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民族大家庭
幼儿园大班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教学内容:《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民族大家庭”这个概念,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能够认得到每个人都应当敬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加强本身的文化宽容性;3. 通过多元文化的介绍,加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培育幼儿的文化自信念;4. 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加强幼儿的社交本领和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老师和孩子们通过问候、身体操等方式打破陌生感,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堂很温馨有趣味味。
2. 视频赏识:老师播放一段介绍民族文化的视频《民族大家庭》。
二、新知呈现(20分钟)1. 传统美食:老师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美食,如汉族的饺子、苗族的酸汤鱼等,同时会介绍这些美食的材料、制作方法、食用习俗等。
2. 传统衣着:老师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衣着,如藏族的锦缎袍、哈萨克族的马毛绒外套等,同时会介绍这些服饰的颜色、图案、材料、用途等。
三、互动游戏(30分钟)1. 老师准备一些文化差异明显的物品,如月饼、酸奶、口琴等,然后说出一个民族的名字让孩子们猜想这些物品属于哪个民族。
2. 老师会用简单的语言、示意语等方式,让孩子们模拟传统服饰的装扮,比如穿上蒙古族服装、戴上壮族的发簪等,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美食小厨师:老师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孩子们需要在家里动手做一个传统美食,然后在下次课前带来呈现。
老师也可以配上一些简单的制作步骤和口述说明。
2. 文化学问问答:老师出题目让孩子们回答,如“包饺子属于哪个民族的传统美食”“锦缎袍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服饰”等。
五、课堂反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创设文化融合的课堂氛围,通过多元文化的介绍,加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念。
整个教学活动既关注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传承,又顺应了当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需要。
在呈现方面,我们通过多媒体呈现、实物呈现、互动游戏等手段,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和喜好,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更多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民族大家庭》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民族大家庭》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民族大家庭》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社会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活动意图: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
使孩子们在了解中国的多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一、幼儿交流调查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
(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
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
他们喜欢跳新疆舞。
(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
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2.学习和演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曲;3.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4.开展班级合作项目,共同创作一份反映多民族团结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材料:1.一张地图,以便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多民族分布情况;2.民族团结的歌曲,准备音乐播放器;3.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比如画纸、颜料、民族服装道具等;4.创作作品所需的绘画和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使用地图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多民族分布情况,并帮助学生理解多民族的含义和意义;2.引导学生讨论多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问题导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学习歌曲1.教师播放民族团结的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2.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民族团结的思想;3.分别安排学生练习不同的歌曲部分,并逐渐合唱整首歌曲。
步骤三:展示风俗文化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民族;2.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风俗文化进行展示,可以是服饰、舞蹈、乐器、美食等;3.学生进行准备并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文化,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评论。
步骤四:合作创作1.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一个合作创作项目;2.安排学生分工合作,可以有绘画、写作、搜集资料等;3.要求学生以多民族团结为主题,共同创作一份作品,如绘画、故事、歌曲等。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合作作品;2.全班一起观看和欣赏所有作品,并给予评价和反馈;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他们在本次教学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一、教学背景本次授课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学生,授课内容为社会领域,教材选用的是《民族大家庭》。
本次授课旨在通过让孩子们学习民族文化、了解民族节日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使孩子们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2.通过学习民族节日和传统文化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3.通过游戏和小实验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综合运用语言、思考、判断的能力。
4.帮助孩子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好孩子。
三、教学重点1.让孩子们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
2.通过模拟游戏让孩子们了解民族节日和传统文化活动。
3.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进行前期调研,收集民族文化、节日和传统文化的知识。
2.准备画板、彩笔、颜料、手工纸、毛笔、墨汁等材料。
3.准备与教材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评估孩子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习环节2.1 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师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食品等标志性文化,用简单的语言呈现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文化传承方式等内容。
2.2 模拟游戏:了解民族节日和传统文化活动以某民族的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为背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模拟游戏,包括活动主题、游戏规则、孩子的角色、道具等等。
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场景下,感受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天伦之乐和民族团结精神等等。
2.3 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友爱、包容、互助、感恩等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儿童故事、互动演示、真实案例引导孩子们懂得热爱祖国、尊敬父母、珍惜生命、勤奋学习等。
3. 结束环节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孩子们总结所learned到的知识点,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分享精神。
大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能够描述大家庭的结构和成员的关系。
教学准备1.《小猴子和少数民族的故事》等相关绘本或故事书籍;2.复印本《中国少数民族图谱》;3.贴纸、纸板、颜色笔等;4.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歌唱祖国》视频,让学生表演跟唱,点引学生的爱国情感。
随后,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有56个民族,而汉族只是其中之一,这为今天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了解少数民族(30分钟)教师将《小猴子和少数民族的故事》(或其他相关绘本或故事书籍)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并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少数民族的初步印象。
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图谱》,并介绍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让学生能够以图谱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认识他们。
