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麻雀》说课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第13课《麻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第13课《麻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麻雀》这篇文章是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所选文章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事情的发生——猛烈地风吹落了小麻雀;事情的发展——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飞下来拯救小麻雀,吓退了猎狗;事情的结果——我换回猎狗走开了。
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将近半个学期的训练,已经能做到在课前做好预习,能自觉读通课文,并由家长签字,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新词,在生字表里给生字组词,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够,表现欲望不强,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朗读水平不理想,由于唱读,往往读不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本课要求会认得字有:嗅、巢、拯、嘶、哑、搏、庞、愣;要求会写的字有:梧、桐、绒、嘶、哑、搏、庞、危、险;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危险、庞大。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正确理解并掌握“嫩黄、绝望、嘶哑、安然”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的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麻雀》说课设计

《一只贝》教学反思韩艳春在初读第3课一只贝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贝?开始几个学生说到了课文中现存的答案?如:丑陋的贝;可怜的贝;可敬的贝等,等前面的三位学生说完,有很多双手都放下了。
这时,课堂上只见稀稀拉拉的几只手还举着?这时,我就请这几位同学发言。
生1:老师,我觉得这是一只不幸的贝,因为这只壳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时,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不能回去,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回到家了,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变成了一个孤独漂泊在外的孤儿,觉得很不幸。
师:你体味得很好,透过这些课文中的文字去感受这只贝的遭遇。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2:我觉得这只壳太倒霉了,在海洋妈妈的怀抱里,欢快歌唱时,竟钻进了一颗石子,想撵也撵不掉,还要遭受挫折和痛苦,真倒霉。
师:你体会的真不错。
肚子里钻进了一颗石子儿,真是很难受的事。
生3:我不赞成XX的意见,我觉得他是一只伟大的贝壳。
虽然遭受了挫折和痛苦,但他默默地忍受着,用血和肉把一个带棱角的石子儿磨制成一颗光洁美丽的大珍珠。
我认为很伟大,很了不起!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孩子走进文本方式是多种的,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还要透过文本,去提炼文本所透射出的丰富内含。
教育叙事韩艳春第一节是语文课,作为四年级班主任的我,按习惯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细心转了几圈后,带着满意正要掩门准备组织上课。
突然,乳白色的门上一个淡淡的浅黑色的脚印映入我的眼帘。
虽然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但此时的“它”在我的眼中是那样的醒目和刺眼,想到平常不知强调和絮叨了多少遍,心中不由的激射出阵阵的怒火。
这时,我完全可以让胸中的怒火一泄而出,让学生们把那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就出来,对他进行一番狂轰乱炸。
然而,怎样处理这件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思绪在心中千回百转,等到冷静了一些后,我强压心中的愤怒,尽量让脸色平和下来,并努力挤出一些笑容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发现今天我们的教室和平时不一样,你们有没有发现?”同学们一听马上东张西望起来,试图发现教室里的异状,十多双眼睛把教室的角角落落细心搜寻了一番后纷纷摇了摇头,并不约而同的用大拇指向我打出“好”的满意手势。
麻雀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麻雀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麻雀》教学设计一、课题《麻雀》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拯救、嘶哑、搏斗”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性。
- 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伟大母爱,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 学习作者通过对老麻雀的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其勇敢无畏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的含义,体会这种力量的源泉。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五、教材分析《麻雀》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课文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先写“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猎狗走近小麻雀,准备吃它;接着写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拯救自己的幼儿;最后写“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文章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麻雀母子间的深厚情感以及老麻雀在危险面前的勇敢无畏,同时也体现了“我”对弱小者的同情和爱护。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教学法)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麻雀的视频,视频中展示麻雀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以及麻雀妈妈照顾小麻雀的温馨画面。
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对麻雀有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麻雀的初步认识。
2. 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麻雀》,就讲述了一个关于麻雀的非常感人的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麻雀》第二课时一、说教材《麻雀》是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麻雀》一文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说能力和分析课文的能力,积累了一些朗读课文的技巧,并且具有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坚持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重难点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语句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把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情感朗读法师生同读;;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朗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批注法等学习方法参与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引出课文我借助感人音乐激情导入:同学谈感受而后引入课文。
(二)、复习现固整体感知(师板书贴画: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13《麻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13《麻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的伟大。
3.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像能力、自主研究能力。
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感受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
难点:理解、感受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母爱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1.导入检查复,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俄国著名作家XXX的散文。
板书“麻雀”并师生齐读。
学生以开火车方式来读,师生共同纠正。
根据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你还记得课文出现了哪几个动物吗?板书“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谁又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课文主要叙述一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事。
课文是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叙述的。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细细品味这篇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为我们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的。
请打开课本13课。
2.讲授读文品句,体会母爱。
1.研究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们先看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这是故事的开始。
大家轻声读,想想小麻雀是怎样掉下来的?我看到小麻雀是什么样的?找出有关语句。
学生读句子,那个词说明风很大?从那些词可以看出小麻雀的可怜、无助?(课件出示句子填空)学生读句子,体会出这是是一可怜的小麻雀,从“呆呆地”“无可奈何”这个词语看出来的。
