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学派的兴衰
西方史学史鉴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012-2013年第一学期《西方史学史》科目考查卷专业:历史学班级:历史091班任课教师:姓名:XXX 学号:***********成绩: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年鉴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共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后屡经更名,并于1946年定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
年鉴史学的三大主导理念:第一,用以问题导向的分析史学,取代传统的事件叙述;第二,以人类活动的整体的历史,取代以政治为主体的历史;第三,实行跨学科研究,即与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密切结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年鉴学派的特点。
一、年鉴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开端20世纪以来,现实环境和史学家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法国史学受实证主义影响,以政治、军事、外交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漠视一次大战后产生的严重社会与经济问题,现代化摧动了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和世俗化进程,普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加强。
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盲目自信的乐观情绪。
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所引发的各种弊端,也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念,从而使西方学者的现实感、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大大增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引起了史学界的一次革命,产生了极具特色的年鉴学派。
面对传统史学的衰落,一些有远见的史学家开始向传统史学发起挑战,探索史学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在这些探索中,法国学者享利·呗尔就是其中之一。
他于1900年创办了《历史综合杂志》,对年鉴学派的创立者费弗尔和布洛赫产生了重要影响。
贝尔认为,历史学的任务不是描述历史,而是解释历史。
他主张从新的宏观角度来观察历史,以历史心理学为中心来达到历史和科学知识的综合,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史学模式。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一、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
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
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
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档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二、年鉴学派的兴起和发展1、思想理论渊源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力主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历史学。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还应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是君主和伟人,还有普通人。
历史作品不应全是纯粹叙述性的事件史,而应是有分析、有说明的结构的历史。
应该说,伏尔泰是近代以后向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史模式提出全面挑战的第一人。
他的新史学观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总体史观的“启蒙”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基佐、米希勒等都向法国传统史学发起了冲击。
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鲁滨逊发表了《新史学》,历数了旧史学的种种通病,倡导建立新史学。
“鲁滨逊倡导新史学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是当时整个西方史学界共同努力的一个部分。
2、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1)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赫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因而得名。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
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费弗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第二阶段(1945-1968)布罗代尔时代
1946年 《经济、社会、文化年鉴》 1947年 成立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第六部 (经济和社会科学部)
——如果授予历史学家诺贝尔奖的话,那么获奖者 一定是布罗代尔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第三阶段(1968-)年鉴-新史学派
1975年 成立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雅克.勒高夫 《历史研究》 《新史学》 拉杜里 《朗格多克的农民》——贯彻总体史的基础和样板 《蒙塔尤》 ——心态史/精神状态史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主要内容
一、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 二、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一、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29-1945)
1929年
斯特拉斯堡大学 吕西安﹒费弗尔
马克布﹒洛赫
《经济与社会史年鉴》
主要活动——
批判旧史学、为新史学制造舆论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
西方史学史
第十二章 年鉴学派
费弗尔(L.Febvre 1876-1956)
年鉴学派史学综合历史观的首倡者亨利.贝尔 创办《历史综合评论》 1919年 斯特拉斯堡大学 最早强调心态史和精神史研究的学者
年鉴学派的阶段性分析

年鉴学派的阶段性分析历史1001 华茹100201110 内容摘要: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而他们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著作以及互相的观点。
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关键词:开端发展全球视野年鉴学派是一个史学流派,来自法国学术刊《年鉴》。
年鉴学派基本概念包括:1.以问题导向、分析的历史取代传统的事件叙述。
2.以人类所有活动的历史取代过去以政治为主干的历史。
3.多学科性—与其他学科合作( 包括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人类学…)。
本文想对年鉴学派的几个阶段进行一些分析。
一.年鉴学派的开端在19世纪,学科制度化利基于以下几个前提:1. 社会科学由多门“学科”组成,这些学科围绕一些在知识上连贯,却又互不相关的主题内容。
