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114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庄子>二则》名师教案(一)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1.读准字音,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2.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背诵第一则《北冥有鱼》。

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的艺术特色。

2.理解庄子向往自由、追求诗意的精神。

思维发展与提升1.疏通文意,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鲲鹏形象,体会庄子和惠子的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1.学习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2.理解、积累意蕴深远、体现高超论辩艺术的语句。

(二)教学建议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讲一些庄子的故事和关于《庄子》的特色,拉近师生与庄子的距离。

《北冥有鱼》1.结合注释,落实重点词句的翻译,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勾画描写鲲鹏形象的语句,朗读赏析,把握其特点。

3.本文节选《逍遥游》,因此可以结合《逍遥游》,把握寓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结合注释,落实重点词句的翻译,疏通文意。

2.品味、朗读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3.结合语境,理解“安”的意思,讨论思考:庄子和惠子谁更有道理。

(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赏析、朗读鲲鹏形象,体会鲲鹏精神。

3.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①赏析鲲鹏形象,体会鲲鹏精神。

②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庄周化蝶》《涸辙之鲋》《钓于濮水》等视频,亲近庄子。

北冥有鱼,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象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鱼吗?它不仅硕大无比,而且还富于变化!今天我们学习节选自《逍遥游》里的这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抽查重点词语的意义,翻译重要句子。

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北冥有鱼,整篇文章都是在写鱼吗?还写了什么?明确:1、2句写鲲,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到“去以六月息者也”写鹏,后面还写了野马、尘埃。

2.主要写的是什么?明确:鹏,标题是“北冥有鱼”却写鹏?“化而为鸟”这只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这简直太神奇了!四、赏析鲲鹏形象1. 鲲为什么要变成鹏?根据“化而为鸟”发挥想象,说说鲲变化的过程。

庄子二则教案一等奖

庄子二则教案一等奖

庄子二则教案一等奖21 《庄子》二则一、目标瞭望台1.反复诵读选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与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课文中大鹏的形象。

3.欣赏《庄子》作品中雄奇瑰丽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二、微课直播间【背景资料】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新知积累】1.生难字鲲(kūn) 徙(xǐ) 抟(tuán) 南冥(mínɡ)濠(háo)梁鲦(tiáo)鱼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3.词语释义怒而飞: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鹏将徙于南冥也:迁移。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如何,怎么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请循其本:追溯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4.古今异义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亦若是则已矣(古义:这样;今义:动词,表判断。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5.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其名为鲲:它的。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

固不知子矣:固然。

固子固非鱼也:本来。

是鱼之乐也:的。

之子之不知鱼之乐:结构助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清楚、流畅地背诵课文。

2.积累“怒”“志”“抟”“扶摇”“野马”等文言词汇,能流畅地翻译文章。

3.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

【情境导入】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日,我们一同观赏《庄子》散文中的《北冥有鱼》。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北冥.有鱼(mínɡ)其名为鲲.(kūn)抟.扶摇而上(tuán)海运则将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全班齐读全文。

3.熟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1)重点词语:北冥:北海。

怒:激昂,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息:气息,这里指风。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自然形成的水池。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回旋翱翔。

扶摇:旋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苍苍:深蓝色。

是:这样。

(2)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特别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改变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似乎挂在天涯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了。

南海是一个自然的水池。

《齐谐》是记载一些怪异事物的书。

它说:“鹏迁徙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终点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二、品读赏析——理解内容1.依据课文内容概括鲲鹏的形象。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改变奇妙莫测,奋飞时气概壮丽。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114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114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11421《庄子》二则1.了解《庄子》及XXX的生平、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第1课时《北冥有鱼》一、新课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天,XXX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XXX。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XXX。

不知是XXX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XXX?XXX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XXX,时而化为蝴蝶)。

二、认识XXXXXX名周,战国时期XXX。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XXX”。

XXX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三、引见《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模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厄局促地、无拘无束地活动。

四、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全班同学齐读。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吊挂在天空的云彩。

(2)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味吹拂的成效。

五、再读课文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革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申明XXX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逍遥游》和《秋水》中的体现。我发现,虽然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庄子所提出的自由、无为等概念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庄子哲学思想时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运用庄子的思想去调整心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对绝对自由和无为境界的追求。它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古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逍遥游》中大鹏鸟的例子。这个案例展示了逍遥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由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词义理解,特别是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优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21 《庄子》二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搜集庄子的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三)教学难点:了解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文章阐述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结合课下注释仔细阅读本文,理清文章大意,想一想:作者笔下的“鱼”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作品简介《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地描绘。

它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北冥( míng)鲲鹏( 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4. 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5. 词类活用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状语,往上飞)②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6.一词多义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7.古今异义①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庄子》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庄子》二则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1 课时北冥有鱼1 .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 .体味《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 .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 篇,内篇7 篇、外篇15 篇、杂篇11 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2.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new)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庄子》二则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第1课时《北冥有鱼》
一、新课导入
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二、认识庄周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三、介绍《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四、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全班同学齐读。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2)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五、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书:万物有所恃——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六、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

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

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第2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新课导入
惠子,可以说是庄子一生相伴的朋友和论争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是一个“以善辩为名”的高手。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看看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了一场怎样的小辩论?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全班齐读课文)
二、整体阅读,通过提问感知文意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
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你;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那惠子是如何反击的?(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三、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

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五、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六、庄子名言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七、总结全文
于丹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八、板书设计
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惠子:我非子——不知子→子非鱼——不知鱼之乐
庄子:我知之濠梁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
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
庄子——诡辩
惠子好辩——分析——拘泥
庄子智辩——欣赏——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