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这类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几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包括其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

二、尿路感染1. 病因及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其发病机制与导尿管的使用密切相关。

导尿管插入尿道后,破坏了尿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细菌易于上行感染至膀胱甚至肾脏。

2. 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重者可出现发热、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肾盂肾炎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3. 预防措施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导尿管的规范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确保导尿过程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等。

4. 治疗策略尿路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对于无症状菌尿,一般无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三、呼吸道感染1. 病因及发病机制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也较为常见,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其发病机制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细菌易于定植和感染。

2. 临床表现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改变。

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3. 预防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呼吸道管理,提高患者免疫力。

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清洁消毒,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等。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措施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

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

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

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

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

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

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缩写,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MRSA感染可以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血液感染等。

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处理方案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以及处理方案。

一、MRSA感染的临床症状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MRSA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红肿、热感和脓液排出等症状。

感染部位可能伴有溃烂和蜂窝组织炎症,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

2. 呼吸道感染:MRSA感染也可以累及呼吸道,尤其是在医院内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要考虑抗生素耐药情况,避免使用无效的抗生素。

3. 血液感染:MRSA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乏力、头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严重感染可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处理方案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处理方案:首先,应尽可能彻底清创,将患者的皮肤或软组织切除。

清创后,应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由于MRSA对常规抗生素耐药,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等。

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2. 呼吸道感染处理方案:对于MRSA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静脉抗生素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3. 血液感染处理方案:MRSA感染引起的血液感染是一种重症感染,需要紧急治疗。

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等。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一、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定本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0。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没2-4小时一次.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起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亲到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其他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剂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11、消毒剂外科、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旋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现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疖、痈、蜂窝织炎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皮肤病,减少皮肤损伤。

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防止继发感染。

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扁桃体炎、龋齿及手足癣感染。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压疮1.减少局部受压:经常翻身,每2小时更换一次卧位,可采用一些防压用具,如气垫床等,并做好皮肤交接。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给病人翻身时,勿用拖、拉、拽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3.保护皮肤:卧床患者的皮肤每日用温水擦洗两次,必要时局部按摩。

一旦发生压疮应避免压疮部位再受压,视情况给予减压贴、透明贴或泡沫敷料。

4.增进病人营养: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配合,可有效减低压疮的发生。

5.健全压疮防治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三)烧伤感染1.防止外源性感染⑴烧伤患者应安置在有消毒隔离条件的病房,对病情严重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⑵烧伤隔离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必要时进行动态空气消毒。

⑶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应清洁双手,接触患者时戴口罩、手套,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更换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⑷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后,如果必须接触患者、环境表面或病房内其它物品时,视情况穿隔离衣。

⑸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应远离烧伤创面。

⑹严格探视制度。

⑺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中。

⑻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2.防止内源性感染⑴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定植。

⑵注意饮食卫生,消除来自食物中的病原菌。

⑶应反复作创面分泌物、痰、大便、尿细菌培养,掌握菌群动态变化及药敏情况,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用药。

(四)乳腺脓肿或乳腺炎1.预防急性乳腺炎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乳头破裂。

⑴保持乳房清洁。

怀孕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擦洗乳头。

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污垢。

⑵哺乳前、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 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

4. 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

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5. 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6.若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7.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戴口罩、无菌手套。

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9.接触皮肤感染部位分泌物、脓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10.严格器械清洗、灭菌。

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先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11.严格环境消毒。

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后的环境,应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12.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中焚烧。

涡阳县中医院院感办
201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