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沟通概述一什么是沟通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沟通概述一什么是沟通
一个人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权威性、 信誉、目的一致性、领导才华、活力与魅力。
二、目的明确是前提、态度端正是关键 目的:闲聊?改善关系?获得帮助?说服他人? 请求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态度:态度影响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 定命运。
三、人文素养是基础、把握适度是策略
(一)提高人文素养:德、礼、城、雅、美、思、 学、格、趣、新。
二、类型与特点 (一)说话
说话的“质量”决定着交流是否进行,沟 通是 否有效,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主要特征: 1、情境性:是由说话过程中时间、空间、对象、
说话 缘由等因素构成的说话环境。
2、得体性:说话时要看接受者和自己的关系, 要看接 受者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二)交谈 是一方或双方为着某一个目的,以对话的方式,相互
方的精神境界。 (二)口语沟通的技巧
(三)个人因素 1、生理因素:处于疲劳或疼痛状态时,可以影响沟 通的效果。 2、智力因素:双方的认识水平、使用语言不同以及 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3、社会因素:不同种族、民族、文化、职业和社会 阶层的人容易产生沟通困难或误解。 4、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滥用信 息符号、术语、发音吐字模糊等都会影响沟通效果。 (四)环境因素 (五)理解因素
过程及规律
1、交谈的启动 (1)树立谈话的信心 (3)寻找共同的话题
2、交谈的进行 (1)自然转入话题 (3)注意谈话策略
3、交谈的结束 (1)水到渠成 (3)勿忘询问
(2)创建良好的氛围 (4)克服自身的偏见
(2)正确使用词句
(2)重复主题 (4)交谈体会
(三)演讲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一个人与众人之间 的信息交流方式。
第一节 协调人际关系 一、通过交谈协调关系(谈话与对话) (一)寒暄与敬语 1、礼仪性 2、应酬性 3、规范性 4、伸缩性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 《玫瑰传奇》包括两部分。上部是骑士 文学,约4300行,写于13世纪20年代,作 者是吉约姆· 德· 洛利斯,相传是教士。它 采用寓意写法,以“玫瑰”代表少女, 叙述“情人”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 事。有人说它“是骑士文学中 ‘典雅爱 情’故事的翻版”。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
• 史诗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1、重叠法。例如奥利维埃 3次建议罗兰吹号角,罗兰3次 拒绝。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突出罗兰出于“荣誉”而 产生的固执。 2、对比法。例如查理大帝为国勤劳,爱将士胜于爱自己 的生命;而马尔西勒则懦弱卑鄙,使他悲恸的不是将 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再如罗兰忠心耿耿,为 了“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而加奈隆 则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 3、风格粗犷、朴素。
• “典雅爱情”和骑士冒险故事相结合,构成骑士传奇的的基本主 题。在“典雅爱情”面前,基督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事实上已经 找不到立锥之地了。
King Arthur
《 朗 斯 洛 》
《特利斯坦和绮瑟》
Tristan and Isolde
• 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种 可以使人永世相爱的神药,结果 他们由于这种永远消灭不了的爱 情而招致了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 王的无情迫害,最后他们双双自 杀。
1、骑士抒情诗
• 骑士抒情诗最早于12世纪初出现在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中叶蔓延到北方, 直到14世纪中叶才衰落。
•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
“Courtly Love” ——歌咏骑士的冒险事迹及其与恋人的悲欢离
合。 • 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它们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与贵夫人 幽会以及破晓时依依惜别的情形,用精美的语言来讴歌爱情,用赞美宗教、 上帝及圣母的语句来赞美世俗的女性,表现出与宗教禁欲主义的对抗。恩格 斯说:“破晓歌,成了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 • 法国北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抒情诗都曾受普罗旺斯抒 情诗的影响。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也是在普罗旺斯抒情诗 影响下写出的。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明清小说第一节概述
等。
明太祖朱元璋
(二)社会经济背景
明初统治者注重恢复农业生产,恢 复社会经济,从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中叶,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农村 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于是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经济成为主导。
明中叶后商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变化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在这些市民中,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于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影响。 ☆文人与商人交往密切,两者之间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相互影响。 ☆ 文学观念和文化意识发生变化,从
5、心学思潮对文学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主情”的文学观念席卷文坛。 ◇作家的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文学作品虚 构性增强,《西游记》的出现。 ◇肯定人性、放纵个性、追求世俗的享受 和欢乐,《金瓶梅》、“三言”、“二拍” 的一些作品。 ◇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与平等成为鲜明的 审美理想,孙悟空、杜十娘。
二、明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分类
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创作符合 市民受众知识状况与审美情趣的通俗 文艺成为风气。
☆负面影响。
二、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与心学思潮
王阳明像
1 、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 思想实质与意义 心学把外在权威的“天 理”拉到了人的内心,变 为人的内在自觉的“良 知”,鼓励人们用自己的 本心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在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 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 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3、长篇白话小说 分类:历史演义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 《三国演义》、英雄传 《醒世通言》,凌濛初的 奇小说《水浒传》、神 “二拍”《拍案惊奇》、 怪小说《西游记》、世 《二刻拍案惊奇》是最重 情《金瓶梅》,被称为 要的作品。 明代四大奇书。 其他还有《鼓掌绝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 尘》、《石点头》、《西 青楼小说、讽刺小说、 湖二集》、《欢喜冤家》、 谴责小说等类型,都是 《 十 二 笑 》 、 《 幻 影 》 从世情小说分支出来的。 ( 又 名 《 三 刻 拍 案 》) 、 武侠小说与英雄传奇小 《一片情》、《九云梦》 说联系密切。 2、白话短篇小说

