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JPMorganQuant大神:Quant求职面面观(招聘偏好+面试技巧+职业发展等)
【留学生 找工作】从JP Morgan Chase到最年轻的香港区域总裁

【留学生找工作】从JP Morgan Chase到最年轻的香港区域总裁如何先一步求职?Key Words: 细节计算机商赛脚踏实地,从细节做起:在我众多的求职经历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最终决定你高度的是口碑”。
求职就像一场马拉松,除了买鞋和衣服,这些表面的东西,更多的是靠脚力,靠的是锻炼和积累。
就我所接触的学生而言,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发邮件?!我以前觉得这是个很基本的问题:邮件里字体一样,格式没有错误。
但在我收到的简历中,往往一半以上都会出现低级错误。
在邮件合格后,接下来我看简历公司(易居中国)是否贴合。
如果以前做过咨询和研究工作,就和公司比较贴合。
下面会具体看是否学习能力强,身体好,投行也非常看重这点,身体好是最重要的一点。
正确认识计算机之于金融业的作用:首先,计算机是一个很难的学科,有的人金融学的很好,但计算机就学的很差,原因在于本科的金融就是一些普通的计算加文字的背诵,涉及到逻辑的部分比较少,而计算机无论是C 语言或python,都是在训练逻辑思维,说简单点,计算机学的就是“假设用法”,金融方面的决策工作就有这种情景分析的东西,因此学计算机对于金融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但是简单地认为学了编程就可以做金融,特别是做实现金融的数学模型是不可取的。
在香港做实现金融的数学模型的人大多是经历丰富的学术牛人。
积极参加商赛,为求职赢得主动权:我大一刚开始参加商赛并没有想要赢,只是觉得应该去练习,来培养能力。
所有学习都是一个过程,你首先向别人展示,然后得到别人的反馈,随后再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在学校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商赛,允许你结合所有的因素,而且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接触教授,有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请教他们。
我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8个比赛,头脑风暴后的想法超过100个,慢慢能力得到提高。
拿到第一次冠军后,更加适应商赛的节奏,我还因此获得了公司的实习邀请。
商赛中结识的人,和准备过程中逻辑思维的提高,是我最大的收获。
如何拟定求职规划?Key Words: networking 职业规划在我没进投行时,我进行了很多职业生涯咨询,我会在领英上找一些行业里经验丰富的人,而他们一般写的不详细,因此就会约他们出来聊,进行私人的一对一见面,我不会经常参加公开的交流会。
【招聘海归硕士】来自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建议:3个需要在投行面试中问的问题

【招聘海归硕士】来自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建议:3个需要在投行面试中问的问题你在一家投行面试一份工作,当面试的最后你有机会展示你对这一行的了解时你会问什么?由Huw Van Steenis 带领的来自摩根斯坦利的欧洲银行团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观点。
1. 你要问他们是怎样处理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收益的衰退的You need to ask how they’re coping with the declinein fixed income currencies and commodities (FICC) revenuesHuw Van Steenis和他的团队估计2015年这个行业的固定收益税收下降了5%,而且他们认为在2016年会多下降3%。
固定收益占了投行总额的差不多44%,所以尽管你并不是在面试关于固定收益的职位,你也可以问他们会怎样处理这个情况。
Van Steenis and his team estimate fixed income revenues across the industry fell by 5% in 2015 and they think they’ll fall by another 3% in 2016. Fixed income revenues account for around 44% of investment banks’ total, so even if you’re not interviewing for a role with a fixed income desk, you may want to ask how t hebank’s dealing with this.特别是当你被一家有新CEO上任的欧洲银行的面试时(比如德意志,巴克莱或瑞士信贷)。
这三家银行目前都在提高股权收益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如是说:“德意志,巴克莱和瑞士信贷的新团队发出信号说,在RoEs被再次接受之前,可能会需要等到2018年才采取措施,而这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都太久了。
【海归人才网】在美帝从Quant分析师入手,留学生做到Portfolio Manager优势远甩local几条街?!

