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随堂演练答案——未接受修订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本语文选修16《文章写作及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及完善第二节《局部的完善》同步学习练习

人教版本语文选修16《文章写作及修改》第四章文章的修改及完善第二节《局部的完善》同步学习练习

人教版语文选修16《文章写作与改正》第四章文章的改正与完美第二节《局部的完美》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多天来东部地域连续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域空气污介入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域的高速公路被迫封闭,航班起降也遇到了严重影响。

B. 当前高校面试已经把要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修养的考察上,这表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C.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仔细贯彻、宣传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想问题、做事情都应当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 . 要仔细落实食品安全有奖检举制度,整合通畅投诉检举渠道,完美对检举人的奖赏和保护举措,减少花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下边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讲故事比讲道理更重要。

以前雅致表现的美食色香味,经过一个个的故事,不停如缕地渗透国人内心,让人开始从头衡量民以食为天的重量,不只品尝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更感恩食材中的诚信与情谊,甚而忧虑五千年饮食文化在利益之惑中的局部迷失。

难怪有观众说,“舌尖2”让人看了,不再不过垂涎,还有了哭泣的激动。

A. 雅致B. 不停如缕C. 民以食为天D. 甚而3. 以下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句是()A . 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就任何信息,大失人望。

B.有弊端错误就要实时更正,不然就会养虎为患,铸成大错。

C.他有廉价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能够全权处理。

D. 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只管这样,他们从未退却过,仍旧艰辛卓越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

这类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边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域的战争接连不停,造成大批的难民毁家纾难。

在这样一个各国利益交融、休戚有关的时代,大家应一直不渝致力于建设和平世界。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要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温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唯恐只好是海市蜃楼。

第四章 框图(文)

第四章  框图(文)

[化疑解难] 结构图与流程图的比较
(1)相同点:①它们都是框图.框图是表示一个系统各部 分和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图示,它能够清晰地表达比较复杂的系 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有力工具.
②画结构图与画流程图一样,首先要确定组成结构图的基 本要素,然后通过连线来表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不同点:流程图描述动态过程,结构图刻画系统结构.流 程图通常会有一个“起点”,一个或多个“终点”,其基本单元 之间由流程线连接;结构图则更多地表现为“树”形结构,其 基本要素之间一般为概念上的从属关系或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2)“环”形结构图 表达 逻辑先后关系 时通常使用“环”形结构图.在绘 制“环”形结构图时,可以先根据逻辑先后关系按照从左到 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画出各要素的图框,再用连线或方向箭 头适当连接. “环”形结构图经常用来表示知识的网络关系,即复杂 的知识结构图一般都呈“环”形结构,这种图能从多种不同 联系的角度来理解各版块知识之间的关系.
2.结构图的分类 (1)“树”形结构图 表达要素之间的 从属 关系的结构图呈“树”形结构,即 构成系统的要素一般至少有一个“上位”或“下位”要素.一 般情况下,“下位”要素比“上位”要素更为具体,“上位” 要素比“下位”要素更为抽象.“下位”要素越多,结构图越 复杂. “树”形结构图经常用来表示一个组织的构成,即组织 结构图一般都呈“树”形结构,这种图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应用广泛.
[活学活用]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你能画出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吗?并指 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下位要素是什么? 解:“数列”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如图所示:
因此,“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下位要素是:定义、通项 公式、性质、前 n 项和公式.
结构图的应用 [例 3] 国内某知名网站设有房地产频道,其栏目结构图如图 所示.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 (一)设立条件 申请设立的合营企业应注重经济效益,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要 求: (1)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增加产品品种,提 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节约能源和材料;(2)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 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3)能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 收入;(4)能培训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申请设立合营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 (1)有损中国主权的;(2)违反中国法律的;(3)不符合中国国 民经济发展要求的;(4)造成环境污染的;(5)签订的协议、合同、 章程显属不公平,损害合营一方权益的。
概述——企业法概述
概念
基本原则
1、尊重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原则 ——接受中国法律管辖,遵守中国法律法规 2、平等互利原则 ——合营各方法律地位平等,利益风险共享共担 3、参照国际惯例原则 ——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共知共用的经济行为规范 指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管理、经营和终止过程 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一)合营企业的董事会 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合营企业的重大问题,其 人数组成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并由合营各方委派和撤换。中外合营 者的一方担任董事长的,由他方担任副董事长,董事长是合营企业的 法定代表人。 【随堂演练4—3】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合营企业的 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 ) 【答案】√ 【解析】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根据合营企业章程的规 定,讨论决定合营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