第三章 亚洲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亚洲  第一节  概述

① 地中海 ② 北冰洋 ③ 日本海 ④ 阿拉伯海 ⑤ 里海 ⑥ 贝加尔湖 ⑦ 孟加拉湾 ⑧ 鄂霍次克海 ⑨ 黑海 ⑩ 咸海
返回
34/96
P34,读图 , 指导
返回
第一章 亚洲
第一节 概述
一、位置和范围,主要的国家和首都 位置和范围,
• 经纬度位置:东半球东北部 • 海陆位置: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 度洋、北冰洋 • 主要的国家和首都:P35 • 土耳其——安卡拉
第一章 亚洲
第一节 概述 二、主要的地形单元及地形特征 1、地形 、 2、地形特征 、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①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②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③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4、读“亚洲地区 、 完成下列各题: 图”,完成下列各题:
土耳其海峡 黑海 小亚细亚半岛 里海 勘察加半岛1)填写字母代表 ( )
的水域名称A~ 的水域名称 ~G (2)填写字母代表 ) 日本海 的海峡名称H~ 的海峡名称 ~L 本州岛 (3)填写数码代表 ) 朝鲜半岛 红海 波斯湾 朝鲜海峡 的半岛或岛屿名称 ①~⑨ 霍尔木兹海峡 阿拉伯半岛 (4)图中虚线为亚 ) 曼德海峡 印度半岛 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中南半岛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其大陆上的自然地理 加里曼丹岛 界线分别是 乌拉尔 山 马六甲海峡 斯里兰卡岛 脉、 乌拉尔 河 山脉。 和 高加索 山脉。 (5)判读下列数码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⑥⑦⑩ )判读下列数码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名称: (6)根据图示信息,归纳出亚洲大陆轮廓特征。 )根据图示信息,归纳出亚洲大陆轮廓特征。 轮廓较完整, 轮廓较完整,海岸线绵长而曲折
第一章 亚洲
第一节 概述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主要任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尖 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1789年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 年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 标本” 中心” “标本”和“中心”。
(一)、英国 )、英国
英国的启蒙运 动是在资产阶 级取得政权之 后发生的。 后发生的。
任务: 任务: 扫除封建主义因素是英国启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一些丑恶现象。 的一些丑恶现象。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小说 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这是 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贡献。 贡献。
第一节 概 述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 的比较 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8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欧洲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理性调整时代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18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张旗鼓的进行思想启蒙和张扬 理性的时代。 理性的时代。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更能把握 其本质。 其本质。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发展经历: 发展经历: 1.17世纪末——18世纪30 世纪末——18世纪30年 1.17世纪末——18世纪30年 形成时期。 代,形成时期。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英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笛福 斯威夫特。 和斯威夫特。

第一节 概述(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启蒙运动)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4
• 4、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逐渐扬弃了 古典主义关于体裁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 而平等地广泛地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 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 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 的散文时代。为了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 蒙作家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 理小说、正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
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2
• 约拿旦· 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一个比笛福更为激进的启 蒙主义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代表作 为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作品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 社会现实。作者往往把讽刺的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 的程度,与现代的“黑色幽默”有某些相通之处。 • 18世纪30年代至世纪中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入鼎盛时期。 重要的作家有理查生、斯摩莱特和菲尔丁。前者是英国家庭 小说的开创者。作品以《帕米拉》与《克拉丽莎》最为有名。 作品常常把婚姻自主同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 他擅长以书信体的形式描写日常生活氛围中人物的心理和情 感的细腻变化,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和哀惋情调,实为英国 感伤主义文学的先驱。在结构上突破了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 经历来串联多种事件的传统手法,而集中描写一个完整的事 件。斯摩莱特的作品有《兰登传》与《亨佛利· 克林克》等, 多为流浪汉小说。
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文学
• 意大利喜剧作家哥尔多尼对流行的“即兴喜剧” 进行改革,创造了“性格喜剧”、“风俗喜剧”。 代表作《女店主》。 • 俄国30年代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80年代以后的感 伤主义文学都带有启蒙性质。罗蒙诺索夫是俄国 古典主义文学和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卡拉 姆津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杰尔查文的诗歌创 作与冯维辛的戏剧创作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启蒙色 彩。拉季舍夫是一位贵族革命家,他的代表作 《从彼德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体现了俄国启蒙文 学所达到的思想和艺术高度。

