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分析第03章简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第03章简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 U&p
*
Ip
= Up Ip∠(ϕu
−ϕi )
= Up Ip∠ϕ
=
Sp (cosϕ
+
j sin ϕ )
=
Pp
+
jQp
S%p为复功率,U&p = Up∠ϕu为电压相量,I&p = Ip∠ϕi为电流相量,
*
ϕ = ϕu −ϕi为功率因数角, I = I∠ − ϕi ,为电流相量的共轭值,
Sp、Pp、Qp分别为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¾ 电压损耗: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数值差,常以线路额定电压百分数表示
电压损耗(%)= U1−U 2 ×100% UN
¾ 电压偏移:线路始端或末端电压与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值差
始端电压偏移(%)= U1 −U N ×100% UN
末端电压偏移(%)= U2 −U N ×100% UN
¾ 电压调整:线路末端空载与负载时电压的数值差
较短线路两端电压相角差一般都不大,可略去δU , 则:
U1
=
U2
+
P2
R + Q2 U2
X
4
始端电压做参考,用始端的功率求末端电压
若以U&1为参考相量,即U&1 = U1∠0°可求出末端的电压U&2

U2
= U1 − I&( R + jX ) = U1 −
P1
− jQ1 U1
( R + jX ) = U1 − ΔU ′ − jδU ′
上即可计算线损率或网损率。设线路始端输入的年电能 为W1,线路末端输出的年电能为W2,线路上的年电能损 耗仍为△Wz,则线损率或网损率为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功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

本文将从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应用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潮流方程建立的。

潮流方程是一组非线性的方程,描述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功率之间的关系。

潮流计算的目的就是求解这组非线性方程,以确定电力系统的电压幅值、相角及有功、无功功率的分布情况。

二、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法、迭代法以及牛顿-拉夫逊法。

直接法是通过直接求解潮流方程得到电力系统的潮流状况,但对于大规模复杂的电力系统来说,直接法计算复杂度高。

迭代法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节点逐个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

牛顿-拉夫逊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迭代法,它通过近似潮流方程的雅可比矩阵,实现了计算的高效和稳定。

三、潮流计算的应用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潮流计算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确定电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电压、相角等参数,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潮流拥挤、电压失调等问题。

其次,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通过调整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出力、负荷组织等参数,以改善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此外,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规划,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可以为新建电源、输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等设备的规划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四、潮流计算的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潮流计算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迭代方法、高精度的求解算法以及并行计算等技术,以提高潮流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融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还需要考虑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问题,这对潮流计算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章简单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章简单潮流计算

C、变压器始端功率
S~1 S~2 S~ZT S~YT
2)、电压降落 (为变压器阻抗中电压降落的纵、横分量)
UT

P2'RT Q2' XT U2
,UT

P2' XT Q2' RT U2
注意:变压器励磁支路的无功功率与线路导纳支路的 无功功率符号相反
2、节点注入功率、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
a.阻抗损耗
S~Z

PZ

jQZ

S2 U2
R
jX
P2 Q2 U2
R
jX
b.导纳损耗
输电线 S~Y PY jQY U 2 G jB
2
第三章 输电系统运行特性及简单电力系 统潮流估算
潮流计算的目的及内容
稳态计算——不考虑发电机的参数—电力网计算(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
给定 求
负荷(P,Q) 发电机(P,V) 各母线电压 各条线路中的功率及损耗
计算目的
用于电网规划—选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 用于运行指导—确定运行方式、供电方案、调压措施 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设计
解:由题意,首先求线路参数并作等效图如图所示。
R1 jX1 (0.108 j0.42) 200 U1 P jQ P1 jQ1
(21.6 j84)
Y1 j 2.66106 200 ( j2.66104 )S
2
2
S~y1
R1 jX1
Y1
Y1
2
2
U 2
U
2 2

RT

jXT
Y U 1 S~yT
T

简单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简单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简单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目的是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来确定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运行状态和互相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之间的网络方程。

通过对节点电压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所有支路功率平衡方程为止,得到系统的运行状态。

