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启蒙运动_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1、启蒙运动,即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即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打破传统观念,启迪人们的思想、传播新的概念,所以称为“启蒙”。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君主制度、贵族特权,揭露教会的黑暗腐朽、偏见与狂热,批判唯心主义,反对门第、等级观念,提出永恒的理性原则和正义、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在实质上是一个按照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世界的运动2、《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文献。
3、启蒙运动的思想特点:(1)突出理性,“理性”是指启蒙运动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
“启蒙”是从封建的、宗教的意识中解脱出来。
①文艺复兴的理性主义主要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依赖的是古典思想家的引导;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的简单重复,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提出了反封建、返教会的口号。
内容有实质性变化。
②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以学尚科学为核心。
(2)两个重要理论:①自然神论:上帝是一位神秘的钟表师,自然是上帝创造的,但上帝创造一个完美的宇宙和自然之后便让自然和人类按照自然和规律运行,不再干涉自然和人类事物。
②主权在民说。
狭义:国家主权在于人民;广义:包含自然权利学说,自然说,契约论,以及权利制衡等重要内容。
4、启蒙主义基本特征:①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
②以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狄德罗1、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核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的革新主张,在历史上统称为“百科全书派”。
2、文论思想:(1)“自然原则”与“真实原则”①狄德罗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戏剧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真实与否是衡量艺术美的首要标准。
名词解释启蒙运动

名词解释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社会文化运动的总称,也称为“启蒙时代”或“启蒙时期”。
它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并在18世纪蔓延至整个欧洲。
启蒙运动强调以理性为指导的知识和思考,主张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怀疑,并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通过推动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发展,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发起者包括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社会契约学派的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
他们通过批判性思考和批判性写作来传播新思想。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理性能够解决问题,尊重个人自由和人权而非专制统治。
在科学和知识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理性思维和实证科学的发展。
诸如牛顿的自然哲学、伽利略的物理学和卢瓦兹的化学等科学研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也强调对历史、社会和政治的细致研究,目的是发展一种基于理性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结构。
在哲学方面,启蒙运动注重思辨论证,推动了对旧有信仰和传统观念的质疑。
洛克的经验论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等思想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些哲学观点强调了理性推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激发了人们通过批判性思考来解决问题。
在政治方面,启蒙运动强调人民的主权和个人权利的平等。
启蒙思想家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和伏尔泰的启蒙君主制度等政治观点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争取了保障。
总的来说,启蒙运动代表了一种理性和自由的新思维方式,对传统的教权制度和思想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它推动了科学和知识的进步,倡导了人权和自由,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和人权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广泛影响力。
第2课欧洲启蒙运动

第2课欧洲启蒙运动第2课欧洲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启蒙运动的含义:(1)启蒙,法语意为“光明、智慧”;(2)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光明、智慧的时代,即“挣脱朦昧,破除迷信,追崇自由、平等、民主”,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2、兴起时间:17世纪、18世纪;3、兴起原因:(1)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①资本主义广泛发展,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严重障碍;②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结束旧制度,首先须做好舆论准备;(2)自然科学迅猛发展,解放了思想,要求进一步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为“理性”观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4、基本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①理性的阳光:指启蒙思想,核心是“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②现实的黑暗:指封建制度,主要是教会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实质: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
☺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2)批判: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等级制度;(3)消灭: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4)追求:追求政治民族、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启蒙思想的核心)(5)确立: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一整套政治构想。
5、基本认识:(1)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反封建斗争;(2)启蒙思想是以人权代替神权、以法制反对专制、以科学反对愚昧;(3)启蒙运动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英国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起、时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2、代表:☆霍布斯:最早的启蒙思想家(1)代表作:《利维坦》;(2)观点:①主张按社会契约立国;(最早提出)②认为君权民授:☼人民应绝对服从君主,不可反悔;☼不反对君主专制,☼承认专制政权有权干涉臣民的财产;③主张世间无神,却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3)评价:①霍布斯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有利于启蒙思想的形成;②霍布斯的观点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③霍布斯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如:不反对君主专制);☆洛克(1)观点:①国家职能:认为按契约立国蝗目的在于保护私有财产;②政权形式:☼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分权学说立法权——议会;君主行政权外事权(2)评论①洛克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迎合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②洛克思想修正和发展了霍布斯的观点;※点拨:洛克与霍布斯思想的异同(1)相同:①都主张社会契约立国;②反映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要求;(2)不同:①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②洛克提出君主立宪制;三、法国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中心高涨1、主要条件: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矛盾异常尖锐(1)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2)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3)封建统治出现全面危机;(4)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冲击旧体制;2、杰出代表:☆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1)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①名言:“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一个出来。
第七课 启蒙运动

第七课启蒙运动概念:什么是“启蒙运动”?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17、18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发生启蒙运动?⑴.定义:启蒙运动是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进步思想家通过对封建意识形态的全面批判,促使人们的思想从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下解放出来。
运动中心在法国。
⑵.旗帜:理性主义(提倡人用思考和批判观察问题,解决问题)⑶.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启蒙运动真谛:理性: 指人通过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即科学的思维。
自由:一是指超越或摆脱外在的束缚,即人身自由;二是指自我创造、自我决定,即思想自由。
启蒙的真谛: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人生而自由”-----卢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康德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现实阻碍: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自然科学进步1.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5)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进程:英国(发源地)→法国(高潮)→欧洲(扩展)。
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主张兴起:17世纪英国霍布斯:《利维坦》主张反对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影响:成为推翻君权神授之说,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武器洛克:主张:(1)限制“公权”,主权在民(2)分权学说意义: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高潮:18世纪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1)代表著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语录:1、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明白批准,不应有丝毫效力……教士不能以违反神律的罪名剥夺一个公民的权利……教士和官吏、劳动者既然都同样隶属于国家,便应同样地交纳租税。
第二十六讲启蒙运动

