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讲人口的迁移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人口容量学法指导(二).doc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人口容量学法指导(二)上接学法指导(一)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资源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但每种资源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这个地区最短缺的资源数量决定,这正如“木桶效应原理”(见图1)。
“木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容纳的水量多少由组成木桶的最短木板的长度决定。
因此一个地区哪种资源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这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就由这种资源决定。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
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最大的人口数。
在实际计算时,为了简便,往往把某一种资源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作为计算环境人口容量的依据。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概念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在该定义中“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这句话中的“其他”是指区外的资源。
地域的开放程度影响一个地区对区外资源的获取能力。
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域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一个地域开放程度越好,合理人口容量就会增加。
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喷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以及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降低人口容量。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谐、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
由于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

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向宁夏北部迁入人口
[素养盘点]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或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 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综合思维) 提示: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都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 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热量。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及其对策 下图示意 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 量(单位:万人) ❶。
二、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_____高_____出生率、
“高高低”模 _____高_____死亡率、自然
式(A)
增长率___比__较__低___,人口
增长十分缓慢
典型分布地区
少数生产方式落后 的原始群体
成因 生产力水平 低下,自然 灾害、战争 等
_____高_____出生率,
高增长 ___死__亡__率___急剧下降,自
比较项 扩张型(“高高低”模
静止型(“三低”模式) 收缩型(“三低”模式)
目
式或高增长模式)
示意图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及对策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快的问题,还 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 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净增人口多。 目前我国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 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着其他人口问题。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5章 第1讲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1讲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掌握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 , 分析其影响因素。
3.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综合思维 : 结合人口统计图表材料 , 综合分析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区域认知 :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 认识区域的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人口问题 , 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3.人地协调观 : 树立人口增长和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 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人口观。
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如何?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 , 人口增长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是什么?(1)概念 : 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 :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有何空间差异?(1)发达国家 :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 , 人口增长缓慢。
(2)发展中国家 : 因政治上的独立 , 民族经济的发展 ,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 人口死亡率下降 , 人口增长很快。
[特别提醒](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 , 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 , 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3)人口净增长要考虑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成因是什么?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分析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 ,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等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 医疗卫生技术进步 , 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 , 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变化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是什么?(1)发达国家 : 多为〞低—低—低〞模式。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讲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202105122

基础反馈 (2020山东济南高三三模)据统计,2016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 190多万,而户籍人 口不到405万,人口严重倒挂(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 量的现象)。从2017年开始,我国各地市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深圳也把落户政 策调整为有大专学历即可落户,但是户籍人口仍然增长缓慢。据此完成第1~2题。 1.深圳市人口倒挂现象是由于( ) ①经济发展速度快 ②户籍人口增长快 ③落户门槛高 ④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深圳市调整落户条件后,户籍人口仍然增长缓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家庭因素 C.生活成本D.生活习惯
[能力突破]
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 迁移的流向及特点
2.国际人口迁移
真题通关 (2020天津卷,8~9)读表,完成下列第1~2题。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1.据上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基础反馈 (2020湖北襄阳五中高三一模)高等教育一直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下图是某 跨国企业发布的部分欧洲国家2018年一年幅度和2014—2018年五年幅度 的高等教育院校入学人数增长情况。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高等教育院校入学人数增长情况表明( )
A.欧洲国家入学人数稳定增长
B.丹麦入学人数增加数量最多
答案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 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项错;题图反映该地总人口的变化,不能反映不同 年龄段的人口比例,B项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 小,说明人口迁出数量减少,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项对;图中只给了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及其数量变化,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项 错。故选C项。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 发达地区,为人口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的户 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项。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1.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讲 人口的迁移课件 中图版

C目录 ONTENTS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图表专项突破 5 章末检测(五)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识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理解我国自建立以来到现在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及其影响。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 行为。 2.分类 人口迁移跨―是越――国否→界国 国际 内人 人口口迁迁移移
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 跨洲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劳务输出 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 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 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其他因素
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种族歧视、人 口的自然变化、人的性别和年龄等
1.判断人口迁移的三要素 (1)要有空间位移。 (2)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 作为标准。 (3)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 上。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 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 素。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
土地
口的迁移
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
矿产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2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人口的迁移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解析: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答案:B(2017·郑州模拟)下表为2015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2~3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 4 280俄罗斯 1 230德国 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 3 500印度 2 000菲律宾7002.根据上表,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3.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解析:第2题,据表可知,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多为发达国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用书 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

B.427100 人
C.430600 人
D.421800 人
第15讲 │ 备用习题
2.该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 A.出生率为 0.492%、死亡率为 0.016% B.出生率为 1.95%、死亡率为 0.65% C.出生率为 4.92%、死亡率为 0.65% D.出生率为 1.95%、死亡率为 0.16%
第15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5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5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 2 [2010·海南卷]下图示意 4 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 龄构成。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①
②
第15讲 │ 考向互动探究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5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D
[解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也就是人口年龄结构最年 轻。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可知,④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少年 比重最高,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 项正确。
第16讲 │ 人口的迁移
第16讲 人口的迁移
第16讲 │ 考点自主梳理
考点自主梳理
人口的迁移:
国际人口的迁移:
旧大陆
改变其 定居地
美洲
第16讲 │ 考点自主梳理
“二战”后: 劳务输出
欧洲
拉丁 美洲
北美
大洋洲 中东
第16讲 │ 考点自主梳理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 新中国成立后:
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第15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1)B (2)B
[解析] 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 看出该地区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较大,存在严重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属 于发达国家,在亚洲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严重缺乏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人口的迁移
[能力过关]
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某某省的三个传统农区。
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据此完成1~3题。
1.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2.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3.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例并不多,这说明青壮年很多外出打工了,该现象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选D。
第2
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进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
选C。
第3题,针对该地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选B。
答案:1.D 2.C 3.B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
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
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
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
读图,完成4~6题。
4.X2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
5.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B.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
C.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D.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6.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
A.X1B.X2
C.X3D.X1与X2
解析:第4题,X2年龄段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寻找就业岗位或获取较高收入,属于经济因素。
第5题,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即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退休老年人到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养老。
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即子女随父母迁移。
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
留守儿童和老人固定在原聚居地,不是迁移人口。
第6题,由题可知,美国人口增长快主要是因为移民及其生育子女增加,移某某要为青壮年群体,所以美国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的年龄段为X2。
答案:4.B 5.B 6.B
[热点命题]
[热点扫描]
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更多的人到农村投资创业,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本题以“城归”为切入点,关注热点,联系实际,考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名校押题]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性别结构的均衡化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解析:第(1)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对。
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B、D错。
第(2)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对。
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A、B错。
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错。
第(3)题,“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错。
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错。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错。
答案:(1)C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