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茶与茶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ppt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ppt

二、茶文化的形成
▪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 划时代的时期。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茶经》的刊行为标 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 茶文化在唐代形成,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 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佛教发展有关 ▪ 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 ▪ 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 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
黑茶
黑茶:制造始于明代中期,因主 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又叫边 销茶,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 橙黄,叶底黄褐,香味淳厚。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
红茶:最早出现在福建崇安一带,产生 的时间为道光末年,以后发展演变产生 了功夫红茶。1875年前后,功夫红茶由福 建传入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 台湾等省都大力发展功夫红茶,19世纪80 年代,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 场上曾占统治地位。红茶分为:小种红 茶、工夫红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冲泡以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 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美誉, 汤色黄红,有天然的花香,滋味浓醇。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再加工茶类:
▪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 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 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 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 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 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 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绿茶

茶文化总结课文PPT课件

茶文化总结课文PPT课件
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数千年的发 展历程中,茶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传统茶艺的传承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叶的采摘、制作、泡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艺。在传 承过程中,茶艺师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艺和理论体系。
茶在社交礼仪中的作用
01
02
03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 文化和仪式,通过泡茶、 品茗等环节来体现礼仪和 修养。
商务洽谈
在商务活动中,饮茶是一 种常见的交流方式,有助 于缓解紧张气氛,促进双 方沟通。
家庭聚会
在家庭聚会中,泡一壶好 茶能够增进亲情和友情, 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06 总结与展望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茶与音乐、舞蹈
茶与音乐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以茶为主题的曲目,如古筝独奏 《采茶歌》、笛子独奏《龙井谣》等。这些音乐作品以优美 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了茶叶的韵味和采茶的场景,给人以美 的享受。
茶与舞蹈
在中国的传统舞蹈中,也有很多以茶为主题的舞蹈节目,如 古典舞《采茶舞》、民族舞《龙井舞》等。这些舞蹈通过优 美的动作和舞姿,表现了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和人们对茶 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一种生活艺术,它融合了茶 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冲泡和品饮 等各个环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系。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内涵,它追 求的是清净、淡泊、高雅的境界,体 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茶文化的特点
茶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它追求的是一种简约、 自然、清雅的美学风格。
茶的传播与发展
茶的传播

2024年《茶与茶文化》ppt课件(2024)

2024年《茶与茶文化》ppt课件(2024)
2024/1/26
淋壶
用沸水浇淋壶身,使内外温度一 致,茶香更浓。
刮沫
用壶盖轻轻刮去浮在茶汤表面的 泡沫。
23
不同茶叶的冲泡技巧
红茶
水温95-100℃,注 重高香,可适当闷 泡。
黑茶
水温100℃,可长时 间闷泡,陈年老茶 更需高温冲泡。
2024/1/26
绿茶
水温80-85℃,不宜 长时间浸泡,以免 苦涩。
01
02
03
茶的起源
据历史记载,茶树原产于 中国西南地区,距今已有 几千年的历史。
2024/1/26
早期传播
随着人口迁移和贸易活动 ,茶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 地,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经 济作物。
国际传播
自唐代起,茶叶开始通过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传播到世界各地,逐渐成 为全球流行的饮品。
4
历代名茶与产区
15
瓷器茶具的鉴赏与搭配
鉴赏要点
观察釉色,瓷器釉色应均匀、透亮。
辨别胎质,优质瓷器胎质细腻、致密。
2024/1/26
16
瓷器茶具的鉴赏与搭配
• 注意器型与装饰,应符合审美且实用。
2024/1/26
17
瓷器茶具的鉴赏与搭配
搭配建议 考虑茶具与品茗环境的协调性。
根据茶叶类型选择不同釉色和器型的茶具。 可适当搭配一些瓷质小件,如茶荷、茶宠等。
检查壶身,无明显瑕疵、裂纹。
13
紫砂陶壶的选购与养护
• 注意壶嘴、壶把、壶盖等细节部分,应流畅自然。
2024/1/26
14
紫砂陶壶的选购与养护
01
养护方法
2024/1/26
02
03
04
新壶使用前需进行开壶处理, 去除壶内杂质。

