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沙水库藻类防控与多水源调配示范研究成果
浅谈上海水源地原水系统的发展及对策建议

浅谈上海水源地原水系统的发展及对策建议水源地原水系统是整个城市供水安全重要环节。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上海市水源地原水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水源地;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一、上海水源地原水系统的发展过程1、2000年前的水源地原水系统历史上上海的水厂均沿黄浦江沿岸建造,为提高上海城市供水服务质量,上海市政府于1985年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黄浦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取水头部推移至黄浦江中游临江段,1987年竣工投产,供水能力230万m3/日,受益人口400万,自来水水质明显提高。
1994~1998年,上海市政府又投资28亿元,续建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取水头部上移至黄浦江上游松浦大桥附近,总供水规模500万m3/日。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1993年建成上海第二水源地--长江水源(陈行段)。
至1999年底,上海已建成黄浦江上游引水一、二期工程500万m3/日的取水规模,长江引水一、二期工程130万m3/日的取水规模。
2、2000年后水源地原水系统的建设“十五”“十一五”期间本着控制黄浦江上游的取水规模,重点开发长江口水源地,增加长江原水供应量;按照“两江并举、多源互补,一网调度、安全可靠”的水源地和原水系统规划格局,完成了长江引水三期工程;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在推进集约化供水过程中,关闭中小河道取水口和地下水公共供水深井,供水水源向黄浦江上游和长江口集中。
截止2014年,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供水规模为731万立方米/日;长江口陳行水源地供水规模为206万立方米/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现状有6座取水口,总供水规模为781万立方米/日;长江水源与黄浦江水源供应比例从“十一五”末的3:7调整为7: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本市供水水源地原水系统总体适应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基本需求,但与国家和流域要求以及上海面临的形势相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青草沙水库库区流态及淤积分布特征研究

引下 排 调 度 时 的平 均 水 文 条件 ;库 内起 调 水 位 按
30i 算 。 . n计
2 库 区流 态 特 征
2 1 流 场 特征 .
中央沙 库 区 的流 场 : 上游 闸 引水 时 , 流 由青 水 草 沙 头部 区域 经 上 连 通 口和 2号 连通 口沿 着 随塘 河 和 中 央 沙港 汊 进 入 中央 沙 库 区 ,进 入 港 汊 的水 流 在 两 个港 汊 交 叉 点 分 流 ,一 部 分 至 中央 沙 南 堤
中 图 分 类 号 :V6 T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7 1 ( 0 2 0 — 1 10 10—76 2 1)908— 3
0 前 言
青 草 沙 水 库 工 程 位 于 长 江 口长 兴 岛西 北 侧 水 域 , 侧 为 长 江 口南 港 河 段 , 侧 为 长 江 口北 港 河 南 北 段 。图 1 青 草沙 水 库 工 程地 理 位 置 图 , 2为青 为 图
水运行 。
草 沙 水库 泵 闸工 程平 面布 置示 意 图 。
由于长 江 含 沙量 较 大 , 草沙 水 库 上游 引 水 泵 青
闸的取水会将泥沙 同时引入库 内。泥沙人库会 对 青 草 沙水 库 的安 全 运 行 产 生 一 定 的影 响 ,泥 沙 淤 积将 导致 水 库 的有 效 库 容 减 少 ,降低 水 库 的保 证 率, 泥沙淤积将导致水库 的水流状态发生变化 , 产 生 死 水 区 ;上 游 取 水 泵 站 出水 池 的泥 沙 淤 积 也 将 直 接 影 响取 水 泵 站 的安 全 运行 。因此 , 究 青 草沙 研 水 库 库 区 的淤 积 分 布特 征 有着 重 要 的 现实 意 义 。
十三五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十三五”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十三五”期间,体系将维持总量50个不变,为适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体系的结构领域做了必要的调整、优化,合并了4个小体系,新增特色蔬菜、绿肥、中药材和藻类等4个体系;共聘用岗位科学家和站长2672名,其中,首席科学家续聘41位、调整5位、新增4位;岗位科学家续聘1000人、新增370人,综合试验站续聘1071个、新增181个;年度研发经费由“十二五”的13.2 亿元增加至16亿元。
水产体系由‘十二五’的5个扩增到‘十三五’ 的6个,科学家岗位和综合试验站增加了100多个,真正成为渔业科技的主力军。
青草沙水库输水泵闸工程的安全监管

4 1 2 强化 安 全 知 识 培 训 ..
