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部编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61张幻灯片

简答复习
什么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第三单元
答: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我国县级[包括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 大代表,乡级 (包括乡、民族乡和镇)人大代表,由直接选 举产生。
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 表、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具体做法是, 这三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选举产生。
填空复习 14.任何社会都有( 争议 )存在。( 司法
第三单元 )是解决
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5。 有些岗位比较特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穿制服。
如( 交通警察 )、( 法官 )等。
填空复习
第三单元
16.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
通过( 选举 )产生人大代表,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 负责 ),受人民( 监督 )。
填空复习
第三单元
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
( 选举代表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事务。
),统一管理国家
( 选举 )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 代表着一种( 民主权利 )。
填空复习
谁有选举权呢?
第三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
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
填空复习
人大代表的职责
第三单元
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 人民代表大会 ),依法认真行使 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 人民群众 ), 听取和反映选民的( 意见 )和( 要求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总结一、知识回顾第三单元是“分数除法”,主要学习了分数除法、比、百分数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学会计算百分数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1.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关键,学生需要明确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在计算方法上,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并注意结果的分子分母约分。
对于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利用方程来解决。
2.比比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
3.百分数百分数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是描述比例关系的一种方式。
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转化方法,并能够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典型例题1.分数除法问题例题:小明有1/2千克的糖果,他吃了其中的2/3,那么他还剩下多少糖果?分析:小明有的糖果数量为1/2千克,他吃掉了其中的2/3,那么他吃掉了1/2×2/3=1/3千克的糖果。
剩下的糖果数量就是1/2-1/3=1/6千克。
2.比的问题例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3:2:1,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分析:根据题意,三个内角的度数总和是180度。
已知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3:2:1,那么我们可以将180度按照这个比例分配。
即3+2+1=6,每个角度的度数为180/6=30度。
那么三个内角分别为90度、60度和30度。
3.百分数问题例题:某品牌电视机的价格提高了20%,之后又下降了20%,那么现在这台电视机的价格与原来相比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变化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析:假设电视机原来的价格为x元。
提高20%后,价格变为1.2x元。
六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

六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一、重点单词。
1. next week.- 释义:下周,是表示将来时间的短语。
例如:I am going to Beijing next week.(我下周打算去北京。
)2. this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释义:今天上午/下午/晚上。
注意这些短语在句中的时态用法。
如果表示计划或者安排,常用一般将来时。
例如: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his afternoon.(我今天下午打算踢足球。
)3. tonight.- 释义:今晚。
例如:W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tonight.(我们今晚打算举办一个派对。
)4. take a trip.- 释义:去旅行。
例如:They are going to take a trip to Shanghai.(他们打算去上海旅行。
)5. go to the cinema.- 释义:去看电影。
例如:She is going to go to the cinema tomorrow.(她明天打算去看电影。
)6. comic book.- 释义:漫画书。
例如:I like reading comic books.(我喜欢看漫画书。
)7. postcard.- 释义:明信片。
例如:He sent me a postcard from Paris.(他从巴黎给我寄了一张明信片。
)二、重点句型。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用法:这是一个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对方打算做什么。
回答时用“I'm/He's/She's/We're/They're going to +动词原形”的结构。
例如:-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B: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2. When are you going?- 用法:这也是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对方打算做某事的时间。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的意义。
-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例如:(3)/(4)÷(1)/(2)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4),其中一个因数是(1)/(2),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 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 例如:(2)/(3)÷(4)/(5)=(2)/(3)×(5)/(4)=(5)/(6)。
- 注意:在计算分数除法时,一定要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当除数是整数时,也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数。
例如:(6)/(7)÷3=(6)/(7)×(1)/(3)=(2)/(7)。
二、分数除法应用题。
1.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可以用方程或算术方法来解答。
- 用方程解答:设这个数为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求解。
-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2)/(3)是10,求这个数。
- 设这个数为x,则(2)/(3)x = 10,解得x=10÷(2)/(3)=10×(3)/(2)=15。
- 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即这个数=已知量÷对应分率。
- 对于上面的例子,这个数= 10÷(2)/(3)=15。
2.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 特征: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量对应的分率不是直接给出的。
- 解题方法:先找准单位“1”,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已知量对应的分率,最后用除法求出单位“1”的量。
- 例如: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这里单位“1”是原计划用水量。
已知量是实际用水量480吨,实际用水量对应的分率是1-(1)/(9)=(8)/(9)。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五篇】【篇一】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谎言分两种, 一种是恶意的, 具有欺骗性的, 是通过欺骗别人, 来使自己得到某种利益和某种损失的;而另一种是善意的, 虽然它也同样具有欺骗性, 但是它不会让受骗者蒙受损失, 相反还会使其得到某种东西, 可能是物质上的, 也可能是精神上的。
善意的谎言, 像娇艳的花朵, 绽放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它也早已在历史长河上留下的印记。
三国时期, 曹操带兵出征。
不料, 那是天气炎热, 战士们个个口干舌燥, 士气低落。
