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模型案例
第5章H-O理论

4-3对H-O理论的说明
图5-4(P93)。 条件:2国需求偏好相同。 无贸易条件下,2国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为
A和A* 。 无差异曲线I与2国的切点A和A* 确定了2国
孤 为P立A均* 。衡由的于相P对A﹤商P品A*价,格A,国A在国商为品PXA,上B有国优 势,B国在Y上有优势。
比较图5-4和3-4(P49)。在图3-4中,由 于2国生产可能曲线由于2国需求偏好不同 而变得更大,这使得2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 格之间的差异要比5-4中所表示差异更大。 但另一方面,需求偏好差距大也使得互利贸 易成为可能。
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 对价格低于B国,因为A国的劳动价格 比较低。当A国分工生产X时(劳动密 集型产品)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 时,对劳动的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
高工资;对资本是需求下降,从而降 低利率。而B国刚好相反。
Y B’ B
0
贸易使一国福利整体提高 贸易使出口产业要素所有者收入改善
Y A国
Y B国
A B
B A
X
X
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生
产要素价格(收益)的变化。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将在上述 三方面对李嘉图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贸易理 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2、 H-O理论的假设----一组相关的
假设条件
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H-O MODEL 是一棵根深叶茂的理论巨树。
(1)、2-2-2模型(规模相当的两国,X和Y商品,劳动 和资本两种要素)
(2)、两国在同一种商品生产中采用相同的技术(只要要素价格在两 国相同 则两国生产同一商品的要素配搭比例相同)
H-O模型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分析实际上还属于比较 利益原理的范畴,至于两国之间为什么会有 不同的成本比例存在,即为什么会在不同的 商品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比较利益呢?李嘉图 并没有就此进行继续探究,而俄林则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成本比例差 异的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
13
4.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
我们可以看到,小麦和布两种商品的成本比 例在英国是1:2,在美国是4:5。可见英 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美国在布 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
17
上而的分析是建立在假定两国的生产函数即 技术系数相同的基础上的,如果两国的生产 函数不同会怎样呢?例如英国的劳动比较便 宜,它会不会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比美国 使用更多的劳动呢?果真如此,H-O模型还 能成立吗?
H-O模型
1
(一)假设条件
1.假设只有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只生产两 种商品,每种商品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 两国两商品两要素模型,又称2×2×2模型, 这是对古典学派的两国两商品模型的进一步 发展。 2.假定生产要素在每一个国家内部可以自 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则不能流动。 3.假定国际贸易中的一切人为限制都不存 在,不考虑运输费用。
5
既然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两国之间进行贸 易的直接基础,但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存在价 格的绝对差异呢?这种价格差异只是暂时现 象还是长期存在的呢?这些问题则需要进一 步进行探讨。
6
2.价格的国际差异来源于成本的国际差 异
成本决定价格,各国生产同一商品的成本不 同,必然导致其价格的不同。这是H-O模型 解释贸易发生原因的第一个条件。除此之外 还必须有第二个条件:各国不同的成本比例。
21
5.生产要素不同的供给比例
第三章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随着劳动流入,X部门的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 生产率上升。即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 X商品价格上升的幅度。相对Y商品价格而言,因 为这时Y商品的价格并未变化,而X部门的资本名 义报酬是上涨了,资本的实际收入也是上升的。 总之,在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 了。 随着劳动流出, Y部门的特定要素——资本的边 际生产率下降。相对于Y商品而言,Y部门的资本 实际收入下降了。由于PY不变,所以Y部门资本的 名义报酬也下降了。相对于X商品,Y部门的实际 购买力更是下降了。总之,贸易后Y部门的资本实 际报酬是下降的。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 相对与绝对收入。 同质劳动:具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 和生产力的劳动。 同质资本: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 本。
2、相对与绝对价格均等化的基 本含义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前(PX/PY)B > (PX/PY)A 贸易后(PX/PY)B = (PX/PY)A (W/R)B = (W/R)A
国际贸易是影响各国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主要用于解释短期内国际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保罗·萨缪 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
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一 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 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P1
f
D Qw
小结
在新古典贸易模型中,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 “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完全可以 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 的幅度,以及本国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弹性。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 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讨论:跨越“比较优势陷阱”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可以用于生产的要素总 量,这些要素可以使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思考:全球经济一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国要素总量的相对比率(实 物型定义)或两国要素的相对价格(价格型定义) 来表示。 如果本国劳动相对于资本的供给大于外国劳动相 对于资本的供给,即满足 L K L* K *的时候,或 者本国劳动相对于资本的价格小于外国劳动相对 于资本的价格,即满足 w r w* r *的时候,称本 国是劳动丰裕(labor-abundant)的国家,外国是 资本丰裕(capital-abundant)的国家。 要素丰裕是与国家相关的概念。
3.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钢铁
P1 P1
C
CIC
B
P0
1
CIC’
A
CIC0
S
O
图3-2 贸易收入分析
大米
贸易的全部收益(表现为从A点到C点的 变动)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贸易交换(表现为从A点到B点的变 动) ; 二是专业化生产(表现为从B点到C点的 变动) 。
