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
数与代数

多层训练、巩固算法 • 该环节主要是应用算理算法解决一些综 合性问题。如判断改错、变式训练、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通过训练,一方 面巩固算法,另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应 用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 关注学生练习过程、错误的原因 • 多样性和最优化(非最简化) • 改错题不要出现太早
4. 概括点拨 自我评价
二、引导发现 自主探索
1.指导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 3.计算法则的概括。这是一个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 程。 4、学生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三、组织训练 明确深化
练习包括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 巩固所获得的新知。
低段数的认识教学实践
“六步式”认数教学:
一数:展示的实物,并直观地、正确地数出各类实物体的个数。
二摆:用教具或学具等正确地摆出与要求相符合的实物体。 三读:正确地认读从实物体加抽象出来的各数。 四排:按数序或数与数之间多与少的比较来按大小的顺序排数。 五记:让学生记忆数的字形。
六写 :能正确、工整地进行书写各数。
• 该环节是全课的总结,可回忆获取知识的 方法和经历的过程,体会知识学习过程中 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前后知识 共性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重点 注意点
低段计算教学实践研究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知识准备 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之前学习内容,进行 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2、心理准备 就是明确地告诉学生要用准备的 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学生鼓励,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为知识的顺利迁移打下基础。
巩固基本算法并验证
运用算法解决问题
提供基本练习试题,关注和指导学困生
新课标数学四大领域

新课标数学四大领域
新课标数学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2、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3、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要领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要领小学数学“四大领域”要点领域年级标题数与代数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具体内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数的比大小、书写、拆分与合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符号认识理解,整理与复。
数与代数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具体内容:数的读写、顺序、比较大小、估计多与少、数的组成,包括数一数理解百的含义,百以内数的含义,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整理与复。
数与代数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具体内容:认识元、角、分及其换算,简单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多少东西,整理与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上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具体内容:减法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和简便写法,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具体内容:加法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和简便写法,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下册认识小括号及其运算具体内容:认识小括号及其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和简便写法,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下册按照规律找出简单的规律具体内容: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律,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三年级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数一数、比大小、摆一摆,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符号认识理解,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三年级上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符号认识理解,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三年级上册 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顺序、比大小、加法(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排几,时针和分针,钟表上的具体时间及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钟所代表的含义及正确运用。
数与代数三年级下册十几减9运算及方法具体内容:摆一摆,运用十做相关计算。
数与代数三年级下册十几减8、7、6运算及方法具体内容:摆一摆,运用十做相关计算。
小学数学教材四大领域内容编排结构表(人教版)

