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A
中医药膳学资料(重点总结)

中医药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2.中医药膳学:实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
3.药膳配伍原则:在辩证的前提下,各种药膳原料经恰当的配伍组合,能够起到相互协调,增强疗效,限制偏性等作用,使药膳能发挥更好的功效。
4.解表药膳:凡以解表类药物和食物为主制作而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于预防或解除外感表症的药膳配方,均属于解表类药膳。
5.固涩药膳:凡以固涩药食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或滑脱不禁之证,统称为固涩药膳。
6.中药四性:或称四气,是指药食具有寒热温凉的四种不同特性。
7.养生保健药膳:是指具有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养颜美容、聪耳明目、调养精气、健脑益智、延年益寿等作用,并可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得到增强和维护的药膳。
8.利水渗湿药膳:凡以利水渗湿类药物和食物为主组成,具有利水、化湿、利尿、消肿、退黄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为患的药膳称为利水渗湿类药膳。
二、简答题1.中医药膳的特点答:(1)历史悠久:中医药膳起源于数千年前。
(2)隐药于食:融药物的治疗特性于日常饮食中,既具有膳食提供机体营养的基本功能,也拥有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作用。
(3)配伍辩证:药膳的配伍始终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辩证组方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辩证的基础上配伍组方。
(4)注重调理:药膳既可以是药治后的补充,也可以是慢性疾病、或体弱之人、或机体气血阴阳偏颇时适宜的调理方法。
(5)影响广泛:它具有普通食物所不能达到的疗效,又具有一般治疗性药物所不具备的饮食方式,适应症极其广泛。
2.中医药膳应用原则答:(1)平衡阴阳:具体原则“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调理脏腑:药膳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调治脏腑以恢复正常生理机能,常用方法:以脏补脏。
中医药膳学的治法

中医药膳学的治法
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理论和膳食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以食疗为核心,注重食物对人体功能的调理和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中医药膳学的一些治法:
1. 补肾益气:食用杜仲、淮山、枸杞、山药等补肾药材,可提高体力和免疫力。
2. 健脾益胃:选择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等来健脾益胃,以改善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
3. 清热解毒:食用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等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用于治疗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4. 祛风散寒:选用艾叶、辣椒、薄荷等温热性食材,可改善寒湿体质和关节疼痛。
5. 活血化瘀:使用当归、桃仁、红花等血液活化的食材,可改善血液循环并缓解血液凝结等问题。
6. 理气消食:选择香附、砂仁、木香等可舒缓胃肠不适和促进消化的食材。
7. 养心安神:食用黄连、丹参、菊花等具有镇静安神效果的草药,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8. 固肾涩精:选用山茱萸、杞子、黑豆等具有固肾涩精功效的食材,可改善肾虚引起的精神疲倦和性功能减退。
中医药膳学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设定食物的方案,因此在使用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时,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操作。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以达到更好的保健和疾病治疗效果。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中医药膳的特点 第二节中医药膳的分类 第三节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第一节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中医药膳学的药性理论 第三节中医药膳学的配伍理论 第四节中医药膳学的治法理论
第一节中医药膳原料的炮制 第二节中医药膳制作工艺
第四章食物 类原料
第五章药物 类原料
第一节粮食类 第二节蔬菜类 第三节野菜类 第四节食用菌类 第五节果品类 第六节禽肉类 第七节畜肉类 第八节奶蛋类 第九节水产类
这是《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希望能够开放阅读,让更多人能够阅读此书,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每种食材,不管是蔬菜水果肉类,药材类都有自身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可以对症下药。
目录分析
绪论
第一章中医药膳的特 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第二章中医药膳学的 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医药膳制作 的基本技能
