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短型人bid基因的克隆,表达和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蛋白质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联

蛋白质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联

蛋白质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联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生物体的发育、免疫系统的调节以及肿瘤的发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对蛋白质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其中的机制和重要的蛋白质调控系统。

一、蛋白质表达是指细胞合成和调控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过程,它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和调节途径来实现。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质可以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和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凋亡。

这些蛋白质可以分为促凋亡蛋白和抑制凋亡蛋白两类。

1. 促凋亡蛋白促凋亡蛋白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如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调节线粒体膜电位以及增强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等。

其中,Bcl-2家族蛋白和caspase家族蛋白是促凋亡蛋白中的重要代表。

Bcl-2家族蛋白包括促凋亡蛋白(如Bax、Bid)和抑制凋亡蛋白(如Bcl-2、Bcl-xL)。

这些蛋白质在调节线粒体的膜电位和释放线粒体内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促凋亡蛋白Bax和抑制凋亡蛋白Bcl-2之间的平衡是细胞凋亡决定因素之一。

caspase家族蛋白是调控细胞凋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蛋白质。

它们能够促进胶原酶、核糖核酸酶和蛋白酶等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活性化。

细胞凋亡的执行者酶(executors of apoptosis)caspase-3和caspase-7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

2. 抑制凋亡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是指能够抑制或延缓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它们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途径上的关键步骤来抵消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

抑制凋亡蛋白包括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和抑制caspase活性的蛋白质。

cGAS-STING通路:肿瘤治疗的后起之秀

cGAS-STING通路:肿瘤治疗的后起之秀

cGAS-STING通路:肿瘤治疗的后起之秀展开全文今年的诺奖将肿瘤的免疫治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PD-1、CAR-T 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关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但免疫治疗是否由其一枝独秀,而固有免疫永无出头之日呢?非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固有免疫中的后起之秀cGAS-STING通路。

1、什么是cGAS-STING通路我们之前公众号《免疫大牛系列之陈志坚教授------- the finder of cGAS》一文中部分介绍了这个通路。

这里,我们再次详细地进行介绍。

cGAS酶感知到本不应出现在细胞质的DNA时,会催化生成一种被称为环鸟腺苷酸(cGAMP)的小分子,二聚化的STING与cGAMP 结合,构象发生变化,募集TBK1蛋白,磷酸化并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 ,入核后的IRF3诱导 I 型干扰素,进而激活固有免疫。

cGAS-STING通路2、cGAS-STING通路与肿瘤免疫之间的联系恶性肿瘤通常伴随细胞质中形成染色质片段和微核,因此,癌细胞中DNA泄漏的量相较于正常细胞大大增加,同时,来自于癌细胞的DNA被树突状细胞摄取的概率也增加了。

因此,在癌细胞、树突状细胞中cGAS-STING通路被激活几率增加,进而产生了抗肿瘤的免疫作用。

2.1、cGAS-STING通路在肿瘤细胞中:cGAS-STING通路在肿瘤细胞中既可产生免疫效应又可使癌细胞凋亡。

在正常真核细胞中,DNA和细胞质是分离的。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由于癌细胞染色体大量复制的原因,DNA泄漏在细胞质中,大大加大了其与DNA感受器(如cGAS)结合的概率,进而激活cGAS-STING通路,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

除此之外,cGAS-STING通路在肿瘤细胞中还降低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上调了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进而BAX介导线粒体外膜的透化作用并激活caspase-9-来源的caspase-3,最终导致癌细胞的凋亡。

2.2、cGAS-STING通路在DC细胞中:在肿瘤微环境中,DC细胞中的cGAS-STING通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交叉呈递并启动肿瘤特异性CD8阳性T细胞。

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功能鉴定研究

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功能鉴定研究

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功能鉴定研究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基因克隆与表达以及功能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到许多生物医学、农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以及功能鉴定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克隆与表达基因克隆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含有某个或某些特定基因的DNA序列从一个大的DNA分子(如染色体)中分离出来,然后插入到特定的载体DNA中,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将基因的DNA序列转录成RNA分子,然后翻译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基因表达是生物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1. 基因克隆原理基因克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以及质粒或噬菌体等DNA载体的特性,将特定DNA序列插入到载体DNA中,形成重组DNA分子。

限制酶是一种能够识别、切割DNA分子特定序列的酶,其识别序列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DNA连接酶是一种能够连接两个DNA分子的酶,常用的有T4 DNA连接酶和快速连接酶等。