潮流计算的基本问题可以表示为以下方程组:P_i = V_i * (G_i * cos(θ_i - θ_j ) + B_i * sin(θ_i -θ_j )) - V_j * (G_i * cos(θ_i - θ_j ) - B_i * sin(θ_i -θ_j )) (1)Q_i = V_i * (G_i * sin(θ_i - θ_j ) - B_i * cos(θ_i -θ_j )) - V_j * (G_i * sin(θ_i - θ_j ) + B_i * cos(θ_i -θ_j )) (2)其中,P_i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注入;Q_i为节点i的无功功率注入;V_i和θ_i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和相角;V_j和θ_j分别为节点j的电压幅值和相角;G_i和B_i分别为支路i的导纳的实部和虚部。

对于一个电力系统,如果知道了节点注入功率和线路的导纳,就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求解出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

这是一种不断迭代的过程,直到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潮流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等。

其中,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思想是从已知节点开始,逐步更新其他节点的电压值,直到所有节点的电压值收敛为止。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所有节点电压的初始值;2.根据已知节点的注入功率和节点电压,计算其他节点的电压值;3.判断节点电压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结束计算,否则继续迭代;4.更新未收敛节点的电压值,返回步骤2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优点是简单有效,但其收敛速度较慢。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与分析则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潮流计算的基本概念潮流计算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潮流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以及各个支路的电流和功率。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负载能力和输电能力,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潮流计算的方法潮流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流潮流计算和交流潮流计算两种。

直流潮流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法,适用于电力系统中负载变化较小的情况。

它假设电力系统中的所有元件都是直流元件,忽略了电抗元件的影响。

交流潮流计算则考虑了电力系统中的电抗元件对电流和功率的影响,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潮流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斯-赛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和快速潮流法等。

高斯-赛德尔法是一种迭代法,通过反复迭代计算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直到满足收敛条件。

牛顿-拉夫逊法则是一种迭代法,通过对节点电压的雅可比矩阵进行线性化,求解节点电压的增量,从而逐步逼近潮流计算的结果。

快速潮流法是一种基于分解和迭代的方法,通过将电力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效率。

三、潮流计算的应用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潮流计算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分配和负载能力评估。

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载水平,从而合理分配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其次,潮流计算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稳定性评估。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情况,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依据。

此外,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评估和优化。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摘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

所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进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安全分析的必要工具。

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软件的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计算中小型电力网络的潮流。

在本文中,采用的是一个5节点的算例进行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算例的结果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迭代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MATLAB;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目次1 绪论 (1)1.1背景及意义 (1)1.2相关理论 (1)1.3本文的主要工作 (2)2 潮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3)2.1节点的分类 (3)2.2基本功率方程式(极坐标下) (3)2.3本章小结 (4)3 潮流计算的两种算法 (5)3.1牛顿—拉夫逊算法 (5)3.2PQ分解算法 (10)3.3本章小结 (15)4 算例 (16)4.1系统模型 (16)4.2结果分析 (16)4.3本章小结 (19)结论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1 绪论1.1背景及意义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方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根据给定的发电运行方式和系统接线方式来确定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其中潮流计算针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正常的运行方式进行稳态分析。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在数学上是一组多元非线性方程式求解问题,其解法都离不开迭代。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最终完整版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最终完整版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最终完整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它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并阐述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相应的功率,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潮流计算的结果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调度和运行等各个环节。

潮流计算的主要步骤主要包括:建立电力系统潮流模型、制定潮流计算方程、选择潮流计算方法和求解潮流计算方程。

建立电力系统潮流模型是潮流计算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确定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电气参数和发电机和负荷模型等。

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电气参数,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传输条件。

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则用于描述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负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制定潮流计算方程是潮流计算的第二步,它主要是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电气参数,建立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潮流计算方程主要包括功率方程、节点电压方程和变压器方程等。

功率方程用于描述发电机和负荷之间的功率平衡关系,节点电压方程用于描述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平衡关系,变压器方程用于描述变压器的运行状况。

