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课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3. 学习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4. 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实际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1 传感器的定义1.2 传感器的作用1.3 传感器的分类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2.1 电阻式传感器2.2 电容式传感器2.3 电感式传感器2.4 霍尔传感器2.5 光电传感器2.6 热敏传感器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3.1 信号调理电路3.2 信号转换电路3.3 信号滤波与降噪3.4 信号放大与整形4. 传感器在实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4.1 压力检测系统4.2 温度检测系统4.3 湿度检测系统4.4 位置检测系统4.5 速度检测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3.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熟悉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的选用和应用。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3. 第三课时: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4. 第四课时:传感器在实际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实验操作,熟悉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对传感器应用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传感器及检测技术》2. 实验设备:各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转换电路、信号滤波与降噪电路、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等。
3. 网络资源:相关传感器的技术资料、应用案例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传感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3. 学会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 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信号滤波与降噪信号线性化与校准信号的检测与测量4.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传感器的调试与校准5. 传感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工业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生物医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
3.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掌握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选用与安装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PPT课件。
3. 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装置、信号处理器等。
4. 网络资源:传感器相关技术的学术论文、专利、企业产品介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传感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综合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3. 授课时间:每次课2课时,共计4小时。
4. 实验时间:每次课后的实验环节,共计8小时。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第5-8课时: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工作方式3.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4.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案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工作方式3.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4.学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分钟)a.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分类:按照测量物理量(温度、压力、光强等)、按照检测原理(电磁、光学、声学等)进行分类,并介绍每种分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c.示意图及实物展示,让学生具体了解传感器的形态和外观2.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工作方式(25分钟)a.介绍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如电磁感应、光学原理、压阻原理等,以及各种原理的工作方式和特点b.结合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c.展示一些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图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25分钟)a.介绍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特点b.讨论每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不同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场景c.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4.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案例分析(35分钟)a.分组讨论:给定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讨论选择的理由和可行性b.每组进行汇报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c.教师点评和总结,归纳出选择传感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四、教学手段:1.教师讲述:通过讲解和解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等内容2.示意图、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传感器的外观、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3.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对传感器选择和应用的理解4.学生报告和教师点评:每组学生进行报告并接受教师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评估:1.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互动交流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报告和教师的点评,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实例讲解和案例分析的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教学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设计

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传感与检测技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生产、医疗、环境等各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应用案例,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选型、电路设计、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及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2.了解一些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和特点;3.熟悉传感器的电路设计、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方法;4.学会使用Python、MATLAB等常用工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数据可视化;5.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传感与检测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传感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和选型原则2. 传感器的种类和应用案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和信号调理•前置放大电路设计、滤波电路设计、有效值计算等;•转换器、放大器、滤波器、多路复用器等。
4. 数据采集和时间序列分析•数据采集卡、USB数据采集器等;•Python、MATLAB等工具的使用。
5.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实验操作;•论文写作和数据可视化。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验占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既强化了理论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四、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实验报告两部分。
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作业和小测验等,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实验报告包括课程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占总评成绩的60%。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第一章:传感器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掌握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选用原则。
3. 了解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2.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稳定性等。
3.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根据测量需求、工作条件等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4. 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并总结常用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2. 根据实际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1.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电阻变化的原因、测量方法。
2. 电阻式传感器的特点: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等。
3.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力、压力、位移等测量。
4. 电阻式传感器的优缺点: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演示:观察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并总结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2. 分析电阻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1.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变化的原因、测量方法。
2.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适用于微小量测量、抗干扰能力强等。
3.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湿度、液位等测量。
4. 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演示:观察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并总结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2. 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第四章:霍尔传感器教学目标:1. 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科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授课时数共页
课题:绪论
授课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概念,组成,分类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授课重点:传感器的概念和组成
授课难点:对传感器概念的理解
教学类型:讲授教具与挂图: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CPU,那么感觉器官便是敏感元件,大脑是转换元件,那么四肢根据大脑转换的信息去处理事件,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的模型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设备传感器。
讲授新课(附后):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传感器的一般概念和组成.