曹操为了鼓舞士气便撒了一个谎:前方有片梅林加速前进!恰巧那时是梅子收获的季节, 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 终于走出了险境。
我们反过来一想, 要是曹操不变, 士兵们会发生什么呢?可能士兵会逃跑, 热死, 渴死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可见, 善意的谎言的重要, 他就像甘露滋润人们干哑的喉咙。
有了善意的谎言, 我们将在希望中成长, 在温暖中徜徉, 在光芒中飞翔!那质朴真切的话语, 像优美动听的琴声直击我们的心灵, 鼓励我们, 丰富我们, 闪亮我们, 照耀我们!老师一次次说着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这一句善意的谎言, 包含了对殷殷学子的多少期翼呀;妈妈爱吃鱼头, 这个用爱编织的最美的谎言, 无时无刻不温暖着我们;那把永远倾向我们的大伞, 藏着父母多少的善良, 温暖的谎言。
承载的无数幸福和希望!善意的谎言, 把阴霾的天空撕裂了一个大口, 让阳光透进我们的心;善意的谎言, 是春天的一场心雨, 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幸福的滋润;善意的谎言, 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 使孤苦伶仃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善意的谎言, 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 使冰冷的心灵感受温度。
善意的谎言,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篇二】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
例如:美丽的心灵, 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建筑但今天, 我要为大家讲述加一种美丽的东西, 那就是谎言。
听到谎言这个词语, 你大概会想到: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 是不良的行为, 怎么可以说是美丽的呢?的确,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有关谎言的不良行为。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单元概述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三个单元,主要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内容。
本文档将对该单元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语文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型,能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理解和归纳。
3. 英语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和交流。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语文内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基本词语和句型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英语内容: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日常对话和交流的练习。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问答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游戏法: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趣味性。
3.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五、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以下一些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1. 数学教具:如数字卡片、算盘等,用于加减法运算的教学。
2. 语文教材:包括课本、课文朗读录音等,用于语文知识的教学。
3. 英语教材:包括课本、单词卡片等,用于英语知识的教学。
4. 多媒体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资源。
六、学习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 日常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 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 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 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 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 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nà qiàn lǐn gē dā gùn wù
纳 嵌凛疙瘩 棍悟
cái chóu diāo kē duò jǔ dūn pā
裁 筹雕磕 跺沮 蹲趴
我会写
huō
豁
组词:豁开 豁出性命
造句:我一不小凛凛 大义凛然 造句:小明戴上爸爸的军帽显得威风凛凛。
配备武器
取名号 虎头双钩
齐天小圣 金钩大王
八仗蛇矛
除些外,他们还会给竹 节人取些什么名字呢?
使出各 种招式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 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 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 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 儿,嘴里不便咚锵。
接着把竹节人相像成威武的战士、健美的小伙,未斗 之前便 摩拳擦掌,架式十足,显示出极强的战斗 力,让人对接下来的比斗充满了期待。
俨然:一本正经的样子。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萧索冷清的“破课桌”和“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斗竹节人场面的激烈, 又表达出作者的不胜感慨:童年的贫困并没有限制 孩子们的想象,他们自制玩具,自编故事,创造快 乐,过得那样天真无邪,又那样精彩绝伦!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乘法:因数×因数 = 积除法:积÷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那个数的倒数。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叫做中括号。
一个算式里,假如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1、解简单的“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解题方法⑴解方程①找出单位“1”可借助线段图,设未知量为X②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③列出方程⑵用算术法解①找出单位“1”②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③列出除法算式即: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2、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应用题⑴已知量比单位“1”的量多几分之几①解方程②算术法即:已知量÷(1+比单位“1”多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⑵已知量比单位“1”的量少几分之几①解方程②算术法即:已知量÷(1-比单位“1”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或:①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1②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三、比和比的应用(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能够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能够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平谷区)班级:姓名:分数:一、积累与运用(共46分)1.下列三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读音是错误的,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分)[A] ①花苞.(bāo)②不屑.(xiāo)③谨.记(jǐn)④讥.讽(jī) ()[B] ①泯.灭(mǐn)②刀戟.( jǐ)③龟.裂(ɡūi)④叉.开(chǎ) ()[C] ①海棠.(tánɡ)②庸.俗(yōnɡ)③压榨.(zhà)④恶煞.. (chà) ()2.下列三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出现了别字,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分)[A] ①肩胛②迷惘③热列④负担()[B] ①谦疚②附和③重复④鞠躬()[C]①宣哗②姿态③慌乱④艰难()3.根据拼音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第()组。
(1分)wǎn惜瓷wǎn wǎn如wǎn转动听①惋婉碗宛②婉惋宛碗③惋碗宛婉④婉宛碗惋4.下列词语中“虚”和“座无虚席”中的“虚”意思一样的是()。
(1分)①趁虚而入②虚情假意③虚怀若谷④虚张声势5.下列成语中,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意思的是()。
(1分)①不寒而栗②心惊肉跳③触目惊心④炉火纯青6. “不管别人怎么(),满山的百合花都()着第一株百合的()。
”一句中正确的用词应该选择( )。
(1分)①观赏、铭记、训导②欣赏、谨记、教导③观赏、铭记、教导④欣赏、铭记、训导7.“快离开……”还没等我喊完,轰隆一声,墙就坍塌了。
这句话中使用了省略号。
省略号的作用是()。
(1分)①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②表示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
③引文的省略。
④列举的省略。