(二)局部均衡分析
1.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PM Mi P i 贸易条件指数(世界银行):出口商品的价格 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率。 一国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会直接影 响该国的贸易条件。
H-O模型

假定英国1单位资本的价格是3美元,1单位 劳动的价格是1美元;美国1单位资本的价格 是1美元。1单位劳动的价格是2美元。再假 定每生产1单位小麦在两个国家都是使用2单 位劳动,1单位资本,每生产1单位布在两国 都需要1单位劳动和3单位资本。则两国的要 素价格与商品成本如表5-3。
我们可以看到,小麦和布两种商品的成本比 例在英国是1:2,在美国是4:5。可见英 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美国在布 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
(三)H-O模型的结论
2.“在前面假定的条件下,贸易直接的后 果是各地商品价格趋于一致。只要没有运输 成本或其他贸易阻碍,一切商品在各地区— 定会要有相同的价格。” 3.国际贸易会趋向于(至少是部分地)消除 生产要素的价相差异,即消除工资、地租、 利息、利润等的国际差异。
商品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生产出来的,要 素报酬之和就构成商品的成本,各国商品生产的成 本比例实际上就反映了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 例关系。如在一国可能劳动要素比较便宜资本要素 比较贵,而在另一国可能劳动要素较贵资本要素较 便宜,这样,前一国在那些较多地使用劳动较少地 使用资本的商品的生产上,比需要较多地使用资本 而较少地使用劳动的商品的生产更具有优势,成本 会较低,价格会相对便宜些,而后一个国家则会出 现相反的情况,在较多使用资本较少使用劳动的商 品生产上成本较低。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对此 进行说明。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分析实际上还属于比较 利益原理的范畴,至于两国之间为什么会有 不同的成本比例存在,即为什么会在不继续探究,而俄林则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成本比例差 异的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
4.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
上而的分析是建立在假定两国的生产函数即 技术系数相同的基础上的,如果两国的生产 函数不同会怎样呢?例如英国的劳动比较便 宜,它会不会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比美国 使用更多的劳动呢?果真如此,H-O模型还 能成立吗?
HO模型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End 26
一、罗伯津斯基定理(一)
定义: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 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 生产的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018/9/3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End 27
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一)
雷伯津斯基定理可以用来说明要素积累对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效果。这也是该定理 的一个重要应用之一。要素禀赋增加后,生 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所分别对应的X、Y 的最大产出都会增加,因此,整条边界线将 向外移动,但生产边界外移的方向性则取决 于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
2018/9/3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End 28
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图形
Y
Y增加 T′ T
Q
Q′
罗伯津斯基线
R
P O
2018/9/3
P′ T X增加
T′ X End 29
三、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多少进口商 品,或者说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如果A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A国的贸易条件可以 表示为PX/PY。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 的导数。 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或悲惨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 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换 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 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 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2018/9/3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End 8
几个重要的概念(2)
(完整版)H-O理论扩展

H-O理论的扩展1.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3. 罗伯津斯基定理4. 特定要素模型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MPLxPx =MPLyPyr=MPkx Px =MPkyPyw/px=MPLx w/py=MPLyr/px=MPkx r/py=Mpky因此劳动的实际收入下降,资本的实际收入增加。
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简称H-O-S定理):对于同一种要素,自由贸易会使它在供应丰裕的国家价格上涨,在供应稀缺的国家价格下降,在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的假设前提下,产品的自由贸易会使两国同一生产要素的价格逐渐趋于均等化3.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的增加,将导致本国出口部门的生产扩大,进口竞争部门的生产缩小。
在需求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贸易量扩大,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如果是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增加,则相反。
➢如果本国是一个小国,即使不影响国际价格水平的话,贸易量发生变化,但是贸易条件不变。
➢如果是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出现增长,则有可能会出现要素丰裕度的逆转,即比较优势逆转例:开发新的资源型出口产品可能会带来被通称为“荷兰病”(Dutch Disease)的问题。
这是根据荷兰在北海开发新的天然气资源后所遇到的不利情况而命名的。
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其生产出口产品的制造业就越是萧条,甚至在两次石油危机冲击时期由于油价上涨给荷兰带来意外收入,同时也加剧了工业的衰落。
大量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带来巨额外汇收入,导致本币升值,进一步削弱本国工业品的出口竞争力。
ch04 Heckscher–Ohlin模型

4.1 H–O模型的基本假设—CRTS
生产技术为固定规模报酬(CRTS)的几个特性:
a) 不同等产量线所代表的相对产出水平,可利
用其与原点的相对距离来衡量。
b) 资 本 与 劳 动 的 边 际 生 产 力 仅 是 要 素 密 集 度
(factor intensity)的函数,亦即边际生产力仅是 资本相对劳动比例(以下简称资本–劳动比或 K/L比)的函数。
improvement)。
4.6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主要讨论国际贸易对于国际之间要
素价格的影响。
定理内容:不论两国的资源型态差异有多大,自由贸
易的结果都会使两国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报酬。
贸易虽会使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同(即 w/r =
贸易后, w 上涨的比率必将超过 X 财
价格上涨的比率。 Why?
