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合集下载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药膳理论研究 药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专著
唐代:孟诜 《补养方》
昝殷 《食医心鉴》 杨晔 《膳夫经手录》 陈士良《食性本草》
宋代:陈真《养老奉亲书》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 明代:《食物本草》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专著
清代:沈李龙《食物本草会藄》 章穆《调疾饮食辨》 文晟《本草饮食谱》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袁子才《随园食单》 费伯雄《食养疗法》 黄皓《粥谱》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药膳的特点
历史悠久 隐药于食 辨证配伍 注意调理 影响广泛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程度。 【方法】 1清炒:不加任何辅料,将原料炒至黄、香、焦的方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炒制【方法】
1清炒 炒黄:将原料在锅内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淡 黄色,使原料松脆,便于粉碎或煎出药效,并可矫味矫臭 (鸡内金) 炒焦:将原料在锅内翻动,炒至外黑存性为度(焦山楂)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制作工艺
药膳制作特点
药膳的调味特点:
1.尽量地保持药膳的原汁原味 2.适当用一般调味品如油、盐、味精等 3.具有膻腥味的原料,可用一定的调味品矫正
异味 4.辛香类调味品(胡椒、茴香、八角茴、川椒、
桂皮等)本身具有行气活血,辛香发散的功效, 应视为药膳原料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减轻原料毒性,保证食用安全(半夏炮制后消除
呕吐、咽喉肿痛)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中医药膳的特点 第二节中医药膳的分类 第三节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第一节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中医药膳学的药性理论 第三节中医药膳学的配伍理论 第四节中医药膳学的治法理论
第一节中医药膳原料的炮制 第二节中医药膳制作工艺
第四章食物 类原料
第五章药物 类原料
第一节粮食类 第二节蔬菜类 第三节野菜类 第四节食用菌类 第五节果品类 第六节禽肉类 第七节畜肉类 第八节奶蛋类 第九节水产类
这是《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希望能够开放阅读,让更多人能够阅读此书,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每种食材,不管是蔬菜水果肉类,药材类都有自身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可以对症下药。
目录分析
绪论
第一章中医药膳的特 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第二章中医药膳学的 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医药膳制作 的基本技能
一中医药膳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三中医药膳学发展简史 四中医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医

行业
专业
原料
应用
中医
中医药
理论
中医药 类
专业
全国
药膳
类专业
膳学

中医药
利水渗湿
内容摘要
本教材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 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中医药院校各类其他专业的限选课, 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他专业基础课和后期临床课 奠定中医药膳方面的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知识技能的基础。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 .. 时& Sr彳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

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一体化。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课程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5.煎汁有些药膳的制作,不直接加入干品中药饮片,而需先行 煎煮中药,去渣取汁备用。制膳时再加人药汁同煮,羹、粥、饮 料类的药膳应用较多。如桂浆粥,先将肉桂煎汁去渣,粥沸后再 加肉桂汁同煮至熟。
二、食物原料的前期加工处理
药膳中食物原料,亦有鲜品和干品之分。鲜品多作菜肴制作, 干品则适用于各种膳型。
中医药膳制作的 基本技能
第一节 中医药膳制作的特点与要求
前言
药膳制作,不同于一般膳食的制作,有其独特的特 点和要求,掌握这些特点和要求,是实施药膳制作 的前提条件。
一、制作的特点
(一)辨证选料
药膳制作前,首先应辨证选料。辨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 下,对用膳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理证型;或对用膳者 的体质进行辨证分析,确定体质类型,然后制定药膳的治法和调 养方法。配制组成药膳方时,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治法选择 搭配好相应的药物与食物。如热证的病情,选用寒凉性质的药物 与食物原料配膳,偏阳质(燥热体质)的体质,选用寒凉性质, 具有滋阴润燥、滋补壮体的药物与食物原料配膳。
5.切制鲜品中药,应按制膳的需要,切制成不同的形状,其厚薄、大 小、方圆等都应统一,力求美观。既要易于熟烂出味,又使药膳形色 俱佳。
(二)中药干品原料
中药干品入膳制作,目前大多选用已经炮制好的中药饮片或成 品。一般都不需临时进行加工,少数确需临时加工的中药原料, 可参考《中药炮制学》介绍的方法炮制,在此不作详细介绍。下 面仅就制膳前中药饮片的主要加工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二、制作的要求
前言
药膳制作时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药性与食性的密切结合 (二)中医药知识与烹调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注重药效与讲究形、色、香、味的相互结 合
(一)药性与食性的密切结合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权威性: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多位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在各自的研究 领域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
实用性:书中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各种药膳方剂,还提 供了对药膳制作的实用指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时代性:本书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现了中医药膳的现代发 展和应用,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
在药膳应用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药膳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各种疾病的食 疗方案、四季养生药膳、保健药膳等,让我对药膳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有了更加深 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编写非常用心,不仅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注重读者的阅 读体验。在文字方面,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理解药 膳学的相关知识。在版式方面,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美观大方,图文并茂,让我阅 读起来更加轻松愉快。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彩图和图表,不仅增加了视觉效果,也 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中医药膳学以中药学为基础,与中药学有着密切的。在药膳的配方中,需要 根据中药的性味、功效和作用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中医药膳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药膳的制作上,需要遵循 传统工艺和配方,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以达到药食相辅、美味健康的效 果。
中医药膳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健康的 度越来越高,中医药膳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专业教材,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通过学习该教材, 可以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应用能力。
阅读感受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关于中 医药膳学的高等教育教材,由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编写。这本书的 读后感让我对中医药膳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讲解学习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讲解学习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

