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蝉叫
点
虫子叫
击 喇
叭
图
大象叫
片
播
放
公鸡打鸣
声 音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 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 方法。
1. 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 速。
例 百米比赛中,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
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
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
还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解:
t s 100m 0.294s. v 340m / s
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 0.294s。
体验探究: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
亲身体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声。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液 体 传 声
液体能否传声?
例 通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空__气__传播的。著名 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 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仍然可以听到声 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固__体____中传播。将要上钩 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___液__体____也可 以传播声音。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实 验 视 频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常见乐器的发声体
常见动物的发声体
弦乐器—— 琴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1]、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固>v液>v气。
[2]、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3]、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
目
录
01
本课目标导航
02
课前自主预习
03
课堂合作探究
04
随堂检测
物理
本课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重点)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
条件.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
2.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 产生和传播条件.
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返回
物理
课前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27~31,完成以下问题)
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 转换法
,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返回
物理
5.(核心教材母题:RJ八上P28,YH八上P26)如图所示,把正在
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
钟的声音.接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被抽出,听
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
近管口处可听到( A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错因分析】忽略了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
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
返回
谢谢观看
m/s.
5.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
0.1
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
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 增强 .
返回
物理
6.阅读课本P30~31的“科学世界”,填写以下空格: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声源
回声
练习
1.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有振动一定有声音。( 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2)有声音一定有振动。( (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 )
振动 ,通常称为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 声波 介质 以_____ 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 真空 中声音是不能传播 的形式传播到人耳的。_____的传播速度称为声速。
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声音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回声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 如悬崖)时,它会反射回 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 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 称为回声 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 是反射声具有足够大的声强,并且与原声的时差 须大于0.1秒。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1、声带 实验2、铁盒纸屑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思考: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猜想和假设:
要将河中的船靠岸,需要绳子拉过来。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声音的传播 需要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
气体能传声吗? 固体可以传声吗? 液体能传声吗?
声的传播需要物 质,物理学中把 这样的物质叫做 介质(medium)
真空能传声吗? 结论: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波
声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 们把它叫做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创新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量筒,纸杯,音叉,音箱,真空压缩袋,手机,蓝牙音箱,水,塑料桶,密封袋,塑料罩,土电话,蜡烛,火柴,泡沫,乒乓球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探究液体传声实验中,用密封袋装手机,浸没在水中,问学生能否听到声音,同时用盐或者糖等倒入量筒中,此操作意在改变液体种类,渗透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探究思维的培养。
改进真空铃实验,用轻便的真空压缩袋取代了噪音大,携带不便的抽气机,取材简单,操作方便。
既能让学生亲身动手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到空气多少的变化,现象更直观,便于学生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更好的认识声音依靠介质传播这一教学难点。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有两个环节,其一是探究声音产生环节;其二是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环节;教师演示实验由三个环节,其一是引课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探究声音在液体中传声实验中,将手机放入密封袋中浸没于水中。
并不断向水中加盐,糖等液体,换用多种液体来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培养学生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的探究思维。
教师通过演示真空铃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现象。
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好的理解了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了解声音是具有能量的。
声速以相关知识。
人耳结构及听声和发声能力。
3、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54张ppt)

小资料 一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00
煤油(25℃)ຫໍສະໝຸດ 1324铝(棒)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新知导入
问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如图所示)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新知导入
问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如图所示)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骨传导 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传给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新知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新知讲解
演示 研究声音的传播 如图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比如,蝈蝈是怎么发声的?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在发声,又该怎么做?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
上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授课教师:郑建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你们是否知道声音 是怎样产生的?
听声音1
听声音2
(观看视频)
找找看,是什么物体在发声呢?
海浪
笛子
这些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小提琴
鼓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 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 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 表现出来。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你有相关的生
活体验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固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播放动画《声波的传播》
鼓声是如何产生的
动画演示音叉的传声过程
四、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小 结
声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产生
振动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播 以类似水波的形式 声速
声速动画
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在运动会上,小明进入了100米短跑决赛。在比
赛时,他做好起跑准备后,一听见终点线处的发令
枪响他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请你帮他计算,
当他起跑时,终点处裁判手里的秒表显示已经过了
多长的时间?
答案:假设当时的气温是15℃左右,则秒表
显示已经过了约0.29s,他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