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与环境第20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达标检测知能提升湘教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复习课《人口专题》教学课件

海南省人口数量逐年 增多;增长速度先减 缓后加快
重点2、人口分布:(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
问1:中国人口分布的突出特 点是什么?
以腾冲—黑河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问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口 分布特点呢?
问3:你能归纳一下影响人口 分布的因素吗?
地形、气候、水源、经济发展等
(录制微课,介绍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口政策)
检测与运用:导学案中试题
1、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得出的是( ) A、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速缓慢 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比较均匀 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经济因素无关
人口的增长只有与当地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地关系才能和谐。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 增长的是( )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南美西部 D、非洲北部
3、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就业困难 C、人口老龄化 D、国防兵源不足
4、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 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
1.表1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人口东多西少 B.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 C.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大 2.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在不断减少 C.人口已经停止增长
B.我国人口基数大 D.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试一试:】
针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你来试试出个 题目来考考大家吧!
复习目标:
1、运用人口相关图表和其他资料归纳人口 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理解并分析相关人口材料,从“人地协调发展” 的角度,探寻人口变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第5章 人口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PT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考 点
第17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
互 动
人口合理容量
探
究
综 合 能 力 提 升
第17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
础
一、人口增长
自
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
主
梳 为一条“①___J___”形曲线。
理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②_出__生_率__与③_死__亡__率_相减
考 点
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互
A.①②③
) B.④⑤⑧
动 探
C.⑦⑨⑩
D.⑥⑪⑫
究
(3)图中⑪⑫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返回目录
第17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 (1)C (2)A (3)D 第(1)题,从纵坐标看,
⑪国的人口出生率最高;从横坐标看,○10国的人口死亡
(2)我国的人口对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
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
考 点
境。
互
动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7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方法 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方法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增减情况进行相关计算,
表 源 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现 森林 大面积毁坏导致___水__土_ 流失 加剧,__土__壤__肥力 下降,
资源 ___耕__地__沙__化_速度加快 ,__大__气__污__染__程度加深,气候反常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类大陆名称是北美东部,D 正确。第 4 题,D 处位于中亚,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
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B 正确。
答案:3.D 4.B
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
(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 到 90 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 1~2 题。
平原和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地
低地 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
形 高山和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 三级阶梯上
高原 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
气温
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
气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
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高—高—低”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
传统人口增长
模式(原始型)
模式(传统型)
“高—低—高” “低—低—低”模
模式
式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 亡率、极低的自 然增长率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 人口密度大
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
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 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人口分布
案例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 我国东部地区、欧洲西部地
2021高考浙江(学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ab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人口合理容量环境对人口开展的限制性b(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2)人口容量的特点bb人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a迁移(1)人口迁移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c b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兴旺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1)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的特点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戒备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考点四|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2)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3)政治因素因素影响事例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展“上山下乡〞、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政治变化政治独立;国家解体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与环境5.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 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 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②定量描述。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高(>2.5%) 低(<1.0%) 传统型 高(>2.5%) 低(<1.5%) 高(>1.0%) 现代型 低(<2.0%) 低(<1.5%) 低(<1.0%)
年
年
年
年
()
2.从图中信息可以推测我国 ( ) A.人口总量减少 B.老龄化趋缓 C.社会负担加重 D.人口增长模式改变
3.为应对图示变化,我国应 ( ) A.积极接纳外来移民 B.严格控制人口的城乡流动 C.提高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D.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解析】1选D,2选C,3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 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在减少中,则由此可以判断 2015年的劳动人口数量最少。第2题,劳动年龄人口减 少,则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比重会相对增加,社会负 担加重。图中仅仅显示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并 没有其他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我国
(3)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 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_人__口__规__模__和经济规模的大 小。 3.人口容量的特点: (1)临界性: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是否协调,取 决于该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否相当。