【海归人才网】在美帝从Quant分析师入手,留学生做到Portfolio Manager优势远甩local几条街?!有多少留学生是怀着一个华尔街之梦背井离乡来到美帝却发现闯荡金融业实则举步维艰她同样清楚自己热衷金融行业求学期间,累积了多份实习经验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portfolio manager还有许多挑战她凭借自身实力和专业素质走出了一条不算寻常的职业发展之路:从一名quantitative analyst入门一步步走向portfolio manager的成功之路1求职Quant更有利国际留学生,实则曲线救国最开始是接触量化金融专业,是因为相较金融(General Finance),这个专业以国际学生的身份,更好找工作。
另外,对金融很感兴趣,希望以后能够做portfolio manager。
所以通过量化分析师这个职位留在金融公司工作,以后再慢慢转。
大学,银行都会有专门的量化分析岗位,包括银行的CCAR, DFAST岗位、Trader、 CME等不同类的公司都是需要量化分析师的。
其中,由于美国的本土文化影响,美国的本土学生一般不太愿意从事编程和Model的相关工作,所以这些量化分析岗位国际学生的竞争优势就很明显,尤其是专业是数学或者计算机、数理金融方向的学生。
如果你想要留在美国,选择Quant这条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求职Quant的必备知识技能与工作内容不同金融机构的量化分析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是不同的,但是要求掌握的技能主要是数学、编程以及一定的金融知识。
例如:▪美国银行的量化金融分析师要求是:30% 编程、60% model、10%金融;▪金融衍生品的量化分析师:需要了解很多的金融模型。
如Black Scholes Model、短期利率模型等模型;银行的CCAR DFAST的要求是:40%编程、50%统计的regression、10%金融知识。
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利用Python,SASS,regression求statistic number,或者某个parameter对regression的影响。
【海归就业】年薪11w+美元的Quant岗位,最爱招的专业居然是它

【海归就业】年薪11w+美元的Quant岗位,最爱招的专业居然是它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迈出成为复合型人才的第一步CS撑起西岸的半边天Finance撑起东岸的半边天学Mathematics的笑笑不说话孤身顶起整片天!政策利好,前途光明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从签证的偏爱就可以看出来是多么稀缺热门的行当。
尤其是亚洲学生一直被冠以“数学好”的标签,和数学相关的工作也会更加偏爱中国人。
Mathematics这个自带学霸光环的专业除了投身科研教育事业之外,简直是万能求职专业数学+(金融、科技、物理、数据...)都有非常好的求职方向堪称专业百搭万金油1数学系专业到底有多受欢迎?华尔街,硅谷,IBM,跨国公司,各类分析公司,航天气象地质军事物理等国家部门,各研究机构和高校充斥着大量数学系博士和教授,其中一半是本科和硕士数学系,还有很多学了金融工程,精算,统计和IT等数学系分支的人才。
发达国家对数学系的人才需求量是巨大的,而且还在迅速的上升,基本上在美国收入最高的一类人群不是老板,公务员,而是一些数学天赋最高的人。
数学系在美国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在于,美国的工科生和部分物理系学生学的数学相对较浅,传统和低端的IT民工和金融民工都还没从岗位上退休,但美国各行各业处理的信息量却一直成几何倍的增长,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新式数学工具和运作人才。
运营人才中也有越来越多来自于数学系的学生,毕竟传统行业的老板对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较差,导致十大首富中有两位是数学系毕业的,还没包括各大外企中数学系出身的各大高管,这其实也说明了数学工程师在发达国家的未来有较高的地位。
那么说了这么多,数学专业到底在学些什么呢,具体有哪些就业出路可以选择呢,仅仅读一个数学本科,就能找到紧俏热门的工作么?2Mathematics学什么,如何提高求职竞争力?主修课程:ModernAlgebra现代代数ComplexAnalysis复杂分析MeasureTheoryandIntegration测量理论与一体化IntroductiontoFunctionalAnalysis功能分析导论GeometryandTopology几何与拓扑NumberTheory数论MathematicalPhysics数学物理学StatisticsandDataAnalysis统计与数据分析IntroductiontoComplexityTheory复杂性理论导论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s偏微分方程MathematicalModelling数学建模GraphTheory图论数学作为典型的基础学科,给学生们提供的是“硬知识”和“硬技能”,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逻辑思考的能力,这些技术和能力在未来工作之中很多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例如经济,科学,计算机,商业,工程和物理等领域。