练习 1 (2018·威海高三段考)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卢梭与同时期的其他 思想家一样表达了对理性的崇拜,而他的《爱弥尔》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教 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 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
第二十六讲
启蒙运动
考纲: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理性主义内涵,启蒙思想 家的思想、影响,启蒙运动与其他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含义 启蒙运动: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于黑暗之中的人 们带来光明与希望。指17世纪-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反对专制王权、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3、核心:“理性” 主张人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判断、理解,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4、内容 (1)提倡理性,号召人们用理性构建一个民主、科学的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号召消灭专制 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提倡民主、自由和平等。
概念阐释
理性主义的内涵
反 专 教 愚 等级
①“天赋人权”
卢梭
②“人民主权说” ③社会契约论 ④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社会契 约论》
—
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

时间: 原因:
17-18世纪
封建专制阻碍资产阶级的发展
小结
欧 洲 的 启 蒙 运 动
自然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背 批判 消灭 追求 内容: 景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 理性主义-崇尚理性反封建,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范围: 兴起西欧,中心法国一波及欧洲一影响世界 代 表 人 物 英国: 霍布斯和洛克 伏尔泰 盂德斯鸠 法 卢梭 国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思想准备 影响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鼓励亚洲国家改造旧社会的斗争
4.实质: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是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5.主要内容:
用 : 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核心)
归纳为“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6.特点(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C
B.主张国家权力分属议会和君主 D.提出“人民主权”说
11、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 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 A.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政治民主 B.反对教会控制 D.提倡权利平等
D
12、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 的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 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 是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保证社会安定 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君主代表公意指导社会,实行开明君主 D.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公共意志
启蒙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运动就是要从 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启蒙运动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时间 背景 异 兴起 高潮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意大利 封建神学 人文主义
把人从封建神学 束缚中解放出来
法 国 封建专制统治及教权 理性主义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 了思想准备
主要 对象
核心
影响
根源 同 性质 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部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为什么会引 起如此轰动?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表达了制 约王权的思想。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 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孟德斯鸠也对自由作了解释:‚自由不是无限制 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 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 就不再有自由了。‛ 伏尔泰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感受理性之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阅读课本P42、43,归纳出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 要思想主张。
1. 伏尔泰:
①地位: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巨匠。 ②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反对政治迫害、宗教愚昧,宣 扬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倡导君主立宪制。
因伏尔泰的作品触犯了专制制度,他几次被投入监狱和 遭到放逐。他一生都在倡导自由,他曾对与他意见不同的人说: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一切,但我将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意见的 主张自由,尤其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反对因 权利。‛伏尔泰去世后遗骨迁至巴黎先贤祠,巴黎全城人为他 意见不同而施以迫害。 送葬,灵柩上写着:‚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 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1.时间: 18世纪 2.核心: 理性
第六章 启蒙运动时期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
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约法规定:中华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国民有人身、
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 严复将《论法的精神》 一书,以《法意》为名 译成中文出版。
卢 梭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
1.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689-1755 孟德斯鸠是其男爵称号,他虽身为贵族,却抨击法国政治专制。主张向英国学习 采用民主制度。
⑴《波斯人信札》1721 一部融合了哲学、政治和伦理的讽刺法国的著作,伪装成150封访法的波斯人与 其国内同乡的书信,抨击各种专制形式。 ⑵《论法的精神》1784 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各个民族的法律进行概括,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 法的精神:造成种种法律的因素--民族性格、整体形势、地理气候的总和。 自然法:由万物本性派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在不同条件下,自然法派生出三种政体:共和制、君主制和独裁专制。共和制是 全体(民主制)或一部分国民(贵族制)的统治;君主制是一个人按照基 本的法则,通过中介力量进行统治。专制是独裁者既不依照法律、又不通 过中介力量的任意统治。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用资 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
礼教。严复借用进化论理论,阐明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2)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
Ⅲ.英国文学
1. 笛福 Defoe 1660-17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启蒙运动?
作者:M.福柯, 于奇智
作者单位:
刊名:
世界哲学
英文刊名:WORLD PHILOSOPHY
年,卷(期):2005(1)
被引用次数:8次
1.何光沪.He Guang-Hu启蒙运动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期刊论文]-人文杂志2007(5)
2.孙静.刘书珍.Sun Jing.Liu Shuzhen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现代化的开端[期刊论文]-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
3.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期刊论文]-史学月刊2007(9)
4.徐梅清浅谈法国启蒙运动爆发的因素[期刊论文]-中外企业家2011(4)
5.谭群玉.Tan Qunyu新启蒙运动性质新探[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11(2)
6.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期刊论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7.彭艳丽对"启蒙运动"的点滴认识[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0(42)
1.张政文康德与福柯:启蒙与现代性之争[期刊论文]-哲学动态 2005(12)
2.张俊圆善与启蒙[期刊论文]-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2)
3.于奇智五月风暴与哲学沉思[期刊论文]-世界哲学 2009(1)
4.赵福生现代性的三重维度及其在中国的生成[期刊论文]-求是学刊 2009(1)
5.马汉广作为话语的"启蒙"和"现代性"——福柯关于启蒙的两篇文章探析[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
6.于奇智五月风暴与哲学沉思[期刊论文]-世界哲学 2009(1)
7.赵福生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的技术哲学[期刊论文]-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9(6)
8.王能东技术生存自反性与生存方式变革[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引用本文格式:M.福柯.于奇智什么是启蒙运动?[期刊论文]-世界哲学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