DNA聚合酶是一种能够在DNA模板上合成互补链的酶,其作用是在重组DNA分子中完成互补链的合成。

2. 基因克隆方法基因克隆的主要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原核表达克隆和真核表达克隆等。

RFLP分析是一种利用限制酶对DNA序列进行切割,并根据不同的RFLP位点进行区分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基因型鉴定和进化研究等领域。

PCR克隆是一种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或DNA片段,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载体DNA中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基因检测、DNA测序和分子克隆等领域。

原核表达克隆是一种利用质粒或噬菌体等原核生物作为DNA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细菌或古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通过蛋白质表达实现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

真核表达克隆是一种利用真核生物(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线虫等)作为DNA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具有表达能力的真核细胞中,通过蛋白质表达实现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

细胞凋亡的类型和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的类型和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的类型和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指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这与坏死不同,坏死是指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异性、规律性和能量依赖性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必须遵循细胞周期的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但在某些情况下,细胞会自我消亡。

细胞凋亡可以清除过多或有缺陷的细胞,从而维持组织和器官的稳态,促进生命的延续。

因此,研究细胞凋亡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

1. 细胞凋亡的类型细胞凋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内源性凋亡和外源性凋亡。

1.1. 内源性凋亡内源性凋亡是指在细胞内部产生的凋亡。

内源性凋亡主要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通路激活,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线粒体自噬通路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

1.1.1. 线粒体自噬通路线粒体自噬通路也被称为类型II自噬。

它是指由细胞自己启动的自噬,通过吞噬无用或有害细胞器来清除细胞内部的垃圾。

在线粒体自噬通路中,通过调节线粒体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来调控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控制线粒体膜的稳定性,促进线粒体的自噬。

1.1.2.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是指线粒体膜失去完整性并释放各种蛋白质。

在炎症、缺氧等刺激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会释放出混合蛋白酶,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引发细胞凋亡。

1.2. 外源性凋亡外源性凋亡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也称为死亡受体(DR)介导的凋亡。

主要通过Fas受体/MD-2受体家族及其配体(Fas/APO-1、TNFα/TNF-R、TRAIL/TRAIL-R),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诱导细胞死亡。

2.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2.1. 转录因子的作用转录因子是可以调节基因表达的核蛋白。

在细胞凋亡中,转录因子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细胞凋亡的发生。

例如,激活的AKT可以通过调节NF-kB和MCL-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而p53则可以调节BAX等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2.2. 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种能够被激活的蛋白酶,它可以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bZIP转录因子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分布与分类 (4)二、bZIP转录因子的基本特性 (5)1. bZIP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6)2. bZIP转录因子的稳定性与活性调节 (8)三、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9)1. bZIP转录因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10)节水机制 (11)抗旱基因的表达调控 (12)2. bZIP转录因子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14)盐碱适应机制 (15)盐碱抗性基因的表达调控 (16)3. bZIP转录因子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17)低温适应机制 (18)低温抗性基因的表达调控 (19)4. bZIP转录因子对病虫害胁迫的响应 (20)病虫害防御机制 (21)抗病虫害基因的表达调控 (22)四、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3)1. bZIP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24)生长激素的合成与信号传导 (2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调节 (27)2. bZIP转录因子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28)抗逆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30)抗逆性的遗传与表观遗传 (31)五、bZIP转录因子的应用与展望 (33)1. bZIP转录因子在育种中的应用 (34)育种材料的创制 (35)育种性状的改良 (37)2. bZIP转录因子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39)抗逆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40)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41)3. bZIP转录因子研究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42)六、结论 (43)1.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442. 对未来bZIP转录因子研究的展望 (46)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bZIP是一种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转录调控、蛋白质稳定性维持等。

Caspase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Caspase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Caspase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一、本文概述细胞凋亡,也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方式。

它在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平衡和稳态维持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Caspase家族蛋白酶起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aspase家族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包括Caspase家族的基本特性、它们在细胞凋亡中的功能机制,以及相关的调控网络和潜在应用。

我们将对Caspase家族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其成员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活性调控等。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Caspase家族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凋亡信号的接收、传递、放大和执行等阶段。

我们还将探讨Caspase家族与其他凋亡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细胞凋亡调控网络中的地位。

我们将展望Caspase家族在未来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癌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中的潜在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Caspase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Caspase家族概述细胞凋亡,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生物体内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负责维持机体的稳态,去除受损或不需要的细胞。

在这一过程中,Caspase家族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Caspase,全称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directed Proteases),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具有特定的天冬氨酸切割位点。

Caspase家族成员众多,按其功能和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启动型Caspase(也称为上游Caspase,如Caspase-2, -8, -9, -10)和执行型Caspase(也称为下游Caspase,如Caspase-3, -6, -7)。