(2)相对性: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_科__技__水__平__和消费水平,其人口容量也不相同。 (3)警戒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_低__于__ 人口容量。
(浙江选考Ⅰ)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人口与环境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自然增长率
低(<1.0%) 高(>1.0%) 低(<1.0%)
-18-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3)从人口年龄构造特征判断 ①金字塔图形特征判断。 人口年龄构造金字塔图把人口的性别构造和年龄构造结合起来, 它所表达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进而 预测人口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比较项目 年轻型“高—低—高”模式 老年型“低—低—低”模式
-26-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项目 国家类型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人口问题
解决人口 问题的途 径
人口年轻化 发展中国家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 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 不断下降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 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 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给 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 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 社会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
> 0:人口数量增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人口数量不变
< 0:人口数量减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5-
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 0:人口数量增多
人口迁移率⇒ = 0:人口数量不变 < 0:人口数量减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6-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开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 “高上下〞模式;工业化初期属于“上下高〞模式(过渡型);后工业 化时期属于“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开展中国家属于“上下高〞模式 (过渡型);个别开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兴旺 国家那么全部属于现代型。
一
二
三
四
-11-
项目 区别 共同点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1234567 考法 2 分析某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及 原因 (2016·天津高考)读下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
1234567 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D
1234567
1 2 3 4567 (2019·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我国沿海某地区 2000~2015 年
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如下表所示。2000
年至 2010 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大体相当。据此完成 4~5 题。
年份 人口(万人)
总人口 户籍人口 城市人口
2000
5 02 413 219
[方法技巧]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如农业社会是传统型。 2.根据发展水平判断: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绝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如中国)。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断: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以 下,接近于 0,甚至是负值。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左右,死亡率在 1%以上,自然增 长率在 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接近于 0,甚至是负值。
Ⅲ 20 世纪后半叶 _快__速__增长 广大 亚非拉 国家和大洋洲国家经
开始
济发展迅速
答案
[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 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 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章人口与环境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湘教版

土地 ①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的压力 资源 越来越大;②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资源 矿产资源 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问题
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 的表 水资源
源短缺 现
森林 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资源 耕地沙化加快,大气污染加重,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4.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特别提醒]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 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 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 最适宜。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 口数量。
[特别提醒] “低—低—低”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 “低—低—低”模式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从而 引起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三、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的限制性
①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 产生的原因 需求与日俱增;②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
以采集、狩猎
及,医疗卫生技术
形成以手工劳 提高,医疗
成因 经济为主,生
进步,生活水平和
动为基础的自 卫生事业发
分析 产力水平极为
文化水平提升,生
然经济 展和粮食增
低下
育观念和生育行为
产等
发生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多为“低—低—低”模式。 (2)多数发展中国家:多为“高—低—高”模式。 (3)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 式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2020·南昌模拟)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儿童(0~14岁)人口、劳动力(15~59岁)人口和老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情况,我国出现人口结构不合理现象。
2016年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政策”可以通过提高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下表为我国2015-2018年人口统计资料,据此回答1~2题。
年份2015 2016 2017 2018出生率(‰) 12.07 12.95 12.43 10.94死亡率(‰) 7.11 7.09 7.11 7.13自然增长率(‰) 4.96 5.86 5.32 3.811.2018年A.人口出生率提高B.人口死亡率提高C.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死亡率下降2.“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 )A.儿童人口比重先降后增B.老年人口比重先降后增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增大D.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解析:第1题,“二孩政策”效应是指该政策实施后,出生率上升现象。
表中数据显示2018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与该效应无关。
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自然增长率在2015-2016年增大,则新出生人口比重上升,而老年人比重会下降;2017年以后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出生人口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答案:1.C 2.B(2020·泰州期末)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3~4题。
3.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D.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4.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社会负担加重B.流动人口增加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D.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C项正确。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D项正确。
答案:3.C 4.D(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及其增长率(含预测)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我国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率逐年下降B.2020-2030年劳动力供给量下降缓慢C.2035-2045年劳动力供给量加速下降D.我国劳动力供给量逐年下降6.我国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制约产业结构升级B.短期内国外劳动力大量输入C.劳动力由沿海流向内地D.劳动力工资水平持续上涨7.下列措施能够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的是( )A.改善城市企业用工环境B.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C.提高工业产品市场价格D.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市场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并非逐年下降,A项错误;2020-2030年劳动力供给量加速下降,B项错误;2035-2045年劳动力供给量下降速度趋缓,C项错误;我国劳动力供给量逐年下降,D项正确。