2. 历史学研究、解释过去发生的特定事件;社会学找寻普遍规律以解释人类与社会行为。
3. 人类是被扣连于我们称为社会的独立实体里,而社会则建构了基本群居架构,让人类生活于其中。
4. 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由生产者以自由劳动力和自由商品互相竞争的体制。
5.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世界历史上的转折点,因资本家在主要国家获得了政权和社会权力。
6. 人类历史是无可避免地向前迈进。
于是在二十世纪初,法国史学受实证主义影响,以政治、军事、外交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漠视一次大战后产生的严重社会与经济问题,由Herri Berr在1900年创立的《历史综合评论》这一杂志就抨击上述第一项学科分隔所引起的问题,他是对年鉴学派影响最大的法国历史学家,他提倡历史学家打破过份专门化所造成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主动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
《历史综合评论》培养了年轻的年鉴学派第一代人物,里面的两位编辑Marc Bloch, Lucien Febvre于1929年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杂志,这成为年鉴学派运动的开端。
年鉴学派产生背景略议

年鉴学派产生背景略议一、今年鉴学派产生背景1.思想斗争的活跃:20世纪中叶以至20世纪之后,中国社会正面临新思路与传统思想的斗争,发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思想碰撞和矛盾纷繁,整个社会思潮体制混乱,令人头疼。
2.学术观念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学术文化氛围,受传统的启蒙教育的不足,大多数学者和知识分子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学术观念的了解比较浅薄。
因此在20世纪后期,致力于改革学术的思潮就开始凸显出来,声援变革并试图推动学术水平的提高,以自由开放的心态接受世界各地的新知识,在思想革命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为20世纪后期学术观念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
3.专业化学术翻译的兴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外国的著作及学术论文由专业的翻译公司来提供及翻译,这些新的外文学习资源提供给了中国社会知识分子,为进步促进思想观念和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正确的路径。
4.大学重组的趋势:1920年代以来,国内大学开始重组,在面临着新型学科专业方阵的挑战后,这一调整变革开始提出更详尽的安排,其中出现了新型的学术机构,例如今年鉴学派。
二、今年鉴学派的宗旨1.弘扬学术传统:今人鉴学派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独立思考和探究真理,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将中国古典文化和近代变化的学习陆续综合起来,弘扬中国传统的学术及文化文集。
2.推进科学发展:并推进科学发展,突破思想局限,追求真理,发现问题本质,以科学思维探讨问题,在新视界中发挥作用,促进中国语言文学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3.建立学理体系:今年鉴学派在学术体系改革中,力图通过发掘和建构以中国语言文学核心问题为主线的学理体系,并以理论研究和文学实践为两个重要侧面,提出新的方法来处理语言文学问题,以革新学术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改革思维方法。
4.推动语言学研究:今年鉴学派推动学术研究要求以跨学科学程度来进行新兴语言文学的实证研究,提出一种综合性、对短语交际的深入探讨,由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学科问题,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年鉴学派

浅析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史一个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的时代。
整个19世纪,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称霸西方史坛。
传统史学宣扬影响史观和神学史观。
兰克学派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客观的,而是神意的体现,而神意是由精英的思想和行动贯彻的。
”(1)因此历史学家只关注于杰出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将历史等同于伟大人物的传记,从而妨碍了史学家对史学客体作科学的界定。
这种忽略社会大众是历史的决定者的言论,忽略社会、经济、文化等对历史的推进作用的理论,必然导致传统史学陷入困境。
20世纪初,一个以宣称“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
”(1)的学派悄然崛起,这个学派要求冲破英雄史观和神学史观的束缚,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它就是年鉴学派。
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年鉴学派缘起于1929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的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所发行的《社会经济史学报》,他们承接贝尔的《历史社会杂志》与涂尔干的《社会学报》,创立了一份新风格、新内容的史学杂志《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这标志着年鉴学派的诞生。
这是年鉴学派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学派开始萌芽,到40、5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
这个阶段其经历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是以费弗尔为中心的《年鉴》杂志改组,把杂志更名为《经济、社会和文明年鉴》,学派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
第二件事是,在年鉴学派的努力下,法国政府在1947年于国内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内设立了独立的第六系,即经济和社会科学系,由费弗尔任主任,主要开展经济、社会、历史等跨学科研究。
60年代后发展为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学派。
这一阶段是年鉴学派的分化和扩散阶段,它已由第三代学者执掌。
新一代的学者力求突破学派的局限,将学派扩展为运动,1978年,勒高夫正是提出“新史学”这一名称,并主编了《新史学》百科辞典。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姓名:罗睿学号:100201115 班级:历史1001 内容提要:年鉴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
那么年鉴学派到底跟兰克学派有着怎样的“恩怨”呢?本文将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年鉴学派兰克学派实证主义史学事件历史总体的历史20世纪初,社会的变迁,科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在史学界也掀起了一波变革,提倡新史学的年鉴派一问世就把矛头指向了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
在比较这两个学派之前的矛盾所在,我们理应先概括下它们各自的史学理论。
兰克学派以其创始人兰克的观点为代表,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写下了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
”这句话被后人千百次地引用,似乎就是这句话首次揭示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宗旨,即“如实直书”。
