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_吕娜
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途径

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途径胆固醇是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物质。
它的主要作用是构建细胞膜,制造激素和胆汁,同时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复杂,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小肠中,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乙酰辅酶A的转化:在肝细胞中乙酰辅酶A首先转化为乙酰丙酮酸。
2、缬氨酸和丙酮酸的合成:乙酰丙酮酸接下来与缬氨酸结合,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后生成羟甲基戊二酸。
3、胆固醇的前体物质:羟甲基戊二酸接下来通过一系列催化反应分解成异戊二烯丙酰辅酶A,然后再转化为色氨酸,接着是一系列的反应后最终合成甲基戊二酸。
4、甲基戊二酸的转化:甲基戊二酸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合成出胆固醇。
这一过程主要需要受到3-羟基-3-甲基戊二酸的介导。
二、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过程十分复杂。
从摄入膳食中的胆固醇开始,到最终经过多次转化变成胆酸和排泄,期间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1、膳食胆固醇的吸收:大部分的膳食胆固醇被小肠粘膜吸收,进入小肠细胞内部。
小部分的膳食胆固醇经过酯化反应后和其他脂质物质一起被吸收,形成胆固醇酯。
2、肝脏中胆固醇的代谢:膳食中的胆固醇在被吸收后,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后才能达到其他细胞。
肝脏将血液中的胆固醇提取出来,一部分被转化为胆汁酸,一部分是胆固醇酯储存在肝细胞里面。
3、胆汁中胆固醇的排泄:肝脏将胆汁酸和胆固醇酯合成胆汁排放进入肠道,一部分胆固醇被肠道吸收,剩下的胆固醇排泄出体外。
4、胆固醇的运输:胆固醇主要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进行运输,在血液中达到目的组织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总的来说,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途径非常复杂,需要多种物质的参与。
人体内胆固醇合成与代谢的平衡关系对我们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能够有效地影响胆固醇平衡关系。
胆固醇合成和代谢的生物化学机制

胆固醇合成和代谢的生物化学机制胆固醇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脂类物质之一,是细胞膜的一种重要成分,也是许多激素合成的原料。
但是,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身体必须控制其胆固醇水平,这需要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包括胆固醇生合成、胆固醇运输、胆固醇代谢和胆固醇的降解等。
胆固醇的生合成胆固醇是从乙酰辅酶A途径合成的,这个途径也被称为胆固醇生合成途径。
胆固醇生合成始于醋酸的羧化,然后通过一系列中间代谢产物,最终形成胆固醇。
其中参与合成途径的酶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乙酰辅酶A酯化酶、酮酸还原酶等,这些酶还需要多种辅助因子来协同作用。
与胆固醇生合成途径有关的基因共有20多种,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和不同的细胞类型中。
这些基因编码着酶和辅助因子,与胆固醇生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状态、激素水平、代谢产物的浓度等。
近年来,关于胆固醇生合成途径的研究在调控机制和基因表达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些研究不仅深入解释了人体中胆固醇的生成和代谢机制,还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胆固醇的代谢在胆固醇合成途径之外,人体还有一些重要的代谢途径可以调节胆固醇水平,这些途径主要包括胆汁酸代谢、胆固醇酯化和胆固醇与甘油三酯代谢等。
胆汁酸是由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物,大部分胆汁酸从肝脏排泄到肠道,被转化为胆酸和胆酸的盐酸,分别参与脂肪吸收和代谢。
然而,在肠道中,胆汁酸也有可能重新被吸收进入身体内部,再次循环代谢,这个过程被称为肠道内胆汁酸回收。
胆固醇酯化是一种调节胆固醇水平的重要途径,酯化后的胆固醇在代谢中较难参与细胞内脂类代谢,并且可以贮存在脂肪组织中。
胆固醇酯化是由一种称为胆固醇酯转移酶的酶催化的,该酶将胆固醇与一种称为脂类酰辅酶A的代谢产物结合,形成胆固醇酯。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密切的关系,甘油三酯是一种与胆固醇代谢相近的物质,它们同属于脂类代谢产物,都需要多种酶和代谢途径的共同实现和调节,并且它们之间也有着相应的相互干扰和调节作用。
胆固醇代谢途径在脂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胆固醇代谢途径在脂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脂质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化物质之一,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当脂质代谢紊乱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包括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脂质代谢调控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类化合物,在人体中有着多种生理功能,然而其含量过高也会影响健康。
因此,研究胆固醇代谢途径在脂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胆固醇代谢途径包括胆固醇合成途径、胆固醇摄取途径和胆固醇转运途径。
这些代谢途径紧密相连,共同影响着胆固醇在人体中的生物学作用。
胆固醇合成途径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其中最为重要的酶是 HMG-CoA 还原酶。
在体内,多数胆固醇以形式结合到载脂蛋白中进行转运,其中最重要的载脂蛋白是 LDL 和 HDL。
通过这些载脂蛋白,胆固醇可以被转运到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胆固醇代谢途径在脂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谷固醇代谢途径的调节,二是通过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的调节。
首先,谷固醇代谢途径是人体内调节血液胆固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一代谢途径不仅可以抑制 HMG-CoA 还原酶转录和翻译,也能够通过降低 LXR 活性,抑制由HMG-CoA 还原酶产生的胆固醇合成。
同样,谷固醇在人体内也能够作为胆汁酸的前体物,进一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过程。
其次,胆固醇代谢途径通过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调节脂质代谢。
研究表明,多种激素和核受体可以通过调节胆固醇合成途径和胆固醇转运途径来影响脂质代谢。
例如,LXR 可以促进 ABCG1、ABCA1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胆固醇转运。
而HMG-CoA 还原酶的表达与 Insig-1 和 Insig-2 的相互作用、LXR 的拮抗剂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多重信号传递途径调节 HMG-CoA 还原酶表达与活性,从而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胆固醇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胆固醇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物质,是人体内重要的成分之一,消化、荷尔蒙合成和细胞结构中都有其存在。
其代谢途径涉及多个脂质代谢途径,如胆汁酸代谢途径、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神经酰胺代谢途径以及胆固醇外排途径。
