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感受城乡生活差异。

2.语言运用:能联系具体语境说说城乡生活差异。

3.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审美创造:能根据图片,联系情景描写,欣赏城乡美景。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方法。

2.结合生活,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以运用。

3.组织语言,练习表达。

选择图片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4.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抓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情感的方法。

2.结合生活,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以运用。

3.理解词的大意,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以运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关键语句,引发思考。

2.交流抓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情感的方法。

3.结合生活,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一)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回顾本单元课文,有哪些关键语句让你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生1:《乡下人家》中的“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生2:《三月桃花水》中的“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这一句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师:默读“交流平台”,用横线画出书中的三位小伙伴对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吧!教师引导:第1位小伙伴体会到了什么呢?生: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问:第2位小伙伴读到了《乡下人家》,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了什么呢?生:通过关键语句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教师问:第3位小伙伴学习《天窗》时,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了……生:体会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教师总结:借助关键语句,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想法。

板书:交流平台——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感情(三)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掌握了这个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关键语句,用横线画出,再说说表达的感情。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课件、初试身手.pptx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课件、初试身手.pptx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个园地,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 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 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 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课下请同学们多 积累一些本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二、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三、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四、《卜算子·咏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 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 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日积月累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 创立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书法家。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 人。
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日积月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 风 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 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 了迷人的海岸线。
词句段运用
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 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 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 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 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 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柳树下洗衣姑娘的 影子倒映在水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整个单元的主题是“春天”。

本课的内容包括春天的描绘、春天的诗歌、春天的故事等,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

在教材内容上,本文选取了朱自清的《春》作为开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让学生领略春天的美好。

接着,选取了历代诗人描写春天的诗歌,如杜甫的《绝句》、孟浩然的《春晓》等,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此外,还安排了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春天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在教材结构上,本课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首先,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然后,通过诗歌和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内涵;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春天的美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春天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春天的描绘方法;能够背诵指定的诗歌;能够讲述春天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春天的描绘方法;能够背诵指定的诗歌;能够讲述春天的故事。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背诵法、讲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出本课的主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园地,包含了字词句的训练、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多个方面。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字词句,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句,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来回答问题或进行写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1——4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1——4知识点整理

四下语文园地1——4知识点整理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能交流阅读中发现的关键语句。

逐步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的方法。

考点1: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提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大多在文中的结尾,也有的在文章的中间,还可能出现在一篇文章的题目或者开头。

答题格式:明确句子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及作用(总起全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理解句子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赞美,喜爱,向往等)。

【词句段运用】一、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思路:(1)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乡村生活的;(2)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词语,想象画面;(4)分别用两三个词语说说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繁华:(城镇、街市)繁荣热闹。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竖立着。

高楼大厦非常多,城市发达程度高。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灯火辉煌:形容灯光灿烂。

肥沃:(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静谧:安静。

炊烟袅袅: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缭绕上升。

依山傍水: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

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

比喻住家相近。

用两三个词语说说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1)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高楼林立”,一片“繁华”。

一提到乡村,我就会想到:“肥沃”的土地上庄稼长得葱葱茏茏,一望无际。

(2)在城市中,一到晚上,“灯火辉煌”,华灯“璀璨”,漂亮极了。

乡村的夜晚,则有一种“静谧”之感。

蛐蛐在叫,萤火虫在飞,星星也格外明亮,乡村的夜是迷人的。

(3)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乡下的“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带来的是惬意、祥和的氛围。

二、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思路:这两个例句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是:分总结构。

这里,我们可以回顾常见的结构有哪些,比如总分,分总,总分总。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题为春天。

本课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儿歌等多种体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春天的描述和描绘仍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此外,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可能还存在接受程度的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表达。

3.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手段,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作业和评价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表达。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总起句,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 主旨。总起句一般在自然段的开头。
总结句,也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总结句通常出现 在自然段的末尾。
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并启示下文 要讲的内容。
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 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语文园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语文园地
拟人
风雨送春归,
景物
飞雪迎春到。 梅花的生存环
境,不畏严寒
已是悬崖百丈冰,
还,仍然
犹有花枝俏。
语文园地
诗句意思: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漫天飞雪又在迎接 春。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有什么作用?
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中心主旨,作者用较为凝 练概括的语句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像这样的 句子就叫中心句。
阅读文章时如果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准确地理解文章 思路。
语文园地
除了中心句,还有哪些句子容易让大家喜 欢,并容易吸引大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诗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 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 代伟人。
语文园地
初读感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卜算子·咏梅》是 毛泽东于1961年创
飞雪迎春到。 作的一首词。卜算
已是悬崖百丈冰,子是词牌名。
语文园地
我从“璀璨、高楼 林立、车水马龙”这几 个词中体会到了城市街 道繁华热闹,经济发达, 人们生活节奏快。
语文园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街小巷
肥沃麦浪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第一行描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解词意,体会情感。

(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这样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毛泽东的诗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