作业布置:
改进措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课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a.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c.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a.生活中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案例介绍;b.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和特点a.传感器的分类:按测量物理量分类、按传感原理分类;b.传感器的特点:灵敏度、精度、响应时间、线性度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讲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b.引发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0分钟)a.定义传感器并解释其作用;b.定义检测技术并解释其作用;c.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
3.分组讨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15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特定领域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b.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该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分类和特点(30分钟)a.解释传感器的分类,包括按测量物理量分类和按传感原理分类;b.介绍传感器的特点,如灵敏度、精度、响应时间、线性度等。
5.总结与小结(10分钟)a.综合讨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分类和特点;b.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c.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和工具:1.讲义或课件;2.动态模型或实物模型展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3.实验室或示范设备展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教学评价;2.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3.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5目录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第一章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被测量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装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1.1传感器的组成1.1.1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敏感元件:①。
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转换元件:②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③基本转换电路:闭环系统。
大多数传感器为开环系统,也有带反馈的传感器的分类1.1.2.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温度力矩、、力、、(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
以及异常变化接触: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2)外部信息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超非接触式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1()物性型传感器。
(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主要有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结构型传感器(2)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7用于测量温度。
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 4. 按工作原理分类、陀光电式、磁电式、压电式、热电式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螺式、机械式、流体式。
5. 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主不需外加电源,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1)无源型:能量转换型;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主要有:电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2)有源型:电阻式包括光敏电阻、热敏电阻、湿敏电。
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阻等形式 6. 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0”或开(ON)和关(OFF开关型(二值型)(1):是“1”和“/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模拟型:(2)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3)数字型:(又②代码型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加上计数器可对输入量进行计数;”1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课教案精品资料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检测技术的含义,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通过误差要求如何选择测量装置的精度等级。
掌握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 ... 检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教案学期: 2006-2007学时: 64系 (部):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系教研室: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授课教师: 董春利黄安春授课班级所授课班级授课班级授课班级在系所在系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第一节测量技术概论第二节测量数据的估算和处理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检测技术的含义,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通过误差要求如何选择测量装置的精度等级。
掌握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重点及难点:根据误差要求合理选择检测装置的精度等级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内容提要: 1、检测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2、检测系统的组成;3、误差的基本概念和仪表的精度等级4、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5、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第三节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第四节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组成—三部分: 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检测线路以及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测量范围与量程和精度等级等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重点及难点:灵敏度的概念、灵敏度与量程、稳定性的关系多环节系统的灵敏度 & 传感器的组成教学内容提要: 1、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传感元件、检测线路及其作用2、传感器的分类:从输出的角度分、从输入的角度分3、传感器的静态特性4、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二电阻式传感器 (一)第一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教学任务:掌握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分类及其特点;电阻应变片的检测线路,桥路的三种形式。
了解检测线路的补偿方法。
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实验验证三种桥路的灵敏度。
重点及难点:电阻应变效应 & 应变片的分类及其特点应变式传感器的检测线路 & 补偿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1、电阻应变效应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2、电阻应变片及检测线路—桥路3、检测线路的零点补偿和温度补偿4、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二电阻式传感器 (二)第二节固态压阻式传感器第三节热电阻式传感器教学任务:了解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掌握热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度方式。
掌握热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线路,三线制单桥臂桥路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
了解四线制的工作原理及热电阻传感器的应用。
重点及难点:三线制检测线路的温度补偿功能热电阻传感器的应用 & 压阻式传感器的应用教学内容提要:1、压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2、热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适合制作热电阻的材料/热电阻传感器的分度4、热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5、热电阻传感器的应用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二电阻式传感器(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检三种测量桥路的比较实验教学任务:了解应变片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掌握实验设备的的线路连接;学会规划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验证应变式传感器的线性区域及三种检测线路—单桥臂、双桥臂和全桥臂的灵敏度的比较。
