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4.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中的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虽抢得先机,但是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相 对狭小等原因的限制,与后来居上的“长三角”和潜力巨大的“
环渤海”相比,表现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
化的后劲日显不足。
珠江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答案解析:
(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2) 5 1 城市化 (3)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就业 困难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例题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 分工与合作。如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1~2题。
城市 竞争 力明 显下 降
引发居住 、交通、 教育和治 安管理等 问题
1.“三废”大量排放和三废处理量小,导致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
2.环境污染的表现: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噪声扰民;
3.生态破坏的表现: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调整和治理措施:
(一)产业结构调整: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料工业 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二)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生 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我国 经济的新增长极。 (三)加强规划和管理: 一是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二是吸引和 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利。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1.长三角的崛起;
高二地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和应对策略

5.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
交通拥堵 ④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产业结构
图 4-2-6
2.城市建设 图 4-2-7
3.生态环境 图 4-2-8
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 图解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2.与“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
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人
才基础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A
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污染的主要表现是( )
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②交通拥挤、住房困难 ③有污染
2011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 修三课件(文科专用):第四章 第 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2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与对策
第 2 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南岭的
城市规划
酸雨 水质性
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表可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 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结合提取信息→分析珠三角能源消耗量低的原因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较低,以轻工业为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一、典例引领1.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劳动力素质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1)C (2)D [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
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2.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D.环境污染严重(2)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B (2)D [第(1)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
第(2)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高二地理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与对策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地理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与对策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与对策二. 教学目标:1.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了解)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重点)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重点)4. 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重点)5.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重点难点)6.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重点难点)三. 重难点讲解:(一)城市化与工业化(了解)1.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 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重点)1. 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名师课件2

课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
标准 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结合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
学习 目标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 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主题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活动与探究 材料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较为 密集,建设项目多,工业密集,城市大量占用耕地。火电厂排出大量 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成为我国三大酸雨区之一。由于人口 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围绕在城市周围,成为 一道“美丽的风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珠江,超 过其自净能力。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大 比重。 结合材料探究:①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 些? ②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
主题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其工业的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劳动力成 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所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 业升级。为了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经济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9+2”)。下面两图分别表示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过程和“泛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1990 年 以 后
珠
发展 高新
江
_政__策__优势已不明显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角 洲 地 区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 提高
劳动力 成本低 优势丧失
业不能支撑该 迫 产业 地区工业化的 使 升级 进一步发展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_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
第一阶段 (1979—1990)
第二阶段 (1990—现在)
第一阶段:起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二阶段: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
第一阶段 (阅读课本73页1.2.3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至
1990 年
工业基础 薄弱 矿产资源 贫乏
主导产业劳__动_密集 型产业
附加 值_低_
珠三角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1980年 深圳、珠海被设置为经济特区。1985年 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
减免税收,降低关税、 土地廉租、简化手续等 .
港澳台商、外商投资
2.良好的工业区位: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良好的工业区位: 丰富而廉价
毗邻港 澳,靠 近东南 亚
工厂地点
劳动力 改革开放
对策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城市分工与协作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2009-2020)
日前,省政府出台我国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 划。规划透露,将投入1970亿元,用于跨界河流及内河 涌综合治理等多项民生工程,优先解决珠三角大气灰霾、 水体黑臭等环境问题。并将使饮用水更洁净、食物更安 全、空气更清洁,环境更宜居,提高人民福祉。
高二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 原材料工业 汽车、造船 装备制造业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模膨胀 结构不合理
分工?规划? 管理?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 耕地 噪声
加强规划与管理
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 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 理,外来人口的管理
知识结构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 1990年以后)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 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工业化进程
问题和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和管理
思考问题: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 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目的: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 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 其中的关键因素。 3.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 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高二地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样题】(2010 年佛山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 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 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
地城市。读图 4-2-9,回答(1)~(3)题。
图 4-2-9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 合( )
(2010 年揭阳期末)读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
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图 4-2-10),回答 1~3 题。
图 4-2-10
1.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 的关键因素是( ) B.对外开放政策 D.侨乡优势
A.国际经济背景 C.良好的区位条件 【答案】B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重最大。
结合提取信息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调整 方向→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努力提高 第三产业比重。 【答案】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