(二)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 合营企业设立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经营 管理机构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若干人。正、副总经理由合 营各方分别担任,均由合营企业董事会聘请。 (三)合营企业的工会组织(略) 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 (二)合营企业的物资购买与产品销售 (三)合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利润分配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1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1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随堂达标]1.(2022·厦门高一检测)在物理学史上,正确生疏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笛卡儿D.亚里士多德、笛卡儿解析:选B.由物理学史可知,伽利略通过“抱负斜面”试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牛顿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规律推理,归纳总结出了牛顿第肯定律,即惯性定律.故选项B对,A、C、D错.2.(2022·昆明高一检测)牛顿第肯定律揭示了()A.若物体运动,它肯定受力B.物体不受力,它肯定静止C.力的作用就是维持物体运动D.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解析:选D.牛顿第肯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运动的缘由,A、C错误.物体若不受力,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B错误.牛顿第肯定律还揭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又叫惯性定律,D正确.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的质量越大或速度越大,其惯性也就越大C.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的物体,其惯性消逝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运动无关解析:选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位置、是否受力和如何运动无关.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4.(2022·怀化高一检测)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状况下,速度大的不简洁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管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肯定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简洁,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选B.物体的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打算的,质量相同则惯性大小相同,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是否受力和如何运动均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5.(选做题)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觉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由于()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带着他伴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伴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连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解析:选D.人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保持着原来所具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仍落回车上原处.[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22·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制造的把试验、假设和规律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生疏的进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试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对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依据三次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假如斜面确定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假如小球不受力,它将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假如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转变D.小球受到的力肯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选A.依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上升,当斜面确定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由于乒乓球的惯性小B.火箭升空时,火箭的惯性随其速度的增大而增大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完全失重,也没有了惯性解析:选A.惯性与速度无关,与运动状态无关,与位置无关,故B、C、D错.3.(2022·吉林长春期末)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接受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通过科学手段能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的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转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把握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略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平安行驶的目的解析:选C.接受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不是由于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而是由于功率增大的原因,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是由于速度减小了,不是由于惯性减小,子弹的惯性没有变化,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质量转变了,它的惯性也会转变,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把握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略微向里倾斜,防止侧滑,而人和车的惯性并没有转变,D错误.4. (2022·山西大同检测)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对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别,分别从横杆的上、下通过,忽视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解析:选D.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所以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错;人在空中时,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水平方向速度不变,B错;由于人和滑板的水平速度始终相同,所以人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C错,D对.5.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转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转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肯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肯定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解析:选B.物体只要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不论是否是恒力,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合力方向不肯定与运动方向相同,故D错误;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6.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A.肯定相碰B.肯定不相碰C.不肯定相碰D.难以确定解析:选B.由于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不论小车如何运动,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依据牛顿第肯定律可知将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又由于两球速度相等,故两球肯定不会相碰.7.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觉,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箭头表示列车进站的方向),他发觉水面的外形如选项图中的()解析:选C.列车进站速度减小,由于惯性水相对窗向前运动,故C正确.8.交通法规中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系上平安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状况消灭时可能对人造成的损害()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紧急刹车D.