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方面。

三、课程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JCSL11LC课程名称:中医药膳学课程类别: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开设学时:总计3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训14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考核形式:考查承担任务教研室:中概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中医药膳学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和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中医药膳学集合了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合理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

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因此,该课程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旨在提高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水平。

研究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

该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

三、课程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药膳制作与中医药理论结合起来,对于调养身体,治疗疾病,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膳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中医药膳学基本理论
2. 调养身体的药膳
3. 食疗治疾的药膳
4.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5. 经典药膳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 班内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3. 小组合作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4. 师生互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 中医药膳学基本理论的讲解
2. 基本药材的选购与保存
3. 常用中医药材的功效与用法
4. 药膳制作的实际操作
5. 经典药膳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6. 药膳品尝与总结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
2. 课堂表现
3. 实践技能考核
4. 课程设计和实训报告
六、教学效果
1. 学生对中医药膳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膳学知识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药膳的制作与应用
4. 学生能够用中医药膳学理论指导饮食调养和疾病治疗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将对中医药膳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
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

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

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

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

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方面。

三、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

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

熟悉影响病人恢复的诸多因素,设计适宜的药膳治疗方案。

能力目标能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膳。

能掌握常用药食的特点及应用。

能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制作出色、香、味、形、效的药膳食品。

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医患沟通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技能训练任务与教学方法建议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
中医药膳学,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常用药食性能、应用知识,常见病中医、西医认识,现代营养学知识,药食加工烹饪技术,医学心理知识,各种养生康复治疗技术,所以需要具有各种综合知识及运用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来承担。

本课程所有教师均已获取教师资格证书,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科研能力强。

师资队伍总数6人,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1人,师资队伍中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应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应占教师总数100%,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比例占66.6%,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比例占10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66.6%。

(二)实验实训条件
实训室应该独立使用,保持室内清洁。

具有多媒体设备及相应课件,可以教、学、做一体化完成。

必须配置电压稳定的多个电源、多个水龙头,需要配置炉灶、炊具:电磁炉、微波炉、电烤箱、各种锅具(电压力锅、炒锅、砂锅、多屉蒸锅,适宜蒸、煮、炖、炒、
熬)及电煎药锅(壶)、食品加工器;药膳食品盛具:2L广口瓶数个,广口杯、盘、碗、碟、勺、筷若干,菜刀、砧板、炒勺、铲若干。

(二)实验实训条件
为满足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需求,需要中医药膳实训室1个、实验准备室1个。

需求的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
中医药膳学课程需要的主要实验/实训设备配置
(三)考核方案
1.考核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理论考核范围包括课程内容设置的所有教学单元;技能考核范围包括课程内容设置的所有技能训练任务;素质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

3.考核方法过程性评价体现在日常考核与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从出勤、课堂纪律、提问情况、课堂小测等方面进行评价。

技能考核应依据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结合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4.构成比例过程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占70%。

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日常考核占10%,技能考核占20%。

5.评分标准应建立理论考试试题库及标准答案,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具体考核
建议见下表:
考核建议
(四)课程资源
包括必备教材、辅助教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等方面。

以教材为蓝本,学情为基础,应用为目标,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习题库,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视频、图片等资源),推荐参考书籍。

理论部分推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冷方南等主编)、《美味药食谱》(中国药膳研究会主编),技能部分参照《中式烹调师技能培训》视频及其他网络资源。

教材编写与选用,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提高”之原则,采用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药膳学》(易蔚、邓沂主编),为最佳之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