【海归留学生招聘网】摩根士丹利岗位成功面经及最新实习招聘信息

【海归留学生招聘网】摩根士丹利岗位成功面经及最新实习招聘信息(1)摩根士丹利 - IT面试经历:申请的话,先是网申+cv+cover letter, 我比较建议大家简历上面多点社会活动。
然后把学到的interpersonal skills写写。
open question不要有语法错误。
第一轮电话面试。
他email说的是半个小时,时间是定好的。
不是突击。
最后面是45分钟。
所有问题全部是技术相关的。
除了第一个问题 - 介绍下自己情况技术问题。
基本在论坛上面资料都cover了。
比如 list和array 区别, pass by reference or value, memory leakage, oo基本问题, overload/override, 数据库clustered or non-clustered.还有quick sort和 binary sort介绍。
复杂度。
适用在哪里。
有什么问题等等。
基本准备下应该没有问题,都很基本。
这个过了就进入最后一轮 AC, 是5.5个小时的。
从早上8:30开始。
相比以前和其他公司。
今年这个长度我觉得不累。
哈哈。
往年有1天半的AC.晕面试基本是。
group discussion+2个technical interviews+1个interpersonal skill interview. 全部2个对你一个。
group discussion 是给了几个os+database+gui资料,然后要求选择哪个合适。
四个人一组。
然后2个人资料是来自相同department的email.根据自己和其他人的资料。
选系统。
我可以说的就是。
要get involved, 如果有不了解问题。
不要怕要问其他人来确认。
做完后。
hr会杀入在给一个资料。
然后继续做讨论15分钟。
反正就是多说就是了。
多和其他人交流。
然后就是一般面试……介绍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为什么学这个学校, teamwork, 对公司了解,有个特别点问题就是。
【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 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供参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等。
公司在全球37个国家设有超过1,200家办事处,公司员工竭诚为各地企业、政府机关、事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
在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61位。
摩根士丹利总公司下设9个部门,包括:股票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私人财富管理部、外汇/债券部、商品交易部、固定收益研究部、投资管理部、直接投资部和机构股票部。
摩根士丹利涉足的金融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基金、期货、投资银行、证券包销、企业金融咨询、机构性企业营销、房地产、私人财富管理、直接投资、机构投资管理等。
1第一篇大摩香港offer面试经验一些朋友知道我顺利拿到Morgan Stanley HK offer,在为我祝贺的同时也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经验谈不上,但自己确实有一些很深刻的感想,毕竟自己也曾经历过一个非常困苦的过程,所以写下这篇感想,希望能给那些依然在坚持理想,为了理想奋斗的同学一点启发。
1,了解面试的过程。
这个了解指的是了解面试的内容和面试官的情况。
面试官如果是HR的话,要着重准备behavior questions.有一次看到一个文章,很多人分享,标题是“金融概念大全,能了解所有概念,高盛,大摩基本都能过初面”。
写这个文章的人确实工作得很辛苦,总结了很多金融词汇,但是如果想进投行的话,这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国内的很多同学还是有一个理解的误区,觉得面试像考试一样,都有标准答案的,会考概念什么的。
其实我自己的经验是,我没有一次被问到概念性的问题,可能其他职位会有一些,但是比重绝对少之又少。
华尔街顶级投行—JPMorgan面试经验.doc

华尔街顶级投行—JPMorgan面试经验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数院概率统计系,大四,大学四年成绩中上,毕业志向稍显复杂:在大四寒假前铁定心肠出国,然后在一周之内改变主意,去工作。
工作面试前没有实习经验,没有社团活动经历。
从头到尾只有过两次面试经历,第一次被拒,第二次就收到offer了。
鉴于我曾经有过这么复杂的志向,我还是先介绍一下从出国到工作的想法。