突然启动解析:选C.小汽车车速太快或太慢时,只要速度不发生变化,人就不会向前冲或向后仰,所以不会使人受伤,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当紧急刹车时,车停止而人由于惯性向前冲,平安带可以防止人冲向前而受伤,故选项C符合题意;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仰,有靠背支撑,平安带不起作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9.(2022·茂名高一检测)由牛顿第肯定律可知()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肯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转变物体惯性的缘由解析:选AC.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B错;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转变,肯定有外力作用,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由于力而发生转变,D错.10.一辆汽车在路面状况相同的大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争辩,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小,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短,所以惯性越小解析:选BC.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选项A、D错误,选项B正确;汽车质量不变,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故选项C正确.11.(2022·沈阳高一检测)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转变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嫦娥三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视不计)D.相同的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速度大惯性大解析:选AC.惯性的大小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状态转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转变,选项A对;同一物体在任何状况下惯性都是一样的,选项B错、C对;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选项D 错.☆12. (2022·徐州高一检测)在列车的车厢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C.第一段时间内,水滴落在水龙头的正下方B点,其次段时间内,水滴落在B点的右方A点,如图所示.那么列车可能的运动是()A.先静止,后向右做加速运动B.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D.上述三种状况都有可能解析:选BC.水滴下落时,水平方向保持原来的速度,若车匀速运动,车的水平位移与水滴的水平位移相同,则落在B点;若车向左加速运动,则水滴仍保持下落时的水平速度,而车的水平位移增大,故水滴可落在A处;同理,车向右减速运动,水滴也会落在A处.故选BC.13.在静止的列车上,有两个注满水的容器,容器中分别用细线系着铁球和乒乓球,在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小球所处状态表示正确的是(图中箭头表示启动方向)()解析:选B.由于列车由静止向右启动,铁球、乒乓球和水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转变,即速度增加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简洁转变,即速度增加快,而且水和容器一起运动,所以列车启动时,铁球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故B、D正确.。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7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7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随堂达标] 1.(2022·合肥一中高一检测)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泳运动员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 .在超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是增大的C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肯定为零D .假如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它必定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解析:选D .失重是指弹力小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下的情形,即加速度方向向下,故D 正确;玩耍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既不失重,也不超重,A 错误;不管是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B 、C 错误.2.(多选)(2022·成都高一检测)在某田径运动会上的跳高竞赛中,小红同学成功地跳过了1.70 m 的高度.若忽视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红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 .小红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 .小红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D .小红起跳以后在下降过程中重力消逝了解析:选BC.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可得:当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起跳以后,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A 错误;下落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失重状态是视重小于重力,不是重力消逝了,B 正确、D 错误.起跳时由于向上加速,加速度向上,为超重状态,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C 正确.3.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 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D .下蹲过程从静止→向下运动→静止,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物体先失重后超重;起立过程从静止→向上运动→静止,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物体先超重后失重,故D 正确.4.在升降电梯内的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觉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 )A .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 .晓敏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C .电梯肯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肯定竖直向下解析:选D .体重计示数变小,是由于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小了,而晓敏的重力没有转变,故选项A 错误.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肯定相等,故选项B 错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 -F =ma ,即50g -40g =50a ,解得a =g5,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上,也可能是竖直向下,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5.(选做题)一质量为m =40 kg 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 =0时刻由静止开头上升,在0~6 s 内体重计示数 F 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小孩超、失重状况及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解析:小孩体重G =400 N ,由题图知,在0~2 s 内,F 1=440 N ,F 1>G ,电梯匀加速上升,小孩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a 1=F 1-G m =1 m/s 2,v =a 1t 1=2 m/s ,h 1=12a 1t 21=2 m在2~5 s 内,F 2=400 N ,F 2=G ,电梯匀速上升,小孩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有h 2=v t 2=6 m 在5~6 s 内,F 3=320 N ,F 3<G ,电梯匀减速上升,小孩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a 3=G -F 3m=2 m/s 2又v -a 3t 3=0,说明电梯在6 s 末停止.故h 3=v2t 3=1 m所以电梯上升的高度为h =h 1+h 2+h 3=9 m. 答案:见解析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高考北京卷)应用物理学问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好玩和深化.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头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选D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手和物体分别之前速度相同,分别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 正确.2. (2022·厦门高一检测)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顺当着陆.返回舱在重返大气层时,速度可达几千米每秒.为保证返回舱平安着陆,在下降过程中要利用降落伞使返回舱减速.