启动型Caspase在凋亡信号刺激下首先被激活,然后它们会激活执行型Caspase。

Caspase_3与细胞凋亡的研究_cropped

Caspase_3与细胞凋亡的研究_cropped

分子生物医学C aspase23 与细胞凋亡的研究张晓田(综述) ,宋天保(审校)(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1)关键词: 半胱天冬酶23 ; 细胞凋亡; Bcl22 中图分类号: Q2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22084 (2002) 1120621203His 的咪唑基团在C ys 侧链的极化激活中有重要作用。

精氨酸残基(Arg341 和Arg179) 位于大、小亚基之间的界面上,它们形成S1 亚位点,与P1 位点的天冬氨酸结合。

casp se23 的三维结构揭示大、小亚基共同参与构成其特异性的结合腔( b in d ing cleft ,S42S1) ,其中S4 亚位点是最主要的特异性决定簇, 只由小亚基构成4 ,5 。

2 c a sp a se23 与细胞凋亡2. 1 caspase23 处于细胞凋亡的下游经典的细胞凋亡途径有两条,分别为细胞外途径( 或称细胞表面死亡受体途径) 和细胞内途径(或称线粒体引发途径) 。

在细胞外途径中,死亡信号的传导依赖于死亡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如TNFα和TNFR , Fas L 和Fas 的结合) , 接着,死亡受体的死亡结构域( d eath d o2 main ,DD) 与信号传导分子(如FADD 等) 结合,而FADD 又可与caspase28 酶原的DE D 相连接, 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 d eath indu cing sig naling complex ,DISC) ,随之caspase28 被激活, 它通过裂解BID 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 或直接作用于caspase23 及其他下游的caspase 。

在细胞内途径中, 细胞内的死亡信号,如DNA 损伤、毒素和ATP 耗竭等均可诱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Apaf21 、d ATP 和caspase29 酶原结合形成凋亡复合体(apoptosom e) ,caspase29 被释放并激活,接着下游的caspase23 、7 等被激活降解底物使细胞凋亡2 ,6 。

基因的截短体应用原理

基因的截短体应用原理

基因的截短体应用原理什么是基因的截短体基因的截短体是指通过剪切或删除基因组中的特定区域,产生长度较短的基因分子。

截短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RNA干扰技术等。

基因截短体的应用1. 功能研究•基因截短体可以用于功能研究,通过研究截短体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可以揭示基因在生理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截短特定的基因区域,可以研究该区域能否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质互作等功能。

2. 基因治疗•基因截短体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策略,用于调控基因表达。

•通过剪切掉或删除特定的基因区域,可以抑制或激活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基因组工程•基因截短体在基因组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截短特定基因区域,可以改变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截短体可以用于构建基因组上的缺失突变体,用于研究基因组的功能。

•截短体还可以用于基因组编辑,通过剪切或删除特定的基因区域,实现基因组的精确编辑。

基因截短体的应用原理•基因截短体的应用原理主要基于现代基因编辑技术或RNA干扰技术。

1.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它通过引导RNA与Cas9核酸酶结合,指导Cas9核酸酶精确剪切目标基因的DNA序列。

•通过设计合适的引导RNA序列,可以使Cas9核酸酶在特定位置引起DNA双链断裂。

在修复DNA断裂的过程中,产生截短体。

2.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利用RNA分子干扰基因表达的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小分子RNA(siRNA或shRNA)到细胞中,可以将其与目标基因的mRNA配对,引发目标mRNA的降解,从而实现基因截短体的产生。

基因截短体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基因截短体生成简单快速,可通过合成DNA片段或RNA分子来引导基因编辑酶,无需合成较大的DNA模板。