位置(数对)、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可能性 、梯形)
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表面积)、图形 折线统计图 的运动(旋转变换)
圆
扇形统计图
圆柱和圆锥
掷一掷 探索图形、打电话 确定起跑线、节约用水 生活与百分数、自行车里的数学
下 法和减法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 上
五
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下
上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认识) 六
下 负数、百分数(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比例
认识钟表(整时)
认识人民币、找规律(图形或数 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认识时间(几时几分)、数学广 角(排列数、组合数) 克和千克、数学广角(逻辑推 理) 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
年月日、数学广角(搭配、稍复 杂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数学广角(优化)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认识图形(立体图形)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 、钝角)、观察物体(正面、侧面、上面)
小学数学教材四大领域内容编排结构表(人教版)
年级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
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
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上
图形的运动(对称、平移和旋转)
数据收集整理
量一量、比一比 小小设计师(图案)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版)试题总结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版)试题总结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四大领域课程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四大领域课程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以下是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主要内容的概述。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五、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数学思维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教师应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七、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提倡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数学与科学、数学与艺术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八、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九、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新课标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p27)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两者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连减简便运算,加减计算灵活运用,连除简便运算,乘除灵活运用,乘加灵活运用;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p50)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及引起的小数的大小变化;生活中的小数:生活中的小数,米,厘米的互化;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求近似值,较大数改写成万、亿作单位的数,整理与复习;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95)
7.小数的初步认识(p88)
认识小数及小数点;厘米与米之间用小数表示;比较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列式计算;
8.解决问题(p99)
方阵,团体操计算人数;
四年级
上册
1.大数的认识(p2)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认识;读亿以内数;写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简写(1000000=100万);四舍五入(1389000=139万);数的产生,自然数;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四舍五入;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
2.小数乘法(p16)
小数除以整数(小数点对其),竖式计算方法及格式,验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竖式计算(扩大化整,0补足);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4.简易方程(p44)
用字母表示数:数,加法运算定律及乘号相应变化,略写后数的顺序,面积、周长字母,列式计算及运用;解简易方程:方程定义,解方程、解定义,具体如何解方程(同加减乘除、移位),运用,验算;稍复杂的方程:具体如何解方程,验算,其运用;整理与分析
6和7;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8和9;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10:书写,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
6.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p73)
11-20的认识及理解;顺序;比大小;加法(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排几;
五年级
下册
2.因数与倍数(p12)
因数与倍数:因数、倍数定义,理解与应用;2、5、3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特征,偶数、奇数,5的倍数特征,三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质数合数定义,理解与掌握,分解质因数;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p60)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简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两者关系,互质,最简分数,约分;通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者关系;通分:比较大小,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排序,运用;整理与复习;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64)
垂直与平行;画垂线和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个四边形的关系;高,低,等腰三角形;
四年级
下册
2.位置与方向(p17)
根据方向和距离判断位置;画出位置;体会位置相对性;画路线图。
5.三角形(p80)
三角形特征:高,底的认识,其稳定性及运用,a+b>c的认识;三角形分类:分类及认识各种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图形的拼组:用三角形拼其他图形,图案;
领域
年级
标题
具体内容
图形与几何
一年级
上册
2.位置(p9)
上、下、前、后;左、右;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4认识图形(一)(p34)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认识;认识它们的形状及做出相应的判断
一年级
下册
1.认识图形(二)(p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认识;拼图形;七巧板拼图形;
二年级
一亿有多大?(p33)
用纸来想象代替来理解有多大
3.三位数乘两位数(p45)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列式计算;速度的表示法,解决问题;估算,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p78)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列式计算;探索了解商的变化规律;除法估算;运用;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
下册
1.四则运算(p2)
5.认识人民币(p52)
认识人名币;认识元、角、分;它们的换算;简单的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多少东西;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拆分再加减);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拆分再加减);认识小括号及其运算;连加连减及其(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
分数除法:含义,除法与乘法关系,计算方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更复杂求解;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前项、后项、比值,比的基本性质,简化比;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
5.百分数(p77)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含义,百分号;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与小数互化,与分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求常见百分率,数比数多百分之几,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几;折扣,纳税,利率(本金利息利率);整理与复习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p104)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引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比大小,运算规律运用
六年级
上册
2.分数乘法(p8)
分数乘法,含义,计算方法,运用,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分数;解决问题:混合运算,运用;倒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3.分数除法(p28)
5.混合运算(p47)
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加乘混合运算;乘减混合运算;除减混合运算;除加混合运算等;整理与复习
6.有余数的除法(p59)
认识余数;余数和除数,被除数,及其竖式计算法;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求解
7.万以内数的认识(p74)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含义:数位顺序,认识数的组成(由多少个,多少十,多少百。。。组成),数的组合(1000由10个100组合而成);算盘帮助数数和记数;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认识数的组成,数的组合;读法,写法;比大小;近似数(998是1000的近似数);整十整百整千加减法;生活中的应用
8.克与千克(p100)
克的认识和运用;千克的认识和运用;两者换算;估算重量;
三年级
上册
1.测量(p2)
吨的认识;吨与千克的换算;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p15)
加法: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估测;减法:退位减法,竖式计算;加减法验算;整理和复习
4.有余数的除法(p49)
无余数的除法及竖式计算;余数的除法及竖式计算;余数与除数大小关系;口算;会生活中运用;
用竖式计算小数,理解点对齐的意义;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五年级
上册
1.小数乘法(p2)
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方法(元换角,小数扩大,积缩小);小数乘小数:竖式计算(小数扩大、积缩小,按整数算再点小数点);验算;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连乘连加练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三年级
下册
1.位置与方向(p2)
各事物所在方向,东西南北各方向;学校示意图;生活中具体事物在哪个方向。指南针,东北方向等;动物园导游图;
6.面积(p70)
面积和面积单位;比较面积大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及公式;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公顷、平方千米及其换算
四年级
上册
2.角的度量(p35)
直线、射线和角;角的记法及读法;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周角,平角,钝角,锐角,直角;关系;画角;
5.时、分、秒(p59)
秒的认识;与分的换算;时间的计算
填一填,说一说
制作作息时间表,统计完成一些日常事件所需的时间
6.多位数乘一位数(p68)
口算乘法;估算;笔算乘法;乘法竖式;0的乘法;整理与复习
7.分数的初步认识(p91)
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分数意义;比一比;几分之几;分子分数线分母名称及意义。涂一涂,比一比;分数的简单计算;按分数割区域
7.找规律(p85)
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律,
二年级
上册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p11)
加法:不进位加,竖式计算(数位对其),口算笔算;进位加,竖式计算(满十进一);减法:不退位减,竖式计算(数位对其);退位减,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十位退一),加减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简便写法(一个竖式中计算),其运用;整理和复习;
上册
1.长度单位(p2)
理解建立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及了解厘米、米及其含义,表示方法;量一量;知道两者换算关系;认识线段;画线段;估测物体长度
3.角的初步不认识(p38)
钝角,锐角的认识;画法;直角的认识;画法;三个角的比较;三角尺拼角
5.观察物体(p68)
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前后左右上下),在生活中实物的判断运用及)
负数,正数,读写;数轴;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比大小;
2.比例(p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项外项内项;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成正比例的量,比例关系式;成反比例的量,比例关系式;比例的运用:比例尺,解方程,运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
下册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p13)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0除以任何数;列式简便写法;整理与复习
4.年、月、日(p46)
年、月、日;日历;二月天数,平年含义,闰年计算方法;24时计时法,平常生活中的算法及含义;数轴表示制作年历
5.两位数乘两位数(p59)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列式计算;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