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案

合集下载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以下是一个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涉案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没收业务收入1425万元,并处以4275万元罚款,合计5700万元,其中签字注册会计师杨文蔚被给予警告,处罚10万元。

在该案件中,康美药业被指出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而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被追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连带责任。

这也提醒了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或篡改有关会计记录,以谋取个人或公司利益的行为。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会计造假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案例一,WorldCom公司。

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WorldCom公司因为会计造假丑闻而申请破产保护。

该公司的高管人员利用会计手段,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误记为资本支出,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亏损。

这一丑闻最终导致了WorldCom公司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贬值,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案例二,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也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声名狼藉。

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和隐瞒债务等手段,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加可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是岌岌可危。

2001年,Enron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案例三,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备受关注。

2016年,山水集团因为涉嫌虚报销售额、利润和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重罚。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业绩、夸大资产规模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导致了公司的信用受损和股价暴跌。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此,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同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以免受到会计造假案例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防范会计造假,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红光实业会计造假案分析

红光实业会计造假案分析

“红光实业”会计造假案分析此次,我选择的是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红光实业。

它于1997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600083。

其前身是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始建于1958年,是在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该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综合性电子束器件基地,也是我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

根据了解其上市前的相关信息,主要是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

它主体是由上市公司提供、经相关中介机构认定的财务资料等信息。

因此下面对相关信息披露的介绍,也主要基于红光实业上市前所公开披露的这两份文件。

当时公司上市采取 "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政策下。

红光实业披露的经成都市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前三年销售收人和利润总额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项目/年份1996年1995年1994年主营业务收入42,492 95,676 83,771利润总额6,331 11,685 9,042净利润 5,428 7,860 6,076 红光公司在1997年4月 (股票公开发行前一个月),进行了一次1:0.4的缩股,将原来4亿股的总股数缩为1.6亿股。

再按缩股后的股数对前三年净利润计算每股收益,倒算出1994~1996年的每股税后利润分别为0.380元、0.491元、0.339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每股6.05元的发行价格。

红光公司还提供了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盈利预测数字: "预计公司1997年度全年净利润7,055万元,每股税后利润(全面摊薄)0.3063元/股,每股税后利润 (加权平均)0.3513元/股。

"部分由于上述信息包装,再配合当时整个股票市场的大势,红光实业(1983)的上市认购中签率不足2.8%,锁定认购资金133亿元。

不久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红光实业(1983)1997年6月初股票上市发行,募集了4.1亿元资金;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

近年会计人员违规案例

近年会计人员违规案例

近年会计人员违规案例那我给你讲几个近年会计人员违规的案例吧。

一、康得新财务造假案。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曾经可是个明星企业呢。

但是啊,他们家的会计人员和公司高层勾结,搞出了超级大的财务造假。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怎么虚增的呢?就是在会计账目上做手脚,比如说虚构销售业务。

本来没卖出去那么多产品,硬是在账上记了一大笔销售出去的收入,就好像是在画饼,还把这个饼画到了账本上。

他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手段,让公司看起来盈利状况特别好,连续四年虚增利润达到119亿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就像一个人本来口袋里没几个钱,却硬要装作是个大富翁。

2. 后果。

这种造假行为被发现后,康得新的股票那是一落千丈。

投资者可就惨了,很多人因为相信了公司漂亮的财务报表而投资,结果血本无归。

那些参与造假的会计人员呢,当然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有的被吊销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甚至还面临着刑事指控,就像玩火玩大了,最后把自己也给烧着了。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大家都知道吧,到处都是它的门店。

可谁能想到,他们的会计也在搞鬼呢。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的方式来美化公司业绩。

比如说,他们可能自己编造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或者是让员工自己下单来虚增销售量。

这就好比是自己给自己送钱,在账本上却显示是顾客买咖啡的收入。

而且啊,他们还在成本核算上做文章,故意把成本算低,这样利润就显得更高了。

这就像一个小商贩,本来进价10元的东西,他非说进价是5元,然后按照正常售价卖出去,就说自己赚了很多,其实是在骗人。

2. 后果。

事情曝光后,瑞幸咖啡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在美国股市上,股价暴跌,还面临着很多投资者的诉讼。

那些参与造假的会计人员也没好果子吃,被追究责任,而且整个事件也让瑞幸咖啡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危机,好多门店都受到了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倒了,带动一片都倒了。

三、獐子岛“扇贝去哪儿了”事件。

1. 事件经过。

獐子岛的会计人员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近年来,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屡屡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是上市公司“伟星新材料”财务造假案。

该公司在2016、2017年财报中虚增收入和利润,隐瞒负债和费用,骗取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此前,该公司还多次违反会计法规定,未及时披露财务信息、违规占用企业资产。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处以重罚,股票在2019年被暂停上市。

其次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澳柯玛投资”的违规操作。

该公司用虚假账户和财务报表隐藏了投资损失,骗取投资者的资金并非法挪用。

由于缺乏资管业务经验和风险意识,该公司的管理团队对风险控制不力,导致资金被大量亏损。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吊销基金从业资格,相关人员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再次是某地方农村信用社“犇犇贷”乱象。