防暑降温上 .采取 做两头 ,歇 中间 的作息模式 以避高温 施工 配置壁扇 .发放人丹等防暑降温物 品:在施工现场设
置 茶水 亭 、吸烟 处及 移 动厕 所 等 。 4 2 2 各 司其 职 地 抓 好 过 程 监 管 . () 实施 工过 程 安全 监 管 。 施工 时将 施工 区划 分 为进 水 1落 井 、泵 房 、引 渠 、建 材 加 工 与 堆 放等 区域 ,并 定 员负 责 。严
4 1 进行 岗前安全业务知识培训 . 思想是行动 的指南 ,知识是安全的保证 。故应强化安全 教育及其思想认识。
输 、引渠清挖与护底施 工 ;陆上土建类如深基坑 桩基 、房 建施工 ;市政类如管道 道路与桥梁施工 ;水利类如水 闸、 泵站及其设备安装 、拦鱼拦污设施 、大堤防渗加 固施工等 。
() 4 从 以人 为本 ” 的理 念 出 发维 护 民 工权 利 。譬 如 :在
4 1 强 化 安 全思 想 教 育 . 1
监理尽早召开第一次监理例会 ,并充分利用开工前 间隙 组织各参建方学 习 《 安全生产 法》 、 《 建筑法》等相 关法律 法规 .进行入场前系统性 、针 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 ,且考核
大 .可能导致微承压水在井底部产生突涌 ,影响最终收底施
工 ;严 重 时 可能 影 响基 坑 安全 。 因此 重点 是 降压 井 设计 。
3 建立安全监管体系
本着 ”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质量为本 .全 员参与 ”的 原则 ,结合工程特 殊性 ,制定并逐层 落实安全监管体 系 ( 图
( ) 好 工序 施 工过 程 监管 。在 地 连墙 混 凝 土浇 筑 期 间 . 2做
两优一先个人事迹材料3篇(2)

两优一先个人事迹材料3篇(2)两优一先个人事迹材料二张慧洁同志工作上勇于担当,善于学习,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乐于奉献,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直好评。
在院三维协同设计的普及初期,她承担了院首个异型建筑体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
为三维设计的实践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并积极推进和带动同事学习、使用协同设计软件。
在院三维设计大赛中,她主持的参赛项目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佳绩,同时她参与的项目也获得了团体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与国际项目的配合中,她乐于学习,主动改变传统设计语言,尽力配合国外监理的读图习惯,得到CPT的认可和好评。
在院庆活动中,她积极投身到协助相关部门整理院历史资料、修订院庆宣传册、宣传片、院文化建设和院庆庆典活方案等工作中,为院庆活动出谋划策,得到了相关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张慧洁同志与同事相处融洽,工作态度热情、执着,是一位争先创优的优秀党员。
两优一先个人事迹材料三陈江海2009年4月从河海大学毕业进入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主要从事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在工作中始终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工作严谨、用于创新,出色完成了各项科研和生产任务,获得了同事及党员的一致好评,是青年员工中的标兵和楷模。
陈江海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加了青草沙水源地污染通量与控制、长江口水源地水质预警和水库藻类预防控制技术研究、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崇明岛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水利部、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为提升我院的科技水平和保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先地位做出了贡献。
陈江海先后参与了“太湖流域总体方案修编”,“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等流域重大水利规划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核算了太湖、千岛湖、淀山湖、滴水湖以及太湖流域380个重要水功能区水体的环境容量工作,为流域的各项规划的编制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了新跨太平洋(NCP)国际海底光缆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国家级海洋环评工作。
基于Delft3D水动力模型对青草沙水库水温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基于Delft3D水动力模型对青草沙水库水温变化的模拟和预测毕潇伟;徐聪;何义亮【摘要】水体流场是影响水体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水体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尤为明显.以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为例,基于Delft3D建立模拟网格,利用ADI法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拟合的水动力模型,并对水库的水温进行模拟,基于该模型预测未来气温条件下水库的水温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水库水温高温时间段变长,升温时间点提前,未来藻类暴发时间可能不在夏季,而有所提前.