如图所示为神十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在这过程中 ( )A .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B .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C .航天员受到的重力变小了D .航天员受到的重力与返回舱对他的作用力相等解析:选B .返回舱减速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故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但返回舱的重力不变,故选项B 对,A 、C 错;由于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里面的人也处于超重状态,故航天员受到的重力小于返回舱对他的作用力,选项D 错.3.(2022·北京海淀区高一期中) 如图所示,将物体A 放在容器B 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 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 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肯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解析:选A.把容器B竖直上抛,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肯定为零,故A正确.4.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随升降机由一楼运动到某高层的过程中的v-t图象,则()A.物体在0~2 s处于失重状态B.物体在2 s~8 s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在8 s~10 s处于失重状态D.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推断超重、失重状态解析:选C.从加速度的角度推断,由题意知0~2 s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2 s~8 s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8 s~10 s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C 选项正确.5. (2021·高考重庆卷)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ABCD解析:选B.依据v-t图象可知升降机的运动状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mg=ma可推断支持力F的变化状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6. 如图所示,一乒乓球用细绳系于盛有水的容器底部,某时刻细绳断开,在乒乓球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台秤示数()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选C.同体积的水比乒乓球的质量大,在乒乓球加速上升的过程中,水和乒乓球系统的重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台秤示数变小,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7.“蹦极”是一项格外刺激的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由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点是人所能到达的最低点,B点是人静止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A.人在P 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C.在BC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D.在C点,人的速度为0,其加速度为0解析:选AB.依据题中所供应的信息,把物理情景转化为一种物理模型,分析人的运动过程,结合超重、失重的概念来处理.人从P点到C点的过程中,P 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A正确;AB段做加速度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正确;BC段做加速度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错误;在C点拉力大于重力,加速度不为0,故选项D错误.8. 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肯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觉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推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A.加速上升B.减速上升C.加速下降D.减速下降解析:选BC.由于A被拉向右方,说明摩擦力减小,所以A与升降机地板间的弹力减小,故应为失重现象,加速度向下,故选项B、C正确.9.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象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解析:选AD.由F-t图象知:t0~t1时间内,人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时间内匀速或静止,t2~t3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D正确.10.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已知竖直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杆的重力为200 N,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从演员在滑杆上端做完动作时开头计时,演员先在杆上静止了0.5 s,然后沿杆下滑,3.5 s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演员的v-t图象和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的体重为800 NB.演员在最终2 s内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620 ND.滑杆长7.5 m解析:选BC.演员在滑杆上静止时传感器显示的800 N等于演员和滑杆的重力之和,所以演员体重为600 N,A错误;由v-t图象可知,1.5 s~3.5 s内演员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拉力大于重力,演员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演员加速下滑时滑杆所受拉力最小,加速下滑时a1=3 m/s2,对演员由牛顿其次定律知mg-F f1=ma1,解得F f1=420 N,对滑杆由平衡条件得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F1=420 N+200 N=620 N,C正确;由v-t图象中图线围成的面积可得滑杆长为4.5 m,D错误.三、非选择题11.某人在以2.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m=80 kg的物体,则该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M为多少的重物?若电梯以2.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则该人最多能举起质量为多少的重物?(g取10 m/s2)解析:无论人在地面还是在匀加速下降或者上升的电梯里,该人向上的最大举力是不变的,电梯匀加速下降,说明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举力F=mg-ma=600 N所以在地面上M=Fg=60 kg,故此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物体.若电梯匀加速上升,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举力F=m′g+m′a所以m′=Fg+a=48 kg.答案:60 kg48 kg12.(2022·衡水高一检测)一种巨型消遣器械由升降机送到离地面75 m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离地面30 m高时,制动系统开头启动,座舱均匀减速,到地面时刚好停下.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m=5 kg 的铅球,取g=10 m/s2,试求:(1)从开头下落到最终着地经受的总时间;(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35 m的位置时,手对球的支持力是多少?(3)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 m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是多少?解析:(1)由题意可知,座舱先自由下落h1=75 m-30 m=45 m由h1=12gt21得t1=2h1g=3 s下落45 m时的速度v1=gt1=30 m/s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2=v12=15 m/s减速时间t2=h2v2=2 s总时间t=t1+t2=5 s.(2)离地面35 m时,座舱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手对球的支持力为零.(3)由v21=2gh1=2ah2得,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15 m/s2⎝⎛⎭⎫或a=v1t2=15 m/s2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 N-mg=ma解得:F N=125 N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手的压力大小为125 N.答案:(1)5 s(2)0(3)125 N。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随堂演练 第四单元第2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随堂演练 第四单元第2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2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随堂演练巩固1.(2012广西柳州铁一中月考)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使红色布条褪色(Cl2)B.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产生(H+)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解析】使布条褪色的是HClO,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