本文将从这些途径入手,探讨胆固醇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一、胆汁酸代谢途径胆汁酸代谢途径是胆固醇代谢途径的主要组成部分,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合成需要经过多步反应,并且需要胆固醇作为中间体。
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7A1是胆汁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其在肝脏中催化酵素水解胆汁酸的骨架,并释放胆固醇。
通过这一途径代谢胆固醇的同时,还可以形成胆汁酸,以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类食物。
二、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是人体中胆固醇代谢途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胆固醇通过转化成为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于血液圆球内,用于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不过,这种代谢途径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淀粉样蛋白血管病变等,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癌症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神经酰胺代谢途径神经酰胺代谢途径是近年来人们对胆固醇代谢途径的研究新发现之一。
神经酰胺是脂肪酸与神经酰胺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产物,调节着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
研究表明,神经酰胺和胆固醇的代谢途径密切相关,胆固醇代谢途径异常会导致神经酰胺合成的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等。
四、胆固醇外排途径胆固醇除了通过合成胆汁酸代谢途径、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和神经酰胺代谢途径等代谢途径进行代谢之外,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外排途径——胆固醇外排膜(ABC运输体)。
该膜由ABCA1、ABCG1、ABCG5、ABCG8等多种运输体蛋白组成,负责将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以及其他类脂类物质从细胞中运出,以保持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的平衡,防止胆固醇在细胞中过量积存,并延缓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结论:胆固醇代谢途径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通过理解每一个代谢途径掌握胆固醇的代谢规律,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预发和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
氧化应激与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

氧化应激与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氧化应激是一种生命体内的自然现象,是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物质,与细胞内的一些生物分子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分子氧化性质加剧,从而给细胞和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
氧化应激与胆固醇代谢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据研究数据表明,氧化应激和胆固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益的,但过度的氧化应激和胆固醇的紊乱代谢则可能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的出现,包括炎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胆固醇代谢主要包括胆固醇合成、胆固醇外排、胆汁酸合成、类固醇激素合成等过程。
氧化应激则通过氧化损伤和氧化信号转导等途径来影响胆固醇的吸收、代谢和转运等过程,从而参与调控机体的胆固醇代谢。
一、氧化应激和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和胆固醇代谢在机理上有许多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单向调控或相互制约。
胆固醇合成氧化应激对胆固醇合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脂联素受体的激活,而脂联素对胆固醇合成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氧化应激还可以协同3-羟基-3-甲基戊二酸(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
胆固醇外排胆固醇外排是通过肝脏和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实现的。
氧化应激可能会破坏HDL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胆固醇的外排。
胆汁酸合成氧化应激可通过调节肝细胞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等酶活性、抑制脱氢醛还原酶等酶活性来影响胆汁酸的合成。
类固醇激素合成氧化应激可能通过影响突触传递、第二信使系统等机制,从而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二、氧化应激与胆固醇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氧化应激和胆固醇代谢之间存在很多相互作用,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某些氧化物质对胆固醇代谢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高浓度的一氧化氮(NO)能够通过增加前列腺素H脱氢酶的表达来促进胆固醇外排,并抑制胆固醇吸收。
抑制作用过多的氧化应激和胆固醇紊乱代谢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炎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制约氧化应激和胆固醇代谢的紊乱发生是预防这些健康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胆固醇代谢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胆固醇代谢(一)胆固醇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外源性(食物中摄取)和内源性(体内合成)两种。
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胆固醇。
肝是最主要的合成场所,其次是小肠。
体内大多数组织除合成胆固醇外,主要靠从血中摄取。
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细胞的胞液及滑面内质网中进行。
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
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并需ATP供能,NADPH+H-供氢。
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18分子乙酰CoA,16分子NADPH+H-及36分子ATP。
(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在胆固醇合成过程中,HMGCoA还原酶为限速酶,因此各种因素通过对该酶的影响可以逃到调节胆同醇合成的作用。
1.饥饿与饱食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可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这是因为饱和脂肪酸能诱导肝HMGCoA 还原酶的合成。
若食入无脂肪膳食,肝中胆固醇的合成和HMGCoA 还原酶的合成均下降。
2.胆固醇浓度体内胆固醇浓度的升高可反馈抑制肝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和该酶在肝脏的合成,导致胆固醇合成的减少,但肠黏膜细胞内的HMGCoA。
还原酶活性及合成不受胆固醇浓度的影响。
因此大量进食胆固醇后血浆胆固醇的60%仍由体内合成。
可见单纯限制膳食胆固醇,并不能使血浆胆固醇大幅度下降。