8.“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
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下面符合这一意思的是()。
(1分)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③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9.“大量阅读()能增长知识,()能提高写作能力。
”一句选择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1分)①因为……所以……②不但……而且……③即使……也……④如果……就……10. 教材中下列作品是林清玄作品的是()。
(1分)①《百合花开》②《金色花》③《钢琴之王的微笑》④《顶碗少年》11.“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这句话选自课文:()(1分)①《顶碗少年》②《“钢琴之王”的微笑》③《金色花》④《百合花开》1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4分)顾:①前来购买东西的。
②拜访。
③看。
④注意;照管。
相顾.一笑()三顾.茅庐()顾.客盈门()奋不顾.身()13.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2分)14.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9分)jīnɡ xiàn bù zhī suǒ cuò duó kuànɡér chūtuí sànɡ xián shú zāo yù kònɡ zhì15.按原文填空。
(11分)(1)是的,人的一生是()的一生。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
在()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在()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
(2)(),小不忍则乱大谋。
(3)明月几时有,()。
(4)问渠哪得清如许?()。
(5)寒对( ), 日对( )。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分)(1)白鹭的缺点和美中不足就是不会唱歌。
(2)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3)老师讲课很精确,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4)你即使跟人家约好了,就一定要去。
(5)下课了,纷纷走出教室。
二、阅读(共54分)(一)(10分)姑娘红着脸说:“您不仅教给了我演奏的技巧,而且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这种帮助,足以使人铭记终生。
”17.这段话选自课文《》。
(2分)18.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下面这句话改成反问句。
(2分)这种帮助,足以使人铭记终生。
19.姑娘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为什么会红着脸?(2分)20.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2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理解“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这种帮助,足以使人铭记终生”这段话的意思。
(2分)(二)彗星世界(16分)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和别的星球不同,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彗星运行的轨道和运行周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只有76年。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由于有彗尾,彗星在太空中显得朦胧而更具风采。
一般彗星只有几千千米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千米,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
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的巨大扫把,横扫遥遥之路。
彗星在太空中运行,常常临近地球。
1983年5月11日,阿尔科克彗星距地球中心有500万千米,可以说是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
彗星究竟如何诞生,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
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特别的地方,科学家称那里是彗星的“摇篮”。
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婴儿”,它们是主要由冰块和石块组成的星球。
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会受热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美丽的拖着大尾巴的彗星。
科学家研究彗星还有很多新的发现。
他们经过研究,对彗星上存在的大量冰块提出假设。
他们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还要对彗星进一步展开研究。
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2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2分)(1) “婴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2) “游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文中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3分)24.将第2自然段分三层,在文中用“//”标出,请你分别写出每层的层意(6分)2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3分)(1)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2)彗星的运行周期都很长。
一般都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3)彗星在太空中运行,常常临近地球。
()26.围绕彗星短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概括下来。
(2分)(三)尽力而为还不够(14分)一天,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向他的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
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
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气哼哼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到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
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落,没有一点差错,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地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人中,能背诵这些篇章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
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
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这个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说明: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
这就是说,27.根据文章的语境,给画横线的语句添加标点。
(2分)28.在文章第七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29.根据下面的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成语填入括号中。
(3分)(1)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2)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3)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的努力。
()30.概括牧师戴尔·泰勒向他的学生讲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仔细阅读文章,你一定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新的启示,用上“尽力而为”和“竭尽全力”这两个词,给短文补充一个恰当的结尾,这就是你对成功的理解。
(3分)(四)不速之客(14分)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
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待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天懒惰的猎犬艾德。
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也听到厨房里有动静。
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
我和乔恩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
那是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
他显然没料到家里会有人,一时间惊得目瞪口呆。
“啊,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
乔恩问他:“你在找什么?”“我在……我没……我进来是想看看时间的。
哎,请问几点了?”乔恩回答:“9点30分。
可你,总是这样不敲门就进入别人家的屋吗?”“我以为屋里没人。
我想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我想回家,我得走了。
”他不安地看看我俩,同时试探性地一点点往后退,似乎怕乔恩冲过去把他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