《茶与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茶与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茶旅融合发展
未来茶产业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 造茶旅特色小镇、茶园观光等旅游项 目,促进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34
THANK YOU
感谢观看
2024/1/29
35
茶书法
以茶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如“茶禅一味”、“清心明目”等,体现书法的艺术魅 力与茶文化的内涵。
2024/1/29
25
茶道与禅宗的融合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体现禅宗思想对茶 道的影响。
禅茶礼仪
独特的茶道礼仪,如焚香、净手、请 茶、点茶、敬茶等,体现对自然与人 的尊重。
禅茶一味
茶道与禅宗在精神层面的高度融合, 通过品茗参禅,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 华。
2024/1/29
31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
2024/1/29
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
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品种繁多,品质优 良。
茶叶消费市场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庞大,消费者群体广泛,茶叶消费习惯多样化 。
茶叶品牌建设
中国茶叶品牌众多,但知名品牌较少,品牌建设仍需加强。
32
国际茶市场动态及挑战
11
茶的品种与分类
红茶
全发酵的茶,茶汤红亮,口感 醇厚甘甜,代表品种有祁门红 茶、正山小种等。
白茶
轻微发酵的茶,口感清淡回甘 ,代表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 丹等。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口感清爽鲜美, 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等。
2024/1/29
乌龙茶
半发酵的茶,具有独特的香气 和口感,代表品种有铁观音、 大红袍等。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与变革
明清时期,泡茶法逐渐取代煎茶法成为主流饮茶 方式。茶具的制作和品饮技艺也日趋精湛。此外 ,茶马古道等茶叶贸易路线的开辟促进了茶文化 的传播与交流。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茶叶进口国的演变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变化,中国茶叶 的主要进口国逐渐从西方国家扩展到 亚洲、非洲等地区。
中国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声誉
国际茶文化节与交流活动 中国多次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和茶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茶文化爱好者参与。
国际茶学界的关注
中国茶学研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许多国际茶学专家对中国茶 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等都是以茶为主题的传统工艺 品,其精美的设计和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以纸、竹、木、丝等材料制成,上面常常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山水 、花鸟、诗词等,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价值。
01
茶诗
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被用作主题或象征,许多诗人如杜牧、李白等
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这些诗歌不仅赞美了茶的美味和功效,
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02
茶画
茶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以描绘茶事、茶具、茶叶等为主题。如
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清代朱耷的《烹茶图》等,都是中国绘画史
茶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C、E和钾、钙等,对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和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
茶叶的医疗保健作用
茶叶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提神醒 脑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

输标02入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明显的药 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对一些 常见病和慢性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茶与茶文化ppt

茶与茶文化ppt
有利于身体健康,但绝不是饮 用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 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越发 引起肠胃不适。
• 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人,睡前不宜饮茶会加 重失眠
• 不能用茶水服药以免降低药效。
• 哺乳期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 作用。
茶叶的储存方法
• 茶叶保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防潮:茶叶中的含水量不宜超过5%,长期保存时以3%为
泡茶知识
• 普洱茶:茶水比例1:50; 水沸100摄氏度
• 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 /4的沸水,快速倒出清 洗茶中杂质,唤醒茶叶
• 分茶:倒沸水冲泡十秒左 右出茶水到公道杯,然后 再分别匀分到小杯中,就 可以喝了。
• 白茶:水温80-85度 为宜,玻璃杯泡为宜
饮茶知识
• 春季饮用花茶可散发冬天积在 体内寒邪,春天人容易犯困花 茶可以提神醒脑、消除困意。
• 金属罐装贮存法:可选用铁罐、不 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金属罐 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射、 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 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 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 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 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茶叶的储存方法
• 低温贮存法:使用冷藏库或冷 冻库保存茶叶,使用此法应注 意: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 藏温度以维持0~5摄氏度最 经济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 以冷冻(-10至-18摄氏度)较 佳。
红茶
世界四大名茶 ·祁门红茶 ·阿萨姆红茶 ·大吉岭红茶 ·锡兰高地红茶
茶叶制作过程
中国十大名茶
• 十大中国名茶分别为:
•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 铁观音
·洞庭碧螺春
• 信阳毛尖 ·祁门功夫
• 武夷岩茶 ·六安瓜片