•基因截短体可以精确地切割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避免了对整个基因组进行编辑的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d 即 B H3 interacting deat h agonist , 是 Bcl22 家 族中的成员之一 , 最初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 。 bid 的结构中仅含 B H3 结构域 , 能与 Bcl22 和 Bax 相 互作用 , 并诱导细胞凋亡 [1 ] 。在 Fas/ TN F2R1 介导 的凋亡途径中 , 细胞质中相对分子质量 ( M r) 为 22 000 的 全 长 bid 被 caspase28 剪 切 而 激 活 成 M r 为 15 000 的 t bid (t runcated bid , t bid) 分子[2 ,3 ] 。t bid 转 移到线粒体 , 可引起细胞色素 C ( Cyt C) 的释放[224 ] , 其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有研究表明 , bid 不仅可与其 他 Bcl22 家族蛋白相互作用 , 而且也可与膜磷脂相互 作用 。这样 , bid 作为一种“死亡配体”接受来自胞质的 死亡信号 , 然后转移到线粒体 , 把该信号传递给“死亡 受体”(如 BAX 或 BA K) [4]或心磷脂 (Cardiolipin) [5] , 最 终导致 Cyt C 释放 、效应 caspase 活化和细胞凋亡的发 生 。本研究中 , 我们探讨了与绿色荧光蛋白 ( GFP) 共 表达的 tbid 在 Hela 细胞中的促凋亡活性 。
Abstract AIM :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uncated bid gene and its pro2 apoptotic effect on Hela cells. METHODS : A full2length human bid gene wa s cloned by RT2PCR and confirmed by sequence analy2 sis. By deleting the 60 amino acids of N2terminal the truncated bid (tbid) gene wa s o btained and then inserted into the eukary2 otic expre ssion vector p IRES22EGFP. After the tbid gene wa s
(第四军医大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2 免疫学教研室 , 陕西 西安 710032 ; 3 唐都医院骨科 , 陕西 西安 710038)
The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trun2 cated human bid gene and its pro2apop2 totic effect on Hela cells
Q I U Xi u2chu n 1 ,3 , Y U Cui2j uan 1 , M EN G Y an2li ng 1 , X U Y an2m i n g 1 , Z HA O J i n g 1 , J IN M i ng 1 , W A N G Cheng2ji 1 , FA N Qi ng2y u 3 , YA N G A n2
some 复合物后 , 缓缓滴加至洗过的细胞中 , 于 37 ℃、 50mL/ L CO2 条件下培养 6 h , 吸去转染液 , 加入适 量含 200 mL/ L 小牛血清的无抗生素 RPM I1640 培 养液 , 继续培养 12~24 h 。分别于转染后 12 、18 、24 h , 取出盖玻片 , 用 PBS 洗 3 遍 , 加多聚甲醛固定 30 min , 再以 PBS 洗 3 遍 , 用甘油 PBS 封片后 , 于荧 光显微镜下观察 。转染后 24 h , 取出爬片 , 用 PBS 清洗 , 40 g/ L 多聚甲醛固定 30 min 。根据检测试剂 盒 Td T2FragEL TM 使用说明书进行 TUN EL 染色 , 并以 DAB 显色 、甲基绿衬染 。 1. 2. 5 转染细胞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细胞转染 27 h 后 , 用 2. 5 g/ L 的胰酶消化成单细胞 , 离心收集细 胞 , 用 RPMI1640 洗两遍 , 以 1 500 r/ min 离心 10 min , 弃上清 , 轻轻滴加 4 ℃预冷的电镜固定液固定 4 h 。 用细针轻轻拨离细胞团块 , 以使管底细胞彻底固定 后 。送校电镜中心制片 、染色 , 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
transfected into Hela cells under lipofectamine mediation , the effect of target gene expre ssion on morphology and growth of Hela cells were o bserved under fluore scence and electron mi2 cro scop e s and analysed by TUNEL staining. RESUL TS : p IRES22EGFP containing tbid gene wa s constructed succe ssful2 ly. After Hela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GFP expre ssion vector of tbid gene , tbid wa s expre ssed which wa s followed by de2 crea sed cell fluore scence intensity , poor cell growth , and cell death. Cell shrinkage and nuclear condensation , typical apoptotic characteristics ,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ion and Tunel staining. CONCL USION : The expre ssion of tbid can effectively induce apopto sis of Hela cells. Keywords : bid gene ; apopto sis ; p IRES2EGFP ; Hela cell
ISSN1007 - 8738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04 , 20 (1)
19
·论著·
文章编号 : 1007 - 8738 (2004) 01 - 0019 - 04
