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参考教案2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参考教案2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课标解读本节所对应的内容要求为“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基本构成:本条标准中所对应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行为动词”为了解,“行为结果”是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符号意义:“地理信息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种使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实际是专指美国版本的导航系统,随着导航系统的研究深入,各个国家先后发展了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因此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有关自然地理问题”的涵盖面很广,结合本节内容,自然地理问题主要是自然灾害问题,如地震、滑坡等,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研究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受灾位置等。

3.教学资源开发: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有关自然地理问题入手。

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知的有关的自然地理问题,如对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4.教学方法:本节内容关于三大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是有关自然地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性,且课标的内容要求中明确提到“探究”,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可以为讲解-接受教学法结合探究法或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5.育人价值: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需要对有关自然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且自然地理问题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学生在进行探究分析时还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特征,找出受灾区域位置,并说出区域环境特点,有利于落实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自然地理问题与人类息息相关,通过对相关自然地理问题的探究,可以使学生能够形成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落实人地协调观培育的要求。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本案例以真实的自然灾害案例为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灾害发生的过程和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现实意义。这种情景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负责不同任务,共同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2.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GIS)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灾害防范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关爱受灾群众,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3.通过对灾害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导学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导学案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习目标】【新课精讲】一、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或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具有探测,获取信息、周期短、,受地面限制条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监测。

3.作用:实时监测灾害的,进行准确的预报;快速识别自然灾害的,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

2.组成: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3.特点:具有、、和的特点。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应用(1)为用户提供精密的坐标、速度和时间。

(2)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存储、、、、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

3.在防灾减灾的中应用进行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确定及受灾情况,为制定、评估和指导等提供依据。

【课堂巩固】1.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的优点是()①获取资料快,能及时进行动态分析②受地面的限制小,可避免人员伤亡③获取的信息量大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段相比,下列不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优势是()A.测量精度高B.操作复杂,仪器体积大C.全天候操作D.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烦琐的中间处理环节3.如果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B.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C.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D.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4.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④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精品学案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学习目标二、知识梳理一、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特点:探测①、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2.应用举例: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②。

进行准确预报、预警;能快速识别地震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③,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援救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④和实时性的特点。

2.应用:可以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⑤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⑥。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订⑧和指导灾后⑨提供依据。

【答案】①范围大②形成过程③影响范围④连续性⑤空间查询⑥叠加分析⑦预报预警⑧减灾预案⑨恢复重建三、夯实巩固四川省民政厅建成了自然灾害动态监测评估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现场监测、传输报道、信息管理和救灾通信等动态监测评估,大大提高了四川省民政部门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估水平,为有关部门部署救灾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监测的对象是()。

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区A.①②③④B.⑤⑥C.①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2.利用上述自然灾害动态监测评估系统对四川省重大泥石流进行监测评估,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GPSB.GPS、GISC.RS、GISD.GPS【解析】第1题,监测对象是监测的目标物,而非监测主体和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第2题,对自然灾害跟踪监测应用的是RS,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的是GIS。

【答案】 1.A 2.C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参考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参考教案

“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2.遥感的组成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3.工作原理原理: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分类——按遥感平台航天遥感•搭载工具: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

•优点: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受天气影响较大,可进行定期、重复的观测等。

航空遥感•搭载工具:飞机。

•优点: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当的传感器、飞行高度和区域。

地面遥感•搭载工具:高塔、车、船等平台。

•优点:于近距离测量地物波谱和摄取供试验研究用的地物细节影像。

4.遥感的特点(优点)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人力、财力投入少、用途广泛,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5.遥感的应用5.遥感的应用利用遥感可以进行矿产开采监测,土地资源、陆地水资源、海洋资源调查、植被资源等方面调查。

利用遥感可以进行荒漠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植被变化等方面监测。

利用遥感可以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森林火灾与煤矿火点监测、大气监测与天气预报(包括台风监测预报)、旱涝灾害监测、海洋赤潮灾害监测等方面监测。

①灾前和灾中,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②灾后,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③帮助救灾,灾害发生后,陆地通信往往遭到破坏而影响救灾行动。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导学案)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导学案)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哪些。

2.能够简述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

3.能够区分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难点:区分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课前预习】知识点一遥感技术1.概念:利用装在 (如飞机、高空气球)或 (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地理信息技术。

2.工作原理:3.特点:探测范围,获取信息速度、周期、信息量,受地面条件限制等,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4.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

(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航空器航天器感知物体获取传输处理解译应用大快短大少预报预警范围知识点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利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的地理信息技术。

2.组成:(1)星座——空间部分(2)地面系统——地面控制部分(3)信号系统——部分3.作用与特点: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和。

候、性、性和性。

4.防灾减灾的应用:精确,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和受灾情况,有效救援搜寻时间。

卫星定位导航卫星监控接收用户坐标速度时间全天全球连续实时定位位置缩短知识点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与功能,可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简要程序:源→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

4.应用:对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和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等提供依据。

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查询分析叠加信息数据表达范围预案重建【活动探究】探究一: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资料: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1.定义: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 (1)探测范围大。

(2)猎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难的形成过程,进行精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难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难救援等工作供应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定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和导航。

2.组成⎩⎪⎨⎪⎧卫星星座——空间局部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掌握局部信号接收系统——用户局部3.特点(1)供应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2)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关心用户在遭受自然灾难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准时报告位置和受灾状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1.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应用(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依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2)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供应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难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状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难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供应依据。

一、推断题1.遥感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2.遥感技术不能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难的影响范围。

()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4.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依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5.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难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供应依据。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炼出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5.总结反思,巩固提高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结合本节课内容,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与不足。
-分析我国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成果,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
2.实践操作题: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结合家乡的地理环境,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息技术在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应用。
-了解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分析报告题:
-选择一个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救援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5.小组合作题:
6.总结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具体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原理和操作过程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3.掌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等方法,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2.掌握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重点: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难点: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 或 的光学或 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探测 、获取信息 、周期短、 大、受 条件限制少。

3.应用
(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 、 。

(2)快速识别地震等 灾害的影响范围,对 、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含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 、 的地理信息技术。

2.系统组成⎩⎪⎨⎪⎧ 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
3.特点: 、 、 和 。

4.应用
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 ,帮助用户发出 ,及时 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 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 、 、 、 、 、 、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