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条件和表现
脚气真菌实验报告

脚气真菌实验报告
《脚气真菌实验报告》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病,通常表现为脚部皮肤潮湿、发痒、脱皮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脚气真菌的生长和传播规律,我们进行了一项脚气真菌实验。
实验首先我们收集了一些患有脚气的病人的脚部皮肤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进
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样本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名为白色
念珠菌的真菌。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脚气的真菌,它在潮湿、温暖的
环境下生长迅速,因此很容易在脚部皮肤上滋生。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白色念珠菌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以模拟不同环境
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在潮湿、温暖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为
迅速,而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生长较为缓慢。
这说明脚气真菌的生长和
传播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潮湿的环境是其生长的理想场所。
为了进一步了解脚气真菌的传播规律,我们进行了一项传播实验。
我们将带有
白色念珠菌的培养基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鞋子内部,然后观察一段时间。
结果显示,脚气真菌很容易在鞋子内部传播,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其传播速度更
是惊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脚气真菌的生长和传播规律。
我们希望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脚气,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医学-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

皮炎芽生菌
副球孢子菌
鼻部球孢子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
3、机会致病性真菌
假丝酵母菌属
隐球菌病
(1)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革兰阳性 培养:普通琼脂、血琼脂与沙保弱培养基
需氧。室温或 37℃甚至42℃生长良好 菌落灰白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 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呈类酵母型。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过敏
治疗方法
(1)鹅口疮:用1%龙胆紫 (2)肠道假丝酵母菌可用制霉菌素 (3)阴道炎:用杀假丝酵母菌素或2%
霉那唑 (4)皮肤或黏膜:去除病原、保持干燥,
并用两性霉素B (5)全身性感染用两性霉素B
(2)隐球菌病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为酵母菌,广泛存于自然界
深部感染真菌
痰、血液、脑脊液等
直接镜检:
浅部标本---KOH处理后镜检 假丝酵母菌---革兰染色(假菌丝、厚膜孢子) 隐球菌---墨汁负染(厚荚膜) 其他多细胞真菌----特殊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思考题:
皮肤癣菌的传播主要依靠: A 生殖菌丝 B 分生孢子 E 关节孢子 白色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常引起: A 癣病 B 皮肤粘膜内脏感染 C 毒血症 下列最易侵犯脑组织的真菌是 A 新型隐球菌 B 小孢子癣菌 C 表皮癣菌 新型隐球菌的常用染色方法是 A 革兰染色 B 镀银染色 E 棉蓝染色 白色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隐球菌的致病性
足菌肿
以形成脓肿,肉芽种 和窦道为突出表现
典型损害为暗红色肉 芽性斑块,有脓肿破 溃所致的瘘管、窦道, 有颗粒排出。
真菌感染及形态学检查基础

念珠菌病的分布
其他念珠菌 1% 热带念珠菌 17%
白念珠菌 54%
克柔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4% 9%
平滑念珠菌 15%
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插管 导尿管 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 气管插管 腹部手术 胃肠外营养 营养不良 住院时间过长
念珠菌定植往往是感染的先兆!
念珠菌病临床特点
例数
54 19 14 4 2 2 2
白色假丝酵母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伪热带假丝酵母菌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 酿酒酵母菌 光滑球拟酵母菌
127例深部感染真菌类型
真菌种类 无名假丝酵母菌 克柔假丝酵母菌 头状芽裂殖菌 曲霉菌属 毛霉菌属 青霉菌属 隐球菌
例数 1 1 2 15 5 5 1
真菌分类(菌落形态)
根据在沙氏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形态分三类
酵母菌:由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的细胞组成,如念 珠菌、隐球菌。 霉菌:由多核菌丝组成,如曲霉菌、白霉菌。 双相真菌:能够以菌丝/酵母菌样的单细胞形式存在, 如组织胞浆菌、申克孢子丝菌。
致病或条件致病真菌
致病真菌:主要为浅部真菌感染病原体,包括毛 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3类,又称癣 菌,在沙氏培养基上培养1~3周可生成丝状型菌 落,产生各种孢子和菌丝 条件致病真菌: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包括类酵母菌(如念珠菌属)、酵母菌(如隐球 菌属)、霉菌(如烟曲霉菌) 注:条件致病真菌对正常人体通常不致病
SDA上培养,革兰染色
吐温80培养基,亚甲蓝染色
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 菌丝与芽孢
念珠菌属
白色念珠菌
临床意义
白色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少量定植 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胃肠道及阴道,通常 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使用广 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等,易引起白色念珠菌继发感染。
真菌感染