跟其他所有出国的同学一样,我读过新东方,考过两次G,经历过漫长而折磨人的申请过程……没有人——包括我自己——想过去找工作。
唯一一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当别人还在为申请晕头转向的时候,我还有闲情逸致去搅和一下招聘会,例如到摩根斯坦利、中金的网页上去投投简历。
当时只觉得有趣,同时也想积累一下面试经验。
当JPMorgan的offer到手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眼前是两条路:出国——念PhD——做faculty,或者工作——念MBA——做高管。
虽说不会走了一条路就没有走另一条路的可能,但毕竟那会耗费时间——五年的PhD啊!当一个我从前崇拜无比的师姐告诉我她对美国的失望的时候,我决定选择后一条路了。
因为我恐怕没有那种做faculty的激情;我喜欢美国,但还没喜欢到非去不可的地步,更何况所有关于美国的憧憬可能只是一种自己做给自己看得illusion。
当在国外的师兄师姐告诉我们美国校园只是一些美丽的乡下的时候,这个illusion 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放弃以前所有的努力很难,但不能让沉没成本阻碍我们的决定。
第一个面试:言归正传,面试经验。
我第一个面的公司是中金,招聘程序是:简历——group interview——笔试——单对单的面试,that’sas far as I go。
JP Morgan Chase Quant面经

从四⽉份开始下定决⼼找⼯作到9⽉11痛定思痛不能⽼是有⼜号不⾏动 到10⽉9号收到⼩摩Associate的offer 真的是整 6 个⽉.这6个⽉⾥⾯我的重⼼全部都放在 Citi 上⾯,其实我现在还在等Citi modeling/scoring analyst 的消息. 这个职位我⾯了2个⽉ 3 轮电话⾯试 2 轮on site ⾯试 ⾯完整个⼈都跪了 实在太technique了. 我就是想写⼀下 我都申请了哪些职位 和每个职位具体⾯了我什么,我这个offer 就是⼀个entry leve的associate,但是我觉得以我的背景,⽔的⼀塌糊涂, 就已经特别开⼼啦!!!!!先说我⾃⼰的背景吧, 我本科是美国⼀个特⽔的三流学校,研究⽣是约翰霍普⾦斯的 ⾦融项⽬,其实也特别⽔, 但是我特喜欢这个项⽬,位置好 ⽽且⽐较轻松 养着⽼ 就念下来了. 不过 也就是我⽐较⽔,⼤家还是都很⽤功的. 我没有 CFA CPA FRM 这些证书,但是我⾃⼰学了 SAS 把BASE ADVANCED 都考了下来.进⼊我的⾯试正题第⼀开始找⼯作的时候 我觉得⾃⼰投简历 实在不靠谱,所以我决定找⼈refer 就是network, 最后发现其实完全没⽤,因为我⾃⼰的所有⾯试 都是⽹申的,个⼈经验 觉得refer 不靠谱主要原因我也不认识⽜⼈,事实也证明 ⾃⼰投简历真⼼有回复 就看你的数量了. 我只投了3 个银⾏ American Express, Citi, JPMorgan Chase. 3 个银⾏家加起来 总共job submission 2000+ 还有别的⼩的国内的公司 500份左右 在51 job 和各种校招⽹站. 那个就不说了. 还有就是job opening 真⼼有这么多 别为⾃⼰的懒找借⼜,不⽤cover letter ,简历⼀份打天下, 这个我后⾯说.当时我试过找校友 然后在LinkedIn 上⾯约⼈, ⼀个德勤的答应和我出来coffeetalk 我往返开了8 个⼩时, 累死了 真的是不放弃⼀点机会, 但是有⼀个给我refer得⼈说得很对, 我们不了解你 ⽽且我们得职位没有那么⾼ 只能递简历 ⽽且华盛顿很多政府性质得 不招收外国⼈, ⼤银⾏得headquarter也都不在 加上我⾃⼰懒惰 就放弃了. 不爱找别⼈ 还是⾃⼰来吧! 背景不好 是在没有办法推销⾃⼰.我觉得⾸先 找⼯作要知道⾃⼰的定位, 我在国内百度有个不错的offer 做运营的 是我寒假回国⾃⼰去投的简历 然后层层⾯试拿到的,还有⼀个是中国期货协会的. 我⾃⼰觉得这2 个offer都很满意, 所以我在美国投简历 就只认准⼤的银⾏, ⼩的公司我就不想去了, 我打算在big name 做2-3 年 就回国, 有个big name 的头衔 我回国也好⾃⼰找⼯作, 我就是⼀般家庭 ⽗母没有办法帮忙, 都要⾃⼰找. 这也就是我压⼒⼀直特别⼤的原因.我花钱有点⼤⼿⼤脚, 本科研究⽣都在这边上的,家⾥也出了不少钱, 不好好找⼀份⼯作, ⼼⾥觉得过意不去.我又开始啰嗦了 进⼊正题关于简历:我⼀直是⼀份简历打天下的,就是不会因为申了特别⼀个职位还去修改的,不过我申请的⼀般都是做risk management 的所以也不⽤改.我也没有cover letter, ⽽且我发现了简历上⾯的东西 ⾃⼰真的要特别熟悉.我遇见过好多⾯试的真⼼就是 卡着你的简历 ⼀句⼀句的问, 我之前写过⼀个 ⾃⼰⽤过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 但是我根本就不知道那个是什么, 只是看我朋友提起过 , 我为了装逼就写上去了, 然后我就真的傻*了.在图书馆狂看了⼀天 才把之后的⾯试应付过去.