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讨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的开题报告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沥青路面是道路交通运输领域中常见的路面,其优良的耐久性、弹性和防水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高速公路及其它道路的建设和维护。
然而,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经常遭受车辆重载、恶劣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路面表面出现龟裂、变形、损坏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指标建设路面,以减少路面的维护成本,缩短路面改建的周期,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行效率。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相关因素,以实现沥青路面设计的最佳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探究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等因素对路面性能的影响;2. 研究不同设计指标对路面耐久性、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3. 基于实测数据和模拟分析方法,构建沥青路面的性能预测模型,为后续路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文献综述对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沥青路面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梳理和分析。
2. 实验研究选取不同结构形式、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的沥青路面进行构建和实施,通过现场实测和室内模拟方法获取路面的各项性能参数。
3. 数据处理和建模通过对实测数据和模拟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建立沥青路面的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验证和精度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度。
四、预期成果1.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相关因素分析;2. 沥青路面的性能预测模型构建;3.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推荐方案;五、研究难点1.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结构形式、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的沥青路面,进行实施和实测,有较大的工作难度和技术难题;2. 在数据处理和建模阶段,需要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建模技术,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以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
六、进度安排1. 第一年:文献综述和实验方案设计;2. 第二年: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建模;3. 第三年:模型优化和方案推荐。
沥青路面设计工程实例探讨

类 , 大多 数设 计指 标 主要 是针 对荷 载疲 劳 开裂 , 但 部
分设 计指 标针 对 永 久 变 形 , 不 够 成 熟 。本 文 结 合 但
实 际工程 的路 面设 计 , 沥青 路 面在 设 计 上 的一 些 对 问题 进行 探讨 。 盘锦 市新建 某 条汽 车专 用 二级公 路 , 经调 查 , 沿 线所 在地 区地 下 水 平 均 埋 深 为 2 9 m; 通 量 年 平 . 交
:
×3 5 。 : 5 7 ( ) 6 N ' 58 25 2 次 7
按半 刚性 基层 层底 拉 应力 中的 累积 当量轴 次 :
:
× 6 N 叼: 2 9 ( 3 5 ; 496 5 次) 9
引 言
沥青 路 面 由于使 用 了粘 结 力较 强 的沥 青 材料 , 使 矿 料之 问 的粘结 力 大 大 加 强 , 而 提 高 了混 合 料 从
均增长 率 为 7% ; 线各 种材 料供 应充 足 。 沿
1 确定 累计 当量轴 次
查 询 JG0 0 20 ( 路沥 青路 面设 计 规范 》 T 5- 0 6 公 ( 规定 的轴 载换 算 结果 表 。根 据 设 计 规 范 , 级 公 路 二 沥青 的设计 年 限可设 为 1 , 向 4车道 的车 道 系 5年 双 数取值 为 r= .5 交通 年 增 长 率 为 r / 04 。 =7% 。按
路 面破坏 。
计标 准 轴次 约 为 58252次 , 据规 范推 荐 结 构 。 5 7 根 考 虑到公 路 沿途 有 大 量 的 碎 石且 有 石 灰 供 应 , 面 路
市政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的探讨

b e e n o p t i mi z e d g r a d u a l l y , t h e p oc r e s s o f i t s c o st n r u c t i o n ma t e -
1 5年 。
算,并进行严格 的控制,从而能够使其对公路起到 良好 的支撑 作用 ;其二 ,基层 ,公路在使用 的过程
中,其大部分载荷 均有 基层承 受,因而对其设计的 过程中,应使得 基层能够拥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对 冲击力 以及变形有着 良好的抵御能力 ,同时 ,应使 得其透水性 能相对较差,整体性较强;其三,路面, 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路面直接承受着来 自于交通 工具的竖 向应力 ,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 良好 的行车 环境。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 中,应对其刚度、使 用性能等 方面进行着重处理 , 同时应使其满足抗滑、 阻水等方面的要求;其四,垫层,该结构的主要作 用在于将公路中存在的流动的水分进行排出 ,最大 限度 的 保 持 路面 的 干燥 , 对 其 进 行 设 计 的 过 程 中 应
据。
线组 成。H 线道 路起点衔接于环湖一路西南段,终
点接 金 山大 道 , 道 路 全 长 2 8 8 . 3 5 5 m 。I线 道 路 起 点 衔 接 于 金 山 大 道 , 终 点 接 纵 三 路 , 道 路 全 长
步得到 提升,其施工过程中所 需的材料 也随之升级。现阶
段 ,沥青 路面被广泛使用 。本文对 市政 沥青路面的设计指 标 以及设 计方法进行介绍 ,同时结 合工程 实例,对设计指 标 以及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探讨

11 车辆种 类 .