%Flow field of water body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wa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and it is also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migration of water pollutants.This effect is quietly obvious in a short time period.In this paper,Qingcaosha Reservoir in Shanghai is used as an example.Based on Delft3D,the simulation grid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is carried out by ADI.The hydrodynamic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measured data.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reservoir is simulated.Based on the model,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reservoir is predicted in fu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water temperature will increase in future and the period of high temperature will be longer and in advance.The number of algae will increase not in summer but in advance.【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9页(P14-21,29)【关键词】流场;Delft3D;水动力模型;青草沙水库;气温;水温【作者】毕潇伟;徐聪;何义亮【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青草沙水库是上海市四大水源地之一,自2011年全面投入使用后日益突出的水质问题成为水库生态环境的重点。
从青草沙水库看上海饮用水水源问题

从青草沙水库看上海饮用水水源问题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下方,长兴岛头部和北部外侧的中央沙、青草沙以及北小泓、东北小泓等水域,总面积70.99平方千米,年均径流总量为4896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49倍。
青草沙水库建成后,最大有效库容达5.53亿立方米,设计有效库容为4.35亿立方米。
2010年供水规模达719万立方米/天,而黄浦江总的设计供水能力为500万立方米/天。
供水范围为杨浦、虹口等上海10个行政区全部区域及宝山、普陀等5个行政区部分地区,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其规模占全市原水供应总规模的50%以上。
谈到青草沙水库的建设,不得不提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水源问题。
首先是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中国本就是一个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低的国家,尤其在上海这样一座大城市,城市常住人口达到两千三百余万,虽然地处长江口,但是对于长江水流量的利用率却很低,原水主要来自被亲切称为“母亲河”的黄浦江。
随着城市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现有的原水取水规模仍远远不能满足上海市的用水需求,因此,利用长江水势在必行,青草沙水库的建设十分必要。
其次,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更是联合国预测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
水质性缺水是上海面临的主要问题。
青草沙水库建成之前,上海市原水主要依靠黄浦江上游和长江口陈行边滩二大集中水源地,其中黄浦江约占81%。
由于黄浦江上游可供水量有限,且受到上游和沿岸污染的影响,水质相对较差且具有不稳定性,黄浦江上游水源已部分不符合饮用水取水标准;而陈行水库避咸蓄淡水库库容偏小,抗咸能力低下,供水规模已不能满足城市社会经济需要。
青草沙所处的长江水量充沛,占上海过境水资源总量的98.8%,水质在I类至II类,原先的利用率却只有万分之六。
青草沙水库建成后,每天可供水719万立方米,超过黄浦江的日供应量,上海将在两大水源地———黄浦江上游和陈行水库之外,拥有第三个水源地,一举弥补用水缺口。
青草沙水库工程的风险识别

程 建成 后 ,将 承担 着 向上海市 提供 7 9万 l i3 d的供 水任 务 , 供水 规模将 占全 市原 i/ 1 其
图 1 1 青草 沙水库工程位置图 —
水供 应 总规 模的 5 % 以上 。 0
2 1 00
9煦
6 ・ 9
S e il sa c 专 题 研 究 p ca e rh Re
邓
鹏
上 海勘 测设 计 研究 院 【 摘 要】 青草 沙水库工程 属 大型 水利工程 。工程在施 工阶段和运 行期 间 ,均存 在不确 定性 因素 多、风险 因素和 风 险事件 发生概 率 大的特 点 。 本文利 用风险识 别 方 法 ,对 青草 沙 水库 工程 不 同阶段 的风 险进 行 了识别 。 【 关键 词 】青 草 沙 水库 ;风 险识别 ;分解 分析 法 ;核 对 表 法 ;头脑风 暴 法
对于 青草沙 水库工程 ,首 先采
用 分 解 分 析 法 对 工 程 风 险 进 行 分
在过去 经验 的启示下 ,对 未来可 能 发生 的风 险进行 预测 。
2 1 3 脑风暴 法 . .
