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合集下载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及记录操作护理流程图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及记录操作护理流程图
( 袖 带 下 缘 距 肘 窝 2 〜 3cm), 置 听 诊 器 于
肱动脉波动最明显处,以一手稍加固定,打 开开关、关闭输气球气门,注气、打开输气 球气门、放气、监听数值,驱尽袖带内空气, 解开袖带,关血压计。结果如有异常,应复 测并告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整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 分类放置。洗手。记录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及记录操作护理流程图
准备 测量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测量部位、合作程度、自理 程度;解释,问二便 用物准备:体温计、纸巾、血压计、听诊器、 记录本、钟表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测量体温:(腋下水银体温计测量法)解纽 扣擦腋汗、深放体温计并紧贴、曲臂过胸夹
紧10min;不能合作者,协助患者夹紧体温
计 测量脉搏:用示、中、环指指端按于桂动脉上,
压力大小以能min,脉搏细弱难
以测量时采用听诊器在心尖部测量心率测量
呼吸:似诊脉状、观察胸腹起伏,计数30s
测量血压:(水银台式)卷衣袖露至肩关节、 露出一侧手臂,被测肢体与心脏、血压计零 点同一水平,驱尽袖带内空气,系上袖带

测量血压的简要操作流程

测量血压的简要操作流程

测量血压的简要操作流程如下:
1.准备工具:血压计、听诊器、血压袖带、记录本等。

2.让被测者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保持放松状态,不要交叉腿或憋气。

3.将袖带绕在被测者的上臂上,袖带的下缘应该与肘关节的下缘对齐。

4.打开血压计,按下“开始“按钮,血压计会自动充气并逐渐放气。

5.正在测量血压时被测者应该保持静止,不要说话或移动。

6.血压计测量完成后,此时可以松开袖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7.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8.松开袖带,让被测者休息片刻。

9.根据需要,重复测量并记录每次的血压值。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口腔护理操作流程图素质要求------- H 仪表大方,衣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基础评估血压值、治疗情况、合作程度;打开血压计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平整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cm,袖带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带好听诊器;触摸肱动脉搏动吸氧操作流程图1、 清洁鼻腔,湿润 2、 试管是否通畅3、 导管插入一侧鼻腔(鼻尖至耳垂距离 2/3)4、 用胶布固定鼻翼及面颊部5、 用别针将导管别在肩部衣服上6、 记录用氧时间、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1、 冲尘、安装氧气表边接导管准备工作定位、消毒I 静脉注射操作流程图1、护士: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2、物品:备齐用物,放置有序1、查对:注射卡、药物2、检查:药物标签、质量3、抽药:抽取药液后排气,抽药方法正确,药液吸尽4、保持无菌:针梗套上空安瓿放于注射盘内以防污染1、查对:注射卡,病人的床号、姓名2、解释: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1、定位:根据注射目的不同,选择合适部位2、消毒:用70汇醇(忌用碘酊)从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擦,直径大于5cm1、核对:再次核对药物并排气2、进针: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3、推药:见回血后再平迁进0.2cm松开止血带,同时嘱病人松拳.左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4、拔针:注射毕,用干棉签按压针眼,迅速拔针并继续挤压片刻,直到不出血为止输液操作流程图穿刺前准备穿刺、输液观察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针取治疗盘、针盒J I I 或菜籽、皮肤物品消毒局L消* 选针忒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针对准穴位J ____进针患者是否晕^4 ----------观《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刮痧法操作流程图熏洗法操作流程图湿敷法操作流程图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血压测量操作流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血压测量操作流程的全部内容。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1.核对血压测量医嘱。

双人核对付治疗上测血压医嘱和电子医嘱内“医嘱核查”的医嘱,核对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测血压频次。

注意事项:双人唱念法核对,一人看电脑医嘱,逐一念出,另一人看付治疗。

2.评估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询问患者30min内有无剧烈活动、进食、洗澡、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如有这些影响因素应稳定后再测量。

3.个人准备.衣帽整齐,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4.物品准备及环境准备付治疗、血压计、听诊器、笔、记录本.5.操作前查对核对床头卡,反向核对,让患者说出床号、姓名。

6.操作中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将衣袖卷至肩部露出上臂,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外展 15度,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放平血压计,水平放稳,打开水银槽开关,观察水银柱是否在零点.排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 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嘱患者测量血压时暂时保持安静。

戴好听诊器,摸到肱动脉最明显处,将听诊器胸件紧贴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上升 20——30mmHg,;然后以每秒 4mmHg 的速度慢慢放气。

双眼平视水银柱刻度,听诊器出现的第一声搏动音,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时,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

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缠好放入血压计盒内,将血压计右倾45°角,使水银回流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关闭血压计。

测量血压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图

测量血压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图

测量血压评分标准及操
作流程图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测量血压法操作评分标准
1.测量血压的关键注意点有哪些
1)对需要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患者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以免读值误差。

3)当血压听不清或出现异常声音时,应分析排除外界因素;需重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后再行测量。

4)偏瘫患者测健侧肢体。

5)舒张压变音和消失音相差较大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数值
2.毫米汞柱与千帕如何换算
=1kPa
测量血压法操作流程图。