【答案】A2.(2012广东陆丰市龙山中学阶段测试)某溶液中含有NH+4、SO2-3、SiO2-3、Br-、CO2-3、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4、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产生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NH+4和Na+不参与反应,其浓度基本不变,①对;通入过量的Cl2,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硅酸沉淀,②对;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盐酸与CO2-3反应生成气体,③对;因为通入的氯气过量,故最后溶液显浅黄绿色,④对;氯气分别与SO2-3、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外氯气与水的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⑤错。

【答案】A3. 下列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保存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D.单质的氧化性是④>③>②>①【解析】依据题意,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确定:①为F2;②为Cl2;③为Br2;④为I2,单质的氧化性是①>②>③>④。

【答案】D4.(2012福建罗源一中月考)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⑤盐酸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解析】根据题意,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为酸性所致,后褪色为漂白性所致,故只有③⑥符合题意。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1 光的折射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1 光的折射

折射角的正弦
成正比,即
二、折射率
1.定义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入射角的正弦 与折射角的正弦 之 比,叫作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即n=sin θ1 .
sin θ2 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 c
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c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v之比,即n= v .
6 6
解析 当入射角为 45°时,介质折射率不变,由 n=ssiinn θθ12′′,

sin
θ2′=sin
nθ1′=sin
435°=
6 6.
(4)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玻璃的折射率是否变化? 答案 不变
解析 不变,因为折射率是由介质和入射光频率共同决定的物理量, 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针对训练1 (2019·眉山市期末)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5 cm、球心为O、 质量均匀分布的玻璃球,其球心O的横截面如图2所示.一单色光束SA从 真空以入射角θ1在玻璃球表面的A点射入玻璃球,又从玻璃球表面的B点 射出.已知∠AOB=120°,该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 ,3 光在真空中的传 播速度c=3×108 m/s,求: (1)入射角θ1的值;
答案 60°
图2
解析 设光在A点射入玻璃球时的折射角为θ2,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折射角θ2=30°
由折射定律得:n=ssiinn
θ1 θ2
代入数据解得θ1=60°.
(2)该光束在玻璃球中的传播时间t.
答案 5×10-10 s
解析 设该光束在玻璃球中的传播速度为v, 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可知 v=nc, 该光束在玻璃球中的传播时间 t=2Rcovs 30°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t=5×10-10 s.

国开行政组织学第4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政组织学第4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政组织学第4章测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试题 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层级化试题 2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分部化试题 3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管理幅度试题 4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反比例关系试题 5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分权制试题 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集权制试题 7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战略与组织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试题 8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稳定性, 层级性, 相对性, 开放性及变异性试题 9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正确答案是: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潜结构”试题 10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目标认同程度, 价值趋同程度, 气质协调程度, 能力互补程度试题 11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随堂演练和案例分析部分的参考答案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随堂演练】(1)单选:会计科目是对(B)。

A.会计对象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B.会计要素分类所形成的项目C.会计方法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D.会计账户分类所形成的项目(2)单选: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划分依据是(D)。

A.反映的会计对象不同 B.反映的经济业务不同C.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 D.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3)单选: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D)。

A.账户的具体格式 B.账户登记的经济内容C.账户登记的日期 D.账户中登记增减金额的栏次(4)单选: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是(C)。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C.会计科目 D.会计方法(5)单选:开设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是(B)。

A.总分类科目 B.明细分类科目C.试算平衡表 D.会计要素内容(6)多选:会计科目在其设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B.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C.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E.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7)多选:属于损益类科目的会计科目有(ADE)。

A.主营业务收入 B.贷款损失准备C.应付利息 D.手续费及佣金收入E.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多选:明细分类科目(BDE)。

A.也称一级会计科目 B.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C.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D.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E.是对总分类科目核算内容详细分类的科目(9)多选:下列有关账户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A.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没有格式和结构B.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C.账户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D.账户中登记的本期增加金额和本期减少金额统称为本期发生额(10)多选:有关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A.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B.账户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C.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D.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11)判断: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12)判断:如果某一账户的期初余额为50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为80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40 000元,则期末余额为90 000元。

(√)(13)判断:会计科目只有总分类科目一个级次。

(×)(14)判断: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载体和具体应用。

(√)(15)判断:账户按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两种。

(√)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随堂演练】(1)单选: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其登记的账户是(C)。

A.资产类账户 B.权益类账户C.相互联系的对应账户 D.总账账户和明细账账户(2)单选: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A)。

A.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B.会计要素C.会计等式 D.会计原则(3)单选:进行复式记账时,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登记的账户数量应是(D)。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两个或两个以上(4)单选:复式记账法所依据的基本平衡公式是(A)。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D.资产=权益+利润(5)单选: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规定各类企业记账方法统一使用(A)。

A.借贷记账法 B.增减记账法C.现金收付记账法 D.资金收付记账法(6)多选:在复式记账条件下,一笔会计分录可能涉及的会计要素个数有(ABCDE)。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E.五个(7)多选:尽管存在不同的复式记账法,但它们都有(ACDE)。