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

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

第一节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二)素质教育的政策沿革1、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至1994年)1994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且明确的指导思想。

2、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1994-1999年)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对“素质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这四个方面。

3、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2005年)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4、素质教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二、理解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中国四大宗教第一节概述

中国四大宗教第一节概述
中国四大宗教——概述
▪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 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从国外传入的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我国本土产生 的道教,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宗教
▪ 在我国,汉族信教群体主要信仰佛教、道 教和基督教
▪ 在我国,总的说来,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பைடு நூலகம்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 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 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 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 宗教
▪ 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公民有 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 对抗性的矛盾
▪ 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 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 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 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
习题与自我评价
一、配对题
1.视诊 A,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感、包块或肿大脏器2浅部触诊 B用于观察全身状态、身体各部体征、排泄物和呕吐物
3深压触诊法 C用于肝、脾及腹腔肿物的触诊
4双手触诊法 D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部压痛点
5.叩诊 E用于听取正常与异常呼吸音、心音、杂音及心律失常
6.听诊 F用于分辨受检部位组织或器官位置、大小、形状及密度
二、填空题
1、护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便的检查用具客观地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最基
本的检查方法,称为
2视诊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但若无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又不够深入细致时,可出现的情况
3触诊最常用于检查,而在心、肺检查中最重要
4叩诊检查中,旨在发现胸部、腹部面积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水或腹水时,多采用法
5钟型体件适于听取的声音,如二尖瓣狭窄时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使用时应被检部位的皮肤,但应避免体件与皮肤摩擦产生的附加音。

6膜型体件适于听取的声音,如呼吸音、心音、肠鸣音等,使用时应被检部位的皮肤。

7带有血腥味的痰液见于的病人。

8粪便腥臭见于病人。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体征的是()
A心悸 B乏力 C脾大 D头痛
2、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
A 1~2cm
B l.5~2.5cm
C 2~3cm
D 2.5~3.5cm
3、深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多在()
A lcm以上
B 1.5cm以上
C 2cm以上
D 2.5cm以上
4、正常肺部的叩诊音为()
A 清音
B 浊音 C实音 D 鼓音
5、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心脏和肝脏,其叩诊音为():
A清音 B 浊音 C实音 D 鼓音
6、大量胸水或肺实变病人肺部的叩诊音为
A 清音
B 浊音 C实音 D 鼓音
7、肺炎病人肺部的叩诊音为()
A 清音
B 浊音 C实音 D 鼓音
8、气胸病人肺部的叩诊音为()
A 清音
B 浊音 C实音 D 鼓音
9、肺气肿病人肺部的叩诊音为()
A 清音
B 过清音
C 浊音
D 鼓音
10、刺激性大蒜呼气味,见于()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尿毒症 D肝性昏迷
11、烂苹果呼气味,见于()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尿毒症 D肝性昏迷
12、腥臭呼气味,见于()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尿毒症 D肝性昏迷
13、呕吐物有粪臭味见于()
A消化不良 B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
C幽门梗阻 D肠梗阻
14、呕吐物有酸臭味,见于()
A消化不良 B急性胃肠炎 C幽门梗阻 D肠梗阻
四、多项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叩诊鼓音可见于()
A 肝脏
B 心脏
C 脾脏
D 腹部
E 胃泡区
2、正常情况下,叩诊实音可见于()
A 肝脏
B 心脏
C 胃泡区
D 肺 E腹部
五、思考题
1、病人排出的尿液中出现浓烈的氨味,最可能见于哪些情况?解释气味形成的原因。

2、比较并解释正常情况下叩得清音、浊音、实音和鼓音,以及病理情况下叩得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配对题
1---B 2---A 3---D 4---C 5 F
二、填空题
1、体格检查
2、视而不见
3、腹部听诊
4、直接叩诊法
5、低调轻置于
6、高调紧贴
7、大量咯血
8、痢疾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C 4 、A 5 B 6、 C 7、
B 8、 D 9 、B 10 A 11、 B 12、
C 13、
D 14 C
四、多项选择题
1.DE 2、AB
五、思考题
1、病人排出的尿液中出现浓烈的氨味,最可能见于哪些情况?解释气味形成的原因:
最可能见于膀胱炎或尿潴留,尿液在膀胱内被细菌发酵是产生氨味的主要原因。

2、比较并解释正常情况下叩得清音浊音、实音和鼓音,以及病理情况下叩得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的临床意义。

鼓音见于正常腹部叩诊时,病理情况下见于肺内有大空洞、气胸和气腹。

浊音见于正常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叩诊时,如心脏和肝脏的相对浊音区,病理情况见于肺炎。

实音见于正常无肺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如心脏和肝脏的绝对浊音区,病理情况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

过清音见于肺气肿,不出现于正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