三产业比重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①我国能源利用率低;②钢铁、汽车、 化工等重化工业加快发展。 分析提取信息①、②→推出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
6.(2010 年韶关测试)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变化示意图(图 4- 2-12),完成下列问题。
图 4-2-12
城市化过程。 (1)图中主要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 (2)试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征。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下游;靠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的主要问题→所需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排放大量“三废”,
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加剧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 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表可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 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结合提取信息→分析珠三角能源消耗量低的原因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较低,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 A.各城市的地理环境相同 B.各城市之间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
)
D.经济分工与合作的需要
【答案】D
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
A.香港、广州、深圳 C.香港、澳门、广州 【答案】A
)
B.广州、东莞、佛山 D.香港、广州、中山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 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A.2001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
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 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3 年起一直 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答案】D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答案】C
5.(2010 年茂名期末)近 40 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雕像被严 重溶蚀,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使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碳氢化 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
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答案】D Nhomakorabea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交通拥堵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
④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①② 【答案】A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产业结构
图 4 - 2 -6
2.城市建设
图 4 -2 - 7
3.生态环境
图 4-2-8
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 图解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
A.模式 1
C.模式 3
B.模式 2
D.模式 4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②图中 模式 1,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模式 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 重为 50%;模式 3,市场因素所占比重为 50%;模式 4,原料因
素所占比重约为 40%。
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依 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区位选择与 模式 2 相符。 【答案】B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 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 )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积累了物质财富,提
高了生活水平。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 问题等。请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
【答案】类型: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来源:工业废 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 的排放等;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答案】A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4.(2011 年深圳模拟)图 4-2-11 表示 1986~2010 年深圳 市劳动用工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市( )
图 4-2-11 深圳市 1986 年~2010 年劳动用工需求变化
A.近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B.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C.近年产业升级加快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
【答案】D (3)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 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措施:①劳动力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②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升 级。
结合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
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理。
【答案】A
教师专享
【备用样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 省“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二:20 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 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 1998 年的 60.22%提高到 2004 年 的 67.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 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 1 美元的 GDP,消耗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 的困境表现在( ①产业基础差
)
②科技实力薄弱 ③人才队伍差 ④南岭
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宽广,科技实力与 人才比珠江三角洲要好。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布局主
要受劳动力因素影响。②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劳动力丰富且廉 价。 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珠三 角地区的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力密
集型企业失去成本优势→纷纷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掉的能源为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6.6 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
型经济增长模式。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借 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 二产业比重上升。②发达国家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
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 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
A.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产业的规模 B.构建以加工生产为主体的产销分工合作体系 C.放慢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注重区域合作水平 D.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D
造船
香港
广州
深圳
外来人口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后 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回答 1~2 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描述不 正确的是(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答案】D
2011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 修三课件(文科专用):第四章 第 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2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与对策
第 2 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与对策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南岭的
城市规划
酸雨
水质性
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 石化
(2010 年揭阳期末)读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
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图 4-2-10),回答 1~3 题。
图 4-2-10
1.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 的关键因素是( ) B.对外开放政策 D.侨乡优势
A.国际经济背景 C.良好的区位条件 【答案】B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6.(2010 年韶关测试)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变化示意图(图 4- 2-12),完成下列问题。
图 4-2-12
城市化过程。 (1)图中主要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 (2)试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征。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下游;靠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 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的有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①石化、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增 加值增长相对较快;②能源利用率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生
态环境问题严重。
结合提取信息①、②分析→应大量发展重化工业和 机械制造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即 发展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BC
【样题】(2010 年佛山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 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 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
地城市。读图 4-2-9,回答(1)~(3)题。
图 4-2-9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 合( )
2.与“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
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才基础薄弱
)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人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
A.①②③ 【答案】A
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污染的主要表现是(
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的工业布局不合理 A.①② 【答案】C
重最大。
结合提取信息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调整 方向→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努力提高 第三产业比重。 【答案】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
三产业比重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①我国能源利用率低;②钢铁、汽车、 化工等重化工业加快发展。 分析提取信息①、②→推出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