选择潮流计算方法是潮流计算的第三步,它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潮流计算方程。

常见的方法包括直接迭代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和快速迭代法等。

不同的方法在精度和收敛速度上有所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求解潮流计算方程是潮流计算的最后一步,它主要是通过迭代计算,求解潮流计算方程得到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值。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迭代的初始值和收敛条件,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电力系统规划,通过计算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评估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电力系统的扩容和优化提供指导。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No.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接线方式1、电力系统的四大主要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负荷。

2、动力系统包括动力部分(火电厂的锅炉和汽轮机、水电厂的水库和水轮机、核电厂的核反应堆和汽轮机)和电力系统。

3、电力网包括变压器和电力线路。

4、用户只能从一回线路获得电能的接线方式称为无备用接线方式。

No.2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1、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①重要性、②快速性、③同时性。

2、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①安全可靠持续供电(首要要求)、②优质、③经济3、根据负荷的重要程度(供电可靠性)将负荷分为三级。

4、电压质量分为:①电压允许偏差、②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③公网谐波、④电压允许波动与闪变5、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①电压、②频率、③波形(电压畸变率)6、10kV公用电网电压畸变率不超过4%。

7、抑制谐波的主要措施:①变压器星三角接线、②加装调谐波器、③并联电容/串联电抗、④增加整流器的脉冲次数8、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指标:①燃料损耗率、②厂用电率、③网损率9、线损包括:①管理线损、②理论线损、③不明线损10、线损计算方法:①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②最大负荷损失因数法③均方根电流法No.3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1、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也称电力网的额定电压)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相同。

2、正常运行时电力线路首端的运行电压常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05%,末端电压为额定电压。

3、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电力网的额定电压高5%。

4、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同;但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即为该电压级额定电压的105%。

5、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相当于电源,其输出电压应较额定电压高5%,但因变压器本身漏抗的电压损耗在额定负荷时约为5%,所以变压器二次侧的额定电压规定比额定电压高10%。

6、降压变压器二次侧连接10kV线路,当短路电压百分比小于7.5%(变压器本身漏抗的电压损耗较小)时,比线路额定电压高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报告目录一.配电网概述 (3)1.1 配电网的分类 (3)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3)1.3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意义 (4)二.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 (4)2.1 前推回代法计算原理 (4)2.2 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 (7)2.3主程序清单: (9)2.4 输入文件清单: (11)2.5计算结果清单: (12)三.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图 (13)参考文献 (14)一.配电网概述1.1 配电网的分类在电力网中重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苏州有20KV的),低压配电网(220/380V);在负载率较大的特大型城市,220KV电网也有配电功能。

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

在城市电网系统中,主网是指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起连接区域高压(220KV及以上)电网的作用。

配电网是指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作用是给城市里各个配电站和各类用电负荷供给电源。

从投资角度看,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电、输电、配电投资比率差异很大,国外基本上是电网投资大于电厂投资,输电投资小于配电投资。

我国刚从重发电轻供电状态中转变过来,而在供电投资中,输电投资大于配电投资。

从我国城网改造之后,将逐渐从输电投资转入配电建设为主。

本文是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分析计算的研究,研究是是以根节点为10kV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配电系统相对于输电系统来说,由于电压等级低、供电范围小,但与用户直接相连,是供电部门对用户服务的窗口,因而决定了配电网运行有如下特点和基本要求:(1) 10kV中压配电网在运行中,负荷节点数多,一般无表计实时记录负荷,无法应用现在传统潮流程序进行配电网的计算分析,要求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随着铁道电气化和用户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配电网运行中有大量的谐波源、三相电压不平衡、电压闪变等污染,要求准确测量与计算配电网中的谐波分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配电网运行中的谐波危害。

(3)由于环保条件日趋严格的制约,要求配电网运行能制定不影响城市绿化、防火、防爆、防噪音等技术和组织措施,以便减少配电网运行对环境的污染。

(4)随着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指标的提高,还靠人工操作已无法适应,要求现代配电网运行不断提高自动化、智能水平。

由于“电能”作为商品将进入市场竞争,要求各电力公司采用需求侧管理和用户电力技术,以降低配电网运行的线损和年运行费用,提高运行的经济性,从而降低配电成本,并积极协助用户搞好优化用电计划、节约用电,推行战略节电和战略负荷开拓等积极措施,进一步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和降低供电企业的成本,达到双方受益的目的。