1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1《成才之路》 2010年第33期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英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R.G.柯林武德对兰克观点的归纳是:通过历史批判以确定史实,凡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事实都是单一的,即不重复的,从而历史家仅仅据事直书,而不对事实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他把兰克学派归为“实证主义”,认为其深深受到19世纪的实证主义精神的影响2。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 A.孔德等提出。
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
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

高教论丛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丁厚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1929年,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等人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围绕这份后来被通称为《年鉴》的学刊所聚集起的一批史学家,被称为"年鉴学派"。
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年鉴”学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本文对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阶段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与成就也作出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年鉴学派总体论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的历史演进评析一、年鉴学派创建阶段的特点与成就从1929年《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创立至1945年为年鉴学派的创建阶段。
该阶段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吕西安.费弗尔、马克.布洛赫。
在年鉴杂志创办之前,建立在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基础之上的兰克学派逐渐失去其积极色彩,陷入了对个别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的身世言行进行频繁考证的死胡同,这就限制了史学题材的发挥,仅仅局限在政治、军事和外交范围之内。
为了反对这种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拓宽研究领域,费弗尔和布洛赫创办了《年鉴》杂志。
费弗尔是中世纪史专家,他的研究侧重在思想、文化和精神状态方面。
在费弗尔的研究中,他十分重视地理环境对人文氛围的影响。
他的《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引论》出版于1922年,该书强调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在如何处理社会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布洛赫也是欧洲中世纪史专家,同时也是经济史的专家,他的代表作为《法国农村史》和《封建社会》。
这两部著作的特色之处在于布洛赫把社会学的理论和比较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尤其是《封建社会》一书一直被视为比较史学的开山之作。
在该书中,布洛赫并没有把“封建主义”看做一种军事采邑制度,也没有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是把他作为一种“总的社会环境”来对待,由此他也把封建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形式或社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年鉴学派的兴衰
摘要
在20世纪,年鉴学派在中西方的史学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史学家自觉不自觉的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年鉴学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而在其自身改良的过程中年鉴学派也走向了没落,本文试图探究年鉴学派兴衰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年鉴学派,兴衰,原因
1929年初,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他们创办这本杂志的目的就是要将反对兰克“新史学”的活动进一步深入,并呼吁史学研究者突破以往历史研究中只注重政治史研究的观念,而要更加重视社会学等等方面,他们的研究也受到了很多社会学学者的支持和鼓励,因此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主张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为一体,在他们看来,历史学不再是政治史,而是社会的历史,是“总体史”。
在吕西安·费弗尔所著《为历史而战》中,基本表明了他们的主张:重理论、重解释、重综合。
这个理论也被之后的年鉴学派学者们所继承,并将年鉴学派的影响推向巅峰。
因此,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被公认为年鉴学派的创始人和第一代代表人物。
不久后二战爆发,法国很快战败,马克·布洛赫也被德军杀害,年鉴学派的研究活动基本陷于停顿。
在二战结束后,1946年,《经济社会史年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更名之后正式定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杂志的领导班子成员也进行了改组,这标志这年鉴学派进入了第二代。
年鉴学派的第二代成员的成就十分突出,费尔南多·布罗代尔在被德军俘虏期间写出了史学名著《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并于1949年正式出版,在该书中,他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年鉴学派学者的观点,在历史研究上主张从地理时间、人文时间、个别时间三个层次来探讨,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历史研究可以分为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过去的历史研究更多的是重视短时段的历史事件,而他认为长时段的历史研究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在1958年发表了文章《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来宣传他的观点。
但是,布罗代尔也不可避免的犯了一些过犹不及的错误,例如在他的著作《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过于强调长时段的作用,而否认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看到政治事件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历史观中有宿命论色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历史研究中及其不可取的一些态度。
当然这并不妨碍布罗代尔成为史学大家和年鉴学派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除了布罗代尔关于三个时段研究的成就外,第二代的年鉴学派学者还有很多突出的成就,例如伏维尔、阿里埃斯和芒德鲁是心态史学方面的专家,菲雷、肖努是计量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