重点及难点:实验设备的接线 & 实验步骤的规划实验结果的分析 & 实验报告的整理教学内容提要:1、引导学生认识应变片以及粘贴方式2、线路连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按照实验线路接线4、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5、实验数据的记录及整理复习思考题、作业:写实验报告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三电容式传感器 (一)第一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性教学任务: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性;掌握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以及改善线性的分析。
重点及难点: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三种类型电容式传感器为什么采用差动形式教学内容提要: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电容式传感器的三种形式及灵敏度分析3、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三电容式传感器 (二)第三节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第四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教学任务:了解教材中介绍的7种测量线路;重点掌握(1)交流变压器电桥;(2)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3)调频电路。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重点介绍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重点及难点:变压器电桥的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和调频电路的特点教学内容提要:1、变压器电桥的电路分析,能把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输出转化为线性输出;2、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3、调频电路及其特点4、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三电容式传感器(三)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教学任务:了解电容式传感器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掌握实验设备的的线路连接;学会规划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验证电容式传感器的线性区域及差动形式的灵敏度与单一形式的灵敏度的比较。
重点及难点:实验设备的接线 & 实验步骤的规划实验结果的分析 & 实验报告的整理教学内容提要:1、导学生认识电容式传感器2、实验线路连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4、实验数据的记录及整理复习思考题、作业:写实验报告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四电感式传感器 (一)第一节自感式电感传感器教学任务:了解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间隙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差动式变间隙自感式传感器的优点(检测线路—交流变压器式电桥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相敏检波电路的原理分析。
重点及难点: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式变间隙电感传感器的优点教学内容提要:1、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原理及灵敏度的分析3、差动式变间隙自感传感器的优点4、螺杆式自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5、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四电感式传感器 (二)第二节差动变压器教学任务:介绍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重点及难点:差动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教学内容提要:1、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3、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4、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复习思考题、作业:P.66—2、4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三)第三节电涡流式传感器教学任务: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因数以及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和温度的机理。
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和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重点及难点:电涡流传感器的原理和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因数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教学内容提要:1、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及其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3、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4、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四)差动变压器的应用—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教学任务:了解电感式传感器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掌握实验设备的的线路连接;学会规划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验证电感式传感器的线性区域及差动形式的灵敏度与单一形式的灵敏度的比较。
重点及难点:实验设备的接线 & 实验步骤的规划实验结果的分析 & 实验报告的整理教学内容提要:1、学生认识电感式传感器2、验线路连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4、实验数据的记录及整理复习思考题、作业:写实验报告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五压电式传感器 (一)第一节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压电材料及压电元件的结构教学任务:掌握压电效应;了解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石英晶体的三轴;压电晶片的获得;纵向压电效应和横向压电效应。
了解其他压电材料—压电陶瓷、高分子压电材料等的压电机理;掌握压电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特性。
重点及难点:关于压电效应—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纵向压电效应和横向压电效应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内容提要:1、压电效应的定义2、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分析--石英晶体的三轴/石英晶片的的获得3、其他压电材料的介绍4、压电元件的串、并联复习思考题、作业:P.--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五压电传感器 (二)第三节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线路第四节压电传感器的应用教学任务:介绍压电传感器的两种检测线路—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以及他们的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通过检测线路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压力。
重点及难点:电压放大器 & 电荷放大器线路的分析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压力。
教学内容提要:1、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荷源和电压源2、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3、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4、电荷放大器的线路分析5、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动态力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六磁电式传感器 (一)第一节磁电式传感器教学任务:本章通过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出电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结构;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应用,重点介绍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转速的计算。
了解磁电式振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重点及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变磁通式磁电传感器――磁电式转速表的应用教学内容提要: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磁电式转速表的工作原理及转速的计算4(恒磁通式传感器――磁电式振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复习思考题、作业:课后小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年月日星期章节: 课题六磁电式传感器 (二)第二节霍尔传感器教学任务:本章节的重点讲解霍尔效应,通过分析霍尔效应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只有半导体适合作霍尔元件。
了解霍尔元件的参数,了解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