因为我⾯试的都是银⾏, 所以我尽量把我⾃⼰的背景描述的quantitative ⼀点 感觉我学过很多statistics ⼀样 ⽽且强调我会⽤SAS 和SQL关于投简历:我是从4 ⽉开始找⼯作的 但是认真开始找⼯作是从我9⽉11 我过完⽣⽇以后,所以其实也就是⼀个⽉的时间, 之前⼀直特懒散, 基本上9⽉这⼀个⽉ 我每天保证投100 份简历 周五周六周⽇除外 我得玩 然后其他时间泡图书馆学习 我⼤概学 这么⼏个topic:Decision TreesLinear RegressionSAS & SQLTime SeriesLogistic RegressionExcelStress test & BaselRegulation我还⾃⼰下了⼏本书看, ⽐如说 IBD interview questions & answers, how to deal with case interview.我觉得⾯试也就是这么多个topic 了 , 我做analyst 基本上就是 分析数据 然后做⼀些model 这些就真的够⽤啦.我总共扔出去3000 + Citi 我扔了1000 左右 所以我得重⼼真的在Citi 上⾯ 我JP Morgan 总共就⾯过这么⼀个 Citi ⾯了5 个左右 American express ⾯了3 个吧 都是onsite 电话 我就不提啦真得进⼊正题了 开始⾯试——- 6⽉4号 是Capital One 得 职位是business analyst 在VA McLean 3 轮 电话⾯试以后直接onsite 啦 好激动 ⼈⽣第⼀次 on site 还给各种安排酒店 吃饭 报销路费酸爽 ⼀个上午总共⾯4个⼈ 每个⼈ 45 分钟 1 个是 behavior questions 其它 3 个⼈都是case interview, 关于Capital 1 的经典 case 试题 glass door 上⾯到处都是. ⾯试完就是吃饭, 我觉得我就是这⾥傻*了 因为我觉得我之前表现的各种不错. 中午吃饭 我⼀句话都没有说估计给⼈印象不好, 其他⼈ 都是抢着说话 表现⾃⼰, 后来觉得好后悔, 你说我去⾯试 装什么⾼冷狗!!!! 3 天以后打电话 说 对不起 不录你 然后我在JHU lobby ⼤哭⼀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6⽉9 是Americanexpress 的small merchant analyst 的职位 针对的是American express 有⼀个shop small 这么⼀个促进localstore 发展的program,找⼈进去就是想继续扩⼤这个program. 主要问了我 针对 很多商店不接受American express card 的问题怎么解决!! 我怎么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归求职】JPMorganQuant大神:Quant求职面面观(招聘偏好+面试技巧+职业发展等)
导师卡片
导师:Zhechao
职位:QuantitativeAnalyst
公司:JPMorgan
教育背景:MFE,BaruchCollege;MS,UniversityofMichigan
专精领域:Quant,DataMining,ElectronicTrading
Quant是什么?
传统:狭义上看Quant是指在银行卖方做QuantitativeResearch工作。
常见的日常工作是做通过例如过程模型,概率模型等等定价模型对各种衍生产品定价,研究银行内部如何对冲风险,工作中大量使用编程语言,具体语言根据各个组变化。
新型:近几年开始流行一种新型的Quant:PQuant。
PQuant来源于PhysicalProbilityMeasure,也就是“预测未来走势”,常见于买方和卖方的自营交易部。
所谓预测未来走势,无非就是寻找
Under-PricedRisks/Over-PricedRisks,也就是所谓的“找Alpha”,因此PQuant也叫AlphaQuant(FromHangli,知乎)。
PQuant研究股票投资价值和大数据,使用的模型大多来自统计、概率和数据分析。
公司招聘时对Skillset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我之前的工作和这里说的PQuant比较接近。
PQuant 和传统Quant工作有个明显的不同是,会涉及到未来几小时到一个月的股价变化的预测。
Quant职业发展大盘点
Quant的工作去向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就是我们说的传统Quant,在银行(卖方)做定价模型或者风险模型,支持Trader 们的交易;
第二类也是很常见的一类,就是在基金等买方公司和小型交易公司做Quant;
第三类是投行/商行的Risk部门,他们需要大量的Quant建模,这类Quant喜欢招PhD 和MFE背景的人。
和传统金融行业不同,Quant这个行业非常年轻,2000年以后开始流行,追溯起来也是1990年才开始发展,所以没有一个非常传统的CareerPath适用于大部分Quant人。
喜欢和善于做Quant的人通常是一直做Quant建模相关的工作,但是因为资历不同,Senior的人会晋升到VP和ManagingDirector这些职位。
也有一部分人,后来转型做了Trader,但是这条路的转型需要个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Quant的工作虽然和交易员联系紧密,但是SkillSet非常不同。
JPMorganvsITG
先说说ITG吧,我在ITG做了2年多的QuantitativeResearch,在小的团队里做研究常常要身兼数职,从研究到建模到预测都要经历。