1.3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意义配电网潮流计算是配电网网络分析的基础,配电网的网络重构、故障处理、无功优化和状态估计等都需要用到配电网的潮流数据。

由于配电网结构特点都是开环运行的,配电网呈辐射状,配电线路的电阻电抗比(R/X)较大,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潮流计算会导致算法不收敛,而前推回代法是线性收敛的,解决了潮流计算收敛难的问题。

近年来,开发配电管理系统(DMS)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而配电网潮流计算作为 DMS的高级应用软件之一,更是整个问题研究和分析的基础。

二.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2.1 前推回代法计算原理前推回代法已知配电网的始端电压和末端负荷,以馈线为基本计算单位。

最初假设全网电压都为额定电压,根据负荷功率由末端向始端逐段推算,仅计算各元件中的功率损耗而不计算节点电压,求得各支路上的电流和功率损耗,并据此获得始端功率,这是回代过程;再根据给定的始端电压和求得的始端功率,由始端向末端逐段推算电压降落,求得各节点电压,这是前推过程。

如此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各个节点的功率偏差满足允许条件为止。

图2-1所示的网络结构即为典型的辐射状配电网结构。

图2-1 辐射状配电系统首先要搜索节点关系,确定拓扑结构表。

为了配合算法和避免复杂的网络编号,采用以下原始数据输入结构,不用形成节点导纳矩阵,就可以自动搜索节点关系,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节点结构体:{节点号节点有功节点无功}支路结构体:{支路首端节点号支路末端节点号支路电阻支路电抗}根据线路首末节点,就可以确定每个节点连接的节点及其关系,从而可以形成整体的树状的关系结构。

为了形成层次关系,确定节点计算顺序,要利用网络拓扑结构,经过多次按层遍历的广度优先搜索,形成层次关系,确定前推后代潮流算法的节点计算顺序。

具体方法如下:搜索末梢节点作为第一层节点;搜索末梢节点的父节点作为第二层节点;继续搜索第二层节点的父节点作为第三层节点,这样反的搜索下去,直到搜索到某层节点的父节点全部是根节点时停止搜索;删除在后面层次中有重复的前面层次中的节点,形成真正的层次关系,确定潮流计算的节点顺序。

前推回代法基于支路电流进行,首先假定各节点的电压幅值为1,幅角为0,具体计算步骤为:1)从第一层节点开始,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求支路上的电流://j j j j jS U P jQ U ijI (2-1)式中,jS 是节点 j 的功率,jU 是节点 j 的电压。

2)从第二层开始逐层计算非末梢节点的注入电流,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应等于(3-1)式与该节点流出电流之和:1()/()()m jkk k k k ij j j I S U I(2-2)3)由步骤1)和2)可求出所有支路的支电流,再利用已知的根节点电压,从根节点向后顺次求得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1)(1)(0)j ij iji U I Z U (2-3)其中i 为父节点,j 为子节点,Z 为i 、j 间支路的阻抗。

4)计算各节点的电压幅值修正量:(1)(1)(0)j j j U U U (2-4)5)计算节点电压修正量的最大值max(())k j U ;6)判别收敛条件:max(())k j U (2-5)其中k 为迭代次数,若最大电压修正量小于阈值,则跳出循环,输出电压计算结果;否则重复步骤(1)~(6),直到满足(3-5)式的条件为止。

7)在得到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后,就可以计算线路潮流S :ijjjS U I(2-6)总之,(2-1)~(2-3)式为一组递归方程,对树进行前向遍历,从树的末梢节点出发,利用已知的负荷功率,逐一计算(2-1)~(2-2)式,即可求得根节点处的电流,再从根节点出发,对树进行后向遍历,用(2-3)式可求各节点电压。

这样就完成一次前推后代的计算,迭代重复进行,直至满足收敛标准为止。

2.2 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要看懂前推回代法计算程序,报告叙述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