压也增大。交通部公路科研所《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 轴载换算研究 总报告》 明, 表 根据实际接地 面积计
算 出来 的轮胎接地 压力 与轮 胎 内压 并不相 等 。 当轮
胎 内压较低时, 接地压力 比轮胎 内压高 ; 当轮胎内压 较 高时 , 接地压 力 低 于 轮胎 内压 。随 着 轮胎 荷 载 的
关键词 : 轴载 ; 抗压回弹模量 ; 劈裂强度
中图分类号 :4 6 0 U 1.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3— 02 2 1 )4— 07—0 17 6 5 (0 0 0 0 0 3
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同时必须确定路面结构 的材料参数 , 路面结构 的材料参数主要包括路面结 构层 的几何参数 、 力学参数 , 如泊松 比、 模量等。由 于路 面结构层 的力 学 参数 与材 料及 测定 方 法有 关 , 因此, 必须根据路 面实际的受力来确定合理的路 面 结构力学参数 , 以确保路面结构设计合理 , 施工及质 量 管理有 的放矢 。
度影响较大。计算表明, 若车辆总质量不变 , 主轮轴 为单轮时的路面厚度为 10 则 主轮轴 为双 轮时 0 %,
路面 厚度为 8 % , 轮轴为 双 轴 双轮 时 路 面厚 度 为 0 主
6 0%
・
8・
北 方 交 通
2 1 00
两轮中心距为 15 , .d 是经统计分析得出的。
13 车道 系数 .
然后根据试验确定 的 F WD测定 的回弹模量与承载 板测定的回弹量回归公式换算 ;
轮迹横 向分布系数应用到路面设计 中以前 , 还
应分析一下荷载作用下 , 轮迹以外一定范 围内的路 面结构中所引起 的不 同程度 的疲劳损坏。计算表 明, 对于国内典型沥青路面结构 , 在轮迹外 5 c 0m间 隔内, 该荷载 产生 的破 坏作 用 , 大相 当于增 加 最 1%作用次数的影响, 0 更远距离处则可以不计 ; 对于 刚性路面板 , 相邻条带上的荷载要为该条带计算值 最大增 加 6 的影 响。可见 轮 迹范 围外 虽 有影 响但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研究与优化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研究与优化一、引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沥青路面是目前高速公路最常见的路面材料。
设计合理的沥青路面参数能够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降低噪音和燃料消耗,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和优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二、沥青路面设计参数1.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指沥青、矿料和填料的种类、质量比例以及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在设计沥青路面参数时,应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配合比,以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沥青含量:沥青含量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沥青含量的选择应根据路面的使用寿命、交通流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过高的沥青含量会导致路面塌陷和油泥现象,而过低的沥青含量则会导致路面的龟裂和损坏。
3. 矿料级配:矿料级配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合理的矿料级配能够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减少噪音,并优化排水性能。
通过调整矿料级配的粒径分布,可以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和排水效果。
4. 沥青温度:沥青温度是指沥青混合料施工时的温度控制。
沥青温度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致密性有着重要影响。
过高的施工温度会导致沥青流动性增加,使得路面易产生车辙和车辆打滑等问题;而过低的施工温度会降低沥青的流动性,使得沥青混合料难以与基层充分结合。
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首先,在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参数时,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路面现状、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气候条件等相关数据。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全面了解路面的使用环境和问题,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试验研究:其次,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对不同沥青路面参数进行研究,评估其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试验内容可以包括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耐久性能和排水性能等方面。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找出最佳的沥青路面设计参数。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探讨

关 键 词 : 沥青 路 面 指 标 ;弯 沉指 标 ; 沥青 层 底 拉 应 变 ;路 基 顶 面压 应 变
中 图分 类 号 :U 1 .1 4 62 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6 2 0 ) 9 0 5 — 3 0 24 8 (0 6 0 — 15 0 -
沥青路 面是 在柔 性基层 、半刚性 基层 上 ,铺筑
一
强度衰 减 .弯沉增 大到 最不 利季节 条件 下路 面 的损 坏状态 时作为路 面破坏 的标 准 。
2 我 国沥 青路面 使 用现状 我 国沥青路 面早期 破 坏非常 严 重 .大致 有 两种 表现 形式 。
定 厚度 的沥青 混合 料作 面层 的路 面结 构 。沥 青路
中破坏严 重 的路 段进 行路 况 调查 发现 6 %以上是龟 0
荷 载作 用下 的多层 弹性 层状 体 系理论 .以设计 弯沉 值 为路 面整 体刚 度 的设 计 指标 。路 面设计 弯沉 值是 根 据设 计年 限 内每个 车道通 过 的 累计 当量 轴次 、公 路 等级 、面 层 和基层 类型来 确 定 的 .相 当于路 面竣 工 后 第一 年 不利 季 节 .路 面在 标 准轴 载 1 0 N 用 ok 作 下 ,测 得 的最 大 回弹弯沉 。另 外 .假定 新建 道路 的
面设 计 的任务 是根据 使用 要求 及气 候 、水文 、土 质 等 自然条 件 .密切 结合 当地 实践经 验 ,设计 经济 合 理 的路 面结构 .使 之能 起到 承受 交通荷 载 和环境 因 素 的作 用 .在预定 的使 用期 限 内满足 各级公 路 相应 的承载能力 、耐久性 、舒适性 和安全性 的要求 。
l 我 国现行 沥青 路面 设计 规范I I 我 国新 建公路 沥青 路 面设计 采用 双 圆垂直 均布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2、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3、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研究4、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预防性养护技术5、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反射裂缝治理全文总字数:21313 字篇一: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摘要:沥青路面的质量影响到公路运营的行车舒适性和耐久性。