3. 小组合作:制作大家庭图谱(50分钟)分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给出一个大家庭的情景,然后在贴纸和纸板上以图谱的形式呈现大家庭的成员关系。
每个学生都需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
此外,组长需要协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并做出一些贡献。
完成后,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大家庭图谱,并对图谱进行评估,提高学生从事群体活动的意识。
4. 口语练习:描述大家庭(30分钟)在小组中选择一个代表,让他们描述自己小组所做的大家庭,学生除了口头表达外,还可以用图示的形式展示。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不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5. 作业布置(10分钟)将作业布置为“回家后,找出一张自己家的照片或画图,用图示帮助你描述你家的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
教师在最后一节课程结束前再次强调在家时组织时如何跟家人沟通,这样有助于家长和学生双方的互动。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去了解别人的文化、如何描述家庭的结构和成员关系,同时还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民族大家庭》教案概述:本次教案的主题是《民族大家庭》,通过学习这本课本中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大家庭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处的宝贵意义。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多样性、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通过导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课文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包含的基本信息、文化差异以及人们相互尊重的态度。
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中国的民族多样性、民族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4. 课文写作: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家乡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团结的场景。
5.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五大民族和少数民族,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特色。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对于中国的民族大家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通过课文导读和分析,了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通过课文讨论,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体会,激发了他们对不同民族的兴趣。
通过课文写作,学生们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表达出来,培养了他们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不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些学生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对于这个话题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兴趣。
其次,在扩展活动中,学生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课堂设计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互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电子媒体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同时,我还打算在扩展活动中增加一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民族大家庭的认知水平和多元文化意识。
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

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篇一: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大班社会活动:马背上的民族备课人:茆志凤备课时间:2010年11月2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活动准备: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播放课件画面一: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先请幼儿回答,然后小导游再进行讲解。
幼儿园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

幼儿园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幼儿园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幼儿园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1主题名称:民族重点领域:社会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
(认知)2、能区分主要的少数民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技能)3、萌发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情感)活动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难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有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1、民族服饰(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2、民族图片或课件。
3、音乐《北京的金山上》、《蒙古人》、《掀起你的盖头来》、《最炫民族风》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二、基本部分:(一)认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重点环节,通过看图片,听民族音乐,学民族礼仪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更为全面)1、请幼儿穿民族服饰,逐一认识。
(1)认识藏族,了解藏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教师:咦!你们认识她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人吗?教师:藏族的人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知道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交流讨论)教师:我们一起听听音乐,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礼节动作。
(师幼听音乐《北京的金山上》做动作)小结: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
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并且藏族人民也能歌善舞。
(2)认识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教师:我们看看第二位客人是哪个民族的朋友,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呢?教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和吃什么呢?(幼儿交流讨论)教师:我们也一起学学蒙古族人民骑马的样子吧。
(师幼听音乐《蒙古人》做动作)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
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大家庭(社会)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2、初步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萌发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大团结精神。
二、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活动难点:
了解中国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三、活动准备:
1、老师和同学一起搜集各民族的资料;
2、视频《爱我中华》
3、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家”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家”字)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家里有多少口人?有哪些人呢?
2、其实我们小朋友、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有13亿多的兄弟姐妹,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名字叫——中国。
3、你们知道这个大家庭里有哪些民族吗?(生谈,揭示课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二、总览五十六个民族,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五十六个民族动画,引起兴趣。
2、说说:看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你有什么感想?
三、从身边出发,汇报自己的民族和周围的少数民族。
1、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2、汇报周围有哪些少数民族的朋友。
(贴民族小图片)
四、畅谈所知,认识民族。
1、小组里面先交流,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贴上或写上小组搜集到的材料,并选择你比较了解的说一说。
2、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随机点击分别出示个别省及有代表性的民族图。
)
3、谈感受:如果有机会,你想到哪个少数民族家做客,为什么?如果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到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