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哀。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幺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
 9.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解析:
 (二)
 《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阅读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完成3~4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1.“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改为“映”字,表达效果是不是更好一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B.②⑤④⑥①③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②④①③⑥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

要求:①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有意蕴,符合教育家的身份。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

《登高》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登高》课后习题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某位同学向游学来访的外国学生介绍“落木”,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飘落的树叶。

木,树木,这里指树叶。

B.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的典型意象之一。

C.借鉴了屈原《九歌》中“木叶”的表达。

D.形容四季的树叶,准确精妙而引人回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意向、内容的能力。

D.“形容四季的树叶”错,“落木”指的是秋天的落叶,符合《登高》一诗描写的“秋”景。

故选D。

评卷人得分二、小阅读-课内2.下列对杜甫《登高》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委婉含蓄,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委婉含蓄”理解错误。

结合“悲秋”“多病”等词可以看出颈联直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之意,悲怆而博大,并不“委婉含蓄”。

故选C。

3.下列对诗歌杜甫《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借“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喟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C.颈联“万里”“百年”分别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境界阔大。

D.尾联“苦恨”的意思是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情感、语言的能力。

D.“……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错误,“苦”意思是“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训练及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9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C.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1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11.A 解析: A项,“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中“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表述错误,翠微是指青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指青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12.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南飞,一片翠微美景,携客带酒登山,表现佳节的乐事;②暗含人世的忧苦,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③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时,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戚,落泪伤心。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登高练习题

登高练习题

《登高》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选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高远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C、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百年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6、对《登高》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B. 无边/落木/萧萧/下C. 百年/多病/独登/台D. 潦倒/新停/浊酒/杯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登高》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

________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2)严武病逝,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________异乡,心境凄苦异常。

(3)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________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 面世作客经过B. 问世作客通过C. 面世做客通过D. 问世做客经过3. 阅读《登高》回答问题,下面对这首诗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鸟”“落木”“长江”六个意象。

B. 这四句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C. 这四句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

D. 这四句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人生感慨。

4. 阅读《登高》回答问题,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 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 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 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 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杜甫以诗酒为伴,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诗句表达的感情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B.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情景。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
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3.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

(“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


4.“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此”指什么?全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

豪爽和旷达的情怀。

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5.将本诗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项杜牧《登高》杜甫《登高》
不同一思想情感看破尘世的旷达浓郁深沉的悲愁
不同二景象意境美好的秋景,藏于旷达中的悲伤萧瑟、旷阔的景象,悲愁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