无可奈何,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还可以换成其他词语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不知道怎么办。
可以换成速手无策,不知所措)学生读句子,从课文里面说“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
”从这里体会出这是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
谁能读出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学生有感情读句子。
2.研究第二部分(4、5自然段)可是,这一只可怜的、弱小的,又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却被猎狗发现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分析1、首先从作品的写作特点出发:“爱唱歌的小麻雀”这个故事主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情节。
其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对话简单重复,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与需求。
小班阶段正是幼儿的语言从模糊期向清晰期的过渡,孩子特别乐于模仿别人说话,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完整重复一些较简单句子的能力。
2、其次从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来说:这个故事通过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来激发他们萌发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起从而逐渐延伸为自己内化的行为,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同伴,知道自己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
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可以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
3、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班部分幼儿的常规淡薄,规则意识差,用餐、午睡、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会影响到别人。
因此,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逐步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二、说目标《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方面。
目标:1、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乐意学说角色对话,能在活动中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新教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边听录音边想画面。 通过听录音,想画面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巩固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 “读文章,想画面”;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通过欣赏朗读, 为后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基础。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 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演示动画) 在听了课文录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并演示课件,用动画 这种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再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 通过观察画面,能快速了解文中几个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 3.对照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既对学生听、看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 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 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 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 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 答,教师板书)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三个主要角色的特点。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指 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 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 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 举两得。 4.反馈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2)析句意。(3)感情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 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 悟情。
《麻雀》说课稿 (S版四年级上册)

《麻雀》说课稿 (S版四年级上册)说教材《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来?”“课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体会?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写——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雀》说课设计
温小陈永莉
一.说教材
《麻雀》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
所选课文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经过小班化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课文。
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表现欲望不强,朗读水平不理想,往往读不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因此本课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三教学目标设定
为此,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目标:1、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由此体会到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并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母爱的力量)五、教学准备:动画课件等。
六.本课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七、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有关简介作者的资料,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图片、动画和课文片段,结合教学的需要,投影出示思考题、练习题及课文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画边思,并通过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
八、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电脑播放相关麻雀和猎狗的图片)2、整体感知生欣赏动画师有感情朗读课文,(播放动画,师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字新词。
(出示生词)﹝略讲﹞接着按课后思考题2的要求,了解课文的段落及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并通过议论,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特点,通过欣赏动画听老师的朗读,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巩固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通过欣赏朗读,为后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基础。
第二课时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
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
2、提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
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电脑显示描写它们特点的句子)4、反馈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
(2)析句意。
(3)感情读。
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动画播放并出示重点句)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浑
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这句话时,(出示对比句)教者提出问题:“安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因为前面通过电视画面再现故事情节,为这个问题已作了铺垫,直观、真实、具体地体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四——七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力量。
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唤回猎狗?”进行发散思维练习。
(播放关于母爱主题的画面)深化主题。
九、说板书
我的板书来源于学生,突出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顺序。
2、体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记忆
课文的重点段,以突破背诵的难点。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
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层层设疑,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