例:零税率的原则,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体现各国比较优势。
公平税负原则,各国税收制度存在差异,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税负不一样,难以在国际市场进行公平竞争,要消除这种影响,必须使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浅析中美贸易局势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浅析中美贸易局势近年来,中美贸易局势一直备受关注。
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不仅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深入理解中美贸易局势,需要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进行浅析,探讨其中的因果关系。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理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和影响三个方面对中美贸易局势进行浅析。
国际贸易理论围绕着两大核心内容,即比较优势理论和互补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而互补优势理论则强调各国之间在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贸易可以互补资源和市场,提高效率。
这两大理论都认为自由贸易对各国都有利,国际贸易应该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
在现实中,各国之间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导致贸易关系紧张,中美贸易局势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我们来看一下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中美贸易额也逐年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贸易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平衡和不公平现象。
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加入WTO,中美贸易逐渐呈现出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不公平的贸易手段,例如汇率操纵、技术转让强制性要求、知识产权侵权等,导致美国在贸易中受到损失。
这些问题使得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制裁措施,例如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使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仅是双边关系的问题,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使得两国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也使得全球贸易环境动荡不安。
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和复杂化的今天,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不仅会使得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受到损失,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利用资源禀赋理论解读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利用资源禀赋理论解读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利用资源禀赋理论解读商品贸易结构变化资源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从而决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贸易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利用资源禀赋理论来解读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资源禀赋的概念。
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
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造成的。
例如,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美国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资本资源。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
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有的相对成本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成本,就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然而,资源禀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商品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些传统的商品贸易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商品贸易模式正在形成。
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商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的生产环境。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
中国利用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的生产环境,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中国也在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逐渐在高技术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正在逐渐被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所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
贸易问题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国际经济学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104
姓名:郭守林
学号:3 (期中)课程论文
题目: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104
姓名:郭守林
学号: 03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2 日
二○一二年五月十二日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郭守林
(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中国加入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最惠国
待遇、知识产权、入世谈判、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者不再被过多地关注,然而,金融危机以后,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却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
此贸易摩擦问题却逐渐成为了的新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表现,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积极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寻求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地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贸易摩擦; H-O模型;贸易对策
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
据,自奥巴马就职以来,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产品开展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其重要的贸易摩擦概览如下:2009年6月美国对中国实施“轮胎特保案”,2009年11月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双方”关税,2009年11月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至16%的关税,2010年1至2月往来反倾销案10多宗,2010年3 月美国对中国人民币升值施压,2010年3月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的摩擦正在逐步升级。
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近年来中美贸易状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
二、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美贸易根源
本文在分析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在回归贸易事情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H-O模型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和剖析。
1.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即H-O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
其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下,提出了: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同时,该模型也显示了以下内容——发生贸易的基础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进行
的贸易模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两国的贸易利得为: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两国实行的贸易政策为:相互合作,自由贸易。
2.中美贸易实证分析
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为制造品之间的交易,于是,笔者选取了中国制造业中资本-劳动比以及美国制造业中的资本-劳动比指标,进行分析。
其中,指标的选取:2001年至2009年间,两国制造业中,以行业中全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了资本投资,以行业中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作为了劳动投资。
其数据分析如下:
根据表-1、表-2,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国家2001年到2009年的资本-劳动比,为了更清楚更明了的中美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特此用趋势图法绘制了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图。
其中,上方的为美国的资本-劳动比,下方的为中国的资本-劳动比。
很显然,美国的资本-劳动比大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美国的资本要素丰裕,其在用此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要素丰裕,其在用此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3.结论
从目前中美国家的制造业实情看,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具有资本优势或技术优势,其应该主要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级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那些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具有劳动力优势,其应该主要生产初级制造品,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制造品;调查显示,R&D投入和技术创新占了美国GDP增长的45%,风险投资的21%也集中在美国,美国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确实是得益于其丰厚的资本要素;同时,中国的服装、鞋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其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三、相关政策建议
根据当前中美贸易现状,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的框架之下,缩小中美贸易差额,缓解贸易摩擦的途径:坚持自由贸易。
本文就此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中国应加大自身R&D投入和技术创新投资,实现技术跨阶段。
中国长期以来的增长方式是以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外生型增长模式,因此,我国应该向生产率提高、制度完善、R&D投入等为主导的内生型增长模式转变。
第二,加快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贸易走向高级工业制造品为主的进口替代贸易是缓解贸易差额的内在需要。
第三,加强与美国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尤其要提升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
降低技术的国际转移成本,促进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缩小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以此缩小两国商品价格差距和贸易差额,缓解贸易摩擦。
四、结束语
由于知识学习﹑掌握的不足,在写本文时不是很顺利,有些内容写的不全面,甚至有些地方有些许争议,在这里,衷心希望老师同学们给与大力支持,
并提出宝贵意见。
此致
敬礼
二O一二年五月十二日参考文献:
[1]原毅军.国际学第三章现代贸易理论[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
[2]保罗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着,海闻译.国际经济学(第六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振,刘玉树,葛育祥.浅析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中国因素[J ].商情,2009,(9).
[4]叶迎,孟祺.汇率、垂直专业化与中美贸易不平衡[J].当代经贸,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