绘制计算流程框图。

确定前推回代支路次序(广度优先,或深度优先),编写前推回代计算输入文件。

进行潮流计算。

下列为节点配电网结构图及系统支路参数和系统负荷参数表。

图2-2 节点配电网结构图表1 系统支路参数表2 系统负荷参数2.3主程序清单:[PQ,FT,RX]=case113(); %调用数据文件NN=size(PQ,1); %节点数NB=size(FT,1); %支路数数V=PQ(:,1); %V初始电压相量maxd=1k=1while maxd>0.0001PQ2=PQ; %每一次迭代各节点的注入有功和无功相同PL=0.0;for i=1:NBkf=FT(i,1); %前推始节点号kt=FT(i,2); %前推终节点号x=(PQ2(kf,2)^2+PQ2(kf,3)^2)/V(kf)/V(kf); %计算沿线电流平方APQ1(i,1)=PQ2(kf,2)+RX(i,1)*x; %计算支路首端有功/MW RX(i,1)~RPQ1(i,2)=PQ2(kf,3)+RX(i,2)*x; %计算沿支路的无功损耗/MvarRX(i,2)~XPQ2(kt,2)= PQ2(kt,2)+PQ1(i,1); %用PQ1去修正支路末端节点的有功P 单位MWPQ2(kt,3)= PQ2(kt,3)+PQ1(i,2); %用PQ1去修正支路末端节点的有功Q 单位MvarPL=PL+RX(i,1)*x;endangle(1)=0.0;for i=NB:-1:1kf=FT(i,2); %回代始节点号kt=FT(i,1); %回代终节点号dv1=(PQ1(i,1)*RX(i,1)+PQ1(i,2)*RX(i,2))/V(kf); %计算支路电压损耗的纵分量dv1dv2=(PQ1(i,1)*RX(i,2)-PQ1(i,2)*RX(i,1))/V(kf); %计算支路电压损耗的横分量dv2V2(kt)=sqrt((V(kf)-dv1)^2+dv2^2); %计算支路末端电压/kV angle(kt)=angle(kf)+atand(dv2/(V(kf)-dv1)); %计算支路endmaxd=abs(V2(2)-V(2));V2(1)=V(1);for i=3:1:NNif abs(V2(i)-V(i))>maxd;maxd=abs(V2(i)-V(i));endendmaxdk=k+1PQ1 %潮流分布即支路首端潮流MV AV=V2 %节点电压模计算结果kVangle %节点电压角度计算结果单位度PL %网损单位MWendclear2.4 输入文件清单:function [PQ,FT,RX]=case113()PQ=[%节点电压有功无功10.4 0 010.0 0.0342 0.030110.0 0.0693 0.064210.0 0.0845 0.076310.0 0.0295 0.026110.0 0.0474 0.040910.0 0.1176 0.095710.0 0.0946 0.085710.0 0.0916 0.085910.0 0.0271 0.022910.0 0.0696 0.064310.0 0.0676 0.057910.0 0.0298 0.0242];FT=[%首端末端10 35 413 44 312 1111 37 66 29 88 23 22 1];RX=[% R X4.14 4.6964.5245.043.521 3.9661.145 1.282.436 2.8661.328 1.7632.745 2.9650.856 1.142.237 2.7563.7434.2512.356 2.5413.367 3.685];2.5计算结果清单:maxd =1k = 1maxd =0.1780k =2maxd =0.1787k =3maxd =0.1793k =4maxd =0.1226k =5maxd =0.0010k =6maxd =2.6021e-004k =7maxd =6.1046e-005k =8PQ1 =0.0272 0.02300.0296 0.02620.0299 0.02430.1444 0.12730.0678 0.05810.1379 0.12310.1183 0.09640.1661 0.13790.0920 0.08640.1891 0.17500.3852 0.34450.8116 0.7278V =10.4000 9.8795 9.6991 9.6652 9.6377 9.8492 9.7872 9.7326 9.6870 9.6764 9.6578 9.6235 9.6444angle =0 0.3011 0.4011 0.4250 0.4438 0.3431 0.3942 0.3899 0.4266 0.4209 0.4498 0.4823 0.4452PL =0.0488三.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图经过之前的理论知识,我们对MATLAB的基本指令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就可以画出程序编程框图,按照程序编程框图,我们可以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实现我们所求的前推回代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