一中医药膳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三中医药膳学发展简史 四中医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医
药
行业
专业
原料
应用
中医
中医药
理论
中医药 类
专业
全国
药膳
类专业
膳学
酒
中医药
利水渗湿
内容摘要
本教材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 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中医药院校各类其他专业的限选课, 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医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他专业基础课和后期临床课 奠定中医药膳方面的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知识技能的基础。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权威性: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多位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在各自的研究 领域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
实用性:书中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各种药膳方剂,还提 供了对药膳制作的实用指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时代性:本书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现了中医药膳的现代发 展和应用,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
在药膳应用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药膳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各种疾病的食 疗方案、四季养生药膳、保健药膳等,让我对药膳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有了更加深 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编写非常用心,不仅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注重读者的阅 读体验。在文字方面,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理解药 膳学的相关知识。在版式方面,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美观大方,图文并茂,让我阅 读起来更加轻松愉快。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彩图和图表,不仅增加了视觉效果,也 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中医药膳学以中药学为基础,与中药学有着密切的。在药膳的配方中,需要 根据中药的性味、功效和作用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中医药膳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药膳的制作上,需要遵循 传统工艺和配方,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以达到药食相辅、美味健康的效 果。
中医药膳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健康的 度越来越高,中医药膳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专业教材,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通过学习该教材, 可以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应用能力。
阅读感受
《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关于中 医药膳学的高等教育教材,由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编写。这本书的 读后感让我对中医药膳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中医药膳学考试试题

中医药膳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食材不属于温热性?()A 羊肉B 鸡肉C 西瓜D 花椒2、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作用的药膳是()A 山药粥B 绿豆汤C 苦瓜炒蛋D 菊花茶3、下列哪项不是药膳的特点?()A 以食物为主B 具有治疗作用C 无副作用D 口味单一4、适合阴虚体质人群食用的药膳是()A 当归生姜羊肉汤B 百合莲子羹C 人参炖鸡D 胡椒猪肚汤5、制作药膳时,以下哪种药材需要先煎?()A 菊花B 枸杞C 附子D 红枣6、以下哪种药膳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A 红枣桂圆汤B 银耳雪梨汤C 天麻炖鱼头D 杜仲猪腰汤7、感冒期间不宜食用的药膳是()A 葱豉汤B 鸡汤C 参芪粥D 枸杞猪肝汤8、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材是()A 莲子B 山楂C 冬瓜D 苦瓜9、下列哪项不是药膳配伍的原则?()A 相须B 相使C 相畏D 相反10、脾胃虚弱者适合食用的药膳是()A 山楂糕B 凉拌苦瓜C 八宝粥D 冰西瓜11、以下哪种药膳适合产妇食用?