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教学设计.doc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3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哲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2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2.1理解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2把握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如“逍遥游”的含义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二、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三、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庄子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深化对庄子文章风格的认识。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庄子二则》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3.在课堂讲解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行文的汪洋恣意、寓言的丰富多变为特点。
《逍遥游》通过描绘大鹏的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道家思想;而《秋水》则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展示了庄子的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领会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并欣赏其卓越的寓言艺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庄子的文章思想深奥,语言奇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并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庄子的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实词和虚词。
2.难点: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为例,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和《秋水》。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小学语文21-教案设计.《庄子》二则

小学语文21-教案设计.《庄子》二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中的两个故事:《庖丁解牛》和《逍遥游》。
2.理解《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庖丁解牛》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2.理解《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了解庄子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理解《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对庄子的生活态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课文:《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和《逍遥游》。
2.PowerPoint幻灯片。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入《庄子》的主题: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
2.导入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课文《庖丁解牛》(2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思想内涵。
2.教师解读课文,分析庖丁解牛的哲学寓意。
3.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对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庖丁解牛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庖丁解牛思想的思考。
学习课文《逍遥游》(2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思想内涵。
2.教师解读课文,分析逍遥游的哲学思想。
3.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
讨论与展示(20分钟)1.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就庄子的生活态度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化对庄子哲学的理解。
第三课时导入(5分钟)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庄子》的思考。
拓展活动(30分钟)1.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则庄子的故事,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
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庄子的思想进行总结与反思。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庄子二则教案

26.庄子二则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6、《庄子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学习《混沌之死》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 学习《混沌之死》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庄子与《庄子》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庄子的故事: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文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庄子二则》的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庄子思想的认同和尊重,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庄子二则》的内容,背诵重点句子,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庄子二则》的内容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庄子的思想内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庄子二则》的内容,掌握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庄子二则》,了解庄子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庄子二则》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庄子二则》,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韵味。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文章内容,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庄子二则》,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之后,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课时安排 3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者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知识与能力
2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
学情分析
度。
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
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
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以故事导入,
导语设计:
庄子生动引人,激快速导入新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
的故起学生的学课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
事导习兴趣。
“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
入
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
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
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
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
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
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
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
啄食先生。
”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
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
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 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
资料齐读对庄子有个介绍庄子和《庄子》
介绍初步印象。
庄子( 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
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 、文学家。
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
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
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
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
1
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读故事: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借助课
学生自读课巩固基础知识译读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文,结合注
课文,释,借用工具
初通书,翻译课
文意。
文。
2、再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
以小组为单
位,针对翻译
中的疑难问
题讨论研究,
共同解决。
文言文的字
词自是重点
和难点,故分
开教学,化
整为零。
3、说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学生整理有
关知识,
学生根据故
事情节复述
课文。
一、提问:
(1) 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
学生充分讨通过课堂的研事的用意是什么?论左边问讨学习,加深对
(2)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
题,再抽生回课文的理解和样的心境?
答,集体订把握
正。
教师明确:
(1) 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如庄子。
鸱比喻醉
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如惠子。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庄
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既表明了自己的
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
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师生互动
表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带着
这样的眼光我们可以在冰冷的现实中找寻到诗意,从而
品读丰富我的精神家园。
可让学生简
2
庄子做国相。
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
表示。
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
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小组讨论2.分角色朗读,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学生分角色
朗读
小组讨论、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差异, 体会形象鲜
明的人物。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学生小组讨
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论左边相关“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问题,再抽生(一、二组讨论)回答,集体订
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
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
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
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学生小组讨
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论左边相关(三、四、五组讨论)问题,再抽生
回答,集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体订正。
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
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
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
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
下的心灵选择。
可让学生简
要笔记。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
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
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
多少年来,庄子思
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
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先学生讨论,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再抽生回答,明确: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集体订正。
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
要留充足的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时间给学生
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
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
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
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师生互动(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
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
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
可让学生简
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要笔记。
三、合作探究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
示例:
1、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先学生讨论
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左边问题,再
2、人物对比鲜明。
抽生回答,集
《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体订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
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
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3、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要留充足的
子的卑劣。
时间给学生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自主学习。
见其形,如闻其声。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引导学生从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子的人生态度总结中获得精神启品不厌。
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
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迪。
别。
1、翻译全文。
作业巩固所学
2、整理本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3、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4、写故事:续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巧遇庄子”。
板惠子相梁
书描摹生动传神
设人物形象鲜明
计:比喻巧妙贴切
情节出其不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快乐自由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庄子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轻视富贵清高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