类 。根据 工程 的不 同阶段 ,将 风险 分为施 工期 风险和 运行期 风险 ,然 后根据 风 险来源 的不 同 ,将 风险分
为 自然 风 险 因素 和 人为 风 险 因素 。 具体 风险识 别成果 详 见 3 1 。 .一l
专题研 究
icR z
险 和潜在 损失 。在工程 实施 中可按 引起 风险 的因素 或工程 结构部位 进
行分 解 。 2 J 2 核对表法 .. 核对 表法是基 于 以前 类 比项 目
由于 本工程 地 处江 心滩 地 , 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水技术 2017,36(6) : 1 -5W ater P urificatio n T echnology科技动态【栏目导读】科研工作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技术储备环节,也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前序环十 节。
对科研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有助于梳理技术发展脉络,并为后续的产学研互动提出建议。
本期| +栏目就《青草沙水库控藻技术研究与多水源调配示范》课题进行回顾剖析,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 j 后续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青草沙藻类水厂工艺非咸潮期调度 |I ——*——*—I ——*——*——I —*——*——*—I ——*——*—I ——*——*—I ——*——*—I ——*——*—I ——*——*——I —*——*——*—申一尘,王绍祥,朱宜平,等.青草沙水库藻类防控与多水源调配示范研究成果[J ].净水技术,2017 ,6(6): 1-5.Shen Yichen, Wang Shaoxiang, Zhu Yiping, et 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algae control of Qingcaosha Reservoir and demonstration of multi-water sources distribution[ i ].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7, 36( 6) : 1 — 5.青草沙水库藻类防控与多水源调配示范研究成果申一尘,王绍祥,朱宜平,陈立,陈蓓蓓(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200125)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Algae Control of Qingcaosha Reservoir and Demonstration of Multi-Water Sources DistributionShen Yichen, Wang Shaoxiang, Zhu Yiping, Chen Li, Chen Beibei(Shanghai Chengtou Raw Water Co.,Ltd.,Shanghai 200125, China)目前,青草沙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边滩水库,也是上海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1]。
青草沙水库是位于长 江河口段、南北港分流口附近的北港进口段江心水域, 水库总面积为66.15 km 2,有效库容为4.35亿m 3,具有 淡水资源丰沛、水质优良稳定、可供水量大、水源易保 护、抗风险能力强等综合优势[M]。
青草沙水库的建 成使上海形成了“两江并举、三足鼎立”的水源地战略格局。
为了更好地运行和管理青草沙水库,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在“十二五”期间,针对水库藻类和多水源调配问题,开展了水库物理控藻技术、藻嗅原水的厂前 预处理技术以及多水源调配示范平台建设等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为青草沙供水系统水质安全提供有效的技 术支撑。
1研究背景与目标《青草沙水库控藻技术研究与多水源调配示范》(2012ZX 07403 - 002 -03)课题为《太湖流域上海饮用水 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ZX 07403 -002)的子课题,由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 公司牵头,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现已结题。
本课题拟解决青草沙水源基于藻类与嗅味去除的预氧化与粉末活性炭吸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1—【项目团队介绍】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主要职责:一是承担上海青草沙、陈行和黄浦江上游金泽三大水源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为除崇明本岛以外的所有上海市属、郊区自来水供应原水;二是作为应用示范的单位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科研项目,对原水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和 应用。
申一'尘,王绍祥,朱宜平,等.青草沙水库藻类防控与多水源调配示范研究成果 Vd.36,N〇.6,2017(1)加强青草沙水库形成后人水口营养盐、藻类、氯离子等水质指标动态监测,提供水质在线监测数据,为水 库运行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2)建立对不同季节不同水库区域藻的分布特征、水库水文气候特征进行全 面表征的监测技术方案;(3)青草沙水库原位物理控藻技术;(4)制定非咸潮期青草沙水库运行调度方案;(5)研究适用于青草沙原水的厂前除藻技术;(6)上海市多水源调度示范工程建设。
2研究成果2.1青草沙水库水质特征本课题针对水库取水口和库内水质开展年度监测,研究氯化物、营养盐等季节性变化特点,分析得出水 库取水口和库内水质特征,为水库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2.1.1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水质特征青草沙取水口水质决定水库是否能够正常取水以及库内水质的优劣。
根据长江口的水质特点,冬 季咸潮来临,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易超标不利于取水;夏季较高的营养盐浓度将导致水库内藻类增殖的风险。
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是冬季监测的重点指标,关系到水库能否正常取水。
本课题利用长江口盐度自动监 测系统对水库人水口的氯化物进行实时连续监测。