3.激素胰岛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和增强该酶活性,从而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升高。
胰高血糖素及糖皮质激素则能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甲状腺素虽能促进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但同时又能促进胆固醇在肝中转变成胆汁酸和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且后一作用强于前者,因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血清胆固醇含量反而下降。
(三)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而是经氧化、还原生成其他多种重要的类固醇化合物。
在睾丸和卵巢中,胆固醇可分别转变为雄激素和雌激素或孕激素;在肾上腺皮质内可转变成皮质激素发挥生理作用;胆固醇可氧化为7一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原),后者可在皮下经紫外光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活化后调节钙磷代谢。
高胆固醇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方法

高胆固醇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方法引言:高胆固醇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本文将深入分析高胆固醇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胆固醇水平。
一、高胆固醇问题的原因分析1.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胆固醇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动物内脏、奶制品、油炸食物等都富含高胆固醇和不健康的脂肪。
2. 缺乏运动:缺乏适度而规律的体力活动会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消耗多余的胆固醇。
长期缺乏运动对于维持正常代谢和降低胆固醇含量非常不利。
3.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容易患上高胆固酒。
遗传基因决定了人体内胆固醇的生成、排除以及代谢速率。
一些家族中存在高胆固醇的遗传基因,这也是导致个别人群患上高胆固醇问题的原因之一。
4.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胆固醇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过量脂肪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胆固醇,并且它们会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器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控制高胆固醇的方法1. 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是降低胆固醇水平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建议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品(如深海鱼等)。
2. 增加运动量:增加适度而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调节体内代谢,包括胆固醇代谢。
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
3.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管理高胆固醇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均衡饮食和定期运动,达到或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帮助减少产生和积累额外胆固醇的可能性。
4.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于降低胆固醇也是至关重要的。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血管内膜,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同时,大量酗酒会提高胆固醇水平,并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5.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无法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高胆固醇。
胆固醇的合成与调控

胆固醇的合成与调控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它在机体内起着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
然而,高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了解胆固醇的合成与调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胆固醇的合成过程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小肠上皮细胞中。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约占全身胆固醇的80%。
具体的合成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醋酸与乙酰辅酶A的缩合,形成一种6碳酮体——羟甲戊二酮。
随后,羟甲戊二酮进一步转化为甲戊二酮,并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逐步合成甾体内异构酶。
此过程中,乙酰辅酶A与洛尔氏反应的关键酶物质是HMG-CoA还原酶和HMG-CoA合酶。
在胆固醇的合成过程中,HMG-CoA还原酶与HMG-CoA合酶等酶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同时,还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等。
二、胆固醇的调控机制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存在许多调控机制,以维持胆固醇的正常水平。
主要的调控机制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胆固醇调控。
内源性胆固醇调控主要通过转录因子SREBP(内质网膜蛋白SREBP)调控。
在细胞内,SREBP通过结合内质网上的SCAP (SREBP切割激活蛋白)而转移到高尔基体,并被S1P(SREBP切割蛋白)和S2P(SREBP切割激活蛋白)酶切割,释放出活性的SREBP。
活性的SREBP进入细胞核,并与基因组中调控胆固醇合成的基因启动子结合,从而促进胆固醇合成。
外源性胆固醇调控主要通过LDL受体介导。
人体通过食物摄入胆固醇,肠道细胞合成胆盐以帮助胆固醇吸收。
胆盐通过胆汁流向小肠,并与胆固醇形成混合胆汁。
混合胆汁经过肝脏重新吸收胆固醇,将其转运至体内需要的部位。
当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时,LDL受体的合成和表达会受到调控。
LDL受体可以识别血液中载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并介导其从血液中清除。
因此,LDL受体的增加可以帮助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cription of hepatic HMGCoA reductase by insulin requires tristetraprolin[J].FASEB J,2012(26): 931.1. [2]Rex AP,Ricardo G,Carol SR,et al. Bile acid and sterol metabolism with combined HMG-CoA reductase and PCSK9 suppression[J].J Lipid Res,2013(54): 2400-2409. [3]Daniel JR,John JP.Lomitapide and Mipomersen:Two First-inClass Drugs for Reduc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J].Circulation, 2014,129:1022-1032. [4]Repa JJ,Mangelsdorf DJ.The liver X receptor gene team:potential new players in atherosclerosis[J]. Nature Med,2002,8(11):1243-8.
