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焊接方向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焊接专业学习计划

焊接专业学习计划

焊接专业学习计划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在焊接专业的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学习基础知识。

这包括焊接的定义、分类和原理,以及焊接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焊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我们需要了解焊接的种类和特点,以及焊接在各种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焊接与其他工艺技术的关系,以及焊接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作用。

第二阶段:焊接材料与设备学习在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我们需要学习焊接材料与设备。

这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与特性、焊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焊接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掌握焊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我们还需要了解焊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提高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焊接工艺技术学习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和焊接材料与设备之后,我们需要学习焊接工艺技术。

这包括各种焊接工艺的掌握与应用,例如手工焊接、气体保护焊、电弧焊、等离子焊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焊接工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掌握焊接工艺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我们还需要了解焊接工艺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改进技术。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各种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四阶段: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在学习了基础知识、焊接材料与设备以及焊接工艺技术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

这包括在实验室和生产现场中进行焊接实验和技能训练。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需要按照焊接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我们需要掌握各种焊接技术和操作技巧,我们还需要了解焊接质量控制和安全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提高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五阶段:综合实训与实际应用在进行了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训与实际应用。

这包括在实验室和生产现场中进行综合实训和实际应用。

在综合实训中,我们需要进行各种焊接工艺的综合操作和技巧训练,我们还需要进行焊接质量控制和改进实训。

焊接技术与工程培养计划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培养计划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080411T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现代焊接材料设计、焊接结构分析、焊接工艺设计、焊接无损检测等方面的能力及基本技能,能够在焊接技术领域内,具备基本焊接操作技能的技能型工程师或者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焊接技术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面向焊接结构设计方法、焊接工艺方法、材料检测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焊接中级工的基本训练,培养机械产品焊接工艺设计、特种焊接材料设计、材料焊接性评估、焊接零部件无损检测、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素质。

课程体系的设计依据: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技术理论,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理论、焊接设备及工艺、焊接结构、焊接冶金、无损检测技术、再制造技术、产品性能检测技术、市场经济及物流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应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解决社会、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及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实行双证书制,获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可以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所属学科门类:工学四、主干课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概论、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电子电工、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焊接冶金学、无损检测技术、焊接结构、焊接设备及工艺、压力焊与钎焊、再制造技术与工艺等相关课程。

五、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课程设计、职业技能训练(焊工中级)、毕业设计,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培养行动计划,开展各种设计、实做活动。

2024焊接人才培养方案

2024焊接人才培养方案

2024焊接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焊接人才,提高我国焊接技术水平,2024年焊接人才培养方案被制订出来。

该方案旨在加强对焊接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焊工。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焊接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的焊接技术人才。

2.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焊接工程师。

3.培养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焊接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1.理论知识培养:包括焊接工艺学、焊接材料、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焊缝设计与计算、焊接质量控制等内容,以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2.实践操作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熟悉焊接机器的操作,掌握各种焊接方法和技术操作。

3.职业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焊接人才。

三、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对焊接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2.实验操作:配备现代化的焊接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焊接机器和工艺。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培养目标达成评估1.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核和实习实训绩效评估。

2.等级评定:将学生的综合考核结果进行等级评定,如优秀、良好、及格等,以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

3.补救措施: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补救课程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焊接技能水平。

五、实施机制1.建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

2.完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4.组织定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六、培养成果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我国焊接人才的培养水平将得到提高,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焊接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金属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金属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专业类:材料类,专业代码:080405)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在海洋装备、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石油和煤炭等行业,从事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工程设计、企业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拥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如下培养目标:目标1: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敬业与创新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关注全球和社会问题,具有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目标2:熟悉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从事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现代工具研究和解决生产中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设备、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和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胜任研发/设计工程师或质量工程师等职责。

目标4: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作为企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具备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

目标5: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或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

二、毕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面向一线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力学、电工电子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和材料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以材料科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材料的结构、加工、表征和性能)为框架,以材料的组织与结构——材料的性能与用途——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为主线,构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主要教学内容。

本专业具有专业面宽、专业基础雄厚的特点,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

1.思想道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理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高尚的精神境界及文明的行为举止。

2.知识结构(1)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域的相关知识。

(2)较好地掌握英语语言,通过国家四级考试和专业外语学位考试。

(3)具有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

3.能力培养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素质要求为:(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较宽的必要的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吸收人类文明中有用的信息知识,具备不断拓展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焊接专业教学计划

