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课不可一日无此君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诗词故事等讲解茶的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和茶相关的知识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XXX发现茶的故事茶字字形的演变二、教学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故事一首《七字宝塔诗,茶》教师:阐述诗中蕴含的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已经浸透文人骚客的血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茶的起源与传播解毒的药——祭祀的祭品——僧侣的饮品——贵族的饮品——全民喝茶3、茶的历史(1)XXX《茶经》记载:发于XXX,闻于XXX。

(2)茶的发源地是中国(3)青城茶的历史:唐代《茶经》的记载;五代《茶谱》的记载;宋代设茶场。

(4)XXX和《茶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二、欣赏记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回顾茶的起源与历史二、探索新知(一)导入故事导入:XXX轶事一则引出关于茶的礼节和风俗(二)教学过程1、迎客第一礼:敬茶老师发问:同学们有无从XXX的小故事中发现关于茶的礼节?请知道的同学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揭示答案:XXX刚到寺庙,主持虽然看不起他,但还是让小和尚给他上茶。

由此可见,有客人来了,要给客人上茶是主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古代的风俗。

过渡语:那么现在这种风俗还存在吗?2、茶的风俗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三集中的部分片段第四课时讲授设想:(一)导入老师展示自己带来的茶叶,先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外形和茶汤的颜色,然后请学生猜这种茶叶是什么茶叶?(二)教学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带来的茶叫毛峰,是XXX 本地产的绿茶的一种。

教师:毛峰是绿茶的一种,绿茶就是毛峰这种的种类。

有绿茶,是不是还有红茶、黑茶,赤橙黄绿青蓝紫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叶都有哪些分类。

出示课件1、茶的分类(1)按照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2)按照地域划分: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青城雪芽、黄山毛峰等(4)按照销路、制作手法等划分(5)现代的科学划分:以制作工艺为基础,结合成品的品质,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类。

2017-2018学年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秋学期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

1.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共安排了6个单元,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

这部分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都显示了其在本册教材的重要性。

我们又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1)数的认识:教学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数的运算:教学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有解决问题的列举策略。

(3)式与方程:式与方程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数。

2.图形与几何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个单元,即《多边形的面积》。

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体会“转化”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个单元,即《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并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体会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启发他们联系实际事例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4. 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3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⑴《校园的绿地面积》:这是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是测量土地的长度、计算其面积。

认识土地的形状、设计并实施测量方案是活动的重点。

⑵《班级联欢会》: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做,购买物品也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这次实践活动是为班级购买物品,应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刚学习了小数的计算,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及时。

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开展活动,更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活动即将结束时,教材安排“回顾反思”栏目,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肥东锦弘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工作计划

肥东锦弘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工作计划

肥东锦弘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继续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推动252课堂新模式,落实6+6课堂新内涵”的工作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认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和课堂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结合本年级实际,本学期将全面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宏观上改良学生的学习态度并督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学校“高一抓基础,高二抓提高,高三抓备考”的工作要求。

二.基本情况:郑敏,马冬宁,张涵,刘了术,杜娜,张婷莉,吴鹏,汪梦君,桑海霞,林文静,陈雪玲,赵娜,孙晓东,杨芳,陈云侠。

我们高二语文组虽然老教师不多,但我们这支队伍的优点是:年轻有活力,做事有干劲,热情有朝气,同时有两位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也会与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帮助,让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有效推进。

本学期全体高二语文组全体教师力求思想上达成共识,管控班级及教学、科研方面更上有优秀的表现。

二、工作目标1. 教师教学教研目标(1)本学期每位教师主讲公开课一节。

(2)新教师每大周听课6节以上,老教师3节以上。

年轻教师必须坚持先听课后上课,不听课不上课的原则。

(听课本分为公开课听课本,组内交流课、师徒结对课听课本)(3)上课要有教案,课下要有作业(同步资料、作业试卷化、作文),试卷要有成绩。

(4)互助小组,互帮互助。

(师徒结对,出卷小组)2.学生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杜绝一切违纪现象的发生,能积极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提问。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有效的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增强学习自主性。

(3)引导学生与老师沟通,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列举相关适合高中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5)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可让学生上台演讲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课文)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变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一、上学期学生学习情况:上学期学生主要出错在实验题和简答题,原因是题目的问法有变化,学生没有灵活变通,把题目照搬照抄上,实验动手能力不强。

二、学情分析:我校五年级学生,经过2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总体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生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以及对电子邮箱进行管理,实现电子邮箱的收、发电子邮件,熟练的管理自己的邮件。

并且能够熟悉电子邮件的特点和工作过程,遵守电子邮件的使用规范,学会添加邮件通信录,学会同时给多人发邮件。

2.学生申请即时的通信帐号,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进行“面对面”、声情并茂、充分自然的交流。

即时通信中,学生了解传输信息的类型,掌握多种发送图片的方法,学会使用自定义表情,学会使用语音视频通信,并能理性的使用即时通信.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对信息技术了一定的了解,对电脑的操作和应用有一定的基础,对信息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

所以让学生能够规范正确的使用计算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如下:通过电子邮箱和即时帐号的使用学习,掌握网上交流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网络有关的文化、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迎XXX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班共有20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4人。

大部分孩子对数学研究很积极,但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研究,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但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一些孩子的基础和惯差,需要时刻督促辅导。

从上学年的质量检测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学期需要与家长沟通,做好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争取更多人取得更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8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用数学解决问题,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整理与练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XXX教案年级:科目:教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劳动技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八5版共学生共人,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少数学生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且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教学内容劳动课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家务劳动;二是生活小常识;三是手工制作。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目的1、使学生把握一些简朴的劳动方法2、提高学生对劳动糊口的研究态度。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性格。

4、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经常引导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理论举动,培养他们勇敢创新,勇于竞争的理论本领。

6、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术: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代价观: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度水平一教学目标
水平一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程标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四个学习方面按水平设置了水平目标。

小学学段划分为三个学习水平,水平一相当于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5~6年级。

考虑到学生个人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运动潜能,可将高一级学习水平作为本学段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为了使教师把握课程标准中水平一课程目标和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水平一学习目标与具体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的要求,现列表如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