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前期诗文)【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明代前期诗文

3.1 复习笔记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明初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

1.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1)高启是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不少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生活,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2)他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他会在诗中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因而使此诗散发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如他在元末时所作的《青丘子歌》,就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重塑个体精神世界的意向,体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3)高启还有不少涉及登览怀古的题材,这些诗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缅古与思今自然交织,结构跌宕有致,雄豪奔放的气势中交杂着几分苍凉的意味,如《登阳山绝顶》《雨中登白莲阁望故园》《吴城感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2.杨基、袁凯诗中的乱世悲音

(1)杨基的一些诗作对自己在当时环境中坎坷的生活遭际有所反映,如《忆昔行赠杨仲亨》。

(2)杨基不少作品还保留着元季诗风艳丽纤巧的痕迹,如《新柳》。

(3)袁凯诗学杜甫,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较有真情实感,如《江上早秋》《秋日海上书怀》等。

3.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

(1)宋濂

①宋濂,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主张“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实质上将表现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和经世致用之气。

②宋濂散文创作,有不少道学气。不过也有一些作品,特别是人物传记和记事写景之作,注意生活基础和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如《秦士录》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生气,给人印象深刻。

③宋濂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绘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

(2)刘基

①刘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传》),其作品中的寓言散文颇有特点,刘基往往通过寓言故事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这些作品吸收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传统,将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又能恰当地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如《郁离子》。

②刘基的一些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常能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如《活水源记》,抓住自然界中不同的景物特征,以细腻而自然的笔触表现出来,使所描绘的艺术图景生趣盎然,自然逼真,不落俗套。

二、台阁体与茶陵派

1.台阁体及其特征

(1)台阁体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相对于明初高启、杨基、宋濂、刘基等人的创作态势,文学的发展步入了低潮期,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翰林院、詹事府,又称为“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所倡扬而形成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

(2)台阁体的特征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表现出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内容上都着力于盛世祥瑞气象的描绘、帝王功德的歌颂,格调雅丽雍容,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台阁体与时局及作家遭际的关系

(1)台阁体的流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与作家的生活遭际有关。这些馆阁文臣身居要职,处境优裕,大多怀有受朝廷礼遇而产生的感恩心理,同时又以“供奉文字”为职责,重在维护正统,尊尚教化,容易与官方意识形态发生亲和作用,形成歌颂圣德、美化时政的创作意向。而且,相对封闭与狭窄的上层官僚生活,限制了台阁体作家的生活视野,导致创作素材相对贫乏。

(2)永乐以来,明王朝经过初期整休调治,政权相对稳定,国力渐趋强盛,社会呈现出比较安定繁荣的局面,给台阁体营造了一种“颂上之德而鸣国家之盛”的创作氛围。另外,明王朝在建立之初,全面实行整饬政策,包括对文人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箝制,这些使得文人不敢正视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个人的思想激情。

3.李东阳与茶陵派

(1)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创作逐渐趋向衰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

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邵宝、鲁铎、石珤等人。

(2)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后来,前七子在诗歌师古问题上就吸取了李东阳“轶宋窥唐”的主张。

(3)李东阳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较为广阔的生活视角,抒写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如《春至》《茶陵竹枝歌》等。他也有些作品着重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情形和精神状态,真实地刻画出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名师点拨】李东阳及其茶陵派开明代复古之风气,“轶宋窥唐”的诗学主张影响深远,“非一代也”,其在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前后七子等复古派的源流关系都应予以重视。

三、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1.八股文与科举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上层统治集团选拔人才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广大士子借以走上仕途、建树功业、获取名利的一条途径。由于八股文为官方所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而一般文士如果想通过科举这一关,跻身仕宦的行列,势必要对这种应试文苦苦研习,这就造成了明代八股文的流行。八股文的重要体裁特征是对偶性,要求破题简洁明了,议论平缓不迫,结构紧凑,对偶工整。

2.八股文的创作

(1)进入正德、嘉靖以后,八股文的创作走向兴盛,在众多的作者当中,较有名气的有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

(2)到了明代后期,八股文的创作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一些作家身处不断更迁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