()A 生化汤B 绿豆粥C 苦瓜汁D 菊花茶12、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药材是()A 黄芪B 白术C 麦冬D 麻黄13、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的药膳是()A 芹菜粥B 猪肝汤C 鸡汤D 天麻鱼头汤14、以下哪种药膳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A 四物汤B 四君子汤C 八珍汤D 归脾汤15、体质肥胖者适合食用的药膳是()A 猪蹄汤B 山药排骨煲C 荷叶粥D 羊肉汤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中医药膳的作用包括()A 养生保健B 预防疾病C 治疗疾病D 康复调理2、以下属于平性食材的有()A 大米B 黄豆C 鲤鱼D 苹果3、药膳制作的基本原则包括()A 辩证施膳B 平衡膳食C 注重口味D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4、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的食材有()A 核桃B 韭菜C 羊肉D 荔枝5、以下药材具有补血作用的有()A 当归B 熟地C 白芍D 阿胶6、下列哪些药膳适合秋季食用?()A 雪梨银耳汤B 百合粥C 菊花枸杞茶D 羊肉汤7、孕妇不宜食用的药膳有()A 薏米粥B 山楂汤C 当归羊肉汤D 红花煮蛋8、以下药膳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有()A 红豆薏仁粥B 冬瓜排骨汤C 白术猪肚汤D 鲫鱼豆腐汤9、药膳的烹饪方法有()A 炖B 煮C 蒸D 炒10、以下哪些情况不宜食用药膳?()A 发热B 腹泻C 感冒D 过敏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药膳可以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中医药膳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药膳制作与中医药理论结合起来,对于调养身体,治疗疾病,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膳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中医药膳学基本理论
2. 调养身体的药膳
3. 食疗治疾的药膳
4.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5. 经典药膳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 班内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3. 小组合作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4. 师生互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 中医药膳学基本理论的讲解
2. 基本药材的选购与保存
3. 常用中医药材的功效与用法
4. 药膳制作的实际操作
5. 经典药膳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6. 药膳品尝与总结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
2. 课堂表现
3. 实践技能考核
4. 课程设计和实训报告
六、教学效果
1. 学生对中医药膳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中医药膳学知识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药膳的制作与应用
4. 学生能够用中医药膳学理论指导饮食调养和疾病治疗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将对中医药膳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做出贡献。
《中医药膳学概说》课件

在现代社会中,中医药膳学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通过阴 阳五行学说解释了生命和自然 界的运行规律。
中药的基本理论
中医药膳学借鉴了中药的基本 理论,深化了对食物与身体的 关系的认识。
膳食营养学基础
《中医药膳学概说》PPT 课件
中医药膳学是古代医药与膳食结合的产物,通过中医药理论和膳食营养学基 础,探讨中医药膳学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中医药膳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医药与膳食相结合
在古代,人们将医学和膳食相结合,认识到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药膳学的诞生和发展
中医药膳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受到中医药和膳食文化的共同影响。
中医药膳学的发展趋势
中医药膳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体 差异、健康饮食和环境保护。
小结
中医药膳学的重要性
中医药膳学是保持健康和治 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 和应用
中医药膳学建立在中医药理 论和膳食营养学基础上,并 应用于实际生活。
中医药膳学的未来发展 趋势
中医药膳学的未来将更加关 注个体差异、健康饮食和环 境保护。
健康调理
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通过膳食调理来改善健康状况。
妇女保健
中医药膳在妇女生理周期中的应用,帮助调理身体。
药膳食疗
通过食用特定的药膳来治疗特定的疾病。
中医药膳学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膳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中 医药膳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中医药膳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中医药膳 在疾病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