截短型人 bid 基因的克隆 、表达和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裘秀春1 ,3 , 于翠娟2 , 孟艳玲1 , 许彦鸣1 , 赵 晶1 , 金 明1 , 王成济1 , 范清宇3 , 杨安钢1 ,23
Tel : (029) 83374516214 ; Email :qiuxiuchun @hot mail. com 3Corresponding aut hor , Email :agyang @f mmu. edu. cn
摘要
目的 : 探讨截短型 bid (truncated bid , tbid) 基因的表达对 Hela 细胞的促进凋亡活性 。方法 : 用 R T2PCR 法克隆人全长 bid 基因 , 测序正确后 , 通过 PCR 截去编码 N 末端 60 个氨基酸 残基的基因 , 而获得 tbid 基因 。将其克隆入含绿色荧光蛋白 ( GFP)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 IRES22EGFP 中 , 用脂质体法转 染 Hela 细胞 。通过荧光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观察和 TUN EL 检测法 , 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对转染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状况 的影响 。结果 : 成功地构建了 tbid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以 其转染 Hela 细胞后 , tbid 基因在细胞中得到表达 , 随后引起 细胞荧光强度下降 , 生长状况不良甚至死亡 。电镜观察及 TUN EL 检测的结果显示 , 许多细胞呈典型的凋亡特征 。结 论 : tbid 基因的表达可促进 Hela 细胞的凋亡 。 关键词 : bid 基因 ; 细胞凋亡 ; 绿色荧光蛋白 ; Hela 细胞 中图分类号 : Q255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003 - 09 - 02 ; 修回日期 : 2003 - 10 - 10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No. 399Z503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资助 (No. 2001 AA217101) 作者简介 : 裘秀春 (19632) , 女 , 浙江嵊州人 , 博士生.
gang 1 ,23 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2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Xi’an 710032 ; 3Ort hopaedic On2 cology Institute , Tangdu Hospital , Fourt h Military Medical Uni2 versity , Xi’an 710038 , China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大肠杆菌 DH5α菌株 、载体 pcDNA3 、人 淋巴瘤细胞系 J urkat 和人宫颈癌细胞系 Hela , 均为
20
ISSN1007 - 8738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04 , 20 (1)
本室保存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 p IRES22EGFP 购 自 Clontech 公司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T4 DNA 连接 酶 、RPM I1640 、新生牛血清 、TRIzol 反转录试剂盒及 脂质体 Lipofect AM IN E TM2000 , 均为 Gibco 公司产 品。 1. 2 方法 1. 2. 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根据 PCR 引物的设计原 理 , 设计能够扩增出 bid cDNA 全长的一对引物 , 上游 引物 1E 的 5′端带有 1 个 EcoR I 识别位点 , 下游引物 2XS 的 5′端带有 1 个 Xba I 及 S al I 识别位点 。另设计 一对引物 , 将全长 bid 截短 , 扩增出 tbid 基因 。上游引 物 3261E 的 5′端带有 1 个 EcoR I 识别位点 , 下游引物 同 2XS。3 条引物均由上海生工技术服务公司合成 , 序 列 如 下 : 1E: 5′2TTTGAATTCATG2 GACTGTGAGGTCAACAAC23′; 2XS: 5′2TTTTCTA2 GAGTCGACTCAGTCCATCCCATTTCTGGC 23′; 3261E: 5′2TTTGAATTCAT G GGCAACCGCAGCAGCCACTCC2 3′。 1. 2. 2 bid 基因的 R T2PCR 于 5 ×10 6 ~10 ×10 6 对数生长后期的 J urkat 细胞中 , 加 1 mL TRIzol 试剂 , 使细胞完全裂解后 , 抽提总 RNA。以 2XS 为引物 , 根 据反转录试剂盒的说明书反转录合成 cDNA。以反转 录的 cDNA 为模板 , 采用 1E 和 2XS 引物进行 PCR 扩 增 。PCR 产物经 EcoR I 和 Xba I 双酶切后 , 回收并克 隆入空载体 pcDNA3 中 。构建的重组载体 pcDNA32 bid , 再经 EcoR I 和 Xba I 酶切鉴定 , 并测序证实 。 1. 2. 3 tbid 基因及 GFP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以 pcDNA32bid 为模板 , 以 3261E 和 2XS 为引物 , 扩 增 tbid 基因 , 构建的重组载体 pcDNA32tbid , 经 EcoR I 和 Xba I 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 。用 EcoR I 和 S al I 双酶切重组载体 , 回收 400 bp 左右片段 , 克隆入载 体 p IRES22EGFP 的多克隆位点内 , 再用 EcoR I 和 S al I 酶切鉴定 。 1. 2. 4 细胞转染及 TUN EL 染色检测 将对数生长 期的 Hela 细胞用 0. 25 g/ L 胰酶消化后 , 按一定的密 度分别接种于 6 孔板中或含盖片的 12 孔板中 , 继续 培养 。待细胞生长至底面积的 80 %时 , 吸出培养液 , 用无血清 、无抗生素的 RPM I1640 洗细胞 2 次 。将适 量的质粒和相应量的 Lipofect AM IN E TM 2000 分别 溶于无血清 、无抗生素的 RPM I1640 中 , 轻轻震荡 5 min 即成转染液 , 静置 20 min , 待其形成 DNA2lip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