临床研究
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
吕 娜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
【摘 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对预防多种相关疾病,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本文综述了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为今后人体胆固醇代谢的基础研究及降胆固醇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吕娜(198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博士 学位。现供职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 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学。
60
2014.10
4 胆固醇 7α 羟化酶
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为胆固醇 7α- 羟化 酶(CYP7A1)。若胆汁酸代谢异常,会导 致胆固醇代谢异常。糖皮质激素、生长激 素可以提高 CYP7A1 的活性。甲状腺素可 使该酶的 mRNA 合成迅速增加。胆酸螯合 剂能够抑制胆汁酸在回肠中的重吸收,阻止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活化 CYP7A1,使血液 中总胆固醇的含量减少 [4]。
5 酰基辅酶 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酰 基 辅 酶 A: 胆 固 醇 酰 基 转 移 酶 (ACAT)是细胞内唯一的合成胆固醇酯的 酶。 在生理条件下,ACAT 合成的胆固醇酯 主要以脂滴的形式储存于细胞浆中,以减少 过高的游离胆固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国内 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 中,脂类的大量堆积使巨噬细胞成为泡沫细 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的早期事件。而泡 沫细胞中大量堆积的脂类主要为胆固醇酯。 特异地抑制动脉壁的 ACAT 活性,可减少食 物中的胆固醇及随胆汁排泄的胆固醇在小肠 的吸收,进而有效的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症的
1 HMG-CoA 还原酶
HMG-CoA 还原酶(HMGR)为胆固醇 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若抑制此酶则机体内 胆固醇合成减少。在体内,HMGR 受到一些 激素的调节,如胰高血糖素能加速 HMGR 磷 酸化失活。胰岛素能促进此酶的脱磷酸作用 [1]。糖皮质激素能降低 HMGR 的稳定性。雌 激素能提高其 mRNA 的稳定性。目前临床上 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他汀类药物, 即是 HMGR 的抑制剂。他汀类药物都带有 在结构类似于 HMG 的刚性、疏水基团,该 基团可特异、紧密地结合在 HMGR 活性区 中的 HMG 结合区 , 从而在空间上阻碍该酶 的底物与之结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2]。
【关键词】胆固醇;代谢;基因调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都是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一类严 重疾病。病理学以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血 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 重要危险因素。确定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 关键控制点,对于新型降胆固醇药物的开 发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 鲨烯相关性酶
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非常复 杂的过程,经一系列转化后,生成的焦磷 酸法尼酯经鲨烯合成酶 (SQS) 催化生成鲨 烯,接着在鲨烯环氧化酶 (SE) 的作用下生 成 2,3- 氧化鲨烯,然后再经环化酶的作用, 经多步反应生成羊毛固醇,最后合成胆固 醇。这些酶和 HMGR 一起在维持胆固醇平 衡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该系列过程中鲨烯 相关酶的活性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另一条 途径。在这些酶中,最重要的为 SE。SE 是 非细胞色素 P450 酶,一些鲨烯类似物可以 抑制 SE。SE 与其抑制剂结合后将导致胆固 醇合成受阻 , 造成鲨烯的积聚 , 而鲨烯是稳 定而无毒性的物质 , 它的积聚不会对人体造 成危害。
2 LDLR
LDL 是人血浆中主要携带胆固醇的脂蛋 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清除血液 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的最有效途 径。已 明 确 LDLR 基 因 突 变 会 引 起 常 染 色 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 症 [3]。LDLR 基因的表达均受到严格的调控。 细胞内胆固醇的水平是决定 LDLR 基因表 达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多种细胞因子、激 素和调血脂药物等都可以影响 LDLR 基因 的表达水平。LDLR 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相 当复杂,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均有调 控发生,并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密切联 系。
发生。因此,目前对 ACAT 抑制剂的研究越 来越引起重视。
6 结语
在人体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有大量的蛋 白、控,形成了复杂 而精细的调控网络。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医学 的发展,我们期望能够发现更多的调节胆固 醇代谢的靶点,为以后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降胆固醇药物提 供依据。