关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年鉴学派学者们的研究方法,我十分同意康建伟先生的观点,即他们都是使用的结构主义。
勒瓦罗·拉杜里认为,年鉴学派的第一代学者进行的研究都属于“定性结构史学”,而从第二代开始就属于“定量势态史学”。
1
到了1969年《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杂志领导班子再度改组,标志着年鉴学派进入了第三代,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有雅克·勒高夫、埃马努埃尔·勒华·拉迪里、马克·费罗等人。
从第三代开始,年鉴学派的学者对前两代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改,他们自己称为自我反省,例如他们不再象第一代那样排斥政治史、人物研究,轻视描述;也不同意第二代那样专注于几乎静止的长时段因素的做法等等,但他们依然倡导“总体史”,并在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中开始了与人类学的对话,他们将自己的史学研究称为“新史学”,其实就是自我反省后的一种回归。
20世纪70年代,年鉴学派的第四代已经出现,而且他们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年鉴学派的的主张进行了更大胆的批判,他们倡导“问题史学”,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
1994年,《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杂志更名为《历史与社会科学年鉴》,这表明他们试图在适应西方史学变化的过程中对年鉴学派进行重新的定位,但年鉴学派的衰落仍然无可避免。
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年鉴学派学者对社会史以及结构史学发起了大胆的批判,第三代的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在《年鉴运动及西方史学的回归》一书就大胆指出:我们理应努力更新自己的史学思考,我们要采取行动,来一个我们所说的“关键性的转折”,这种转折乃是西方史学的回归‘即史学研究中一些或多或少已消失的老方式被重新采用,可归纳为政治史回归、事件史的回归、人物传记的回归和主体的回归。
2第四代的雅克·勒韦尔就承认历史学“陷入了一个无法掩饰的认同危机”,弗雷干脆就声称年鉴学派现在只代表一种“影响和声望的权威,而不再代表一个有声望的学派了”。
3
康建伟先生从第三代和第四代年鉴学派学者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年鉴学派学者的关系上看,把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年鉴学派学者称为结构主义年鉴学派,第三代和第四代称为后结构
1语见康建伟《结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年鉴学派发展阶段划分》
2同上
3同上
主义年鉴学派,1这是一个不怎么科学,却又很能说明问题的划分方法。
在西方史学界,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开始,西方就出现了一些批判年鉴学派的学者。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弗朗索瓦·多斯,他在80年代,写出了《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杂志到“新史学”》一书,深刻批判了年鉴学派,主要是第三代年鉴学派的学者。
他对年鉴学派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学者还是抱有比较崇敬的态度,但是对第三代则以批判为主。
第三代年鉴学派学者醉心于心态史学、“系列史”等等,布罗代尔晚年的时候对第三代年鉴学派学者的做法也是痛心不已,但他已经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
2多斯认为,第三代年鉴学派学者提倡“新史学”和对传统历史的回归,但他们所关注的角度是错误的,他们把视角转向了社会边缘和公认价值的负面。
他说:年鉴派史学家放弃了对经济、社会和变化的研究,扮演起了人种学家的角色。
他认为,在第三代年鉴学派学者那里,历史失去了启示后人的作用,特别是他们热衷历史解构主义和实际上放弃整体史观,“历史被他们分解成了一堆碎屑”。
年鉴学派作为一个在史学届活跃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史学流派,它的兴盛和衰亡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年鉴学派最鼎盛的第二代时期,年鉴学派学者几乎垄断了法国史学界,布罗代尔本人也成为了史学界的大家,其他例如心态史学和计量史学方面也是成果颇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坚持了自己的史学研究方法,虽然其中有一些方法上的错误,但大体方向的正确性还是能保证年鉴学派的影响力不断增长。
但是到了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他们对于前人的反省和背离成了主流,年鉴学派也从一个当初立志反对“新史学”的学派成为了一个提倡“新史学”的学派,因此也有很多人认为从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开始就不应该再被划入年鉴学派内,而应该笼统的称为新史学。
史学立场的转变也预示着年鉴学派的衰落,虽然之后年鉴学派仍然在西方史学界横行了十年时间,但是批评的声音开始不绝于耳。
说起来,从第一代年鉴学派的学者开始就犯了一些错误,例如他们忽视历史发展过中的规律问题,使得历史失去了启示后人的作用;布罗代尔单纯强调长时段历史的研究而不阐明三个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使得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不能形成为一个整体,实际也是对总体史的一种背离。
第三代年鉴学派学者在自我定位的过程中对自身否定过多,使得他们丧失了年鉴学派不同于其他史学流派的特质,他们实际成为了年鉴学派的掘墓人。
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年鉴学派只要坚持用总体史的观点来研究系列史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进步,我十分同意这种观点。
年鉴学派鼎盛的时期恰恰是二战后其他学科解决不了现1语见康建伟《结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年鉴学派发展阶段划分》
2语见马胜利《年鉴学派和“新史学”的墓志铭—评介<碎片化的新史学>》,原文为:我的门徒们没有遵循我的教诲······我的接班人和我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实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例如战后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对经济学的不信任也促使了年鉴学派影响力的扩大。
所以,以历史学为统领,综合其他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以研究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为突破口,重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突破“问题史学”单纯探究“是什么”的研究观念,向更深层的“为什么”进发,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求得对现实问题和人启示才是做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胜利.多斯对年鉴学派的分析与批判.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9.
2、马胜利.年鉴学派和“新史学”的墓志铭—评介《碎片化的新史学》.北京.世界历史,2009.
3、曹新美.年鉴学派的史学研究价值.上海.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
4、张正明,贺苗.论年鉴学派对社会历史理论的贡献.北京.社会科学辑刊,2010.
5、郭娅.年鉴学派的新史学理论与教育史学研究.武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6、康建伟.结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年鉴学派发展阶段划分.长沙.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