茶道茶文化培训教育讲课PPT课件

茶道茶文化培训教育讲课PPT课件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黄茶
徽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君山银针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各地茗茶介绍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录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百合花的幽香,更没有玫瑰花那样高傲,它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以至于客人来访,也无一夸赞过它,更没有谁欣赏它。
茶的起源与历史 茶道演变的历程
CONTENTS
饮茶与保健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百合花的幽香,更没有玫瑰花那样高傲,它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以至于客人来访,也无一夸赞过它,更没有谁欣赏它。
长四中, 标

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免费

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免费

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盖碗,
水温85-90℃,浸泡时

间3-5分钟。白茶清雅

鲜爽,需控制水温和浸

泡时间以保持其特色。
选用紫砂壶或盖碗,水
温95-100℃,浸泡时间

3-5分钟。红茶浓醇甘

甜,可适当延长浸泡时
间。
选用紫砂壶或陶壶,水
温100℃,浸泡时间1-3 白
分钟。黑茶陈香浓郁,

需高温快泡以去陈味。
外形
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 净度等外观特征,判断茶叶的发
酵程度、陈化时间等。
汤色
观察茶汤的色泽、清澈度、亮度 等特征,判断茶叶的品质优劣。
香气
闻取茶叶的干香、湿香、冷香等 香气特征,判断茶叶的香型、香 气高低、持久性等。
滋味
品尝茶汤的滋味特征,包括苦、 涩、甜、酸、鲜等味道的平衡与 协调程度,以及回甘生津等感受。
茶文化与健康生活
茶叶中的茶多酚、儿 茶素等有益成分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不同茶叶的保健功能 及适用人群
饮茶对心脑血管、消 化系统、免疫系统等 方面的保健作用
茶文化与社交礼仪
茶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茶叶的选购、冲泡、品饮等礼仪规范
茶道精神在社交礼仪中的体现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
茶文化在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 品中的表现
茶盘
茶杯
用于品茶的器具,一般小巧精致。 使用时需保持清洁,以充分展现 茶汤之美。
用于盛放茶具、茶叶等,可保持 桌面整洁。选择时需注意大小、 形状和材质。
公道杯
用于均匀茶汤,使每杯茶浓度相 近。使用时需保持清洁,避免异 味。
茶壶
用于泡茶的主要器具,材质多样, 如紫砂、陶瓷等。使用时需注意 壶嘴、壶盖、壶身的协调,以及 壶内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 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 利用茶的国家。 茶与养生有着密切联 系,一可健体;二可养 生;三可清心;四能修 身养性;五能解毒。 茶的概念至少涉及茶树、茶类、茶文化三个方面。 茶的概念至少涉及茶树、茶类、茶文化三个方面。 茶树 三个方面

LOGO
古文献的记载
在不少古文献中,记述着古代先民对茶树的各种认 识。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把茶 树称为“檟”,解释为“苦荼”。 此外,《桐君录》把大茶树称为“瓜芦木”,《广州记》中 称之为“皋芦”等等。都反映出茶树的木本形态。 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记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伐 而掇之”。它一次种,多年收,是一种叶用常绿木本植物, 野生,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 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

LOGO
一、茶 的 起 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世 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 传过去的。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 人首创的。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饮茶起源于神农,相传神农在野外以 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 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 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由此开始了中 国饮茶的历史。

LOGO
古往今来,人们品得最多的是茶, 古往今来,人们品得最多的是茶,谈得最多的 是茶,赞叹得最多的是茶。 是茶,赞叹得最多的是茶。 茶的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亮丽的风景线。 成部分和亮丽的风景线。
了解茶文化,探索茶文化的发展之路, 了解茶文化,探索茶文化的发展之路,继承并 发扬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发扬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LOGO
茶语人生
• 两 曲 清 香 , 乐 乐 乐 乐 师 之 心 一 杯 香 茶 , 解 解 解 解 元 之 渴

LOGO
Contents
0 1 2 3 4 5 6 7 8
授课目录
introduction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中国茶区的分布 茶树的基本特性与茶树良种 茶的加工与贮藏保鲜方法 茶的品质特征与分类 茶的品质审评及鉴别方法 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 饮茶习俗与茶的冲泡艺术