影响路面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参与路面质量评价的指标甚多,所代表的路用性能也不尽相同。
为综合评价沥青结构层的整体性能,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对沥青路面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价结果判定其质量的优劣及稳定性,以指导路面施工。
关键词:质量;关键指标;路用性能;均匀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日益壮大,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地方公路、城市道路乃至乡村道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沥青路面工程技术发展也经历了由弱到强的飞跃。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公路运营的舒适度和耐久性,在公路行业中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主要采用单点控制,竣工后的检测数据决定其质量优劣,规范对某些指标的控制范围明显宽泛,较难做到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由此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现象比较普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引起路面损坏的原因很复杂,因为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评价指标也较多,评判的标准也多种多样。
为综合评价沥青结构层的整体性能,提出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沥青路面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定路面质量的优劣,以此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管控。
1综合评分法简介综合评分法是通过打分来对影响路面质量因素的项目进行量化处理,对评价的项目赋予不同的分值,采用加权相加得出总分,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在沥青路面众多质量指标中,优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沥青混凝土指标,并依据事先确定各项关键指标的评分细则和标准依次进行打分,再根据各关键指标在沥青路面总体质量控制中所占权重进行综合评分。
简述我国2017版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及其要求

简述我国2017版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及其要求我国 2017 版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其要求是基于国家标准 GB 50207-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的。
该规范规定了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包括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抗滑能力、稳定性等指标,以及交通荷载对路面的影响和要求。
具体来说,2017 版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要求如下:
1. 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指标:包括热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抗疲劳性能等。
这些指标需要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实验来确定,以保证沥青混合料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沥青路面的力学指标:包括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承载能力、裂缝控制等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通过现场实验和模拟计算来确定,以保证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3. 交通荷载对路面的影响和要求:交通荷载对路面的影响和要求是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地区的交通量和车辆类型,需要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以满足交通荷载的要求。
4. 路面美观度和环保要求:沥青路面的美观度和环保要求也是设计指标之一。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考虑路面的颜色、质感、反光性等指标,以满足城市道路美观度和环保要求。
总结起来,2017 版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是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规范,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现场实验来确定合适的设计指标,以保证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满足交通荷载、美观度、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的研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公路主要病害和现行规范的分析,提出一些设计中理应考虑的因素,以期更加完善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出更为有效的设计指标和参数。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参数
1.引言
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设计指标和相应的参数都有具体的规定,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设计指标和参数进行着不断的优化选择,如果新的设计指标和参数更为有效,对于沥青路面的设计和后期病害的预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对我国设计规范的回顾
2.1 1958 年版规范
1958 版规范以极限相对弯沉作为设计指标,设计方法采用单圆荷载均质体弹性理论。
极限相对弯沉λk= lk / d,d 为荷载作用面积当量圆直径,lk 为路面处于极限状况时,在荷载作用中心处的路表极限弯沉值。
2.2 1966 年版规范
1966 年版规范主要是修正了1958 年版规范的弯沉计算公式,提出了中国气候分区及路基和路面材料计算参数值表,但设计标准与设计指标没有变动。
2.3 1978 年版规范
1978 年版规范以容许弯沉作为设计指标。
容许弯沉是路面达到
破坏状况时双轮轮隙中点的路标回弹弯沉值。
对弯沉在全面调查时,按路表外观特征将沥青路面划分为5 个等级,视第四个等级的沥青路面已达到损坏状况,以第四等级路面弯沉低限作为路面处于破坏临界状态的划界标准,此时的弯沉值即容许弯沉值。
容许弯沉值的经验公式:
l r=(mm)
nf ——路面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a1——路面类型相关的系数。
2.4 1986 年版规范