4.5 扩大效果(magnification effect)
贸易后,w上涨的比率必将超过X财价格上涨的
比率, Why?
完全竞争市场下,商品价格高低受要素价格
(报酬)高低所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会等于资 本报酬变动率与劳动价格变动率的加权平均,因此 若资本报酬r下跌则劳动报酬w上涨的比率必会大 于X财价格的上涨比率。
2.Y财的线在X财线的右边
原因:本模型假设Y财为资本密集财,因此无论在任何要 素价格下,其资本劳动比Ky/Ly=ky 都比X财的要大
4.2 价格、要素密集度与产出
图4.4右边所画出的正斜率直线同样可以用
图4.1的等产量线进行说明
w/r 上涨就是等产量线的切线顺时针转动,则切点向西北 方向移动,这说明K/L=k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外企“结构性”撤离产业升级空间骤现
目前撤离的外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合同外资多在300万美元左右及以下,这些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对上端的依赖不是很强。
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担心外企撤离的动向,反而认为这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有利于缓解当地企业招工难。
去年,广东省有244家外商投资企业撤离,山东有至少103家韩资企业撤离,今年初,国内关于外资企业撤离的担忧有扩大之势。
然而,记者昨天从业内了解到,近期撤离的外资企业大多源自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的低端企业,而在服务业领域,外资企业仍在急切进入,并且大额投资逐渐增多。
“外资撤离并非呈现全局性,而是结构性的。
”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低端外资企业的撤离于我国整体引进外资、提升使用外资质量并无大碍,从另一种角度看,恰是合理的淘汰,更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需要。
外商大额投资增多
以山东为例,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项目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新
批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23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0个,比2006年分别增长92.6%和100%。
“这说明部分韩资企业的撤离并没有影响山东吸引外资的大局,反而,山东引进外资的质量在提高,比如服务业方面进展很快,大项目也越来越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蓝庆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蓝庆新认为,从长远来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部分缺乏竞争力、经营不规范的企业被淘汰或搬迁,是有益于中国经济的,“中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对外开放阶段,招商选资才符合我国目前产业升级的需要”。
前不久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境内外媒体集体采访时也曾指出,大项目进入我国的速度在加快,特别是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的投资比去年增长了2.5倍,说明国际资本、境外投资者仍然是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
腾出产业升级空间
前往广州东莞进行调研的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指出,目前撤离的外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合同外资多在300万美元左右及以下,这些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
塑胶等行业,这些行业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对上端的依赖不是很强,主要依赖的是订单,国外客商只要取得稳定的供货就行,不在乎订单是在越南或柬埔寨生产还是在中国生产的。
与此同时,在广东,电子行业企业基木没有发生外迁现象,因为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在这里,具有良好的配套供货系统,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这是越南、柬埔寨所不具备,也很难复制的,因此,即使人工成本高些,企业也不易迁走。
前往江苏南京进行调研的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则对记者表示,江苏当地政府并不担心外企撤离的动向,反而认为这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
“这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撤离恰恰腾出了空间,为当地承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供了契机。
”陈济军说,当地本来就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劳动力相对紧缺,成本升高,这些企业撤离还缓解了这些压力。
调研中,也有不少企业认为自己能够消化日前上升的成本压力,其员工工资本来就比当地最低工资高出许多,招人反而比过去容易。
作者:薛黎来源:《上海证券报》2008年03月21
日
阅读完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外资为何要在中国进行结构性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