该信用社通过伪造贷款人身份、夸大项目收益等方式,虚增贷款业务规模,骗取政府补贴和利息差。

而且,该信用社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弄虚作假等问题,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

最终,该信用社被银保监会处罚,相关人员也面临行政和刑事责任。

违反会计法的行为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对企业的声誉。

因此,加强会计监管,完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会计治理水平,避免违法违规的行为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戒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众利益和市场秩序的稳定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违法典型案例

会计师事务所违法典型案例

会计师事务所违法典型案例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康得新财务造假案。

康得新曾经可是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号称“新材料独角兽”呢。

结果呢,被爆出来财务造假。

这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可就脱不了干系了。

瑞华在对康得新审计的时候啊,那简直是“睁眼瞎”。

康得新虚构了大量的销售收入,把自己的业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像一个人本来没钱却装作大款一样。

而瑞华呢,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些明显的造假迹象。

比如说,康得新有巨额的银行存款不实,瑞华居然都没审出来。

这就好比一个保安,眼睁睁看着小偷把东西偷走了,还说自己没看见。

最后啊,这事儿被查出来了,瑞华因为这个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声誉也是一落千丈。

好多上市公司一看,这瑞华不靠谱啊,纷纷和它解约。

这就告诉我们,会计师事务所要是不负责任,那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二、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康美药业造假事件。

康美药业那可是医药界的“大忽悠”。

它的财务造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康美药业的审计机构,在这个事儿里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康美药业的财务报表那简直就是“小说”,虚构了几百亿的货币资金。

正中珠江在审计的时候就像在走过场。

你想啊,几百亿啊,这么大的数字,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它居然能在审计报告里当作没看见。

就好比一个厨师做菜,里面放了一大把沙子,食客都吃出来了,厨师还说菜没问题。

正中珠江在对康美药业的审计过程中,没有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对一些明显的异常情况视而不见。

康美药业东窗事发,正中珠江也受到了重罚。

它的那些注册会计师啊,就像在舞台上出了大丑的演员,被大家指指点点。

这也给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敲响了警钟,审计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得认真负责。

三、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违规案。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呢,也有自己的“黑历史”。

它在对一些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存在好多违规行为。

比如说,它在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就像一个司机在路上开车,不看路况,不看交通标志一样。

会计法律制度典型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非法虚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

此案于2019年被当地税务局和公安机关联合查处,成为我国近年来较为典型的会计法律制度违规案例。

二、违法事实1. 虚开发票XX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为了虚增收入、逃避税收,与多家供应商签订了虚假购销合同,并向供应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经查实,虚开发票金额累计达到2.5亿元。

2. 伪造财务凭证XX公司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伪造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包括购销合同、入库单、出库单等,以掩盖虚开发票的事实。

这些伪造的凭证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秩序。

3. 隐瞒收入XX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以减少应纳税额。

经查实,隐瞒的销售收入金额达到1亿元。

4. 虚报成本XX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以降低利润总额。

经查实,虚报的成本费用金额达到5000万元。

三、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XX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以下法律责任:1. 税务机关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追缴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1.5亿元;(2)没收违法所得200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2. 会计主管部门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严重性虚开发票是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不仅扰乱了税收秩序,还损害了国家利益。

本案中,XX公司虚开发票金额巨大,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

2. 伪造财务凭证的危害伪造财务凭证是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还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本案中,XX公司伪造财务凭证,掩盖了虚开发票的事实,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秩序。

会计法律责任案例近五年(3篇)

会计法律责任案例近五年(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会计法律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本文将回顾近五年内我国发生的几起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上海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2018年)案情简介:上海某上市公司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财务数据,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经调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人员涉嫌违规操作。

法律责任:法院依法判决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涉及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案例分析:该案反映了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

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虚报财务数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此案警示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二、案例二:深圳某公司涉嫌偷税漏税案(2019年)案情简介:深圳某公司通过虚假发票、隐瞒收入等手段,长期逃避税收。

经税务机关调查,该公司涉嫌偷税漏税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法律责任: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补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案例分析:该案暴露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违法手段逃避税收。

此案提醒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诚信纳税。

三、案例三: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违规出具审计报告案(2020年)案情简介: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为一家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

在审计过程中,该所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重大财务问题,导致审计报告失实。

法律责任: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吊销了其执业资格。

案例分析:该案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市场的主体,应承担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