系统占 58.2% 分布: 念珠菌 曲菌 放线菌 新隐球菌 毛霉菌 组胞菌
52.7% 25.5% 11.6% 6.6% 2.77% 2.55%
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诱因
可能诱因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低蛋白血症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白细胞减低
例数
84 77 56 26 16 14
头状芽裂殖菌
曲霉菌属 毛霉菌属 青霉菌属 隐球菌
29例肺部真菌感染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内分泌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应用激素 应用免疫抑制剂 应用广谱抗生素
死亡
3 7 4 5 7 15 9 23
2:1配对
8 7 13 5 36 26 13 38
提高可靠性,多次痰培养为同一种真菌
血、尿、便培养为相同真菌
可疑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发热、咳痰、肺部罗音
鹅口疮
肺部浸润影
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拟诊真菌感染
具备下列其中一项者 血培养阳性1次 锁穿管尖培养阳性 1次 同一部位的标本涂片菌丝阳性 2次 同一部位标本真菌培养阳性 2次 同一部位标本涂片菌丝阳性和芽孢阳 性 1次伴真菌培养阳性 1次 2个部位培养出同一真菌
类型:曲菌62%,念珠菌16%,复合性真菌
感染16% 时间分布:50年代初0.7%,70年代中期 11.3%
尸检报道(301医院)
1977-1997年肺真菌病发生率3.7%
(38/1027) 局限型:7.8%;播散型:92.2% 曲菌34.2%;白色念珠菌26.3% 新隐球菌13.2% 孢子丝菌和毛霉菌各占3.8% 复合性真菌感染21.0%
真菌感染护理查房PPT