焊接专业教学计划

焊接专业教学计划第一学年:1.焊接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将学习焊接的基本原理、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焊接标准与规范:学生将学习国内外常用的焊接标准和规范,包括焊接接头的质量要求、图纸符号等相关知识。

3.焊接安全与操作技能:学生将学习焊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知识,掌握焊接电源的安全使用方法,以及焊接设备的操作技巧。

4.焊接常用设备和工具:学生将学习焊接常用设备和工具的种类、结构和使用方法。

5.焊接实践技能:学生将进行焊接实践训练,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焊接、激光焊接等不同焊接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学年:1.焊接材料与性能:学生将学习不同焊接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选择合适材料的原则和方法。

2.焊缝准备与组织:学生将学习焊缝准备的方法和工艺,掌握不同焊接接头结构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焊接质量控制:学生将学习焊接质量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掌握不同焊接缺陷的判定和处理技巧。

4.焊接工艺优化:学生将学习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掌握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的技能。

5.焊接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学生将学习焊接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焊接生产线的布置和调试方法。

第三学年:1.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学生将学习焊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审核,焊接工艺资料的管理等内容。

2.焊接工程应用:学生将学习焊接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掌握焊接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方法。

3.焊接创新与发展:学生将学习焊接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了解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

4.实际工作实习:学生将进行实际的焊接工作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技巧。

金属材料工程的培养方案

金属材料工程的培养方案

金属材料工程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学理论基础,系统的金属材料加工与制造知识,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方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课程设置涵盖了材料学、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与分析、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与涂层技术等方面。

课程设置既包括了理论学习,也包括了实际操作与工程实践,以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

1. 材料学基础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涉及金属晶体结构、缺陷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的相变与组织性能关系、金属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2. 金属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本课程重点介绍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包括锻造、压力加工、粉末冶金等,通过课程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工艺对金属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3.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与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包括金属材料的拉伸测试、硬度测试、冲击测试等,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的掌握,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4.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与涂层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电化学处理、热处理、表面涂层等,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的掌握,以及对表面涂层性能的理解。

以上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期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够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希望这份培养方案能够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成为创新的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通过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零件寿命,并开发新材料及新工艺。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2.掌握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型和加工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4.掌握金属材料制品的检验、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有金属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设计、正确选用的初步能力;
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性能分析、材料加工基础、材料微观分析、热处理设备、计算机在材料中应用。

五、学制与学位
1.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符合《河南科技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与学时
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焊接专业培养计划
学制:四年起用年级:2008
培养目标:
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金属材料焊接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基础及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金属材料及焊接的基本知识、同时在两者的结合领域受到严格的训练。

学生毕业后可到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金属材料的焊接生产、管理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
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本专业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及焊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焊接基本方法的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金属材料的的结构、性能和焊接生产等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金属材料的物理冶金、制备和焊接工艺以及相关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方法;
3.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能力;
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金属材料焊接
学位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金属力学性能、金属物理性能、金属腐蚀与防护、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大型铸锻件材料及热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焊接专业:金属学与热处理、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弧焊方法及工艺、焊接结构、压力焊与钎焊。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调研、材料专业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教学安排
课程平台课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










上机实验(践)
公共基础课平台公






1 0911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
2 32 16 4 1
2 0911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B 1.5 24 8 4 2
3 09110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2 32 16
4 1
4 091100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
2.5 40 56 4 3
5 09110050 形势与政策Ⅰ0.5 8 2 2
6 09110060 形势与政策Ⅱ0.5 8 2 4
7 09110070 形势与政策Ⅲ0.5 8 2 6
8 09110080 形势与政策Ⅳ0.5 8 2 7
9 12110010 体育Ⅰ 1 20 12 2 1
10 12110020 体育Ⅱ 1 20 12 2 2
11 12110030 体育Ⅲ 1 20 12 2 3
12 12110040 体育Ⅳ 1 20 12 2 4
13 06110010 外语AⅠ 4 64 4 1
14 06110020 外语AⅡ 4 64 4 2
15 06110030 外语AⅢ 4 64 4 3
16 06110040 外语AⅣ 2.5 40 4 4
17 04110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32 6,12 4 1
18 04110020 计算机技术基础A 2.5 40 8 4 2
19 08110020 高等数学AⅠ* 5 80 6 1
20 08110030 高等数学AⅡ* 6 96 6 2
21 08110040 线性代数B 2 32 4 2
22 0811005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3 48 4 3
23 08110060 大学物理AⅠ 3 48 4 2
24 08110070 大学物理AⅡ 3 48 4 3
25 08110080 物理实验AⅠ 2 32 32 4 3
26 08110090 物理实验AⅡ 1.5 24 24 4 4
27 02110010 创新与特长教育 1 16 7
小计59.5 968