膳食营养学为中医药膳学提供 了科学的营养和食物搭配原则。
中医养生药膳学

中医养生药膳学中医养生蕴涵的健康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药膳学,希望对你有用!药膳与食疗的区别ϖ食疗养生保健纯食品——保健为主ϖ药膳防病治病食品加药品——防病治疗为主中医养生药膳学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并以研究药与食的配剂规律、特殊制作工艺,及在保健、预防、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方法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
药膳既称为“膳”,应以中国式的传统烹饪工艺为主ϖ因为配入了“药”,就必须涉及中医药知识。
所以,目前药膳的研究不仅是中医药界的任务也是营养师应涉足的领域。
ϖ因此,从事药膳配剂制作的人员,不仅应掌握中国传统烹饪知识和技法,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
药膳学的学习内容1、学习中医基础理论ϖ(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脏腑辨证等)2、学习药膳学的基本知识ϖ(药膳学的基本理论、体质施膳、四季施膳、中药学基础、食物学基础、营养学基础等)3、经典药膳谱4、疾病养生5、现代营养学习药膳能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1、等餐饮服务管理行业的药膳厨师、高级药膳厨师、药膳营养咨询师等2、等,负责病人的药膳营养问题的咨询工作,列出药膳保健计划,并监督药膳饮食变化的有效性3、织提供有关药膳营养、食疗等方面的药膳建议。
4、为商服务。
药膳营养师们协助企业领导进行研究,对管理和市场提出专业性意见,促使企业生产出更好的药膳养生食品投放市场。
药膳的应用原则1. 因时制宜春季:气候渐温、万物复苏,以清肝疏肝为主,宜甘温平淡,ϖ如:桑菊薄荷饮配小白菜、油菜、芹菜、胡萝卜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食欲下降ϖ宜甘寒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如:西瓜、黄瓜、绿豆、苡仁、冬瓜、丝瓜、西红柿ϖ忌:肥腻、辛辣、燥热之品秋季:以生津养肺、润燥护肤为主,宜食甘润性平的食物。
如:梨、甘蔗、百合、银耳、萝卜、乳品、芝麻、糯米、蜂蜜等冬季:气候寒冷,易伤阳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膳学》试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40 分)1.药膳的组成是
A药物为主,食物为辅 B 药食的比例相当
C食物为主,药物为辅 D 食物为主,调味品为辅2. 我国最早的首设“食治”专篇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 难经 C 千金要方 D 饮膳正要
3. 苦味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行血 B 补益,和中,缓急止痛
C清热,燥湿,泄降 D 软坚,泻下
4.酸味的作用是
A软坚,泻下 B 发散,行气,行血
C补益,和中 D 收敛,固涩,生津
5. 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的味是
A甘味 B 酸味 C 辛味D 苦味
6.淡味多用于
A外感表证 B 阴阳俱虚C水肿尿少 D 气血虚证7.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寒凉药食的作用
A清热 B 泻火 C 凉血D 回阳
8.平性是指
A无毒之品 B 作用范围广泛的药食
C毒性不显著的药食 D 寒热之性均不明显的药食9.下列哪种食物归脾胃经
A粳米 B 杏 C 芝麻D 枸杞子
10.升降浮沉的特点是A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上行向内
B升浮药食下行向内,沉降药食上行向外
C升浮药食上行向内,沉降药食下行向外
D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下行向内
11.可以降低或消除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是
A相须相使 B 相杀相畏 C 相恶相反D 相杀相反
12.可以降低或消除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是
A相须,相使 B 相杀,相畏 C 相恶,相反D 相杀,相反13.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属于哪种配伍
A相须 B 相使C 相杀D 相恶
14. 下列哪种食物属于辛辣
A黄豆 B 葡萄C 红糖D 辣椒
15. 下列哪种病症适宜稍喝冷饮
A气郁血瘀 B 肠胃实热 C 气血虚弱D 脾胃虚寒
16.下列哪种病症不宜食用海鱼
A虚劳 B 哮喘C 胸痹D 心悸
17.粳米的功效是
A健脾益气 B 养心安神 C 下气消积D 健脾渗湿
18.小麦适用于
A心烦失眠 B 脾虚湿阻 C 气滞血瘀D 肾虚腰痠
19.下列哪项不是香菇的功效是
A养血活血 B 理气化痰 C 健脾开胃D 解毒抗癌
20.苹果的功效是
A益胃生津 B 清热化痰 C 清热化湿D 健脾止泻
21. 有消食积、散瘀血功效的是
A龙眼 B 山楂 C 香蕉D 柚子
22.有滋阴润燥,养血安胎功效的是
A鸡肉 B 鸭肉 C 鸡蛋D 鹅蛋
23.下列哪种食物不适于脾虚证
A马铃薯 B 山药 C 粟米 D 荞麦
24.下列哪种食物具有下乳汁的功效
A绿豆 B 赤豆 C 黄豆D 刀豆
25. 具有清热利尿除烦功效的是
A白菜 B 胡萝卜 C 菠菜 D 香菜
26.具有养血润燥功效的是
A卷心菜 B 菠菜 C 芹菜 D 莴笋
27.功能为舒筋活络的药物是
A桑寄生 B 木瓜 C 五加皮 D 红花
28. 适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的是
A海带 B 木耳 C 白木耳 D 蘑菇
29.适用于血瘀证的是
A苹果 B 梨 C 桃D 杏
30.具有开胃理气功效的是