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流程图

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流程图
(一)高血压筛查流程图
辖区内 35 岁 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常住 居民,每年 在其第一次 到乡镇卫生 院、村卫生 室、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 (站)就诊 时为其测量 血压
第一次发现 收缩压
≥ 140mmHg 和(或)
舒张压 ≥ 90mmHg
高血压患者管理 服务流程
去除可能 引起血压 升高的原 因,复查 非同日 3次 血压
若高于正 常,即收缩 压 ≥ 140mmHg 和(或) 舒张压 ≥ 90mmHg
有必要时建 议转诊至上 级医院, 2 周内随访转 诊情况
若确诊高血压
若正常,即 收缩压 <140mmHg 且舒 张压 <90mmHg
高危人群
纳入高血压患者 管理
告诉居民要保证 每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
建议其至少每半 年测量 1次血 压,并接受医务 人员的生活方式 指导
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 发症无加重
根据 评估 结果 进行 分类 干预
初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 收缩压≥140mmH和g(或) 舒张压≥90mmH下g, 同或有 药物不良反应
·连 续2次随访血压控制不满 意
·连 续2次随访药物不良反应 没有改善
·有 新的并发症出现或原有 并发症加重
按期随访
调整药 物,2周时 随访
告诉所有接受随访 的高血压患者
·出 现哪些异常时 应立即就诊
·进 行针对性生活 方式指导
·每 年应进行1次较 全面健康检查
建议转诊, 2周内主动 随访转诊情 况
高血压患者管理 服务流程
(二)高血压患者随访流程图
辖区内35 岁以上确诊 的原发性高 血压患者
1. 测量血压 2. 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 况: · 收缩压≥180mmHg · 舒张压≥110mmHg · 意识改变 · 剧烈头痛或头晕 · 恶心呕吐 · 视力模糊、眼痛 · 心悸、胸闷 · 喘憋不能平卧 · 心前区疼痛 · 血压高于正常的妊娠

测血压操作标准及流程

测血压操作标准及流程

测血压操作标准及流程
一、准备工作
1.确保环境安静,无噪音干扰。

2.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测量结果。

3.准备好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4.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测量对象正确。

二、测量姿势
1.患者应保持坐姿,双脚平放在地面上,放松身体。

2.患者应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手臂应自然下垂。

3.如果是卧位测量,患者应平躺,手臂放在身体一侧,手掌向上。

三、开始测量
1.将血压计袖带展开,根据患者手臂尺寸调整袖带大小,确保袖带与手臂紧密贴合,袖带下缘应位于肘关节上2-3厘米处。

2.将听诊器放在肘关节内侧肱动脉搏动处。

3.开启血压计,充气至适当压力,然后缓慢放气。

四、读取血压值
1.在放气过程中,听诊器中第一次听到搏动声时为收缩压,搏动声消失时为舒张压。

2.分别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3.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记录与评估
1.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

2.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3.如果血压异常,应及时告知患者并建议就医。

六、整理结束
1.关闭血压计,整理好测量工具。

2.协助患者恢复舒适的体位。

3.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控制等。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精品文档口腔护理操作流程图精品文档测量血压法操作流程图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基础血压值、治疗情况、合作程度;了解患者半小时内有无吸烟、热敷、沐浴、活动或情绪波动;了解有无偏瘫、功能障碍,测量部位皮肤有无损伤;评估环境安静、整洁仪表大方,衣帽整洁。

用物准备准备并检查血压计、听诊器, 准备记录单、笔核对、解释,根据测量需要协助患者安置合适体位,帮助患者宽松衣袖,暴露上臂至肘上使手掌向上,肘部伸直(瘫痪患者应在健侧上臂测量)患者准备测量血压驱尽袖带内余气后取下将血压计右倾45度,关闭汞液槽开关,整理好备用测量后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告知患者测量数值及注意事项打开血压计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平整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cm,袖带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带好听诊器;触摸肱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胸端置于该处,轻加压(目光与水银柱平行);关闭气门向袖带内充气,打气至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约20-30mmHg ;松开气门缓慢放气,速度以4mmHg/s为宜,同时听搏动音并双眼平视观察水银柱下降所指刻度,当听到第一声搏动,所指刻度值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听到声音突然减弱或消失的所指刻度值为舒张压(如需重测,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 0” 点后再进行测量)吸氧操作流程图整理用物静脉注射操作流程图输液操作流程图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流程图精品文档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针取 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皮肤 消毒液、棉球、棉签、镊子、 胶布、探棒、弯盘等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 理体位 患者准备消毒局部皮肤患者是否晕针、疼痛等不 适情况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 留针后应注意的事项,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针 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选针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 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 刺入软骨而又不穿透为度。

留 针,或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 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 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 消毒,防止感染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 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 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 敏感点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评估物品准备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精品文档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刮痧法操作流程图熏洗法操作流程图湿敷法操作流程图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肱动脉法) 素质要求:仪表端庄、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查对病人 了解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解释测血压的目 评 估 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环境: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患者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测量前20—30分钟禁止吸烟、运动、情绪波动
准备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患者 体位 手臂位置(肱动脉) 心脏
同一水平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
卷袖至肩 露上臂 手掌向上 肘部伸直
汞柱无裂损
血压计 打开 垂直放妥 检查血压计 驱尽袖带内空气
汞柱降至“0”点 上臂中部
平整缠袖带 松紧以能插入 指为宜 开水银槽开关
带下缘距肘窝2—3cm
注气:听诊器 置肱动脉搏动处 关闭气门 挤压气球注气 至肱动脉搏动 再升高 20—30mmHg
音消失
2.66—4Kpa
缓慢 每秒4mmHg 听诊器出现第一声为收缩压
放气:放气 测血压
0.5Kpa 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
完毕 排袖带余气 拧紧气门 解袖带 关水银槽开关 关血压计 (血压计倾斜45°)
收缩压/舒张压mmHg (Kpa ) 病人
病床单元 用物
目 的:测量血压值,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1、对需要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 证血压值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2、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3、当血压听不清需要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零点,稍等片刻 后在测量。

4、偏瘫病人测量健肢。


备 操作步骤 记
录 整 理
理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