A.记账符号 B.记账依据C.记账规则 D.账户设置E.试算平衡(8)多选:下列属于复式记账法基本原则的有(ACDE)。

A.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B.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D.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四种类型进行记录E.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发生额、余额必须各自平衡(9)多选: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是(ABCE)。

A.账户对应关系清楚B.便于试算平衡C.能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D.比单式记账法简单E.可以检查账户记录过程是否存在错误(10)判断:在发生经济业务时,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复式记账法则在两个账户中登记。

(×)(11)判断:在复式记账中,一类资产增加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权益的减少或资产的减少。

(×)(12)判断:复式记账法以资金运动规律和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

(√)(13)判断:在复式记账条件下,每一笔会计分录涉及的会计科目数量为偶数。

(×)(14)判断:复式记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15)判断:单式记账与复式记账的主要区别是对经济业务反映的完整性上存在差异。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应用【随堂演练】(1)单选: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C)。

A.会计要素 B.会计原则C.会计等式 D.复式记账法(2)单选: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B)。

A.一级账户 B.对应账户C.总分类账户 D.明细分类账户(3)单选:资产与权益类两大类账户的结构是(B)。

A.相同的 B.相反的C.不稳定的 D.基本相同的(4)单选: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以“借”、“贷”作为(D)。

A.记账规则 B.账户结构C.账户对应关系 D.记账符号(5)单选: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应当等于(C)。

A.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B.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C.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D.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6)单选:编制试算平衡表的目的是(A)。

A.列示所有账户及其金额B.确保所有交易已被记录C.加速从顾客处收取现金D.增加资产及所有者权益(7)多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ABCD)。

A.“借”、“贷”记账符号 B.记账规则C.账户的设置 D.试算平衡E.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8)多选:账户借方登记(ADE)。

A.资产增加 B.负债增加C.所有者权益增加 D.负债减少E.所有者权益减少(9)多选:账户贷方登记(BCDE)。

A.资产增加 B.负债增加C.资产减少 D.费用转销E.所有者权益增加(10)多选: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计算公式有(BCDE)。

A.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B.全部账户增加额=全部账户减少额C.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D.资产账户发生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合计发生额E.所有账户期初余额=所有账户期末余额(11)判断:试算平衡表中借贷发生额合计如果平衡,说明记账肯定没有错误。

(×)(12)判断:在有些企业,个别的经济业务会引起资产与权益有增有减的变化。

(×)(13)判断: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开设双重性质的账户。

(√)(14)判断:企业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

(√)(15)判断:“借”、“贷”两字不仅是记账符号,其本身的含义也应考虑,“借”只能表示债权增加,“贷”只能表示债务增加。

(×)(16)判断:账户对应关系是指某个账户内的借方与贷方的相互关系。

(×)(17)判断:一个账户的借方如果用来记录增加额,其贷方一定用来记录减少额。

(√)第四章第一节(1) B (2) D (3) D (4) C (5) B(6)ABCDE (7)ADE (8)BDE (9)BCD (10)ACD (11)√(12)√(13)×(14)√(15)√第二节(1) C (2) A (3) D (4) A (5) A (6)ABCDE (7)ACDE (8)ACDE (9)ABCE (10)×(11)×(12)√(13)×(14)√第三节(1) C (2) B (3) B (4) D (5) C (6) A (7)ABCD (8)ADE (9)BCDE (10)BCDE (11)×(12)×(13)√(14)√(15)×(16)×(17)√案例一: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及其内容案例提示:表4-10 某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计算表案例二: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账户登记方法和试算平衡方法案例提示:(1)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1.借:银行存款200 000贷:实收资本200 0002.借:固定资产40 000贷:银行存款40 0003.借:原材料15 000贷:应付账款15 0004.借:库存现金 2 000贷:银行存款 2 0005.借:银行存款20 000贷:短期借款20 0006.借:应付账款35 000贷:银行存款35 0007.借:生产成本12 000贷:原材料12 000(2)根据给出余额资料的账户开设并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开设T形账户即可)略(3)根据账户的登记结果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总分类账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单位:元案例三:深入理解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和方法案例提示:略案例四:理解复式记账原理案例提示:1.所谓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由于经济事项的双重性质,即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定会引起会计要素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同时还要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而小张和小李在进行交易记录时,内部逻辑混乱,也没有明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导致了最终的记账错误。

2. 改正他们在记录过程中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