A橘子 B 梨 C 桃D 杏
31. 二冬膏的功效是
A润肠通便 B 补肾滋阴 C 润肺止咳D 滋阴润肺32.花生衣红枣汁的功效是
A养血行血 B 养血止血 C 凉血行血D 凉血止血33.最适用于头发早白的是
A荔枝 B 桑椹 C 大枣D 龙眼34.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是
A芒果 B 香蕉C 山楂D 大枣
35.核桃适用于
A肺虚咳喘 B 肺热咳嗽 C 慢性咽炎D 咳嗽痰多
36.具有祛风湿功效的是
A鲫鱼 B 鲤鱼C 鳝鱼D 带鱼
37.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是
A鲤鱼 B 鲫鱼C 黄鱼D 鲍鱼
38.甲鱼与下列哪种食物同用,滋阴效果最好
A羊肉 B 牛肉C 猪肉D 兔肉
39.银耳羹最适宜哪一个季节食用
A春季 B 夏季C 冬季D 秋季
40.羊肉汤最适宜哪一个季节食用
A春季 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 中医药膳的特点
A药食结合 B 辩证选食C区分食性 D 注重体质E讲究口味2. 下列除哪项是寒凉药食的作用
A清热 B 泻火C 凉血D 回阳E 解毒
3. 下列哪种食物能利水除湿
A冬瓜 B 赤豆C 鸽D 鲤鱼 E 黄瓜
4. 黄豆的功效是
A健脾化湿 B 利水消肿C清热解暑 D 通下乳汁 E 宽中导滞5.下列哪项是陈皮的主治病证
A脘腹胀满 B 恶心呕吐 C 咳嗽痰多D 饮食减少E湿热黄疸6. 中医药膳讲究以下哪些的相互结合
A色 B 香 C 味D 形E 效
7. 秋梨白藕汁适用于
A咽干、肺热咳嗽 B 吐衄下血 C 头目眩晕D 热病烦渴E湿热黄疸
8.桑椹粥的功效是
A滋阴养血 B 生津润燥 C 滋补肝肾D 清热凉血 E 养心安神9.姜糖苏叶饮的功效是
A利咽开音 B 清热润肺 C 和胃宽中D 解表散寒 E 活血止痛10.五苓粥的功效是
A健脾利湿 B 淡渗利湿 C 利咽开音D 清热润肺E温阳化气
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10分)
1. 苦味入心,可清热泻火、燥湿下行,尤宜心火亢盛者。
2. 阳虚时宜辛、甘同用。
3. 作料的作用就是为了调味。
4. 药膳要因人而异,所以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5. 哪种食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适宜与否。
6. 药膳中药与食的配伍可以是相须、相使,也可以是相杀。
7. 最适宜的药膳烹调方式为蒸、煮、炖、熬……
8. 药膳之味,以甜、咸居多,可稍用苦、辣。
9. 制作药膳,最宜本色。
10.只有香味浓郁才能激发食欲,故药膳一定要浓肥辛甘、咸香四溢。
四、填空题((每每空空0.5 分,共10分)
1. 中医药膳是在(1)指导下,将不同(2)、(3)合理配伍,采用科学烹调技术进行制作,具有独特(4)、(5)、(6)、(7)、(8)的膳食品。
2. 由于补气太过易致壅滞,故补气时常常要配伍(9)药;滋阴易致生痰生湿,故滋阴时常常配伍(10)药。
3. 药膳制作的口味,以(11)、(12)、(13)、(14)为主,一般主张(15)为佳,不宜(16),(17)过度。
4.酸味偏于入(18)经,甘味偏于入(19)经,咸味偏于入(20)经。
五、名词解释(10 分,共 5 个题,每题2 分)
1. 食疗
2. 配伍
3. 主料
4. 炖
5. 煮
六、简答题(12 分,共 4 个题,每题3 分)
1.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2. 咸味的作用与归经如何?
3. 去鱼腥的方法有哪些?
4. 沙参玉竹鸭适宜哪种人群?
七、辩证论治(8 分,共1个题,每题8 分)
患者女,42岁,自述最近睡眠欠佳,梦多易醒,时有心悸,记忆力下降,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根据辩证结果,设计一个辅助治疗的药膳方案,要求辩证、治法、原料及数量、烹制方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40个题,每题 1 分)
1 -5 C C C C D 6 10C D D A D 11-15B B D D B 16 -20 B
A A A A
21 -25B C D B A 26 -30B B A C A 31- 35D B B D A 36 - 40 C B C D D
二、多选题:(10分,共10个题,每题1 分)
1ABCDE 2ABCE 3ABDE 4ABE 5ABCD 6ABCDE 7ABD 8ABC
9CD 10ABE
三、是非题:(10分,共10个题,每题 1 分,正确填T,错误填F)
1 - 5T T F F T 6-10 T T T T F
四、填空题(10分,共20个空,每空0.5 分)
1.(1)中医理论、(2)药物(3)食物(4)色(5)香(6)味(7)形(8)效
2. (9)理气(10)利湿
3.(11)鲜(12)香(13)甜(14)咸(顺序可以颠倒)(15)清淡(16)味浓香烈(17)辛辣甜咸
4. (18)肝(19)脾(20)肾
五、名词解释(10分,共 5 个题,每题2 分)
1. 食疗:民间百姓(0.5 分)利用食物的偏性,(0.5 分)针对性的调理身体、养生防病方法(1 分)。
2. 配伍:根据人体、病情需要及药性、食性的特点,(1 分)将两种以上药物、食物搭配应用的方法。
(1 分)
3. 主料:药膳中起主要作用(1 分)的药、食原料。
(1 分)。
4. 炖:将药、食与水、调料同时入锅(1 分)沸后文火慢炖达1-3小时的一种烹制方法(1 分)。
5. 煮:将药、食与水、调料同时入锅(1 分)沸后文火煮熟即可的一种烹制方法,时间一般少于 1 小时。
(2 分)
六、简答题(12分,共 4 个题,每题3 分)
1. 中医药膳学的理论基础:1. 辩证施膳(1 分);协调阴阳(1 分);调整脏腑功能(1 分)。
2. 咸味:软坚散结(1 分);滋润补肾(1 分);主入肾经(1 分)。
3. 去鱼腥的方法:去鱼腥线、腮、鳞(1 分):加葱、姜、蒜(1 分)加醋、料酒(1 分)或煸炒、煎炸时间延长
4. 沙参玉竹鸭适宜人群:肺、胃、心(1 分)阴虚体质(1 分)肠燥便秘(1 分)
七、论述题(8 分,共1 个题,每题8 分)
辩证:心脾气血两虚(2 分)治法:健脾补气养心安神(2 分)原料及数量:桂圆莲子粥(桂圆15g莲子15g粳米50g)、当归黄芪炖母鸡(当归15g黄芪20g 桂圆20g母鸡700g)(2 分)烹制方法(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