• a. 查房前做好准备,了解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 • b. 查房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感受 • c. 查房后及时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喘鸣声
皮肤病变:皮肤出现 红斑、丘疹、水疱等 病变,可能伴有瘙痒、
疼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 肿大,可能伴有疼痛、
压痛等症状
器官功能损害:可能 出现肝、肾、心等器 官功能损害,如黄疸、 蛋白尿、心律失常等
原理: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真菌形态和结构 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毛发、指甲等部位的真菌感染 操作步骤:取样、制片、染色、镜检 注意事项:取样要准确,制片要规范,染色要均匀,镜检要仔细
查房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 询问患者感受、检查治疗效 果
查房前准备: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设备、准备相关材料
查房后总结:分析查房结果、 提出改进措施、制定下一步
计划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查房效 果、调整查房计划、提高查
房质量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 培养时间:根据真菌种类和培养条件确定培养时间 鉴定方法:根据菌落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
取样:从感染部位取样,如皮肤、指甲、毛发等
制片:将取样固定、染色、切片,制成组织病理学切片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真菌的形态、分 布和数量 诊断: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为真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类型和程 度
查房目的:了解患者病情,制 定护理计划
查房内容:患者基本信息、病 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在中医皮肤科领域,准确诊断皮肤真菌感染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
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致病真菌种类繁多,症状表现也较为多样。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皮肤科是如何诊断皮肤真菌感染的。
中医诊断皮肤真菌感染,首先会注重观察患者的症状。
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水疱、脓疱、丘疹等。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手足、腹股沟、头皮等。
比如,手足癣多表现为手掌或足底的水疱、脱屑、瘙痒,伴有皮肤增厚、干裂;股癣则常见于腹股沟部位,出现红斑、脱屑,边界较为清晰,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中医医生还会通过“望闻问切”中的望诊来获取更多信息。
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
面色苍白或萎黄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这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真菌有关。
舌苔的变化也能反映体内的状况,如舌苔厚腻可能暗示体内有湿邪。
在闻诊方面,虽然皮肤真菌感染本身一般没有特殊的气味,但医生会留意患者是否有口臭等其他异常气味,以辅助判断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问诊在诊断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的变化、是否接触过可能的感染源、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
比如,是否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袜,是否与患有真菌感染的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是否经常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
切诊主要是指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从而推断其体内气血、脏腑的功能状态。
例如,脉象细数可能提示阴虚内热,这可能与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除了上述传统的诊断方法,中医皮肤科医生还会参考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
比如,真菌镜检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患者皮损处的皮屑、毛发等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或孢子。
如果镜检结果为阳性,就可以明确诊断为真菌感染。
此外,真菌培养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真菌生长,并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
院内真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深部真菌分类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1) 酵母菌(yeasts):在组织和培养基中由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不产生菌丝,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的一类真菌,如隐球菌属; (2) 类酵母菌:在组织和培养基中也是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但有由不脱离母细胞的延长芽体组成的假菌丝(pseudohypha),它们的菌落形态与酵母菌的菌落相似,但在菌落表面除有生芽细胞外,还有伸长的生芽细胞所组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假丝酵母属(念珠菌属); (3)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这种形态可随生长条件改变而相互变更的一类真菌。大多数致病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 霉菌(mold):指在组织和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的一类真菌,如曲霉、毛霉菌等。
04
次要: CNS其它病原体的培养,镜检或找肿瘤
05
细胞阴性
06
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
07
偏瘫和颅神经瘫痪)
08
神志改变
09
脑膜刺激征
10
CNS生化和细胞数异常
临床标准
无法解释的丘疹或结节样皮肤损害
血源性真菌感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或内眼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CT或MRI扫描示肝和/或脾内小的边缘的靶样脓肿
毛霉菌病
根霉菌属 毛霉菌属
rhizopus mucor
条致病菌
青霉菌病
马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2021/5/9
26
念珠菌血症治疗指南*
伴随情况
非粒缺成人
首选
两性B或氟康唑IV或 PO;或卡泊芬净
替代选用
两性B联合氟康唑4-7 日,继以氟康唑
疗程及备注
末次血培养阳性和临 床症状及体症消失后 14日,拔除静脉导管
儿童 s
两性B或氟康唑IV或 PO
卡泊芬净
临床症状和体症消失 14-21日
反复血培养阴性
□几种抗真菌药物的病原学特性、适应性 及安全性比较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念珠菌、隐球菌 ■曲霉、毛霉属
2021/5/9
4
深部真菌病
□各脏器、皮下组织、皮肤(除表皮外)、 粘膜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深部真菌病
□表皮、毛发、甲床(角质层)真菌所致感 染-浅部真菌病
2021/5/9
5
病原菌
□致病性真菌-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类 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 支菌、孢子丝菌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2021/5/9
1
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真菌病
每年每百万人发病率
组织胞浆菌病 球孢子菌病 曲霉病 隐球菌病 念珠菌病 孢子丝菌病 芽生菌病
1970年 19.7 10.3 1.9 1.3 1.8 0.9 0.6
1976年 23.0 17.9 4.8 2.3 1.8 0.2 0.5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临床主要 标准1项(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临床主 要标准1项(或次要2项)
2021/5/9
19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国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感染的条件和表 现
一、真菌的概述
• 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 完整的细胞器(胞浆) 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 • 生存方式:腐生 或 寄生 • 繁殖方式:有性 或 无性
•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大 • 多数有益:如发酵、生产抗生素等 • 少数有害:人类及动、植物疾病 医学(病原)真菌400种 常见的有50~100种 • 目前真菌症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原因: • 1.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 剂等的滥用 • 2.器官移植、介入性治疗等新技术 的开展 • 3.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 病造成宿主免疫低下
(一)浅表真菌病
• 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 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 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 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二)皮肤真菌病
• 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 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 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 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 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 (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 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 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三)皮下真菌病
• 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 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 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 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 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 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 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四)系统性真菌病
• 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 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 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 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 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 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 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 后二者为 深部真菌病,其感染危害最大,也是院内 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 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预防性治疗和经验 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二、真菌感染的条件 (致病性)
1.真菌感性疾病
(1)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侵入健康或 免疫功能低下者引起,分为浅部 深部 (2)机会致病菌: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功 能降低时,常见于接受放、化疗的肿瘤 患者、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者、艾滋 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糖尿病患者。
2、真菌性超敏反应
• 概念:吸入或食入某些真菌的菌丝或孢 子而引发的各类超敏反应。
按性质分类: 感染性超敏反应: 感染,Ⅳ 接触性超敏反应: 吸入或食入,Ⅰ~Ⅳ型 按部位分: 皮肤超敏反应 呼吸道超敏反应 消化道超敏反应
3.真菌毒素性疾病
物或饲料中
• 表现:1. 肝、肾、神经、造血系统等损伤 2. 致癌(黄曲霉毒素等)
二、真菌感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