1 自然科学类
2 32 2
2 公共艺术类 2 32 2
3 人文社科类 2 32 2
小计 6 96

程平台课程类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



开课
学期
总学

上机实验(践)
学科基础课平台学科基
础课
1 10110020 无机与分析化学A 5 80 24 6 1
2 01110050 工程制图C
3 48
4 3
3 07110530 工程力学AⅠ 2.5 40
4 3
4 07110540 工程力学AⅡ 3 48 4 4 4
5 10111470 物理化学C 4 64 12
6 4
6 03110080 电工与电子技术A 4 64 12 6 4
7 01110230 金属工艺学 2 32 4 4
8 01110320 机械设计基础B 3.5 56 4 6 5
9 02110270 金属物理性能* 2 32 6 4 5
10 02110160 金属腐蚀与防护* 1.5 24 4 4 5
11 02110210
金属冶炼与成型加工
*
2.5 40 4 5
12 02110260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
法Ⅰ*
2 32 4 4 6
13 02110270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
法Ⅱ*
2 32 4 4 6
14 02110470 金属力学性能* 2。

5 40 6 4 6
15 02110480 金属无损检测 2 32 6 4 6
16 02110430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
的应用A*
2 32 4 6
17 02110920
大型铸锻件材料及热
加工工艺*
2 32 4 7 焊接
18 02110180 金属学与热处理Ⅰ* 2 32 4 4 5
19 02110190 金属学与热处理Ⅱ* 2 32 4 4 5
20 02110200 金属学与热处理Ⅲ* 2 32 2 4 5
小计51.5 824

程平台课程
类别
序号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数



开课学

总学时


实验
(践)
专业课平台专业
方向
限选

1 02110410 焊接冶金学* 2.5 40 4 4 6
2 02110460 金属焊接性* 2 32 4 4 6
3 02110420 弧焊方法及工艺* 3 48 6 5 6
4 0211040 压力焊与钎焊* 2 32 4 4 7
5 02110830 特种焊接技术* 2 32 4 7
6 02110720 焊接结构* 2.5 40 4 7
7 02110580 专业外语 2 32 4 7
小计16 256
学科
选修

1 05110030 管理科学基础
2 32 4 5
2 1411002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Ⅰ0.25 8 2 2
3 1411003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Ⅱ0.25 8 2 4
4 1411004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Ⅲ0.2
5 8 2 6
5 1411005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Ⅳ0.25 8 2 7
6 02110850 专业综合训练 4 64 7
7 02110760 金属材料研究专题 1 16 2 7
小计8 144
二、专业培养计划说明
1.本专业最低毕业要求学分为180分。

2.本专业培养计划安排课内理论总学时2320学时,占总学时79.67%,主要由五类课程组成:
(1)公共基础课27门,968学时,计59.5学分,占理论总学时41.72%。

(2)学科基础课20门,824学时,计51.5学分,占理论总学时35.52%。

(3)专业限选课7-8门,256学时,计16学分,占理论总学时11.03%。

(4)公共选修课中,学生应至少修够96学时,计6学分,占理论学时 4.14%。

公共选修课包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和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面向理工经管类学生开设的人文社科类及面向人文类学生开设的工程技术类选修课程。

学生科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兴趣选修。

其中自然科学类不少于32学时,计2学分;公共艺术类不少于32学时,计2学分;人文社科类或工程技术类不少于32学时,计2学分。

(5)学科选修课中,学生应至少修够176学时,计10学分,占理论总学时7.59%。

(6)设置学位课19-20门,768-776学时,计48-48.5学分,占理论总学时33.1-33.45%。

3.本专业培养计划四年内安排集中实践环节37周,37学分,占总学时20.33%。

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2周、金工实习4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生产实习4周、专业调研2周、专业课程设计2周、毕业设计17周、材料专业实验2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