LOGO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底蕴

陆羽著《 陆羽著《茶 》,是唐代 经》,是唐代 茶文化形成的 标志。 标志。其概括 了茶的自然和 人文科学双重 内容, 内容,探讨了 饮茶艺术, 饮茶艺术,把 儒、道、佛三 教融入饮茶中, 教融入饮茶中, 首创中国茶道 精神。 精神。

LOGO
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茶树在植物分类中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的一 个种。古生物学研究证明,山茶科中的大多数植物起 源于距今约6500万年的第三纪。这些植物多数为后来 的冰川运动所毁,而中国的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从未 遭受过冰川覆盖,因此保留了许多古代植物。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4属380余种, 其中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都分布在云、贵、 川一带。这些证据连同其他方面的研究结果,证明了 中国西南地区是山茶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
LOGO
茶学
茶学研究的内容,从 茶学研究的内容, 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作两 大部分,茶科学和茶文 大部分, 化学。茶的历史很长了, 化学。茶的历史很长了, 但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 茶科学, 茶科学,应该说是在本 世纪才建立起来的。 世纪才建立起来的。

LOGO
茶 学
古代的《茶经》 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文字很多,古代的《茶经》有 沈括的《梦溪笔谈》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沈括的《梦溪笔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学方面的东西到是非常多的,诗 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学方面的东西到是非常多的, 歌舞、 馆等等都应该属其中。 歌、歌舞、茶 馆等等都应该属其中。 “茶学”这一学科之下可以有这样的一些部类:茶 茶学”这一学科之下可以有这样的一些部类: 叶植物学-(茶树学、茶树栽培学);制茶工艺学-( );制茶工艺学 叶植物学 (茶树学、茶树栽培学);制茶工艺学 (制 茶学、茶叶制造学);茶史学-我们把它称作茶叶的源 );茶史学 茶学、茶叶制造学);茶史学 我们把它称作茶叶的源 与流。 与流。
聖 陸 羽 像

LOGO
饮茶习惯的形成
有一种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 的植物最早被做为祭品用,后来 有人品偿发现食而无害,便“由 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 成为饮料。 另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 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 百草经》 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LOGO
在一些地方志中,野生茶树的记载更 加详细。如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 苍山……,产茶树高一丈”;《广西通志》 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 八尺。嫩叶如银针, 老叶尖长,如龙眼树 , 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 澜沧邦威古茶树 。 虽然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 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 产 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 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 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LOGO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说 1.神农说 2.西周说 西周说 3.秦汉说 秦汉说 4.六朝说 4.六朝说

LOGO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 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 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 物相关的事 物起源最终都归 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 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 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 神。
)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LOGO
《咏 茶》 宋·苏轼 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可怜亦进姚黄花。
LOGO
The Culture and Science of Tea 茶文化与茶科学
Associate Professor: DENGHONG
食品学院 邓红副教授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

LOGO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LOGO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 《僮约》:"烹荼尽具","武 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 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竹 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笥" 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 湖南饮茶颇广。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 年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

LOGO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 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 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 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 朝的 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 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 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 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 的茶园了。



LOGO

LOGO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 《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 神农本草》 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 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 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 前221年)的著作。 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 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 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 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 茶经》 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 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 的历史。

LOGO
饮茶的起因 1.祭品说 祭品说 2.药物说 药物说 3.食物说 食物说 4.同步说 同步说

LOGO
饮茶的起因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 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 药 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 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 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 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 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LOGO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LOGO
茶树的发源地
据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 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子叶植物 的繁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期; 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现,又是在 中生代未期白垩纪地层中;在山茶 科里,山茶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 它发生在中代的未期至新生代的早 期;而茶树在山茶属中又是比较原 始的一个种。所以,据植物学家分 析,茶树起溯到今已有6000万年至 7000万年历史了。

LOGO
茶树的发源地
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 这么几种说法: 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 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 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 四川说:清.顾炎武《 四川说:清.顾炎武《日 知录》 知录》:“自秦人取蜀以 后,始有茗饮之事。” 后,始有茗饮之事。”言 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 四川一带已知饮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