第6题,读图可知,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呈下降趋势,可能会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A项错误;虽然我国劳动力供给减少,但总量仍较大,短期内不会从国外大量输入劳动力,B项错误;沿海地区经济较内地发达,劳动力从内地向沿海迁移,C项错误;劳动力数量减少,工资水平会上涨,D项正确。
第7题,改善城市企业用工环境,可以增加城市劳动力数量,A项正确;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增加,不利于城市劳动力数量增加,B 项错误;提高工业产品价格,不会吸引劳动力进城,C项错误;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D项错误。
答案:5.D 6.D 7.A(2020·绵阳二诊)抚养比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近5年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8~9题。
8.近年来,该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总人口逐渐减少B.生育率持续降低C.劳动力就业困难D.劳动力负担加重9.该省劳动力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 )A.国际移民趋势明显B.产业结构升级调整C.生活成本上涨较快D.省外求学人数增加解析:第8题,人口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由图可以判断人口总抚养比上升,劳动力负担加重,D项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该省总人口是否减少,A 项错误;图中少儿抚养比先减后增,说明该省生育率并不是持续降低的,B项错误;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就业难度降低,C项错误。
第9题,该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当地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带动劳动力向外转移,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确定国际移民趋势和生活成本变化情况,A项、C项错误;求学年龄人口在劳动人口中占比较小,出省求学人数增加不会导致劳动力人口迅速下降,D项错误。
答案:8.D 9.B(2020·泰安模拟)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注:人口增量=当年年末人口-上年年末人口。
10.图中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外迁增多C.老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D.劳动人口减少11.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寿命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解析:第10题,结合图例可看出65岁及以上人口和0~14岁人口在2012年至2017年都是增加的,15~64岁人口从2014年至2017年一直在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和0~14岁人口是非劳动人口,15~64岁人口是劳动人口,因此该图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减少,社会抚养负担加重,故D项对、C项错;统计图反映的是三个年龄段人口增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B项错;从图中无法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故A项错。
第11题,延迟退休年龄是提高劳动力上限年龄,因此可以增加劳动力数量,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减轻社会养老负担,D项正确;延迟退休年龄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A项错;人口寿命受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影响,一般不受政策的影响,B项错;延迟退休年龄不能推进养老产业发展,C项错。
答案:10.D 11.D(2020·天津高考模拟)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定了到2020年天津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 450平方千米以内,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 350万人左右。
这“1 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12~13题。
12.天津提出的“1 350万”被称为“临界点”,“1 35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13.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挖掘自然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鼓励无限制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解析:第12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由材料分析可知,“1 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这表明1 350万是指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故答案选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人口数量的最大值。
“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从人口的数量角度表达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土地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第13题,天津的经济较为发达,面临产业升级改造,不应该积极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A错误;天津的人口出生率较低,但是迁入人口较多,且无限生育是不限制生育孩子的个数,会导致诸多的问题,可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前提下,鼓励生二孩来解决老龄化问题,B错误;今后需要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C正确;天津的经济发达,外来人口较多。
鼓励移民,也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D错误。
答案:12.B 13.C(2020·广州高考模拟)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 786 万,其中“二孩”婴儿824万。
2017年新出生婴儿1 723 万,其中“二孩”婴儿882万。
读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14~16题。
14.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 )A.1967-1971年B.1987-1991年C.2000-2005年D.2011-2015年15.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A.前一次婴儿潮波及B.国家人口政策调整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D.医疗卫生水平进步16.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 )A.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B.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C.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D.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25~29岁人口比重最高,所以当时应该是处于婴儿潮时期,这是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做减法即可得知当时应当为1987-1991年,正确答案选B。
第15题,因为中国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下一次婴儿潮,所以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一次婴儿潮波及,正确答案选A。
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占了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因为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B不选。
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都能够保障生育的条件和生活水平,主要是延长人口寿命,C、D错误。
第16题,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看不出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A错误。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改善需要时间,不可能马上改善,B错误。
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明显下降,C错误。
由材料可知,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 786万,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 723万,其中“二孩”婴儿882万,婴儿人口数量增多占比较高,所以看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
D正确。
答案:14.B 15.A 16.D(2020·北京高三期末)下图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曲线( )A.①表示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B.②表示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C.③表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D.④表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18.1955年后( )A.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B.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C.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速度较慢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更快解析:第17题,在1955年前①③都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然后两者都下降,但是仍然①高于③,人口增长,因此①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③是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