1986 年版规范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主要设计指标,对容许弯沉公式中的系数做了修改,并增加了公路等级系数,另外增加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整体性材料基层的弯拉应力验算指标。
(mm)
a2——公路等级系数。
2.5 1997 年版规范
1997 年版规范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应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同86 规范比较,设计指标成设计弯沉,并且增加了基层类型系数。
(mm)
a3——基层类型系数。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取消了1987年设计规范中的诺谟图,沥青路面的设计采用专用计算机程序完成,这样避免了繁杂的查图设计工作。
2.6 2006 年版规范
2006年10月,交通部发布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新版本。
此版规范沿用了前一版(1997版)规范的结构设计方法。
(1)即:计算弯沉值不大于设计弯沉值
(2)即:计算点的层底拉应力不大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时,材料参数的取用采用下述方法:(1)路基回弹模量采用承载板法测定,并以不利季节的数值作为设计值;(2)半刚性材料的回弹模量采用120天或180天龄期的压缩模量测定结果,其抗拉强度采用相同龄期的劈裂强度试验结果;(3)沥青混合量的模量采用20°c(计算路表弯沉)或15°c(计算层底拉应力)时的压缩模量测定结果,其抗拉强度采用15°c时的劈裂试验结果,但未考虑不同地区温度差异的影响。
3.对我国现有规范的设计指标和参数的分析
分析现行的设计指标和参数,可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路面结构厚度设计都是路表容许弯沉值指标起控制作用,但该指标无法具体反映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损坏类型。
(2)路表弯沉值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和表观性的指标,其无法控制面层底面或基层底面的应力状况和大小,也不能如实反映路面可能出现的损坏类型。
(3)对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现行规范的设计指标和相关参数值有待补充
和修正。
(4)各项材料性质测试指标和方法未能如实反映材料的力学特性,故难以正确建立力学响应量与路面结构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
(5)新规范提出采用面层底面拉应力和半刚性基层底面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指导路面结构设计,但已有研究指出:仅半刚性基层底面拉应力是一个有效指标。
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理论改进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必须采用多指标控制,才能避免或者控制车辙与裂缝等主要病害。
下面就疲劳开裂与车辙形成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如何进行沥青路面设计。
4.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问题
我国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以反射裂缝为主,反射裂缝的本质就是沥青面层在不利力学状态下的疲劳断裂。
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时应该采用基层发生开裂后的等效模量,或者按照断裂的基层建立模型计算面层底面的拉应力、拉应变。
同时建立其适用于我国各个地区的沥青混合料材料的疲劳方程,结合新的计算方法进行路面结构的抗疲劳开裂设计。
4.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问题
随着我们沥青路面的设计厚度得到增加,车辙病害逐渐显现出来。
已有研究得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主要来自上中面层的流变变形及隆起变形,接近基层的部分变形很小。
可以推断控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需要在路面面层中选取一个合理的力学指标。
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计算模型,考虑高温下
面层模量为400mpa,半刚性基层及其以下结构层强度与温度无关。
按照压应变和剪应变指标,在相同材料下对路面厚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路面厚度增加面层内部的压应变是变小的,而面层厚度增加导致面层内部剪应变增大。
鉴于目前路面结构设计存在众多不同意见,不对路面面层厚度发表相关看法。
至于控制面层永久变形的合理指标,希望公路领域专家早日确定一个合理的指标。
5.沥青路面设计理应考虑的指标和参数
5.1 沥青路面新指标和参数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改善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指标和参数,2005年初交通部立项开展研究,计划提出新的设计指标和响应的设计参数。
主要依据下述原则考虑:(1)仍遵循力学——经验法的基本思路;(2)针对层状复合结构和损坏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采用多设计指标体系,各指标分别控制对应的损坏类型;(3)设计基准期内路面的累计损伤仍采用当量损坏法分析;(4)对设计参数的采集要求分为3个层次,分别规定不同精细或准确程度的方法;(5)材料性质参数应能反映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对其性状的影响,并采用科学的试验方法测定;(6)各种损坏模型的建立以室内试验为基础,室外验证和修正以路面加速加载试验(alf)为主;(7)在现有国内外前沿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设计指标和参数的基本框架体系。
5.2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
现行沥青路面设计指南所构建的设计指标体系:沥青层的疲劳寿命、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寿命、路基顶面的容许压应变、沥
青混合料的蠕变率以及沥青的蠕变劲度和断裂应变,前三项主要与路面结构有关,而后两项则主要与材料组成有关,他们分别针对和控制五种主要路面损坏类型。
现行沥青路面设计指南所构建的设计参数:路基和粒料层回弹模量、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和综合调整系数、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无机结合料弹性模量,并相应地制定了各个参数的标准试验规程。
这些设计参数能反映材料的力学性质,并能与设计指标的预估模型建立合理的相关关系。
6.结论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设计指标还存在不足。
为此,对于沥青路面有效的设计指标和参数的确定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探讨、进行更为精确的论证,得出更为有效的模型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究.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07-12.
[4] 沥青路面新设计指标和参数体系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报.2008-9.
[5] 关于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走向的探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