通常咸潮北支倒灌以上游闸外氯化物浓度连续12 h大 于250 mg/L作为咸潮来临的依据,北港正面直接人侵以氯化物浓度连续2 h大于250 mg/L作为咸潮来临 的依据。
在咸潮期间,水库上游闸关闭,库容量以及可运行的最低水位都受到严峻的挑战,最低运行水位一 度低至1.11 m。
因此,掌握合适的抢水时机对青草沙水库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水库的外源性营养盐输人主要来自人库的长江下游原水,总氮和总磷是衡量水体污染负荷的重要指 标。
根据营养盐年度变化特征,2012年〜2014年,取水口总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是2.24、2.26 mg/L和 2.51 mg/L,呈现逐年升高;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是0.10、0.08 mg/L和0.08 mg/L,呈现逐年降低,营养盐总体 比较稳定。
根据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总氮、总磷浓度随季节有一定波动,藻类多发的7月~9月,库外 取水口总磷的浓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该时段是丰水期,长江径流量增大,营养盐浓度略低,库外营养盐的浓度与库内的藻类数量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2.1.2青草沙水库库内水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总磷浓度在0.03 ~0.12 mg/L,总氮浓度在0.48 ~ 1.88 mg/L;取水口到输水口 总磷浓度下降约50%左右,总氮浓度下降10%〜30%,藻类数量和PH有所增加。
营养盐在丰水期浓度较低,枯水期浓度较高;高藻期库外的叶绿素和藻类本底值较低,营养盐有小幅波动;氯化物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 和年度变化。
监测数据表明,输水口叶绿素浓度高于取水口,pH与取水口相比平均升高,故取水口藻类不是影响水库 总体藻类密度的主要因素。
青草沙水库库内总藻密度为106~107cellS/L,输水区藻密度2012年~2014年呈减少趋势,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夏秋季藻类密度高;藻类种类演替呈现运行初期的蓝绿藻优势向 稳定运行期的硅藻优势演变的趋势,冬、春季以硅藻为主,夏、秋季以蓝藻为主[4_5]。
2.2青草沙水库物理控藻技术青草沙水库运行过程中,夏季高温时期,部分浅水边缘地带有藻类生长趋势,会对水库的供水安全造成危害[6]。
课题研究了闸门引排水动力调控、物理拦截等措施对青草沙水库藻类控制的条件和作用,研发直 接、有效、安全的物理控藻技术,为青草沙水库藻类控制提供技术手段。
2.2.1上下游闸门水力调节方法根据青草沙水库水质特征,可通过采用上下游闸门水力调节方法控制藻类,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1)通过下游闸门的开启排出闸门附近形成的藻类,藻类的排出量可以根据叶绿素的浓度以及闸门的排水 量大致估算;(2)通过青草沙水库上下游闸门引排调度手段,可以改善库区水动力,减少水库停留时间,改变 流场和水力条件,有效排出大量藻类,保证原水水质[1]。
—2—净水技术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V〇1.36,N〇.6,2017 June 25th, 20172.2.2滤藻网拦截除藻技术在输水区闸井外围布置拦藻浮坝及滤藻网对输水区藻类进行物理拦截,拦藻设施分布如图1所示。
水泵闸及管理区拦藻浮取eharg^ing Dad图1输水区拦藻设施分布情况Fig.1 Distribution of Algae Removal Facilities in Raw Water Conveyance Area拦截前后藻类数量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夏季藻类较多时期,通过1道滤藻网的拦截,可使水中藻类数 量降低约30%。
通过比较滤藻网前后水样的藻密度(典型优势藻:蓝藻、黄藻、绿藻)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 得出:滤藻网对蓝藻拦截效果最佳,其次是黄藻,最后是绿藻,拦截效果与藻种和深度有关。
2.3非咸潮期青草沙水库运行调度方案青草沙水库非咸潮期是指每年长江枯水期结束之后到下一年枯水期来临之前的时段,大致为4月〜10 月。
在非咸潮期间,课题对青草沙水库流场进行了观测和三维模型模拟计算研究,对库内水体流速、流向进 行分析判断,结合流场状态与库内水质特征,综合考虑富营养化控制、水力引排等关键因素,研究形成了《青 草沙水库非咸潮期运行调度方案》。
水库运行调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水体交换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从流态的角度防止藻类过度增 殖[7]。
因此,水库采用最短停留时间为原则的“能引则引、能排则排”运行调度手段,建立“上引下排”闸门联 合调度运行模式,利用下游闸多排水尽量排藻;利用潮汐规律上游闸多引水,尽量引入含泥沙量高的水;根 据风向风速排藻和拦藻;运行水位控制在2〜3 m,改善水库水力条件,维护库内水质。
自2013年运行调度方案实行后,非咸潮期水库内的藻类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比未实行时明显降低。
2.4青草沙原水厂前除藻技术通过厂前加氯、加粉炭的原水预处理,可以削减原水藻、嗅,减轻后续水厂压力。
在原水中投加次氯酸 钠灭活藻细胞,降低藻细胞浓密度;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嗅味物质,同时利用长距离输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 与水动力混合条件,在输送过程中削减藻细胞、嗅味。
针对青草沙原水藻类和嗅味物质2 - MIB,研究形成 《青草沙原水系统预加氯技术规程》和《青草沙原水系统粉末活性炭除嗅技术规程》并进行生产应用,视水质 情况在原水系统投加次氯酸钠0.6〜1.5 mg/L,投加粉末活性炭5〜20 mg/L,从五号沟原水泵站原水至各水 厂头部,藻细胞密度可降低90%以上,2 - MIB基本在30 ng/L以下。
2.5上海市多水源调度示范工程建设上海多水源调配可视化平台位于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严桥泵站,在原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严桥泵一 3 —申一尘,王绍祥,朱宜平,等.V〇1.36,N〇.6,2017青草沙水库藻类防控与多水源调配示范研究成果站调度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建设,2015年7月建成投入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