工作都是基于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时间线非常长,其中很多耗时数月的成果可能最后并不可行。
总体来说,这份工作很挑战,也没有投行里Fancy的环境,但是作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
JPMorgan是大投行,团队分工做的非常细,所以我们被分配到的工作很具体,同时,也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重复做相似的工作。
作于整个Picture的把握不象以前那么深,但是多了很多和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同事打交道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更好的了解到当下的整个Business运作。
如果你纠结于大投行和精品公司的区别,总结起来他们的优势分别是:
投行:大公司里产品种类更多,为新人了解Business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于想在公司内转组,换工作来说,也是更好的机会。
精品公司: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他们的职业技能在这里可以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对于编程语言的要求
首先,很多人会问到底该练什么语言,才能做好Quant。
其实,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组内,使用的编程语言都不一样,在真正进入工作前,很难说你将来使用的会是什么语言。
比如在JPMorgan股票和债券用的编程语言都不一样。
所以,学习能力特别重要,进入一个工作组后,要短时间内可以上手,半年内做到精通。
但是面试中,面试官最喜欢问的编程语言是C++,因为C++是编程中较难的语言,如果能把这部分的题目回答的很好,面试官会认为他们之后学习别的语言应该没有问题。
流行的Quant编程语言
∙Python
∙Matlab
∙R
∙SQL
物理和数学PhD改走MFE
我用三年时间完成本科学习,后来收到了UMich物理系和数学系的PhDOffer,因为自己研究兴趣的转变,后来离开了博士项目,进入了MFE项目(MastersinFinancialEngineering)。
MFE项目对我的意义在于,强化了我的编程能力,补全了原来金融知识的空缺。
业界Quant大牛的课程中,学习到了高度应用化的模型知识。
这部分知识在后来的面试中非常有帮助,让我快速地和面试官进入专业的沟通。
现在学习数学或者物理的同学如果想做Quant,可以非常自信。
我在后来的面试中发现,其实很多Quant人,都是来自数学、物理等背景,所以他们看到这样的背景会觉得很亲切。
面试官喜欢数学和物理背景的人,也是因为QuantitativeSkill大多非常扎实。
MFE是Quant必备?
介于名校MFE的6-8万每年的学费,我认为并不是MustHave。
如果本身有PhD学位,有很强的QuantitativeResearch经验和技术,可以通过猎头和内推来获取金融工作机会。
但是MFE的好处在于,它的职业导向非常强,有大量的编程训练。
这个项目在一年时间对学生做各方面的强化培训,以及提供了很好的求职资源平台,因为许多大公司的校招机会开放给MFE学生。
Quant招聘大揭密
首先,我在面试中看到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Candidates都有不错的简历,但是针对其中某段提问时,回答得并不好,有时候甚至不能自圆其说。
这样得表现非常影响面试官对他们的信任。
在准备面试时,一定要对自己的简历非常熟悉,可以回答出每一个细节背后的经历。
我爱问的简历上问题:
1.简历上如果写了课程,我会问课程中的概念,如提问统计课里的一个基础概念;
2.针对工作经历里可能涉及到的困难或者问题来提问。
同时,也在面试中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非常聪明的Candidates,他们来自名校数学/物理系,知名MFE项目。
在问到数学和编程问题时,都回答的非常出色,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一点,就是缺乏对市场的基础理解。
我爱问的基础市场问题:1.对于某个股票,如何大致测出它的波动率?2.某个利率改变,哪些资产的价格会出现变化?
建议对Quant感兴趣的同学,平时可以多阅读介绍市场运作知识的文章和书,大致上了解市场。
(阅读推荐:WallStreetJournal,MarketWatch等网站;股票作手,LiarsPoker 等等书籍)
招聘偏好:各方面技术知识比较平均的人。
比如,有人数学强,编程弱,市场知识弱;另外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平均,但是没有那么突出,我会选择招聘后面的这位面试者,所以建议大家全方面锻炼培养自己的技能。
职场心得关于Plan
对于职业上的机遇和发展,可以不用太着急于一开始就拥有一个BigPlan,多尝试,从自己亲身经历的职场体验中做出调整,可能可以收获更多Plan以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