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七个病理类型的比较

合集下载

病理学之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病理学之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2015-05-11 12:29:20| 医疗卫生人才网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病理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突发血尿、轻至重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初与急性肾炎综合征相似,但很快出现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3.隐匿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正常。

4.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程迁延半年以上,主要表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

5.肾病综合征缓慢起病,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超过3.5g)、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高脂血症。

6.肾功能衰竭多数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含量增高(大于1.5mg/dl),血尿素氮含量增高(大于17mg/dl),并可出现全面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

7.尿毒症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糖尿病性肾硬化症,渗出性病变 (Masson染色)
糖尿病性肾硬化症,输、入血管透明变 性(Masson染色)
糖尿病型肾脏改变,结节性病变 (PASM染色)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渗出性病变
肾小球的输出、输入动脉透明变性
小动脉全层纤维素样坏死,周围 炎细胞浸润
5、淀粉样变性肾病(Amyloid Nephropathy)
II期 基底膜内有分布不均的的电子致密沉积物; III期 基底膜明显增厚; IV期 基底膜明显增厚伴有透亮区。
膜性肾病
(membranous nephropathy)
膜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
PASM-stain
膜性肾小球肾炎EM
4、弥漫性系膜增生性GN 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理变化 光镜:根据系膜增生的程度又分为轻度、中度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过 敏 性 紫 癜 性 肾 炎
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据统计,有10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率大约占50 %。因糖尿病对全身血管的影响,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和细 动脉硬化性肾病。
主要病理变化: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两种类型。肾 小球系膜区无细胞增宽,圆形或卵圆形均质嗜伊红蛋白物质结 节状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糖原堆积;肾小囊滴状病变;毛细 血管壁纤维素样帽状沉积等等。
系膜插入( mesangial insertion)

肾脏病理学分型

肾脏病理学分型

肾脏病理学分型肾脏病理学分型是指根据肾脏组织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将肾脏疾病分为不同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

通过病理学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肾脏病理学分型。

一、肾小球肾炎分型肾小球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的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根据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膜性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成年人。

2.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间质损害。

3. IgA肾病:以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为主要特征,是成年人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

4. 膜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内增生性病变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5. 肾小球局灶节段性肾炎:以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肾小管间质肾炎分型肾小管间质肾炎是指发生在肾小管和间质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和间质的炎症反应和损害。

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肾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性间质性肾炎: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炎症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感染后肾炎和药物过敏性肾炎。

2. 慢性间质性肾炎:以慢性间质炎症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3.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是由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等)导致的间质性肾炎。

三、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分型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是指累及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的一组疾病,其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以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迅速。

2.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以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病情进展较缓慢。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3、细胞性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4、荧光检查:线性( IgG、C3)荧光、颗粒荧光、无荧光等。
1、早期出现蛋白尿
2、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肾衰竭
★此型病变重、进展快、预后差
类 型
病理变化
病理-临床
肉 眼
光 镜
电 镜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肾脏体积↓,表面呈颗粒状——虫蚀状。
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体积轻度↑,色苍白
1、光镜下变化不明显,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
2、基底膜正常
1、未见电子致密物
2、免疫荧光检查(-)
1、肾病综合症
2、蛋白尿(白蛋白为主)
3、常出现血尿、高血压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炎的晚期表现)
1、体积↓;
2、色苍白;
3、质硬、表面颗粒状——颗粒固缩肾。
3、荧光检查:系膜区有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
1、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为无症状蛋白尿、血尿、慢性肾炎综合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
1、肾脏体积↑
2、色苍白
3、表面有出血点
肾小球内弥漫性大量的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1、肾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2、在基底膜上、内、外可见致密电子物质沉积;
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慢性肾炎综合症:早期症状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衰竭。
.
1、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包围毛血管、伸入毛细血管基质底膜和内皮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分层状。
2、晚期,系膜和肾小球纤维化。
1、内皮细胞下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

急性肾盂肾炎
单侧或双侧肾体积大,表面充 血,黄白色脓肿,周围有充血 带。病灶弥漫或局限分布。
切面髓质内见黄色条纹向 皮质延伸,有脓肿形成。
急性肾盂肾炎
病变呈灶状间质性化脓性炎或脓肿形成、肾小管 腔内中性粒细胞集聚和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盂肾炎
肾小管坏死
白细胞管型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小管—间 质非特异性炎症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肾细胞癌
简称肾癌,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 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肾腺癌。 多发于肾上下两极,实质性圆形肿物,直径3-15cm;
切面呈多彩性外观;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型 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癌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移行细胞肿瘤)
• 好发膀胱三角区近输尿管 开口处和侧壁,起源于移 行上皮
系膜和基质增多
IgA 沉积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为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故称为终末期肾。 病变特点: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双肾体积缩小,质硬,表面呈弥漫细颗粒状。 故称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切面皮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
部分肾小球和部分小叶或毛细血管袢发生硬化。 病变肾小球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袢内系膜基质增多、血管塌陷、 玻璃样物沉积,肾小管基膜增厚。节段性纤维化—球性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免疫荧光:IgM和C3局灶节段性沉积
IgA肾病
病变特点: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 • 易引起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最常见。
病变特点是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系膜区增宽,但管壁不增厚。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肾小球疾病是指一类以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包括膜性肾病、IgA肾病、轻链肾病等。