此案警示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由于Tesco案缺少 更多细节上的披露,外界 尚不清楚其财务造假的具 体操作,然而可以肯定的 是,Tesco由此所招致的 “厄运”才刚刚开始。按 照SFO通常进行犯罪调查 的程序和惯例,对Tesco 的调查很可能会持续数年 才能结束,这对在全球零 售市场上已经风雨飘摇的 Tesco来说,将是一个非 常沉重的打击,也将成为 新任CEO以及财务负责人 的重大考验。
英国严重欺诈办公室 (SFO) 对Tesco案展 开全面犯罪调查
最新消息显示,英国严重欺诈办 公室(SFO)已经取代英国金融市 场行为监管局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对Tesco的财务造假问题展 开全面犯罪调查,这意味着案件的 严重程度和复杂性都已升级。根据 初步调查结果,截至目前,Tesco 财务上的虚增利润已经从2.5亿英镑 (约合人民币25亿元)增加到了 2.63亿英镑,因为财务造假被停职 高管已经由4名增加到8名,而未来 有可能有更多的管理人员被牵扯其 中。在Tesco案中,财务造假被描 述为“提早认列营收、延迟认列成 本”的重大会计缺失。
05 03
涉嫌虚构业务合同虚增
04
2013年收入 1,567.74万

涉嫌利用与广告公司的框 架协议虚增 2013年收入 93.34万元
延后确认 2013年年终奖减
少应计成本费用
24,954,316.65元
一、2013年涉嫌提前确认有承诺政策的收入 87,446,901.48元;
估计是销售协议中约定有某些指标或条款, 未来约定期间内若无法达成则可能产生部 分或全部的销售退回。意味着在该期间结 束前,风险未完全转移至客户,不满足确 认收入的条件,应当作为预收款处理。
二、2013年以“打新”等为名营销,涉嫌虚 增销售收入 2,872,486.68元;
可能是将客户缴存的委托大智慧打新股、 属பைடு நூலகம்“代收代付”性质的款项记为销售收 入。通知中没有提到是否同时虚增了成本, 因此不确定仅仅扩充了销售盘子,还是虚 增了利润。
三、涉嫌利用与广告公司的框架协议虚增 2013年收入 93.34万元;
2、研发费用成本的列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
规定,如果可以预计这一研发项目可以在几年之 后(比如3年)取得成果的话,那么研发费用就可 以分摊到未来的3年。但是,一旦3年或几年之后 没有转化为成果,企业的这种入账方式就面临问 题,需要重新调账,当然上市企业也将面临来自 市场的信誉危机。
3、减少准备金。通过减少准备金来减少成本的列 支。比如企业在面临重大诉讼或争议事件之时,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在很大程度 上可能要在这场诉讼或争议中失败而面临重大赔 偿,企业就需要提早安排相应规模或额度的准备 金,但是如果企业明知如此而没有做出相应安排, 以此来故意减少成本列支的话,一旦被发现,企 业也将面临财务造假的丑闻以及重大责任。
五、涉嫌虚构业务合同虚增 2013年收入 1,567.74万元;
六、子公司涉嫌提前合并天津民泰,影响合 并报表利润总额 8,250,098.88元,影响商誉 4,331,301.91元。
并表时点早于达成实质控制的时点。由于 被收购子公司的利润是从实质控制的时点 到年末这段期间内才能合并入母公司,提 前并表可以多合并一段期间的利润。同时 并表时点的变动影响了合并起始日子公司 的净资产,从而影响了商誉。
大智慧造假方式:
子公司涉嫌提前合并天津 民泰,影响合并报表利润 总额 8,250,098.88元,影 响商誉4 ,331,301.91元
2013年涉嫌提前确 认有承诺政策的收入
87,446,901.48元
01 06 02
2013年以“打新” 等为名营销,涉嫌 虚增销售收入 2,872,486.68元
常见的造假方式,用虚假的服务类合同虚 增收入,可能是挂应收账款,也可能用体 外资金借客户名义打进来填坑。不过这个 金额这么小,有可能合同是真的,但存在 跨期问题;或者是把某部分合同中约定、 但实际没有提供的服务所对应的价款也计 入了收入。
四、延后确认 2013年年终奖减少应计成本 费用 24,954,316.65元;这是常见的会计差 错和调节利润方式,少计成本和负债。
国内外会计造假案件
小组成员:许玉丽 李倩雯 容培英 孔慧莹 许静雯
大智慧财务造假行为:
大智慧在2013年存在多起涉嫌 财务造假行为:提前确认有承 诺政策的收入8744.69万元; 以“打新”等为名营销,涉嫌 虚增销售收入287.25万元;延 后确认2013年年终奖减少应计 成本费用2495.43万元;利用 与广告公司的框架协议以及业 务合同分别虚增收入93.34万元 以及1567.74万元;公司子公 司涉嫌提前合并天津民泰,影 响合并报表利润总额825.01万 元,商誉433.13万元

Tesco造假的路径?
1、提早计算收入,延迟认列成本。但企业往往能 够把1月2日签的单子,改成前一年12月31日签的, 这样做法通常无法避免,但导致的结果却是本来
第二年才有的收益被计算到当年,这就是提早认
列营收。延迟认列成本方面,会计通常能够通过 记账的方式把应付账款推到下一年,以90天账期 的应付账款为例,本来是9月30日的应付账,在 财务记录上可以被写成10月2日,这样,当年的 成本就可以人为“缩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