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是肾小球疾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1. 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生和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其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点:•毛细血管壁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检查常见IgG沉积,中度C3和C1q沉积。

诊断膜性肾病的标准如下:•肾活检: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肾小球膜性病变的特征改变。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24h。

•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30g/L。

•血脂异常: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低蛋白血症。

2. IgA肾病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其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点:•毛细血管壁IgA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沉积IgA。

•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轻度增厚。

•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细胞增生。

诊断IgA肾病的标准如下:•肾活检: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A肾病的特征改变。

•血象:血清IgA水平升高。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24h。

•肾小球滤过速率:肾小球滤过速率正常或轻度减低。

3. 轻链肾病轻链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轻链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其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点:•毛细血管壁轻链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沉积轻链。

•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

•系膜内沉积:系膜区内可见轻链沉积。

诊断轻链肾病的标准如下:•肾活检: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轻链肾病的特征改变。

•尿蛋白电泳:尿中可检测到大量轻链。

•血肌酐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

•肾小球滤过速率:肾小球滤过速率减低。

简述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简述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小球疾病是指发生在肾小球的各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炎症和损伤。

根据病理学的特点,肾小球疾病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特定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本文将对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分型进行简要介绍。

系统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小球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肾损害。

根据病变的特征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1.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其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免疫球蛋白A(IgA),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增宽和系膜细胞增生。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2.系膜增生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增厚和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

常见类型有轻链肾病、IgM肾病等。

3.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电子密度增加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

膜性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多见于成年人,继发性多见于肿瘤、感染等疾病。

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肥厚和系膜区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表现常见蛋白尿和血尿,进展性病例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硬化症(FSGS)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膜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根据病变的范围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DGS)等。

1.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硬化症类型之一,主要特征是肾小球部分滤过膜局灶性和(或)节段性硬化。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

2.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严重的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滤过单位普遍受损,呈弥漫性硬化和管型化。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少数病例,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而形 成新月体(>50%以上)--新月体性肾小球 肾炎。
厦大医学院
13
3. 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征
儿童患者症状较典型,咽部感染1~2周后出现
①少尿,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 ②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③水肿 ④高血压
厦大医学院
14
结局
儿童患者 95%以上痊愈,1%-2%转变为慢性 不到1%发展为快速进行性GN。
厦大医学院
33
厦大医学院
34
(三)肾病综合征及相关的肾炎类型
大量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膜性肾小球病(肾炎)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厦大医学院
35
1.膜性肾小球病(肾炎) membranous GN
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肾小 球炎症改变不明显。为非选择性蛋白 尿(低分子白蛋白和铁蛋白)。
III 型 免疫反应缺乏型
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无荧光反应
部分病人血清里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因此认为是ANCA相关血管炎
在肾脏的表现。
厦大医学院
22
免疫性损伤(抗基底膜型、免疫复合物、ANCA) 毛细血管壁损伤,纤维素渗出,单核细胞渗出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单核巨噬细胞
新月体
短时间内大量新月体形成,肾功能衰竭
厦大医学院
5
2. 病理改变
大体: 大红肾,蚤咬肾,体 积增大,颜色变红, 有出血点。
厦大医学院
6
病理变化:
光镜下: “球大,核多” ,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和 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钉突
上皮下沉积物,基 底膜增厚(病理长 颗粒荧光 时, 沉积物部分溶解消 失,形成虫蚀状空 隙,被基底膜填充 脏层上皮细胞足突 荧光阴性 融合 可伴有微绒毛增 多,体积肿胀,胞 质内常有空泡形成
肾小管脂质沉积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内出现 大量脂滴和玻璃样 小滴
肾小球玻璃样变和 硬化 残留的肾单位呈代 偿性肥大, 表现为肾小球体积 增大,肾小管扩张
(膜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脂性病变) IgA肾病(足突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颗粒性固缩肾) <慢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双肾肿大,色苍 白, 切面肾皮质区出现 黄白色条纹 肾病综合征,蛋白 尿血尿 慢性肾病综合征 双肾体积缩小,切 面皮质变薄, 皮髓质分界不清, 肾盂周围脂肪组织 增多
因肾炎起始类型而 异
类型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
发病机制 免疫复合物沉积
双侧肾脏轻到中度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肿大, 被摸紧张,表面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血,呈红色,大红 肾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 合征 抗GBM型免疫复合物 型免疫反应缺乏型
双侧肾体积增大, (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色苍白, 表面可有点状出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血,切面皮质增厚 膜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双肾肿大,色苍白 “大白肾” 自身抗体与抗原原 位反应
不清 白细胞异常,滤过 膜阳离子丧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明
光镜 弥漫性内皮细胞和 系膜细胞增生
电镜 免疫荧光 上皮下驼峰状沉积 IgG和C3颗粒荧光 物
新月体形成 由增生的壁层上皮 细胞和 渗出的单核巨噬细 胞组成 弥漫性基底膜增厚
基底膜内及系膜有 沉积物,或无沉积 线性荧光 物 肾小球基底膜断裂 颗粒状荧光 或缺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